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调查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害评估课件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四)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 环境的存活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影响病原 微生物的传染性,特别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病原体。
稳定性评估: ◙ 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 ◙ 对物理因素、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五) 被操作病原微生物的浓 度和剂量的影响
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剂量与可能产生 的危害程度密切相关;
危害评估需要获得不同的实验操作、不同的样 本类型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剂量,以 此来判断危险性的大小。
如果实验涉及体积较大的样本或浓度较高的病 原微生物制品,那么需要提高防护水平。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目的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 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 ①制定相应的平安防范制度和操作 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平安 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平 安防护装置,到达确保实验工作人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平安防护水平
真菌: 粗球孢子菌、马皮疽组织胞浆菌、荚 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4类
Prion: BSE病原等 5类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管理条例
第 能够引起人类
一 或者动物非常
类
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
国尚未发现或
者已经宣布消
灭的微生物。
美国生物平安
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DOI:10.12138力.issn.1671—9638.20217433•论著•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朱韧1,高荣樑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临床微生物室,上海200433)[摘要]目的对医务人员手术鞋的血液及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手术鞋的清洗消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020年4—5月,连续3周从某院手术室内随机挑选清洗消毒后的手术鞋共80双,按照鞋子所属工作人员的类别(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和保洁人员)分为4类,采用肉眼观察与隐血测试两种方法调查鞋面血渍污染情况,以及采用接触印迹法对鞋底采样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结果隐血测试结果显示50.00%(40/80)的手术鞋被血液污染,其中手术医生的鞋面被血液污染的比率最高,达63.33%。
细菌菌落计数显示保洁人员的手术鞋微生物污染严重,细菌和真菌计数均位于首位,分别为93,8CFU/cm2。
评估隐血测试与肉眼观察两种方法,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隐血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7000%。
有6只鞋为假阴性,12只鞋为假阳性。
肉眼观察的阳性率为57.50%,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50.00%,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5)。
结论医务人员手术鞋血液和微生物污染严重,需加强清洁与消毒,重视手术鞋作为病原微生物隐匿宿主传播的风险。
[关键词]手术鞋;肉眼观察;隐血测试;接触印迹法;细菌培养;真菌培养[中图分类号]R181.3+2Blood an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surgical shoes of health care workersZHU Ren'1,GAO Rong-Hang2(1.Department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2.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Shanghai7ulmonar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bloodand microbialcontaminationofsurgicalshoesofhealthcare workers (HCWs),and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cleaninganddisinfectionofsurgicalshoes Methods From Aprilto Mayin2020,80pairsofsurgicalshoesaftercleaninganddisinfection wererandomlyselectedfromtheoperating roomofahospitalforthreeconsecutiveweeks,accordingtoshoesusedbydi f erentsta f(surgeons,nurses,anes-thesiologistsandcleaners),shoesweredividedintofourcategories,bloodcontaminationoninstepofshoeswasin-vestigatedbynakedeyeobservationandoccultbloodtest,specimenofsoletakenbycontactimprintingmethodwere performed bacterial and fungal culture.Results Occult blood test result showed that50.00%(40/80)of the surgical shoes were contaminated by blood,contamination rate of instep of surgeons'shoes were the highest,accounting for6333%Bacterialcolonycountshowedthatoperatingshoesofthecleanerswereseriouslycontaminatedbymi-croorganisms,bacterialandfungalcountswerethehighest,whichwere93CFU/cm2and58CFU/cm2respectively Occultbloodtestandnakedeyeobservation wereevaluated,theeresultsshowedthat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of detectionofoccultbloodbyco l oidalgold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 were8500%and000%respectively Sixshoeswerefalsenegativeand12shoes werefalsepositive Thepositiverateofnakedeyeobservation was57.50%,and that of occult blood test was50.00%,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ethods(7〉0.05).Conclusion Blood an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HCWs'operating shoes is serious,it is necessary tostrengthencleaninganddisinfection,andpaya t entiontotheriskthatoperatingshoes maybethehiddenhostof[攵稿日期]2020-05-18[作者简介]朱韧(1973-)女(汉族)上海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贯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病原微生物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三、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四、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
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对于保证生物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内容,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传染性、地方流行性、实验室的性质和职能、涉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2.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用途选择安全防护措施、制定管理规程等。
3.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的基本要求微生物特性、设备利操作程序、实验室相应的管理等。
实验研究开始前进行评估,专业人员评估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和相对危害程度/等级划分—危害类别的高低。
不同国家病原微生物流行的状况不同,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分类。
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主要依据1.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级越高。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受到当地人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与抗血清的防御(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股功物媒介的控制。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四类危险程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与危害0《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基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4级至I级递减。
