肌肉骨骼康复学
骨骼肌肉康复学

骨骼肌肉康复学
骨骼肌肉康复学是一门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恢复的学科。
它致力于研究与评估骨骼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并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在骨骼肌肉康复学中,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和治疗技术。
其中包括骨骼肌肉功能检测,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作为判断运
动功能障碍的基准。
同时,康复训练也是骨骼肌肉康复学中重要的
一部分,通过定制的临床康复方案和运动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骨骼肌肉康复学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应对各种骨骼肌肉系
统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如骨折、肌肉损伤、关节炎等。
此外,骨
骼肌肉康复学也可以用于改善姿势异常、改善运动协调性,提高肌
肉力量和耐力等。
总而言之,骨骼肌肉康复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促进人体骨
骼肌肉系统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运用评估和治
疗技术,并结合个体的特点定制康复方案,骨骼肌肉康复学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2019版)(第三版教材)

附件2:A 理论课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肌肉骨骼康复学课程编码:59041E07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开课学期:9课程学时:总学时 52 学时(其中理论课 32 学时,实验课 20 学时)课程学分:3.0分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康复治疗学概论》、《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康复评定学》并修课程:《心肺疾病康复学》、《社区康复学》、《言语治疗学》、《康复综合技能》课程简介:《肌肉骨骼康复学》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辅助器具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其中重点讲授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临床见习内容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修课。
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常见功能障碍及病因,骨骼肌肉系统的检查评定、确定治疗目标、制定治疗计划,熟悉不同种类的康复治疗在骨骼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能够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干预骨骼肌肉的恢复过程以及实施康复治疗的各项技术,具备在该专科范围内工作的基本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第一章概论 1h第二章肌肉骨骼功能学概论 1h 第三章上肢创伤康复 3h 第四章手外伤康复 3h 第五章下肢创伤康复 3h 第六章脊柱脊髓损伤和骨盆骨折康复 2h 第七章颈椎病康复 2h 第八章腰痛康复 1h 第九章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2h 第十章断肢与断指再植康复 1h 第十一章运动创伤康复 3h 第十二章截肢康复 2h 第十三章关节置换康复 2h 第十四章关节炎康复 2h 第十五章慢性运动系统疾患康复 2h 第十六章特殊问题康复 2h第一章概论【教学内容】1.定义及研究对象2.肌肉骨骼康复的发展3.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4.肌肉骨骼损伤与疼痛5.肌肉骨骼康复的工作内容【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
肌肉骨骼康复学概论

术后康复
01 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帮助患 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02 术后康复的目标:恢复关节 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 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03 术后康复的方法: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 疗法等
04 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遵循 医嘱,避免过度运动,注意 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
谢谢
04
韧带:连接骨骼和 肌肉的纤维组织, 起到稳定和保护作 用
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
支撑身体:肌肉骨 骼系统为人体提供 支撑和稳定性,使 人体保持直立姿势。
运动功能:肌肉骨 骼系统通过肌肉收 缩和骨骼运动,使 人体能够进行各种 运动和活动。
保护功能:肌肉骨 骼系统能够保护人 体内部器官,如心 脏、肺、大脑等, 免受外部伤害。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来改善肌肉骨骼 01 功能
物理疗法:使用物理手段如热敷、冷 02 敷、电刺激等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康复心理学:通过心理干预来提高患 03 者的康复信心和积极性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 04 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4肌肉ຫໍສະໝຸດ 骼康复学 的应用运动损伤康复
D 运动损伤康复的案例分析
C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B
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和方法
A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慢性疼痛康复
01
慢性疼痛的定义: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的疼痛
02
慢性疼痛的原因: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神经病变、心理因素等
03
慢性疼痛的康复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04
慢性疼痛康复的目标: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功能
代谢功能:肌肉骨 骼系统参与人体的 新陈代谢,如肌肉 收缩和骨骼生长等。
《肌肉骨骼康复技术》教学大纲

《肌肉骨骼康复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肌肉骨骼康复技术,包括其基本概念、原理、实践技巧和应用场景等。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1. 基本概念的介绍- 肌肉骨骼康复的定义- 康复技术的分类和特点2. 康复原理的讲解-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康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原理- 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案例分析3. 康复技术的实践技巧- 按摩和针灸的应用- 牵引和牵引设备的使用- 热敷和冷敷的技巧- 肌肉骨骼系统的体位练4. 康复技术的应用场景- 退伍军人康复- 运动损伤康复- 骨折康复- 关节炎治疗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介绍基本概念、康复原理和实践技巧等内容。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康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肌肉骨骼康复技术教程》2. 参考资料:- 《康复理论与实践》- 《运动生理学导论》- 《康复实践案例分析》五、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进度安排时间 | 内容--- | ---第1周 | 课程介绍、基本概念的介绍第2周 | 康复原理的讲解第3周 | 康复技术的实践技巧第4周 | 康复技术的应用场景第5周 | 复与总结以上为《肌肉骨骼康复技术》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安排,具体的教学细节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肌肉骨骼 康复学

