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两端都不栽)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金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1)2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与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重点、难点:1、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应用规律解决稍难的实际问题。
导入1.回答。
提问:已知全长和株距,怎样求株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株数=全长÷株距+1那么已知株距和株数,怎样求全长呢?答后板书:全长=株距×(株数-1)2.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
过关检测。
1、(课本107页做一做第2题)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
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2、在一条100米长的绳子上打结,每隔10米打一个结(两头都不打),要打多少个结?3、在两座楼房之间挂彩灯,每隔3米挂一盏,共挂了17盏,这两楼之间相距多远?★4、有一根铁丝长84米,先剪下7米长的两段,用了8分钟,再把剩下的部分剪成10米长的小段,还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二)两端都是不种:株数=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60÷3=20(段) 20-1=19(棵) 19×2=38(棵)课后反思1.本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如果在探究植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另外,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讲练(人教版) 第七单元《植树问题》(解析)

第七单元 植树问题(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2)两端不种:棵数 = 间隔数-1(4)封闭图形:棵树 = 间隔数(3)一端种一端不种:棵数 =间隔数知识点一: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基本解决思路: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知识点二: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知识点三: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相当于线段上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易错典例1】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棵树.A.61B.121C.122【思路引导】利用植树问题公式:如果植树路线的两边与两端都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再乘2,即:棵数=(段数+1)×2.根据植树棵数先求段数:300÷5=60(段),然后求植树棵数:(60+1)×2计算即可.【完整解答】解:(300÷5+1)×2=(60+1)×2=61×2=122(棵)答:一共种树122棵.故选:C.【考察注意点】本题主要考查植树问题,关键是分清段数和植树棵数的关系做题.【易错典例2】(•红安县期末)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为150米,沿池边每隔37.5米安盏观景灯,一共要安装4盏观景灯.【思路引导】根据题意,在圆形上植树,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等,直接用150除以37.5即可.【完整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150÷37.5=4(盏)答:一共需要装4盏灯.故答案为:4.【考察注意点】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即:棵数=间隔数.【易错典例3】操场上等距离放了8张课桌,把相邻的两张课桌用一段绳子连接起来,一共要准备7段绳子.【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相当于两端都不植树的问题,用课桌的张数减去1,就是一共要准备的绳子的段数.【完整解答】解:8﹣1=7(段)答:一共要准备7段绳子.【考察注意点】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棵数=间隔数﹣1.【易错典例4】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在48米长的走廊两边摆鲜花,现在从走廊的一头开始,每隔4米摆一盆鲜花,直至走廊另一头,一共要摆多少盆鲜花?【思路引导】先看一边,据题意可知,走廊长48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也就是48米被平均分成4米长的若干小段,花摆在分点上;所以间隔数是48÷4=12个;又因为两端都摆花,所以盆数等于段数加1;然后再乘2就可求出两边的花盆数.【完整解答】解:(48÷4+1)×2=13×2=26(盆)答:一共要摆26盆鲜花.【考察注意点】此题属于植树问题.解答此类题(两端都植树)的关键要知道: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1.一.选择题1.(•眉山月考)一条马路长440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米植一颗树,两端都要植,共植了()棵。
两头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全长÷间距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250÷5=50 棵树:50-1=49(棵) 总棵树:49×2=98(棵) 答:需要98棵杨树苗。
典型例题
跟踪训练3 公园大门前的公路长360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
柳树,每两棵树相距9米(两端都不种)。园林工人 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间隔数:360÷9=40 棵树:40-1=39(棵) 总棵树:39×2=78(棵) 答:园林工人共需要准备78棵树。
间隔数:6+1=7 间距:49÷7=7(米)
新间隔数:63÷7=9 新棵树:9-1=8(面) 答:要插8面彩旗。
典型例题
跟踪训练1 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
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 22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
间隔数: 12-1=11 一段路的时间: 22÷11=2(分钟)
间距=全长÷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68÷2+1=35 间距:700÷35=20(米) 答:每两棵美人蕉相距20米。
间隔数=棵树+1
典型例题
跟踪训练2 在一条长250米的路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不
栽,一共栽了98棵,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都相 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间隔数:98÷2+1=50 间距:250÷50=5(米) 答: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相距5米。
典型例题
跟踪训练2 在一条小河的两边每隔50米架设一根电线
杆(两端都不用设),共用电线杆58根,这 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间隔数:58÷2+1=30 全长:50×30=15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500米。
04 复合问题
典型例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6讲 植树问题(含答案分析)

第6讲植树问题一、知识要点1、基本概念:总长:植树路线的全长。
棵距:两棵数之间的距离。
段数:总长中共有几个棵距棵数:植树的总棵树2、基本类型以及关系式:(1)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棵距+1线路总长=棵距×(棵树-1)棵距=线路总长÷(棵数-1)(2)路的两端都没有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棵距-1棵数=段数-1(3)路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棵距棵数=段数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
二、精讲精练【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练习1:(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练习2:在公园一条长30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例题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练习3: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2分钟。
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例题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练习4: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时,小红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当小明跑到第16层时,小红跑到了第几层?【例题5】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练习5:(1)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周长是200米。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教案

