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王呈伟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

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秦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③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

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转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文化载体!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沉寂成书馆的摆设。

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尽管我们有“五讲四美”的道德规范,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对于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大多数城市都予以宽容和默许,至今很多国人都还很“随便”。

对此应该借鉴新加坡公民道德的经验——盛世用重典,如随地吐痰罚款200元,乱扔纸屑和烟头罚款1 000元,采摘花草、公共场所吸烟……也要罚款。

将道德规范融合于法规之中,再加上执法严明,势必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

这启示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D2、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谈论、审议等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推动协商民主的意义在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3、下列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务院法定的会议形式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B.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有权实施行政处罚C.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此,由行政机关承担全部举证责任D.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答案】 D4、伴随着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民间借贷“甚嚣尘上”。

民间借贷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其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无论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下列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举措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D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经典言论是:“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

”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答案】 A6、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题练习 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题练习 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1.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皮影戏以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第一题要求概括材料,第二题要求用修辞方法描述皮影戏。

在回答时,需要先理解材料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表述。

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符合题目要求。

1)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参加我们九(2)班的主题班会——“我与诗歌亲密接触”。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品读、诵读、赏析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妙与力量,让诗歌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坚韧与乐观。

尽管生命中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我们仍然要像礁石一样,坚定地站在那里,含笑面对生活的波折,坚持自我,不被外界所动摇。

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既叫好又叫座。

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

《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

这些场景让观众热血沸腾,深深感受到了我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也让我们更加自豪和自信。

来: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研究的榜样。

我们向XXX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国家最闪亮的一颗星。

4)本题要求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可以从材料中的许三多、XXX和XXX入手,谈谈他们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

新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6)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6)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6)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3)刘玄德;隆中决策【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运用——修改病句练习和方法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言运用——修改病句练习和方法指导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

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支持并尊重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同时也对生活满怀美好渴望。

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缺一不可。

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

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凸显着所面临的新中国“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

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声名远播。

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答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

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问题,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汉族主要居住区域,围绕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济宁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

济宁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

济宁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 2018 年春节时期,央视综合频道崭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展开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虑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介绍】老师让同学们介绍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爱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模仿示例写出介绍原因(起码用一种修辞, 30 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乞降睦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 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了然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马上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交融),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久流传的意思。

(2 )介绍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介绍原因:激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分析】【剖析】( 1)“咏”,本意是唱,腔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了然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马上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交融),此外,“咏”和“永”谐音,永久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久流传的意思。

( 2)能从教材中介绍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介绍原因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介绍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介绍原因:激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 “咏”字一语双关,既点了然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马上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交融),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久流传的意思。

⑵ 介绍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介绍原因:激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评论】⑴ 本题考察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联合实质剖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 本题既考察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察题,学生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累积字词、文学及文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等。

大学教育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31

大学教育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31

大学教育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1.[单选题]班主任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周围的人合适,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A)物质B)人际C)心理D)社会答案:B解析:2.[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3.[单选题]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 )A)终身学习职能B)社会服务职能C)培养人才职能D)科学研究职能答案:B解析:4.[单选题]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A)中介作用B)无作用C)自然前提D)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5.[单选题]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A)优益性B)强制性答案:A解析:6.[单选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发表了一份划时代的文献,该文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份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给教师的建议》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D)《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B)环境对惹得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无积极和消极之分D)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8.[单选题]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 )A)应用研究B)理论研究C)发展研究D)基础研究答案:C解析:9.[单选题]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批阅答案:D解析:10.[单选题]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钦定学堂章程D)癸卯学制答案:A解析:11.[单选题]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 )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答案:B解析:12.[单选题]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解析:1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 )A)校训、校风B)校歌、校旗C)办学宗旨D)国家课程答案:D解析:14.[单选题]课题计划即( )A)单元计划B)教案C)课时计划D)教学大纲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孙校长切实抓好了地震消防应急演练工作,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
王呈伟
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

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

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秦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
③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

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

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转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文化载体!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沉寂成书馆的摆设。

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⑤目前,电视上读经典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

那种生动而非刻板的,生活而非学术的,平民而非精英的,普及而非个体的讲述方式,终使文化经典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的日子。

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⑥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只停留在热烈地回味民族文化经典的层面,要激发出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智慧,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还须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普世教育家的情怀和本色。

2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中的意思是。

27.请用一句因果关系的复句,概括上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8.选择最合适的标点填入第③段甲处
A.分号B.句号
29.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应做哪些改进?30.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用“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比喻无缘文化经典的老百姓,引出下文关于“如何传播经典”的话题。

B.作者对于于丹传播文化经典的《论语》这一现象,从文化普及层面上给予了恰当而中肯的评价。

C.今天的学者让视听大众走进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所用的方法是嫁接和转化,对此作者不以为然。

D.“歌其食”、“劳其事”原指《诗经》内容,在文中则表达作者希望文化经典能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愿望。

31.从上文的观点出发,为下文这则报道写一段150字的短评。

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先生近期出版《唐诗排行榜》一书,引发广泛关注。

该书根据唐诗入选历代选本、历代文人给予点评等方面情况,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每首唐诗的影响力指数,据以排出了唐诗名篇的“座次”。

该书上市以后,学界、媒体以及网上颇多质疑的声音。

不少人认为,该书采用排行榜这一形式,是为了博眼球,是“恶搞”经典;有人压根反对古典文学研究中引入统计学的方法,质问“我们的文科教授怎么成了数字的傀儡”;作为武汉大学教授,作者将崔颢写武汉黄鹤楼的诗排在了第一名,有人认为有“炒作景区之嫌”;李白的诗最高排名仅仅是第十(《蜀道难》),而妇孺皆知的《静夜思》排到了第三十一……
面对众多的批评和质疑,王兆鹏先生则认为自己并非“娱乐大众”地“恶搞”,而是用学术精神、科学态度来做经典普及。

该书在前言中明确交代了做排行榜的学理依据、操作方法和学术思考,这种方法得到统计学家的认可,科学性毋庸置疑。

至于唐诗排行榜,是对唐诗的影响力——即不同作品在接受史上受关注的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而不是根据作品艺术的优劣好坏来评比,两者是不同的。

一些人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把两者混为一谈了。

(《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23日)
【答案】
26.从前曲高和寡的文化经典,以贴近大众生活的方式加以传播,被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

27.因为文化经典的意蕴(在传承的过程中)成为了宣扬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被打上了时代的思想烙印,所以我们要慎重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经典加以继承和传播。

28.A
29.①精选合适的经典加以传播;②要体现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滤去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去满足大众的需要;③传播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采用普通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④加大普及力度,引导人们关注现实。

30.C
31.或从传播者的角度,或从评论者的角度展开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