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

将医用真空站纳入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对医疗废气排放口、细菌过滤器和污水箱等要害部位定期进行检测。结论:医用
气体品质是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以重视。选用满足标准要求的装置和设备,使用合规的安
装工艺,确保医用气体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关键词] 医用气体系统;医院感染;医疗废气;呼吸系统;颗粒物;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poi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gas system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test of medical gas system of dozens of medical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and the feedback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hospitals.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s caused from nosocomial environment of the discharge of medical flue gas and the effluent of medical vacuum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the risk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medical gas, and the contents of water and oil in medical gas which exceeded the standard on the injury of patients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cal flue gas from medical vacuum system contained a lot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which were directly discharged to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sterilization or disinfection process. The number of bacterial colonies around the exhaust port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and lead to the microbial aerosol pollution which could caus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viral transmission in outburst public health event that was 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via respiratory track. The contaminated medical gas that was inhaled by patients would increase the probabilities that cause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and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And the medical vacuum station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range of monitor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he critical positions included discharge outlet of medical flue gas, germ-proofing filter and drain tank should be detected at regular intervals.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medical ga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ensure medical safety and the life and health of patients,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device and equipment that m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ndard are selected, and the compliant installation technique is used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eliably operation of medical gas system a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 words] Medical gas system; Nosocomial infection; Medical flue gas; Respiratory system; Particulate matter; Pneumonia [First-author’s address] Medical Gases Equipment Engineering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Xi’an 710032, China.
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

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本项目不设传染病房,但本项目的病房区、手术室和检验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带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污染物具有传染性,当人体吸入时可能受到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微生物的气溶胶简介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当微粒是微生物时,就是微生物气溶胶,如果这种微生物是病原性的,就是病原微生物气溶胶。
一般成年人在二级大气质量下每天吸入50ug微生物性粒子。
(2)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是由致病菌引起,致病菌通常包括细菌、病毒,甚至真菌。
病原体通过气溶胶可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传播。
大部分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在人体之间进行的,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的病人或者吸入被病人污染的气溶胶液滴而被传染。
(3)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衰减正常干燥的空气中不含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微生物气溶胶一般不在空气中繁殖,加之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此时空气并不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无固有微生物丛,它在空气中或传播或衰亡。
其生存能力不仅取决于复杂的生境(温湿度、风力、光照等),更取决于宿主自身抵抗力。
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时间、空间、气象因素和大气质量相关。
尤其与风力、风向、日照、悬浮颗粒浓度等关系甚大。
阳光对其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4)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环境影响评价可见,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能够引发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十分复杂。
首先要有致病病原体,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浓度和粒径,还要有适宜的气象条件将其输送到敏感人群。
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①传染源该项目作为泌尿外科专科医院,不设传染病房。
医院病原微生物气溶胶主要位于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区、病房、检验科等,从源头上来说,病原微生物气溶胶较少。
本项目从源头控制带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排放,病房区和手术室各角落定时消毒,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将排气过滤消毒后高空排放。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36173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1版生效日期:2017年08月01日驻马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目录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4)第五章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8)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第七章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第八章布鲁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8)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2)第十三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6)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
