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论文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论文一、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概述。

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状况,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是指适应并不断促进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

在自身的素养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并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的,可为卫生事业管理事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专业的素养的方面,应该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最基本理论知识和在实际运用中低技能,比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系统地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地理论方法和技能[1]。

二、高等院校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通过在高等院校的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在现在正在实行的理论课程体系中通常包括五大体系,分别是院公选课、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教育、集中实践。

但是通常学科基础的学时、学分较多,占总体学分的25%以上,相比较而言,专业教育所占的比例较小。

2、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状况。

(1)在校生与毕业生知识储备情况。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虽然都有涉及,但是对于知识确实只知皮毛,对于深层次的方面,知之甚少,甚至是不了解。

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在实际的工作中,所学习的知识不够用、不对口的情况。

在关于毕业生与在校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毕业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在校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毕业生相对应在校生而言,毕业生更多的接触的实际的东西,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基础的知识。

但有一点毕业生是远远比不上在校生的,那就是在英语、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2—3]。

(2)在校生与毕业生能力培养。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毕业生的能力明显高于在校生,这是因为毕业生在社会中得到的历练、锻炼高于在校生在学校中获得的锻炼。

所以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不应当只注重书本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第一篇: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卫生事业管理论文题目:姓名:学号专业2011 年 11月17日关键字:新加坡;卫生事业管理;政府;医疗卫生新加坡是个美丽的岛国,国土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420多万,其中华人占76%,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8%,其他人种占2%。

新加坡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航运、金融和炼油中心。

新加坡是实施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政府致力于维持国民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服务,确保每个国民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获得良好的基本医药服务。

正因为新加坡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完善,所以它也获得了“卫生城市”的美誉!新加坡之所以在卫生管理方面有如此得成就,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新加坡对卫生事业管理不仅先进,而且规范。

一方面新加坡建立公立和私立医院两种所有制医院相互竞争,因为其卫生资源丰富,400多万人口就有20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13家,综合诊所20家。

私人举办的医院16家,私人诊所1900多家,还有私立医药机构。

同时,医药价格借助市场机制调控,有关媒体及网上及时公布各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单病种费用供患者自行选择。

私立医院费用相对较高,但也是患者自愿选择。

新加坡人每住一次院相当于1~2个月工资,而我国远远高于这个相对水平。

据有关调查表示,新加坡国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岁,2004年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约为4%,低于美国的14%,瑞士、法国的12%,日本、英国的8%,中国大陆的5%。

新加坡国民每月收入约为3000~4000元新币,与其收入相比,住院费用还是比较低的。

一般公立医院低于私立医院,平均每次住院费用A级病房为2299~8075元新币,B1级病房为1872~7286元新币,C级病房为615~1162元新币。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一旦发现公立医院的管理弊端后,及时进行重组,国有民营,公司管理,改变拨款方式等,重新激起了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英国卫生事业管理

英国卫生事业管理

英国卫生事业管理综述姓名:李萍学号:49 专业:2011级护理摘要: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卫生事业的现状、服务体系结构、服务体制、服务内容、卫生部经费的来源和医疗保健制度。

关键词:现状、服务体系结构、服务体制、服务内容、卫生部经费的来源、医疗保健制度正文:1、现状:目前,英国在卫生事业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从很多方面可以反映如:2011年人均寿命达80.2,位于世界第二十一;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婴儿死亡不足5/ 1,000,居于世界第二十五·····但是,近几年来,英国的癌症发病率正日趋增加,特别是皮肤宫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高较快。

在卫生事业管理上实行集中统一的体制(即NHS)。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因而使英国公立医院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5%。

.公共卫生监督控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完善。

花费巨资成立了英国卫生保护局(BHPA),目的是监测、调查全国传染病的流行;支持各地卫生机构对传染病的控制;与环境、食品部门合作提供实验室服务;对突发性卫生事件提供相应卫生措施;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必要的卫生信息;提供各种疫苗;对公众进行卫生宣传等。

