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EXCEL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

《EXCEL函数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Excel函数的作用和基本语法;2.掌握Excel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Excel函数的基本作用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函数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Excel中的一个特殊功能,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2.函数语法和参数教师详细讲解函数的语法和参数的概念,包括函数名、参数、参数的类型等。

3.常用函数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教师列举并讲解Excel中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并详细介绍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三、案例操作: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跟随操作,灵活运用Excel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求和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使用SUM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总和,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3.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要求学生使用MAX和MIN函数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四、练习和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选择合适的函数计算教师给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2.设计一个复杂函数的应用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复杂的函数应用,要求使用多个函数组合计算,并将结果在Excel表格中显示出来。

五、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运用Excel函数,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使用在线教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Excel函数的使用水平。

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

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Excel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办公和教学管理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强大的公式函数功能可以极大地简化数据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Excel公式函数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计算和设计,如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学生评价得分的汇总、课程设计的排课计算等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Excel公式函数,并基于教学设计的场景,提供具体的应用示例。

一、SUM函数:求和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公式函数之一,它可以用于求取一定范围内的数字之和。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常需要计算学生的总分或考试科目的总分,这时可以使用SUM函数来快速求和。

示例1:计算学生的总分假设我们有一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其中A列为学生的姓名,B、C、D列为三个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

可以在E列输入以下公式:E2=SUM(B2:D2)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

二、AVERAGE函数:平均值函数AVERAGE函数可以用于求取一定范围内数字的平均值。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一些教学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

示例2: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D列为三个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可以在E列输入以下公式:E2=AVERAGE(B2:D2)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三、IF函数:条件函数IF函数可以根据逻辑条件判断结果,从而灵活地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IF函数来进行判断和筛选,如筛选优秀学生、判断学生成绩等级等。

示例3:判断学生成绩等级假设我们有一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其中A列为学生的姓名,B列为科目的成绩。

我们需要判断每个学生的成绩等级。

可以在C列输入以下公式:C2=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70,"中等","不及格")))将公式应用到其余单元格,即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出等级。

《使用函数和公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和公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设计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使用函数和公式统计分析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为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7)第六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中的内容---任务6.2 使用函数和公式,见教材177页—182页,通过Excel 2007中的函数和公式、运算符、引用地址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成绩表等进行分析和统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学困生或是中考落榜生,基础普遍较差,多数学生厌学、不学,甚至对所学专业不太感兴趣,加之学生从零点起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之多,课时之少等因素,给平时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困惑。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初中函数学习的基础上,一时还难以适应Excel 2007中的函数和公式,如SUM、AVERAGE、MAX、min等函数的使用,尤其是countif、rank函数。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生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这一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都不感到陌生,易于产生学习兴趣,对知识迁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应达到如下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一般公式或函数的正确输入方法。

②理解绝对引用、相对应用、混合应用。

③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if等)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条件统计和条件求和。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首先通过对已有数学公式与函数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奠定基础。

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日常问题进行思考、学习。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常生活、学习和做工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部分内容

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采用其中成
绩的工作簿为例子,以找茬形式进行成情景导入(让学生知道本任务达到的
效果以及本课的教学总体目标。)——教师讲解(以任
务为例子边讲边操作,然后再讲解函数的定义,与公式
的区别,接着操作演示四个函数功能。)——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选
(分小组完成学生成绩统计表格,计算每一位学生的最 择与设计
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总分。)——教师评价(点评
任务的探究完成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 EXCEL 函数的
强大计算功能,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不断探究新
知识的欲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公式计算数据的学习,掌
学生学习能 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函数计算数据的讲解打下
力分析 了基础。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
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这四个函数的应用;
SUM()求和
AVERAGE()计算平均值
MAX()求最大值
MIN()求最小值
把学生表格发给学生
同学们使用这四个函数,分别计算出每位学生所有
科目的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的处理和统计是 excel 强大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在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 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用函数计算数据,它与前面所讲
的公式计算数据、单元格地址引用紧密联系,且是它们 教材分析
的延续,对于整个 EXCEL 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函数计算数据》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函数并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2.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能够正确调用函数并传递参数;3.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并正确输出结果;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问题:小明买了一本小说,原价是100元,现在打八折,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引出函数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1.提示学生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2.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函数名、参数、返回值。

3.举例说明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如下面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discount(price, rate):discount_price = price * ratereturn discount_price```步骤三:讲解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1.提示学生函数的调用方法:使用函数名后加括号,并传递所需的参数。

2.解释函数的参数传递:函数可以接收输入参数,也可以没有参数。

步骤四:练习函数的调用和参数传递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编写函数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要求函数接收一个参数,即数据列表。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参数的正确传递。

步骤五:讲解函数的返回值1.解释函数的返回值:函数可以返回一个结果给调用它的地方。

2.解释返回值的作用:返回值可以供调用函数的地方使用,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或输出。

步骤六:练习函数的返回值1.将步骤四中的平均值作为一个函数的返回值,并调用该函数,输出平均值。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返回值的正确使用。

步骤七:小结与归纳1.整理函数的定义、组成部分、调用方法和返回值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1.提问题:小明买了一本打八折的小说,那他的打折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出函数的概念。

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

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案2011-6-18中卫市第三中学宋晓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contif)。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countif)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计算在指定区域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3.情感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插入和使用2、教学难点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四、教学素材准备初二(5)班学生信息表、自我评价表五、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都要发给同学们一张成绩表,有没有同学帮助老师处理过你们班的成绩表呢?(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处理本班成绩表呢?(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EXCEL中的函数来帮助初二(5)的班主任分析一下它们班学生的成绩。

(二)新课教学:简单描述函数:函数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能够实现诸如求和、求平均值、各种数据统计、逻辑判断等特定的运算功能。

Excel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已定义好的计算关系,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去选择、提供参数去套用就可以了。

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常用函数。

任务一:求和函数SUM【讲解】SUM含义:可以对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进行求和计算。

我们可以在两个地方找到进行“自动求和”命令:第一种: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

直接单击此按钮进行自动求和。

引导学生观察此按钮旁边的下拉列表按钮,单击下拉列表按钮,可以选择其他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函数教学设计】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excel函数和公式的使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教法设计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4单元在 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功能;
3、掌握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三个函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条件的输入;
(二)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第4单元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条件统计函数CO UNTIF,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三科总分、折算后总分,总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 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