概念1.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运用物理治疗学、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2.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的远端骨朝向或离开近端骨运动的过程中,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3.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因跌倒时手撑地所致,直接暴力也可发生。
折端长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松质骨内,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4.手功能位:手处于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姿势。
即前臂呈半旋前位,腕背伸20°~25°,尺侧偏斜约10°;拇指充分掌侧外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处于对掌位;其他4指分开,各关节屈曲度不尽相同。
即掌指关节屈30°~45°,近端指间关节屈60°~80°,远端指间关节屈10°~15°5.脊髓休克:脊髓被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
6.四肢瘫:指由于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感觉的损害和丧失。
7.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脊髓损伤之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8.皮节: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指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髋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节,从而获得髋关节功能。
10.假体松动:是骨与假体界面之间存在超出由于弹性模量差异引起的位移以外的活动。
11.60°~120°疼痛弧征阳性:肩主动或被动外展至60°~120°时疼痛,外旋时疼痛加重,外展超过120°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肩峰前外缘压痛,肱骨大结节压痛。
填空1.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涉及(基础学科)(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疾病康复)2.手固定的正确位置是掌指关节屈60°~70°,指间关节屈10°或中立位。
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

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肌肉骨骼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专业人员能够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肌肉骨骼问题。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梳理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供给学生全面的学习指导。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肌肉骨骼康复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4. 培养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 掌握肌肉骨骼康复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肌肉骨骼系统解剖学与生理学1.1 骨骼结构与功能1.2 肌肉结构与功能1.3 关节结构与功能1.4 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2. 常见肌肉骨骼疾病与损伤2.1 骨骼疾病2.2 肌肉损伤与疾病2.3 关节疾病与损伤3. 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3.1 物理疗法3.2 运动疗法3.3 药物治疗3.4 心理疗法3.5 手术与手术后康复4. 康复病历记录与评估4.1 康复评估仪器与方法4.2 病历记录与分析4.3 治疗计划制定与执行5. 康复研究与实践5.1 康复研究方法与设计5.2 康复实践案例分析5.3 康复领域的新进展与研究动态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将知识点清晰传达给学生;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提升自我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通过单选、多选、判断等形式的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4.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康复实践报告,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肌肉骨骼康复学概论

康复治疗,需住院康复。
4.门诊康复治疗 患者出院后尚有明显的 功能障碍或残疾者,须继续在门诊进行 康复治疗。
5.社区康复治疗 出院后,或离开门诊康 复治疗后,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在基层 康复员和家庭训练员的指导督促下,就 地进行康复训练。
五、常用治疗方法
(一)关节活动技术
(三)假肢和矫形器的应用(P&O)
1.假肢是弥补人的肢体缺损和代偿肢体功能 的人工肢体,适用于上、下肢截肢者
2.用以部分代偿已丧失肢体的功能 3.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① 矫形器以往称之为支具或支架 ② 用于四肢和其他部位 ③ 预防或矫正畸形 ④ 支持或协助功能运动 ⑤ 限制关节异常活动 ⑥ 缓解神经压迫
二、特 点
(一)早期康复
肌肉骨骼伤病的康复从临床处理的早期就开始康复,康复医师及治疗师 参与临床治疗计划。
康复早期介入,可能避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二)与骨科相互渗透
骨科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功能恢复
康复医学已渗透到骨科临床各方面
从受伤到手术后,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回归社会,都 需要康复治疗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1.牵伸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2.目的主要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
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 活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预 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 的肌肉、肌腱损伤。
3.牵伸的分类
◦ 手法牵伸 ◦ 器械牵伸 ◦ 自我牵伸
(四)康复评定的特点
1. 评估的重点 重点放在与生活自理、 学 习、劳动有关的综合性功能上
2. 广泛使用量表进行评估 3. 重视专项的综合评估 4. 分析性检查与综合性评估相结合
肌肉骨骼康复学概

