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概念、公式

合集下载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电机学是电力工程和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电机的基本原理、转子动力学、电动机调速、电机转矩计算等内容。

在学习电机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公式和理论知识。

下面将对电机学常用的公式进行整理。

1.电动机转矩电动机的转矩计算是电机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转矩公式如下:T=K×φ×I其中,T为电动机的转矩,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I为电流。

2.电动机功率电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转矩和转速计算得到,公式如下:P=Tω其中,P为电机的功率,T为电机的转矩,ω为电机的角速度。

3.磁动势和磁通量磁动势(F)和磁通量(φ)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N×Iφ=F/μ其中,F为磁动势,N为匝数,I为电流,μ为相对磁导率。

4.磁动势和磁场强度磁动势和磁场强度(H)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H×l其中,F为磁动势,H为磁场强度,l为磁路长度。

5.电动机的磁场电动机产生的磁场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B=μ×H其中,B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μ为相对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

6.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K×φ×ω其中,E为反电动势,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ω为电机的角速度。

7.电动机的效率电动机的效率(η)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η = (Pout/Pin)×100%其中,Pout为输出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8.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的转速(N)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N=(120f/P)×(1-s)其中,f为电机的电源频率,P为电机的极对数,s为滑差。

9.电动机的滑差电动机的滑差(s)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s=(N1-N2)/N1其中,N1为输入转速,N2为输出转速。

10.电动机的线圈电压电动机的线圈电压(V)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V=E-IR其中,V为线圈电压,E为反电动势,I为电流,R为电阻。

电机学4.44公式

电机学4.44公式

电机学4.44公式电机学4.44公式是电动机的重要公式之一,在电机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机学4.44公式的定义、推导及应用,并阐述其在电机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定义电机学4.44公式是指电动机中电磁感应电势的计算公式,也称为电磁感应电势常数(K)。

其中,电机学4.44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K = 4.44 × f × φ其中,K表示电磁感应电势常数,f表示电机运转的频率,φ表示磁通量。

二、推导电机学4.44公式的推导,需要从电磁感应现象下手。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当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因此,当旋转子在磁场中旋转时,旋转子中导体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和导体运动速度密切相关,即:ε = Blv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B表示磁感应强度,l表示导体的长度,v表示导体的运动速度。

在电机中,磁通量是由旋转子的磁场产生的,因此磁通量的大小与电机中电流密度和导体几何形状有关。

接下来,我们要推导出磁通量与电机运转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交流电机中,电流具有正弦形的变化规律,其频率为f,电流的大小则与电机的负载有关。

我们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将导体所在的转子分为质点,将质点所受的电磁力表示为F,其表达式为:F = BILsinθ其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I表示电流强度,L表示导体长度,θ表示导体和磁场之间的夹角。

由于电机的负载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对电机的平均负载进行处理。

假设电机的平均负载为cosθ,则电机中磁通量的大小为:φ = BLcosθp其中p表示电机极对数。

根据交流电机的特性可知,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次数为f,因此在一个周期内磁通量的变化次数也为f。

因此,电磁感应电势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ε/φ将前面推导的ε和φ带入上式,化简得到:K = 2πf/60 × p又由于1圈磁通量等于电机中极对数的两倍,因此:K = 4.44 × f × φ三、应用电机学4.44公式在电机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机计算公式大全

电机计算公式大全

电机计算公式大全
在电机的计算中,常见的公式包括:
1.电机功率(P)计算公式:
P = V × I
其中,V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

2.电机转矩(T)计算公式:
T = K × I × φ
其中,K为定子齿槽数与极对数的比值;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φ为磁通量,单位为韦伯(Wb)。

3.电机转速(n)计算公式:
n = (60 × f) / p
其中,f为电源频率,单位为赫兹(HZ);p为电机极对数。

4.电机效率(η)计算公式:
η = (Pout / Pin) × 100%
其中,Pout为电机输出功率,单位为瓦特(W);Pin为电机输入功率,单位为瓦特(W)。

5.电机绕组数(Z)计算公式:
Z = Kv × Zp
其中,Kv为柱绕组渡漂零时的电枢极低估绕组数;Zp为为正副级间绕组数之积。

此外,根据电机类型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还有许多其他的电机计算公式和关系式,例如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具体计算公式和拓展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研究和学习。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电机学是研究电动机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特性、控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电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磁通:按照安培环路定理,磁通是由电流所激励在磁路中存在的物理量,用Φ表示。