《植树问题(wèntí)(两端不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PPT课件、直尺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xué sheng)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单的数据分析,发现“两端不栽”的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摆图形、摆小棒等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研究,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总长间距(3 m)间隔数(个)棵数(两端不栽)6 m间距(3 m)2 19 m间距(3 m)3 212 m间距(3 m)4 315 m间距(3 m)5 418 m间距(3 m)6 5…………(2)填写(tiánxiě)完表格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自由汇报:两端不栽,棵数比间隔数少1或间隔数比棵数多1)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
第7讲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学生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人教版

第7讲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一: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1.植树问题基本解决思路: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2.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知识点二: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知识点三: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相当于线段上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考点一:植树问题【例1】一根绳子长18米,每3米剪成一段,需要剪几次?(1)求这根绳子一共可以剪几段。
(2)画图表示这根绳子被剪成的段数。
从图中可知,需要剪次。
1.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的四周摆放16盆花,怎样摆放可以使每边摆放的花盆数都是5盆?(4分)(1)请画出示意图。
(用O表示花盆)(2)已知花坛的边长是2.4米,平均每盆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史冬鹏是我国著名的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
下面是男子110米栏赛道的示意图。
问: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3.公路旁每隔2.5米栽一棵树,丽丽从第1棵树跑到第40棵树,妈妈说丽丽跑了100米,丽丽说没有100米。
你认为谁说的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一.选择题(共5小题)1.小区花园是一个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园的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间隔5米。
一共要栽()棵树。
A.18B.36C.37D.402.同学们围着圆桌吃午饭。
每张圆桌的周长是3米,如果每隔50厘米坐一人,一张圆桌一共可以坐()人。
A.7B.5C.63.在一条环形跑道上,等距离插着8面红旗,这条跑道被平均分成()段。
A.8B.7C.94.锯一根木头,锯一次需要n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7段,需要用()分钟。
A.7n B.6n C.8n5.在300米长的道路一边种树(两端都种),每20米一棵,一共要种()棵。
A.15B.16C.17二.填空题(共5小题)6.把6米长的木料锯成每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15分钟,这根木料全部锯完需要分钟。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和两端都不栽

5米 5米 5米 5米 20米
20米
在路的一侧栽树(两端都栽)
总长 间 隔 (米) (米)
探究方法 (线段图)
20 20米
25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间隔数 (个)
4
植树棵数 (棵)
5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1000米
.......
5米 5米 5米 5米 5米 5米 5米 5米
2000÷50=40 40+1=41(座) 答:一共要安装41 座路灯。
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一旁安装路灯
两旁安装路灯
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两端都栽: 总长÷间隔=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5米 5米
研究方法: 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
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 多少棵树苗?
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大象馆
猩猩馆
60÷3=20 20-1=19(棵) 答:一共要栽19棵树。
要在一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两侧安放 垃圾桶(首尾要安装),每100米安放 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1000÷100=10
10+1=11(个)
11×2=22(个)
答:一共需要22个垃圾桶。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 少分钟?
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曾经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
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发现在诸多课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即所谓的“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 。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
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建立“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数学模型,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并且要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并通过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而本节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2、一堂课上下来,真的还是对学生牵的很牢,没全然放宽,以至课堂中除了很多不足之处,期盼日后调整改良。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植树问题就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卷数学广角内容。
一共存有三个例题,分后4课时。
基准1就是直线两端栽树问题,基准2就是直线两端不栽树问题,基准3就是半封闭图形栽树问题。
基准1教学完结后发生了未知间隔长度和树的棵数,谋路段短的问题,同时还发生了队列问题。
基准2教学完结后,发生了时钟间隔问题、队列问题,上楼问题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是较好,学生掌控出来很困难。
因为对于植树问题的认知,学生尚无非常大的难度,再应用领域植树问题的规律回去化解例如队列问题、时钟间隔问题、上楼问题等学生会感觉更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如果这条小路长200米,每隔8米栽 一棵(两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的 树苗呢?
返回
临河三小
苗霞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 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返回
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
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000÷50=40
40+1=41(座)
41X2=82 (座)
答:一共安装82座路灯.
返回
大象家和猩猩家相距60米,它们要在两 家的小路边等距离栽上树,两端不栽,可 以怎么种?
60米
总长
间距(米) 间隔数(个) 二
在一段长90米的公路一侧栽杉树,每隔 6米栽一棵,两头都不栽,一共可以栽多少 棵?
90÷6=15(个) 15—1=14(棵)
在一段公路的一旁栽了95棵树,两头都不 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长多少 米? 95+1=96(个)……间隔数 96×5=480(米) ……总长度
走楼梯,每2层之间的台阶是20个, 我上到5层,我走了多少个小台阶?
返回
我来画一画: 同学们在教室的前墙,挂了7个红灯笼, 每两个红灯笼中间再挂了2个黄灯笼,你 知道同学们一共挂了几个黄灯笼吗?
返回
同学们要在宝塔和茶室之间的小路边植树。 小路长80米。从头开始,每隔4米种1棵(两 端不栽)。一共要种多少棵? 80÷4=20(个)……间隔数 20—1=19(棵)……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