• 在日本,骨科和康复学会联系更紧密; • 在欧美肌肉骨骼康复与骨科临床已有机 地融为一体。 • 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康复介入。
• 三、我国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形成和发展 • 20世纪初引进; • 198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 年工作纲要”;1990年12月28日人大 通过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 • 肌肉骨骼康复仍处于起步阶段。
• (四)以治疗小组的方式工作 • 康复治疗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常需骨科医师商 量, • 如,停止制动和开始负重的时机。
• (五)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与运动医学、物力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社会学等有密切联系,其有 关内容可成为康复学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 • • • • • •
发展简史
(一)古代中国 针灸、导引、按摩、拔罐、体操等 马王堆汉墓帛书《医经方》《导引图》 华佗的五禽戏, 隋朝巢元方改善血循促功能恢复, 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断续方》, 青代吴谦《医宗金鉴· 正骨要旨》系统总结了正 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介绍支具、 接骨药物,概括了有关骨折的诊断、复位、固 定、功能治疗、药物治疗。
肌肉骨骼康复学概论
第一节
定义与特点
• 一、定义 •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 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 治疗、预防等, • 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 技术、职业训练等手段, • 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的功能, • 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 现代康复医学创始人美国Rusk(1901-1989),在空军 疗养服务处任职,发展现代康复理念:身体、精神康 复;治疗对象是整个人;做力所能及工作,充分发展 河利用剩余能力参与社会生活。 • 他在美国圣路易市首建康复医学中心,从运动系统康 复,扩展到心血管、呼吸、神经、泌尿生殖等;后又 在纽约大学建立康复医学中心,开展康复医学教育与 研究,并筹集资金成立了康复基金会,开展国际学术 交流和培训工作,使康复医学概念逐步完整形成,一 系列现代康复疗法得以发展,从此,康复医学步入正 轨,在医学领域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骨骼康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
预防等问题,并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
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2.Colles骨折:骨折端长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松质骨内,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称~。
3.Smith:如果骨折远端向掌侧与尺侧移位,临床上称~。
4.Tinel征(叩击试验):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表示为神
经损伤的部位。
或从神经修复处向远端沿神经干叩击,Tinel征阳性则是神经恢复的表现。
5.Heberden结节:皮肤发热和红肿通常少见,但远侧指间关节受累,其背面形成的骨性隆起即Heberden结节。
6.Bouchard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受累形成的关节膨大,称之为Bouchard结节。
7.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颈部肌肉和筋膜、颈神经根、脊髓、椎动
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8.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另一只手放在大腿前方保持膝关节伸直体位,
先健侧后患侧,将患者下肢抬高,正常抬高角度为70度,在抬高患者下肢的过程中出现下肢的放射
性疼痛为阳性。
9.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出现阳性后,将患肢下放到不痛的角度后,再将踝背屈,如再次出现疼痛则为~。
10.肌筋膜疼痛:是一个在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绷紧带或疼痛的结节,触压时有
疼痛和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常有交感现象;也称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
二、简答题
1.骨折的临床治疗原则?
答:①准确的复位:有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②有效的固定:有内固定和外固定
③合理的功能锻炼
2.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及各期的治疗目的和方案都是什么?
答:㈠骨折固定期(早期)
(1)目的:①消除肿胀②缓解疼痛③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④促进骨折愈合
(2)方案:①抬高肢体:远端高于近端,近端高于心脏。
②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最有效的方法
③物理疗法
•㈡骨折愈合期(后期)
⑴目的:①消除残存水肿②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③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④恢复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
⑵方案:①物理疗法:蜡疗、红外线、短波、热敷、离子导入。
②按摩:继热疗后,手法比早期增强。
③运动锻炼
④支具和矫形器的使用:随着ROM的改善,支具和矫形器也要相应调整。
⑤作业疗法上肢采用作业治疗和职业前训练,下肢以步态训练为主。
3.肌腱滑动结构包括哪些?
答:①腱周组织、②滑膜鞘、③纤维鞘管④腕支持带
4.指屈肌腱损伤的康复?
答:康复早期(1~3周)
