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低分化癌病例讨论一篇
低分化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

2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5 No.8·综述·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1]。
甲状腺癌包括两种:分化型和低分化性。
分化型即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而低分化型则来源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一些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甲状腺鳞癌等恶性肿瘤。
肿瘤部分病例来源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
低分化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组织的癌变,是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此类患者,目前已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低分化甲状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低分化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定义尚不统一,各地区发病率不同,其细胞学来源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该病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各领域专家学者对甲状腺癌具体治疗并未达成一致,现就低分化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治研究做如下综述。
1 定义与诊断标准临床对低分化甲状腺癌概念存在不同定义,早期有学者将实性、梁状或硬化结构的甲状腺滤泡癌,或者乳头癌,视为低分化甲状腺癌。
低分化甲状腺癌定义十分多样,也有学者将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柱状细胞癌定义为低分化甲状腺癌[2]。
对于低分化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托于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特征,其肿瘤细胞胞质尤其丰富,存在部分微小滤泡但缺少胶质。
大部分对低分化甲状腺癌的诊断只有组织学水平才能做出,这就意味着孤立岛状为其主要特点;同时,还需结合侵袭性生长方式以及坏死和明显的血管侵犯进行诊断[3]。
诊断标准与定义相同,都无准确定义,但在2006年已达成一项协议标准,对其诊断标准进一步进行规范,具体为:缺乏常见状癌的核特征;生长模式为实体、索状以及孤立岛屿。
它们是复杂核,定义为更具复杂核膜及小儿圆的浓染的核。
到目前为止,尽管此标准已经相当明确,但低分化甲状腺癌的诊断仍不能明确。
对与一个高分化癌中仅含少量低分化癌成分其实并不能将其归类为低分化甲状腺癌,虽然已有相关研究试图通过低分化癌成分的不同低分化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陈素琴(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天津 301700)【摘要】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PDTC)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甲状腺癌,其形态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分析论文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重要性和意义。
方法选取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的方法是全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 98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手术后无一例出现手足抽搐的情况;出现3例声音嘶哑,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声音均全部恢复;未出现甲状腺危象或者死亡的病例。
术后患者均服用优甲乐来补充甲状腺功能,手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患者均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
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复发。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甲状腺癌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组织的癌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且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是头颈部肿瘤。
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而活动,有时候个别病人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现象。
本文中所讲的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它的恶性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不断地得到发展、完善。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全甲状腺切除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
笔者回顾过去三年里医院收治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72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为44岁。
本组98例患者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74例,滤泡状癌24例;合并淋巴结转移76例,其中:i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29例、22例。
在手术前,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一,对每个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第二,观察患者的气管是否受压或移位,进行了颈部透视和摄片;第三,对患者做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心律不常等现象;第五,喉镜检查,检查患者的声带功能;第六,在清晨空腹时进行了基础代谢率的测查;最后,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状态如何。
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死亡患者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20 -134-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死亡患者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An analysis of treating PDTC with lung metasta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邵灿灿1韩青青1胡晓1王萍1刘元炜1吕久省2潘研2,3燕树勋2,3*(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河南工作站,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0-0134-证型:IB【摘要】目的:总结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降低死亡率。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 1 例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疗经过、病情进展及终点事件的发生。