还在卫生保护局下设7个部门,另外在全国设立了60个分支机构,为国家有效应对和防治SARS、禽流感以及生物恐怖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服务体系结构:(1)卫生部(2)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行政长官(3)大区办公室(4)地区卫生局其中,卫生部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国家卫生服务建立政策框架,制订长远发展计划,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和进行资源配置、掌管公共资金、制定卫生服务政策;对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的投资和资源分配方面与财政部进行协调;以及监控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局及托拉斯的成效,评价它们利用资源的方式与效果。

美国的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险制度_下_张肖敏

美国的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险制度_下_张肖敏

2000·8·33·卫生经济研究2.医疗费用管理在美国,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医疗保险公司和患者)以多种形式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但以预付制(Pros p ective Payment System )占主导地位。

(1)DR Gs 制度。

即诊断相关组制度(Diagnosis Related Grou p s S y stem ),就是以病种诊断为依据的支付制度。

该制度将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都预先测定,把治该病的费用预先支付给医生,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这样既控制了价格(费用),也控制了服务的数量。

(2)Ca p itation ,即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主要在HMO 内施行。

参保对象不论接受的服务多少,由于实行了“包医制度”,所以HMO 支付给医生和医院的费用是一定的。

(3)Fee for Service ,即按项目付费。

对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对象、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某些服务仍需自己支付一部分或全部费用择象及传统的商业保险机构而言,通常执行这种支付方法。

(4)RBRVS (R esource 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 ),即资源为基础的相关价值尺度。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控制医院总支出的办法,是根据医疗服务消费的各种资源量来决定服务的价格和医生的收益水平,使医生的收费相对合理。

这种方法由哈佛大学肖庆伦教授提出。

(5)美国医疗保险公司控制医院医疗服务费用增长常用的办法:医疗服务的回顾性审核制度、医疗服务的同时审核制度、入院前的许可证制度、二次诊断的意见、拒付不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实行个案管理、医疗费用支付办法、管理保健计划。

(6)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对医疗系统的影响。

美国的HMO 、Medicare 等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和提高,重视管理,加强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制约力度,由此对美国的医疗系统和医院的运行状况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如符表)。

浅谈国外医院管理

浅谈国外医院管理

集体 讨论 决 定 。董事 会 的主 要 职 责 是 :
2 O世 纪 9 O年 代 以 来 , 达 国 家 的 医 年 要 更 新 一 次 , 发 执 照 需 要 参 加 考 试 和 发 换
() 任 和 考 评 医 院 的 主 要 行 政 负 责 人 ; 院管 理都 面 临着 两 大难 题 , 1聘 即人 口步 人 老 考 核 , 这促 使 医 生 不 断 发 奋 学 习 、 苦 钻 刻
和必 要 的 。
诊 疗 工 作 。各 科 室 以 科 主 任 为 最 高 权 力 医 师 的 继 续 医学 教 育 很 重 视 , 师 在 其 职 医 者 , 学 以 教 授 为 最 高 权 力 者 , 临 床 科 业 生 涯 中 , 终 都 伴 随 着 在 职 学 习 , 教 但 始 以便
维普资讯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 年第 5 总第 27 07 期( 2 期)
【 国外卫生事业管理】
浅 谈 国外 医 院管 理
杨 柳 。 王 健
( 东大 学卫 生管理 与政 策研 究 中心 , 山 山东 济 南 2 0 1 ) 5 0 2
[ 要 ] 我 国现 行 的 医院 管 理 模 式 已 不 能 适应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与 国 外 医院 相 比 较 , 国 医 疗 的 管 理 水 摘 我 平 还 是 比较 低 下 的 。 文 章从 组 织 管理 、 医疗 管 理 等 六 个 方 面对 国外 医疗 的 先 进 管 理 模 式 进 行 了 简要 介 绍 , 望 对 提 高 我 希
这 急 剧 变 化 , 达 国家 的 医疗 管 理 者 遇 到 并 等 ;2 行 驶 执 行 委 员 会 下 设 诸 如 空 间 委 诊 , 大 大 降低 了住 院 费 用 。 发 ()

