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耳朵的兔子天底下有胖耳朵、瘦耳朵、长耳朵、短耳朵、方耳朵、圆耳朵和弯耳朵的兔子。
还有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
不过,任何一只兔子会做的事情,他都会。
他会嗖的一下从这边跑到那边,再嗖的一下从那边回到这边。
他跳得跟其他兔子一样高。
他挖的洞一点儿都不比其他兔子挖的洞浅。
他还能在一眨眼的工夫吃光一座巨大的胡萝卜山。
而且藏猫猫时他总是第一名。
即使这样,也没有一只兔子愿意跟他玩儿。
他们说,一只真正的兔子总该有耳朵呀!就连狐狸都没兴趣追他。
狐狸只喜欢追有耳朵的兔子。
没有耳朵的兔子总是孤孤单单的。
有一天,没有耳朵的兔子捡到一个蛋。
他到处贴满寻物启事:捡到一个蛋。
其他的兔子都笑他说:“瞧,没有耳朵的兔子会生蛋了!”没有耳朵的兔子心想:真是一群坏兔子!他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回家。
他一直等着蛋的主人来认领。
可是,谁都没来。
没有耳朵的兔子在网上查了查,他发现那些从蛋里孵出来的动物,耳朵都非常小,看起来就跟没有耳朵似的。
他想:太好了!这些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动物肯定不会笑话我!从那天起,他就和蛋再也不分开了。
他给蛋宝宝读故事,和蛋宝宝一起睡觉。
蛋宝宝一天天长大,而且变得越来越重。
一天,没有耳朵的兔子一不小心把蛋掉在了地上,他心里着急地喊:哎哟!蛋掉在地上要裂开了。
1.(拓展思维)学会预测。
(1)我能根据故事的题目来预测故事的内容。
如当读到“没有耳朵的兔子”时,我预测____________。
(2)预测时,所想象的内容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
如当读到没有耳朵的兔子捡到的是一个蛋时,状状与元元结合故事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测更为合理的是(_____)A.状状:我预测这是一个兔子生的蛋,因为这里是兔子居住的地方。
B.元元:我预测这是一个鸡蛋,因为鸡有时候会把蛋生在屋子外面。
2.(语言运用)没有耳朵的兔子和这个蛋有着怎样的结局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奔跑的春天四月的小雨浙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眷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春,活泼得像个孩子,红扑着脸蛋在淡绿的田野奔跑,牵着小伙伴的手,像风筝的另一端,翻飞着五颜六色的梦。
卷起裤腿迈进春的云雾缭绕。
露水湿漉漉的,湿了鞋帮,湿了脚丫,滋润了一深一浅的歪歪扭扭的脚印。
同学们的笑声一串双一串,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四月的绿色仿拂春的裙裾,在淡淡暖风中轻轻摆东,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
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野地钱绿是她的衣裳,单单薄薄。
春,安静地来,在河流的波光里柔柔地荡漾,流躺着淡淡的和煦。
燕子来了,在入梦的时候偷偷飞到屋檐下,那黑白色的精灵是春的使者,乖巧伶俐。
春天唤醒了万物,小跑在春天,那是春带给我们的活力。
(1)找出文中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仿拂________ 摆东________ 钱绿________ 流躺________(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再写三个你知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
”这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像这样的句子,我也能写出来,如:含羞草的叶子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
(4)“四月的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春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
”这句话写出了()A. 小雨到来的姿势B. 春天是小雨迈着轻盈的脚步,扭动着曼妙的身姿带来的C. 春天优美的身姿和到来的方式(5)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同学们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地玩耍的情景。
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春天静静地到来。
“那黑白色的精灵”指的是________。
(6)把你认为的本文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抄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7)根据下面的提示,接着往下写。
春天唤醒了万物,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被春姑娘柔软的春风唤醒了,________。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山向日葵①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甲]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①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②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③[乙]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④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选自《张抗抗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①领(hàn):点头。
②伫(zhù):长时间站着。
[资料袋]原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因为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动于衷:________伫立:________2.根据文章的内容填一填。
这篇文章作者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观察的地点是________,观察的时间是________。
3.作者在观察天山向日葵时发现了什么?()A.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围着太阳旋转。
B.天山向日葵那一大片葵花的花盘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
4.读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甲句把一大片向日葵比作________,乙句把向日葵花瓣比作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12篇)一、阅读短文。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津津有味——(______)聪明伶俐——(______)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
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而且特别勤奋。
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好像人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读片段,再结合全文做练习。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2)老屋毫不犹豫地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体现了老屋________的精神。
(3)老屋会倒吗?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示例: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
【解析】【分析】(1)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2)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2)乐于助人(3)老屋不会倒,因为老屋愿意继续帮助别人。
【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锯②拼③拆④铺(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鹬在天空中飞着,不住地朝下看,想找点儿食物吃。
忽然,它看见一只河蚌张开壳儿,正在沙滩上晒太阳。
“多好的一顿美餐哪!”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它立刻飞下来,啄那只河蚌的肉。
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儿合上,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巴,不肯放松。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渴死你,看你松开不松开!”河蚌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会饿死你,看你还啄不啄我!”鹬和河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了。
1.找出鹬与河蚌相争时两个最关键的动词: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鹬与河蚌互不相让时说的话。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完整的成语。
请在文中找出写“渔翁得利”的句子,画上“____”。
4.试着分析一下故事结尾三个角色不同的心理。
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梅香林清玄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1)给多音字组词。