结果: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结论:对甲状腺癌早期筛查,规范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及并发症,是延长低分化甲状腺癌肺转移存活期、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甲状腺癌;低分化;肺转移;死亡【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differentiation thyroid carcinoma with lung metastasis, and to reduce mortality. Methods: By analyzing literature, 1 case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and end. Results: 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with lung metastasis showed bad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 Conclusion: Early screening thyroid cancer,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thyroid cancer metastases and complications can prolong survival time and reduce mortality.【Keywords】Thyroid cancer; Poor differentiation; Pulmonary metastasis; Death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0.072低分化甲状腺癌[1](Poorly-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是指滤泡细胞起源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滤泡癌和乳头状癌)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滤泡细胞源性肿瘤,其特点是部分丧失甲状腺分化,预后较不良。
甲状腺低分化癌病例讨论一篇课件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寻找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或淋巴结 肿大。这些体征可能提示甲状腺低分化癌的存在。
症状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症状可能包括颈部肿块、呼吸困难、声 音嘶哑、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甲状腺其他疾病相 似,因此需要进素有关,因此医生会询问患 者的家族史,特别是是否有家族成员患有甲状腺癌或其他 相关疾病。
预后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预后通常较差, 但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以延长 生存期和提高治愈率。
治疗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
难点
由于甲状腺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
挑战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01 02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甲状腺的结构和异常肿块。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是否已经侵犯到气管、食管或颈椎等邻 近结构。此外,X线检查还可以用于观察肺部转移的情况。
03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放 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病 情得到控制
既往病史
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无家族遗传病史
02
CATALOGUE
病理学特征
组织学类型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 和髓样癌等。其中,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甲状腺癌 的约70%。
组织学特征包括细胞核增大、染色深、核沟和核沟征等。此 外,还可能出现核沟和核沟征等细胞核改变。
分化程度与分 级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分化程度通常较低, 恶性程度较高。根据分化程度和组织 学特征,甲状腺低分化癌通常被分为 三级: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甲状腺低分化癌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巨检 : l送检 右侧 甲状腺组织 1 , 小 2 5o 2 0c 例 : 块 大 . m× . m×10c3切 面灰红 . , . I。 1 内见 一 12c . m×10c 0 8c . m× . m大小
结 节 , 界 不 清 , 黄质 软 , 灶 性 出 血 。例 2 右 侧 甲状 腺 肿 物 50 边 灰 伴 : . m × . I 30c 35 : n× . i 小 , 膜 完 整 , 面 灰 黄 质 软 , 灶 n大 包 切 伴 性 出 m 。例 3 右 侧 状 腺 肿 物 4 0(l 4 0(l 3 0c 大 小 , 节 状 , 见明 显 包 膜 , 面 灰 白灰 红 色 , 硬 。 : .  ̄ × .  ̄ × . . l l l l m 结 未 切 质 2 .镜 检 : 1 右 甲 状 腺 内 肿 物 周 围 未 见 明 显 包 膜 , 细 胞 呈 梁 状 、 状 生 长 , 有 少 量 小 滤 泡 结 构 及 纤 维 组 织 分 隔 ( 例 : 瘤 岛 伴 图
4 鉴 别 诊 断 : 1 髓 样 癌 : 样 癌 与 岛状 癌 有 时 不 易 区 分 。 者 都 可 呈 实 性 巢 状 、 滤 泡样 甚 至 滤 泡 结 构 . () 髓 两 小 细胞 较小 且较 一 致 。主要 通过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标 记 进 行 鉴 别 , 分 化 癌 T 低 G(+) C (一) cA(一) Sn 、T 、g 、y (一) 而 髓 样 癌 T , G(一) C (+) CA 、T 、g
有明确统计。国内外发病情况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
20 09年 1 1 . 1月 我院 甲状腺手 术切 除标本共计 4 6例 , 中甲状腺癌 7 2 其 1例 ( 占甲状 腺手术 切除标 本 1 .7 ) 甲状 腺 66% ,
甲状腺病例分析

• 问题2:请问您会给她做碘131治疗吗?
ATA指南关于初次RAI治疗的目标
甲状腺全切术后的首剂 RAI的主要目标是 1)消融残余物(有利于 发现复发病灶和初步分 期); 2)辅助治疗(通过杀死 可疑转移病灶来降低疾病 复发及疾病死亡风险); 3)RAI治疗(治疗已知 的疾病,如复发灶、转移 灶)。
• Garsi等的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发现,即使妊娠前I131治疗 使卵巢累计接受1 Gy剂量,治疗1年后的妊娠及胎儿均未 见不良影响 。
• Gars研究认为,单次治疗剂量对男性性腺功能可产生一过 性的损伤,约1年后可恢复,但反复进行I 131治疗的患者损 伤可能累加,应采取冷冻精子等积极措施。
对于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I 131治疗的剂量,目前没有 一致标准。以最小的毒副反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设计I 131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和治疗甲状腺转移病变的原则。
患侧腺叶+峡部切 除术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进 展缓慢,甲状腺全切术并没 有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即使复发,只要及时再次 手术也没有降低其生存率 手术范围对预后的影响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全甲状腺切除却增加了甲 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 损伤的发生率 患者大部分有生长发育、 生育等需求,此术式能提高 其生活质量
Hung等建议首次I 131剂量是 1.11GBq。Chow 等建议无远处 转移者为2.96GBq,远处转移者则宜用5.55GBq。也有学者 基于体重或体表面积(低风险采用3.7GBq/1.73m2 )给予 I 131剂量。
TSH抑制治疗
• 应用L-T4进行TSH抑制治疗是甲状腺癌术后 的标准方法
临床没有复发迹象 并且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中Tg<1 ng/mL
甲状腺癌----病例讨论

问题8:
TSH检测周期如何确定?