(1)制动:需固定3周(2)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水疗、超声波(3)支具:前臂背侧保护支具
康复中期(4~5周)
(1)主动运动(2)主动助力运动(3)被动运动(4)理疗:蜡疗、超声波
康复后期(6~12周)
(1)手部牵伸:有关节挛缩的,分别进行牵伸。
(2)抗阻练习:橡皮筋手指练习器。
(3)灵活性练习:对指、对掌、健身球。
5.手指屈肌腱和伸肌腱都包括什么?
答:㈠手指伸肌腱共8条,通常分为:桡侧组和尺侧组。
①桡侧组有拇长、短伸肌腱2条;
②尺侧组包括4条指伸肌腱,示指固有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
㈡手指屈肌腱共12条,包括指屈肌、拇屈肌和腕屈肌
①指屈肌:指浅屈肌(4条)指深屈肌(4条)
②拇屈肌:拇长屈肌(1条)
③腕屈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掌长肌
6.指伸肌腱损伤后支具配戴方法?
答:①腕背伸30°~40 °,掌指关节0 °,用橡皮筋伸直指间关节。
②练习IP关节主动屈指,依靠橡皮筋的弹力牵引被动伸指。
③禁止主动伸指,被动屈指。
7.预防关节强直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早期处理、②良好的固定位置、③早期功能锻炼
8.手部神经损伤后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1.物理因子疗法
2.运动疗法(1)按摩与被动运动(2)“传递冲动”训练(3)肌力训练(4)感觉训练
(5)肌电生物反馈(EMGBF)
3.作业疗法
4.支具应用
5.协调能力训练
6.心理治疗
7.ADL训练
9.指屈肌腱损伤后滑动练习如何去做?
答:①单独指浅屈肌腱的练习②单独指深屈肌腱的练习③勾拳练习④直拳练习⑤复合拳练习
10.SCI功能锻炼的原则?
答:①早期开始②循序渐进,从易到难③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④力量与耐力训练
11.什么是脊髓损伤(SCI)早期?
答:“早期”是指SCI发生后直到骨科情况允许,患者伤区脊柱适当负重以采取垂直姿势的这一段时间,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挛缩、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要的。
康复重点:①防止出现并发症,
②对残存肌力、受损平面以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
12.SCI早期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①.正确体位②呼吸道护理③被动运动④选择性肌力训练⑤直立活动⑥6.ADL训练
13.运动创伤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①分期治疗原则②功能恢复的针对性原则
1.急性期
治疗重点:止痛、止血、防止肿胀。
•RICE常规治疗①Rest-局部休息②Ice-冰敷③Compression-加压包扎④Elevation-抬高患肢
2.稳定期
治疗重点: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
方法:理疗、按摩、中药外敷、支具。
3.恢复期
治疗重点:恢复功能,软化瘢痕。
方法:运动疗法、理疗。
14.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一)运动功能障碍(二)感觉功能障碍(三)疼痛(四)皮肤营养性改变
(五)血管功能障碍(六)骨质疏松
15. .周围神经损伤感觉功能怎样恢复?
答:㈠局部麻木感、灼痛: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
㈡感觉过敏:采用脱敏疗法。
㈢感觉丧失:在促进神经再生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感觉重建方法治疗。
16.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尺神经损伤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
答:㈠正中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①肘关节水平损伤时,临床上表现为拇指、示指屈曲功能受限。
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桡侧半感觉消失。
②若在腕部受伤,前臂肌肉功能良好,只有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治疗性作业活动: 精细抓握训练,粗大功能训练等。
㈡桡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①感觉障碍不明显,但运动障碍很严重。
②出现垂腕、垂指、前臂旋前畸形、手背桡侧尤以虎口部皮肤有麻木区或感觉障碍。
康复治疗治疗性作业活动: 制作陶器,用刨子打磨刨光木板、打字、飞标游戏、桌子足球或篮球游戏等。
㈢尺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①尺侧腕屈肌、第四、五指指深屈肌、小鱼际肌、骨间肌、第三、四蚓状肌功能丧失,呈爪形手。
②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
康复治疗作业治疗:包括圆柱状抓握、拇指侧捏和对掌、IP关节伸展、手指内收、外展等动作要素。
17.骨关节炎的五大特征?
答:(一)关节疼痛(二)关节僵硬(三)关节膨大(四)关节活动响声(五)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18.颈椎病的分型?
答:㈠软组织型——强直㈡神经根型——麻木㈢脊髓型——下肢
㈣椎动脉型——眩晕㈤交感型——头痛、多汗㈥混合型
19.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①围领及颈托②药物③注射疗法④颈椎牵引⑤理疗⑥针灸⑦手法按摩⑧运动疗法
2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1.症状①腰背痛②下肢放射性神经痛③下肢麻木感④腰椎活动受限
④咳嗽、打喷嚏、腹部用力、坐位时症状加重⑤卧床休息症状减轻,站立时症状较轻。
2.体征①腰椎前凸减小②侧凸畸形③病变部位棘突、棘突间隙及棘旁压痛
④慢性患者棘上韧带可有指下滚动感
⑤减痛步态
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21.下腰痛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①健康教育②卧床休息③腰围制动④药物治疗⑤注射疗法⑥腰椎牵引治疗⑦物理治疗
⑧手法治疗⑨中医传统治疗⑩运动疗法⑩椎间盘微创手术
22.肩周炎的临床分期?
答:1.疼痛期早期、急性期、冻结进行期
①10 ~36周②疼痛剧烈③压痛广泛④肌肉痉挛⑤肩关节活动受限
2.冻结期中间期、慢性期、僵硬期
①4 ~12个月②疼痛减轻③压痛仍广泛④各方向活动范围明显缩小,“冻结”状态
⑤出现“扛肩”现象
3.恢复期末期、解冻期。
功能恢复期
①5~26个月②疼痛消减③活动范围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