美国医改相关论文中英文

美国医改相关论文中英文

Clinical Therapeutics/Volume 35, Number 4, 2013Editor-in-Chief’s NoteHealth Care ReformHealth care and health policy continue to be controversial domestic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espite a slowingin the rate of growth of annual costs, most Americans feel that their budgets are strained by what they have to payfor health care, and most employers feel that their share of these costs for their employees is excessive. Currently, many Americans still do not have health care coverage. In an effort to remedy such concerns, a series of laws wereenacted in recent years. The first of these, the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was signed into law byPresident Obama in 2009. In 2010, after considerable conflict and disagreement, the Preservation of Access to Carefor Medicare Beneficiaries and Pension Relief Act became law. Also in 2010, 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Care Act and the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Reconciliation Act were signed into law. Although these new laws (taken together, they are often called Obamacare) should have a positive and beneficial impact on the health careof most Americans, there will be many challenges to these efforts as their provisions are phased in over the nextseveral years.Before we can have meaningful reforms, we must make improvements in our study designs and assessmentinstruments.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CER)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a key component of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limitations to analyses that use secondary databases and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Furthermore, how variables such as adherence, duration of exposure, and definitions, as well as types of outcomes, are handled can substantially affect the validity of CER. The articles by Campbell et al and Cohen in this issue arethoughtful commentaries on CER. These are among a collection of very scholarly reports in this issue assembled byour Topic Editor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Health Policy, Denys T. Lau, PhD.We are pleased to be one of a select group of journals who are publishing the Consolidated Health EconomicEvalu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 (CHEERS) statement by Don Husereau, BScPharm, MSc, and colleagues. Thisvaluable document is intended as a guide for future researchers.Finally, we must consider all of the areas not addressed by health care reform. Here arewe have stricter bicycle helmet laws? Will weever have realistic shelf-life regulations for medicines? How can we reduce the number of accidental gun-relatedinjuries? Will we ever hav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that can bridge across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s? Iinvite any of our readers who have solutions to these and other unaccounted for costs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osubmit letters to the editor.Richard I. Shader,MDEditor-in-Chief REFERENCES1.Shader RI. Good news and disappointing news: a new era in health care delivery. J ClinPsychopharmacol. 2010;30:223–224.2. Shader RI.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Health insurance reform before health care reform.J ClinPsychopharmacol. 2009;29:413–414翻译:临床治疗/35卷,第4期,2013首席编辑的注解医疗改革医疗保健和卫生政策在美国国内仍然是争议的问题。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论文写作题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论文写作题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论文写作题目1.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卫生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及其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卫生政策优化建议。

2.卫生资源配置与管理:探讨卫生资源的配置原则、方法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3.卫生服务质量与管理:研究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方法、提高策略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卫生服务质量。

4.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分析卫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及其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卫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议。

5.卫生政策执行与效果评估:评估卫生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其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的影响,为卫生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6.卫生事业管理与公共决策:研究卫生事业管理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公共决策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7.卫生事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方法,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8.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探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伦理原则、医疗公正和伦理决策等问题,提出符合伦理要求的卫生事业管理策略。

9.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比较研究:比较国内外卫生事业管理的制度、实践和经验,为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0.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创新机制、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卫生事业中的作用,提出推动卫生事业创新和发展的建议。

11.卫生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卫生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方式及其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12.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方法:探讨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标准、方法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有效的服务质量改进策略和建议。

13.卫生信息技术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分析卫生信息技术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和挑战,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14.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社会资本与合作网络: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对合作网络的影响,提出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质量建议。

国外健康管理专业文献

国外健康管理专业文献

国外健康管理专业文献1 前言健康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们的身体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健康政策与实践等内容。

在国外,健康管理专业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健康保险、公共卫生和医疗产业等领域,成为了一门具有广泛实际意义的学科。

本文将会介绍几篇代表性的国外健康管理专业文献,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2 文献1:《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该文献是由加拿大卫生管理学会主办,于2017年发表的一篇专业论文。

文章首先探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健康管理产生的影响,以及从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的趋势。

随后,文中介绍了新兴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例如远程医疗、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

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未来健康管理的趋势,包括加强跨领域合作、推广个性化医疗服务、倡导健康教育等。

3 文献2:《医疗保健改革对健康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篇文献是由美国医疗管理协会于2015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医疗保健改革对健康管理带来的影响。

文中指出,医疗保健改革促使医院要更加注重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进行医院管理的改革和升级。