优甲乐剂量调整阶段,每4周左右测定 甲功, 达标后1年内,每2-3月测定甲功, 2年内每3-6月测定甲功, 5年内每6-12月复查甲功,以确定TSH在 目标内并观察Tg及TgAb的变化。
R:43 G:46 B:48
谢 谢!
《甲状腺癌----病例讨论》
XX
问题7:
术后+131I治疗后,优甲乐用量?
A.对清除全部甲状腺的患者,抑制治疗L-T4 的用量高于单纯替代治疗用量,平均为1.52.5μg/kg/d。 B.年轻人直接启用目标用量,50岁以上从 50 μg/d开始,有冠心病或其他危险因素从 12.5-25 μg/d开始。 C.早餐前空腹顿服吸收最好。
停用优甲乐13天甲功,第二次131I 100mCi治疗。
口服131I 2月
• 二次服碘后2个月:
口服131I 5月
• 二次服碘后5个月
停用左旋甲状腺素片2周后,行131I(5mCi)全身扫描:
第三次服131I 150mCi后1月
• 三次服碘后1个月
服碘后4个月:
问题6:
131I重复治疗的指证?
甲功八项
问题1: 初步诊断? 问题2: 首先选择哪种治疗方法?
颈淋巴结分区
该患处理: 手术治疗(2011-08-29 ): 术式: 左叶甲状腺癌根治术, 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清扫气管前淋巴组织及 左颈内静脉 周围淋巴组织。
问题3: 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术后应如何处 理?
问题4:
131I
治疗DTC的适应症?
131I治疗前甲功
服131I 100mCi后1周全身扫描
服131I后1月甲功(优甲乐150μg)
低分化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8月第16期ຫໍສະໝຸດ 表2 两组胎儿的发育情况比较[(狓珔±狊),cm]
组别
胎儿头围
双径顶
腹围
股骨长度
观察组 (狀=75) 29.54±0.12 9.01±0.31 28.79±1.64 6.25±0.37
对比组 (狀=75) 32.54±0.67 9.89±0.98 34.28±1.33 7.89±0.68
取10%甲醛溶液对11例患者的标本进行妥善固定,然 后施以脱水、切片、HR 染色、石蜡包埋等措施,然后进行镜 下观察;通过 SP法对 11 例 患 者 的 标 本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器械为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按照阳 性、阴性进行分组对比。抗体包括 Ki67、Syn、CgA、CD56、 降血钙素、波形蛋白、TG、TTF1、CK19以及 AE1/AE3。 1.3 观察指标
低分化甲状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其癌细胞多发于滤 泡上皮,2004年,WHO 在分类甲状腺肿瘤时,将低分化 甲 状 腺癌列为独立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在生物学以及形态学方 面,该病症介于未分化癌与高分化乳头状癌之间,有资料指 出,高分化甲状腺癌存在低分化甲状腺癌原发可能[1]。由于 人们对该病症认知有限,现阶段临床诊断并没有统一标准, 极易混淆于其他恶性肿瘤,所以探索低分化甲状腺癌临床病 理所具备的特征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阳性表达。 2 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颈部肿物或是甲状腺肿物,伴随 声音嘶哑或吞咽疼痛,B 超检查显示甲状腺低回声实性结 节;组织结构以 片 状/实 性 巢 状 浸 润 性 生 长 为 主,伴 有 坏 死, 低分化区域乳头状癌核特点不明显,存在明显核分裂,有时 存在分化滤泡性乳头状癌或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免疫组化 结果11例患者均为 AE1/AE3以及 CK19阳性表达,9例为 TTF1阳性表达,7例为 TG局灶染色弱阳性,5例为波形蛋 白染色,部分局域为阳性表达,11例患者在 Ki67方面的增 值指数介于10%~50%之间。 3 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低分化癌
生物学特点
文献报道的甲状腺低分化癌的腺外侵犯 率为 47.3% , 颈部淋 巴结转移率 为61.9% ,远处转移率为 31% 。 而甲状腺未分 化癌的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82.6% 、80.6% 和 59.1% 。 除了较多见转移至肺以外,其他 发生肿瘤转移的部位包括骨、肝、脑,更有少见转移至卵巢、 皮肤等 。
甲状腺低分化癌
1983年,日本的Sakamoto等最早提出“甲状腺 低分化癌”的概念,把具有实性、梁状和/或硬化 结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癌定义为PDTC。 甲状腺低分化癌是滤泡细胞起源的侵袭性恶性肿 瘤,其特点是部分丧失甲状腺分化,形态学及生 物学行为介于高分化乳头状癌/滤泡癌和完全去分 化的未分化癌之间。
甲状腺癌TNM分期
T4a 中度进展性疾病,肿瘤体积超过甲状腺被膜并侵犯皮 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 T4b 重度进展性疾病,肿瘤侵犯椎前筋膜或包绕颈动脉或 纵膈血管