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引起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繁殖,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的致病性,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微生物的致病性是指它们进入人体并在其中导致疾病的能力。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有些微生物通常是无害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变得致病。
微生物的致病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微生物的类型、毒力、数量、传播途径以及宿主体状况等。
例如,病毒和细菌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病毒往往通过宿主细胞的弱点侵入,利用宿主的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组织损伤。
而细菌则可能通过表面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进入细胞并复制,最终导致感染。
空气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微生物传播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食物和水源: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可能导致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的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导致感染。
生物媒介传播:如蚊虫叮咬可将微生物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
预防和治疗是减少微生物致病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卫生教育:教育公众了解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卫生意识。
改善环境卫生:包括改善居住条件、加强水质管理、提供安全的食品和饮水等。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治疗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隔离措施:对于某些传染病,采取隔离措施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例如,将患者隔离在医疗机构或家庭中,以减少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微生物的致病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预防和治疗。
通过加强卫生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接种疫苗等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的传播,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
近年来,纳米磁性免疫层析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 毒,保持医院整洁卫生。
加强对病房、手术室等重点区 域的消毒管理,确保空气、物 体表面的清洁。
建立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对医院清洁、消毒工作进行规 范管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 理,制定抗生素使用 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
提高医护人员对抗生 素的认识,加强抗生 素合理使用的培训和 教育。
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及时 发现和了解耐药菌株的分布和传播情 况,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的 直接接触都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
间接接触
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门 把手、床单、医疗器械等,也可能传 播病原微生物。
如霍乱、痢疾等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而传播。
昆虫传播
如寨卡病毒、登革热等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05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定期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 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医护 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等操作
规范。
配备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 手器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支原体
对常用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产生耐药 性。
衣原体
对常用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产生 耐药性。
螺旋体
对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产生耐药性。
03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基因突变
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原本敏感的微生物产生 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 性 率 %
医院环境病原微生物气溶胶调查结果1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甲型流感病毒巢式PCR电泳图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分支杆菌: 分支杆菌 — 巢式PCR(Hsp65基因) 结核分支杆菌 — 巢式PCR(IS6110基因) 致病性非结核分支杆菌 — 核酸序列分析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检测采样方法
— 气溶胶样品采集方法 浓缩器+ 液体冲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总采气量 100L/min. 浓缩气流量 10L/min. 浓缩效率:
2m 85% 采样效率:
☞ 医院环境病原微生物污染调查 ☞ 医院集中空调卫生管理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一、医院病原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调查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监控技术研究》
— 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阳性对照: 嗜肺军团菌Ⅰ型 (ATCC33152)
阴性对照: 金黄色葡糖球菌
产物: 486bp产物为 嗜肺军团菌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流感病毒: Nacl(氯化钠)+PEG(聚乙二醇)沉淀浓缩 一步法逆转录(RNA变为DNA) 巢式PCR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系统发育分析实例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0.5m 90%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采样器内加装20ml 吸收液
流感病毒:
牛血清蛋白
嗜肺军团菌: 酵母浸出液
结核分支杆菌: 吐温80
Biosampler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According to WHO estimates, 30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asthma and 255, 000 people died of asthma in 2005
• 尿中嗜肺军团菌LP1抗原 — 静态浓缩:Minicon®临床样本浓缩器 — 定性测定:双抗体夹心的ELISA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血清中嗜肺军团菌抗体 — 定性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嗜肺军团 菌血清1-6型IgG/IgA/IgM联合抗体
调查结果2: 医院肺炎病人血清LP1-6型IgA/IgG/IgM 联合抗体阳性率18.2% 肺炎病人LP1尿抗原阳性率11.8%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 支气管哮喘
《环境污染人群健康危害监测评价与控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公共场所病原微生物气溶胶人群感染风险
定
量评价研究》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调查方案
— 调查地点
南北方三个地区、五个城市、二十多家三级
鸟胞内分枝杆菌巢式PCR电泳图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非结核分支杆菌分型 对于非结核分支杆菌阳性的样品进行hsp65基因核 酸测序 使用软件MEGA4.0/系统发育树方法进行分类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 avium-intracellulare) 偶然分支杆菌(M. conceptionense)
和
二级综合医院(小样本量)
全部调查医院使用集中空调系统
综合医院候诊室(公共场所)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调查指标
候诊室环境空气:
结核分支杆菌(包括致病性非结核分支杆菌)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 嗜肺军团菌(条件致病)
— 实验室检验方法 •嗜肺军团菌:巢式PCR(Nestd-PCR)
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 Omega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Mip基因特异性引物(嗜肺) 5S基因特异性引物(非嗜肺) 一管便携式反应体系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肺炎病人:
军团菌尿抗原 军团菌血清抗体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a CDC
— 调查方法(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
环境调查时间: 流感病毒(当地流感高发期) 嗜肺军团菌(夏季、空调运行期间) 结核分支杆菌(任意) 住院肺炎病人: 入院时采集血样、尿样 问卷调查 — 样本量 环境气溶胶样本500份,肺炎病人2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