此外,该文献还提出了未来医疗保健改革的挑战,例如复杂的医改政策、医疗分级制度的建立等。

4 文献3:《健康管理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与作用》该文献是由英国健康管理协会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以及健康管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所起的作用。

文章指出,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管理手段来降低医疗成本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此外,该文献还介绍了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未来合作的潜力。

5 结束语上述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对国外健康管理专业的深入了解。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医疗产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未来也将持续发展和创新。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以推动健康管理领域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破除以药养医,增加药事服务费”的思考
----以中医院为例
李国静1
【摘要】
2012-02-23国家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的主要举措,就是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药事服务费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

但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查资料还是讨论等,我们都默认了国家的这些新医改的政策方针都是针对综合医院或者一般的专科医院,而忽略了中医院这一个群体。

所以,本文针对中医院这一特殊且重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群体做一关于“破除以药养医,增加药事服务费”的思考。

【关键词】
中医院药事服务费看病贵
【正文】
“中西医并重”一直是建国以后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长期以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但是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提供提供趋于萎缩,事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一篇文章通过对上海市中医医院收入与支出分析得出数据:2007年上海市中医医院亏损1.88亿元。

而主要原因则是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萎缩。

中医药服务萎缩现象主要表现为诊疗技术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很多油良好诊疗效果的中医诊所被弃之不用,中医医院以中医理论为特色的诊疗服务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我国公立医院的利益补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医疗服务收费;三是药品价格加成收入,后两者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虽然近年中医医院的政府财政投入都稍高于同级综合医院,显示政府投入对维持中医医院盈亏平衡的贡献呈增加状态,但是完全不足以抵消中医医院的亏损。

取消药品
1李国静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045044022 603831028@
加成收入之后使得中医医院的财政赤字更加严重,而中医医院不像大综合医院那样“来钱快”,拿推拿来说,一个推拿科医生满负荷工作一天能治疗8个病人,收入总计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简简单单开一张化验单。

所以很多的中医医院则放弃了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一缓慢长期的过程,转而替代的是大力发展效益高、收益快的诊疗手段,所以利润高的现代医学手段和药物则取代了中医药这个传统手段,许多简便廉价的中医临床技术面临失传。

所以,中医医院经济效益不好造成收支不平衡和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中医药服务提供的萎缩现象,而这个现象的导火索是中医药服务的提供没有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技术劳务价值。

而增加药事服务收费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药事服务费2:是指患者享受医生诊断和药品调剂等服务所交的费用。

卫生部解释的药事服务费定义为: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收取的一项费用,主要用于补偿其向患者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合理成本。

药事服务费是根据医务人员提供药品服务的劳务价值来核算的,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

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代之以收取药事服务费弥补相关成本,有利于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

为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局面,中国新一轮医改将禁止医院加价售药。

同时,患者享受诊断等服务,要增加药事服务费。

这样一来,根据医务人员提供药品服务的劳务价值来核算药事服务费,一般按医生开具的处方张数来计算应该收取的费用,由于该服务费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加成政策代之以收取药事服务费一方面有效的弥补了一部分取消加成收入的医院亏损,另一方面就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医院现状,是中医医院至少不会将很多有效的中医诊疗手段放弃。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的话,这一政策也有他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样有利于公立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貌似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新增加的要是服务收费是由患者负担了公立医院因为销售药品的毛利收入,这到底是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呢还是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换汤没换药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才引发了那么多的道德风险,在这里也是一
样,增加药事服务费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这样会使得医生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想尽办法多开药品处方以便取得更多的要是服务收费,所以这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现象,所以从根本上理解,“破除以药养医,增加药事服务费”这一政策是否真正解决了或者是否能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呢。

所以我认为,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如果将要是服务收费也纳入保险补偿的话,这样就可以避免由老百姓负担公立医院减少的那一部分药品加成收入从而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另外,
我们需要对中医医院科室的绩效考核体系做一个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比如设置专门的病历监察机构定期对医生所开处方来一个检查或者建立一种医师之间的互相监督制度以减少医生道德风险所造成的病人可能多付出的药事服务费用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2第20号2010-02-23
[2]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萎缩的经济原因分析《中国卫生经济》第31卷第8期(总第354期)2012年8月
[3]《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11月第27卷第11期
[4]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1月第3卷第1期
[5]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