露 lòu________ 相xiāng ________lù________ xiàng ________(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2)单纯的喜悦(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一、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额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时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在文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2.草地为什么会随着晨昏变化而变换颜色?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连续两个感叹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①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②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
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________地跳着________地吃起来肚子饿得________叫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Ⅰ句①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_______。
Ⅱ句②“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______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一)乡间绿阴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
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桃树、李树、杏树……春(束、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3)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的各种树进行了具体描写。
(二)一天下午,担任思品课的校长宣布:“明天早读,对你们进行思品考试。
”第二天一大早,林校长拿了根扫帚横放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等待同学的到来。
第一个到教室的是小梅。
她漫不经心地看了扫帚一眼,微笑着向校长问好,见校长沉默不语,便赶快拿着思品课本读起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小强哼着歌儿,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对门口的扫帚置之不理。
他见校长脸色严肃,忙说了一声“老师早”,马上复习功课。
不一会儿,刘敏来了。
他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被扫帚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了。
他低头一看,怒从心头起,刚想飞起一脚把扫帚踢得远远的,猛地看到校长眉头紧皱,立刻把脚收回,赶紧问好,急忙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全班45位同学(继续陆续)来了44位,教室里书声琅琅,而门口的扫帚依然横着。
最后到的是张坤。
他刚走进教室,看到横在门口的扫帚,连忙捡起来,拿到“卫生角”放好,然后认真地读起来。
校长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
上课铃响,教室里鸦雀无声。
校长宣布:“思品考试结束,只有张坤一人得优秀。
”他见大家迷惑不解,又说:“大家应该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必须从平凡的一件小事做起。
”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特殊特别)的思品考试。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到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删掉。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
()②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③放在一边不理睬。
()(4)从文中摘录校长神态变化的词语。
并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校长神态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猴子建筑师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在森林里就以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勃然大怒:“停下,停下,你这个笨蛋!巢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住了。
猴子叨念着:“笨蛋。
”摇摇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电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了一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着眼睛。
猴子唠叨着:“短浅。
”摇着头,背着手走开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窜进树林,双手抱头缩在一棵大树下,任凭风吹雨打。
1、给第三段加上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念叨()疑惑()思考()有名()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勃然大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打伞的女孩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iàng)上浮(fú fóu )兴(xīng xìng)旺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并解释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____改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成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能帮小女孩重写一个带路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荷池划船她坐在船尾望着孤山,一边划,一边掌舵,小船儿慢悠悠地在碧澄澄的湖面上滑过,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fěi)翠伞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只是当中留了一条狭(xiá)长的水道,恰巧够一条船划过。
在一片碧波当中,仿佛有人撤了无数枝朱红的大字笔,饱满的笔锋冲着爽朗的晴空,偶(ǒu)尔看到一两颗盛开的水红色的荷花,又像是一个少女含羞(xiū)地露出她的红艳艳的面孔,笑脸迫人。
她看到这一片荷花,竟然忘记了划船,小船隐没在碧绿的荷叶丛中。
1、比一比,再组词:河()布()饱()荷()步()抱()2、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孤山一()小道一()船一()荷叶3、这篇文章写的是()A、她边划船,边欣赏池塘的美景。
B、她边划船,边欣赏荷池的美景。
C、她边散步,边欣赏池塘的美景。
4、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
5、“在一片碧绿当中,仿佛有人撒了无数枝朱红的大字笔”中“朱红的大字笔”指的是____________A、盛开的荷花B、含苞欲放的荷花6、静静有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的荷叶,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晚上荷花池又是另一番景象,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晚上荷花池会发生什么故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拔末映(2)(2)乡间,是树的天地。
(3)(3)小河两岸山坡上农家小院的前后【二】(1)一场特别的思品考试(2)继续特殊(3)(1)恍然大悟(2)漫不经心(3)不理不睬(4)校长沉默不语校长脸色严肃校长眉头紧皱校长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同学们的表现不同(5)提示:品德修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 1.加标点猴子走到电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了一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
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2.找近义词。
唠叨迷惑考虑著名3.解释词语。
(1)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形容人大怒的样子。
(2)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4.找句子。
你这个笨蛋!巢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或者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 5.道理。
说别人容易,但自己不动手,还是一事无成。
不能光动嘴皮子,重要的是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