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
1、手术及放射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
术后应尽快(1-3 个月)依据病理结果再次评 估,根据 TNM 分期选择放射碘治疗或(和) TSH 抑制治疗。
甲状腺低分化癌
体细胞突变
低分化癌中的体细胞突变可以分为两种:
1、同时见于高分化肿瘤中的突变,因此是低分化
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包括BRAF和RAS突变。
2、仅见于低分化肿瘤中的突变,因此是低分化肿 瘤发生中的晚期事件,直接使肿瘤发生去分化, 包括TP-53和β-Catenin突变。
甲状腺低分化癌
转移性甲状腺低分化癌的备选治疗方案。
甲状腺低分化癌
靶向治疗
抑制BRAF激酶的靶向性治疗及TP53基因治疗可能有 效
2016年4月8日行“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术”
术后病理:
(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低分化癌,部分
呈乳头状癌,癌组织侵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
血管内可疑癌栓,伴淋巴结(2/3)可见癌转移。
(右锁骨上淋巴结)可见癌转移。
病史介绍
1个月前 自觉右颈部一肿物,直径约3cm大小。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左叶增大,多发实性结节,右侧 颈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气管旁沟多发淋巴结回 声异常。 颈部CT示:甲状腺密度不均,右颈部淋巴结肿大, 考虑转移可能性大。
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
2、放射碘治疗 甲状腺全切术后,是否采取放射碘治疗取决于是否 有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需要。 放射碘可杀伤残余甲状腺细胞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隐 匿微小肿瘤灶,作为一个联合治疗方法,放射碘的副 作用包括增加肿瘤的患病率等使得这种治疗曾经受到 质疑。指南建议根据个体的风险选择使用最小的计量 确保治疗有效。 放射碘可以用来发现对其敏感的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并且可用来作为治疗手段。然而这种人不占大多数。
甲状腺髓样癌治疗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
原发病灶需要通过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切除,需切 除的患者切除后应立即使用体外放疗,最好应用放疗 敏感药物,比如紫杉烷,联合铂或氨茴环霉素。对于 不能切除原发病灶而又未发现远处转移的患者,往往 推荐姑息性放化疗。
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原发病灶突出的, 应先使用放化疗。气道情况稳定的患者,可接受有细 胞毒性药物的系统化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
3、TSH 抑制治疗 TSH 抑制显著降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 率及死亡率。然而对于达到抑制作用的剂量依然不 明确。高危患者中,将 TSH 浓度降低到小于 0.1mU/L 可以改善临床结果,但同样观察到少量降 低(次正常的 TSH)同样可以改善。 TSH 引发的亚临床甲亢同样会导致骨质、心脏的 损伤。所以必须依据个体慢性病以及复发的风险评 估并发症与促癌的风险。
甲状腺癌TNM分期
• • • • • • •
Tx T0 T1
原发肿瘤无法测定 未发现原发肿瘤 肿瘤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2㎝
T1a 肿瘤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1㎝ T1b 肿瘤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 1且≤2㎝ T2 肿瘤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2㎝且≤4㎝
T3
肿瘤限于甲状腺内,最大直径≥4㎝
右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低分化癌
甲状腺癌病理分型
1. 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80%以上。低 度恶性,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 2. 滤泡状腺癌 约占15%左右,中度恶性,有侵犯血管倾向,可经血运转移到肺、 肝和骨及中枢神经系统。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预后稍差于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约占1%左右,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早期即可发生 颈淋巴结转移,易侵犯周围组织,如气管、喉返神经、食管等,还能经 血行发生肺、骨等远处转移。往往发现时已无法手术切除,存活率极低, 预后极差。 4.髓样癌 占3%左右。不同于其它三种癌,其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calcitonin) 分泌细胞(C细胞),并有家族遗传倾向,因肿瘤分泌降钙素,病人可出 现腹泻、颜面潮红、低血钙等典型表现。预后不如乳头状癌,但较未分 化癌好。
那么,在甲状腺低分化癌中,放射性碘是否 具有治疗作用呢?
甲状腺低分化癌
同位素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理是基于癌细胞保留了正常甲状腺滤泡 上皮细胞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能力,甲状腺低分化癌也是起源于滤泡上皮 的,也具有摄取碘离子的能力。 但是,相较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 PDTC 肿瘤细胞摄碘能力明显下降。 因此,放射性碘治疗并不作为甲状腺低分化癌的常规治疗选择。
1%以下。
大部分患者平均年龄为55-63岁,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1。
甲状腺低分化癌
生物学特点 PDTC 患者多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质地偏硬,
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且增大较快。也
有以声音嘶哑、吞咽不适、皮下结节等为首发症状者。 PDTC 较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发展速度快,肿瘤倍增时 间短,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甲状腺低分化癌
外放射治疗及化疗
外放疗及化疗对于分化类型差的恶性肿瘤较为敏感,也应用于部分甲状 腺低分化癌患者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 外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于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低分化癌可
提高局控率, 但对于总生存无改善 。 阿霉素 + 顺铂、紫杉醇 + 卡铂的联合化疗对于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甲 状腺低分化癌有一定作用 。 也有文献报道, 放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或序贯化疗可作为复发或
甲状腺低分化癌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① 具有甲状腺滤泡源性恶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同时存在粱状、实性或岛状的生长方式; ② 缺乏典型乳头状癌核的特点; ③ 至少符合以下 3 种特征之一: 脑回状卷曲的核、核分裂 ≥3 个 /10HPF 或坏死
甲状腺低分化癌
发病率、流行病学
甲状腺低分化癌是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过去诊断标准不 统一,确切的发病率难以统计,可能只占甲状腺肿瘤的
甲状腺低分化癌病例讨论
病史介绍
董某 女性(48岁) 6个月前发现右颈前一肿物,大小约3*3cm。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3.2*3.5cm,左叶 1.9*1.9cm,峡部厚1.0cm,3.2cm不均回声团, 边界欠清,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病史介绍
PDTC 的恶性程度和病程进展均介于甲状腺分化型癌和未分化
癌之间。
甲状腺低分化癌
预后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预后介于分化型乳头状癌 / 滤泡癌和未分化癌之 间。
PDTC 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5.9 年, 5 年生存率大约在 45%~62。
年龄大于 45 岁、原发肿瘤大于 4cm 、有腺外侵犯、切缘阳性、远 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均较高, 主要的转移部位 为肺和脑 。
手术治疗
甲状腺低分化癌的患者,首诊时往往临床分期 已经较晚, 多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 移,且肿瘤增长迅速,与周围重要组织(包括 气管、食管、神经、动静脉等)分界不清,手 术难度较大,或已失去手术机会。 因此,术前 准确评估是能否实施根治性手术的重要前提。
甲状腺低分化癌
同位素治疗 放射性碘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主要的补充治疗手段, 但是,对于未分化癌完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