2.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是单位长度磁通中所含有的磁通量,用H表示。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磁场中的单位面积磁通量,用B表示。

4.磁阻:磁阻是磁路中阻碍磁通流动的物理量。

5.磁导率:磁导率是衡量磁场介质导磁特性的物理量,用μ表示。

6.线圈电磁力:线圈电磁力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用F表示。

二、基本公式:1.安培环路定理:磁通Φ等于通过环路的总磁动势和环路上电流线圈数目的乘积,即Φ=ΣNi,其中Ni是第i个电流线圈的匝数。

2.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B等于磁通Φ对所围面积S的导数,即B=dΦ/dS。

3.奥姆定律:在磁通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电磁力F等于线圈中的电流I与线圈中的磁场强度H的乘积,即F=I*H。

4.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关系:磁场强度H等于磁感应强度B与磁导率μ的商,即H=B/μ。

三、常见公式:1.额定电磁力:F=K*N*I,其中K是常数,N是线圈的匝数,I是线圈中的电流。

2.磁通和磁势的关系:Φ=B*S,其中Φ是磁通,B是磁感应强度,S是所围面积。

3. 电动势和磁通的关系:E = N * dΦ / dt,其中E是电动势,N是线圈的匝数,Φ是磁通,t是时间。

4.磁场能量:W=(1/2)*Φ*I,其中W是磁场能量,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四、应用公式:1.转矩公式:T=k*Φ*I,其中T是电机的转矩,k是常数,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2.功率公式:P=T*ω,其中P是电机的输出功率,T是电机的转矩,ω是电机的角速度。

3. 电磁动力学方程:U - R * I - L * (dI / dt) = E,其中U是电机的电压,R是电机的电阻,L是电机的电感,I是电机的电流,E是电机的电动势。

电机知识体系 原理及公式全套

电机知识体系 原理及公式全套

电机知识体系原理及公式全套★电机的原理:电机的原理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电能在线圈上产生旋转磁场,并推动转子转动的装置。

学过电磁感应定律的都知道,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力转动,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这是初中物理的知识。

★电机结构:拆开过电机的人都知道,电机主要是两部分组成,固定不动的定子部分以及转动的转子部分,具体如下:1、定子(静止部分)定子铁心:电机磁路重要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就是线圈,电动机的电路部分,接电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机座:固定定子铁心及电机端盖,并起防护、散热等作用;2、转子(旋转部分)转子铁心:电机磁路的重要部分,在铁心槽内放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切割定子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从而使电动机旋转;★电机的几个计算公式:1、电磁相关的1)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4.44*f*N*①,E为线圈电动势、f为频率、S为环绕出的导体(比如铁芯)横截面积、N为匝数、①是磁通。

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这些事情我们就不去钻研了,我们主要是看看怎么利用它。

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的本质,有感应电动势的导体闭合后,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就会受到安培力,产生磁矩,从而推动线圈转动。

从上面公式知道,电动势大小与电源频率、线圈匝数及磁通量成正比。

磁通量计算公式①二B*s*cose,当面积为s的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时候,角θ为0,Cosθ就等于1,公式就变成Φ=B*S o将上面两个公式结合一下,就可以得到电机磁通强度计算公式为:B=E/(4.44*f*N*S)o2)另外一个是安培力公式,我们要知道线圈受到的力是多少,就需要这个公式F=I*L*B*sinα,其中I为电流强度z L为导体长度,B为磁场强度,a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

当导线垂直于磁场时候,公式就变成F=I*L*B了(如果是N匝线圈的话,磁通B就是N匝线圈的总磁通,而不需要再乘N 了)。

知道了受力,就知道转矩,转矩等于扭力乘以作用半径,T=r*F=r*I*B*L(向量乘积)。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电机学是一个研究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的学科。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在电机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来分析和计算电动机的性能。

1.电机概念:(1)励磁:通过电流在电动机的励磁线圈中产生磁场。

(2)动极转子:电机的转子部分,通常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来产生转矩。

(3)定子:电机的静态部分,包括固定的线圈和磁场。

(4)动极转子感应电动势:当动极转子旋转时,转子线圈就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产生感应电动势。

(5)动极转子电感电动势:当动极转子上的线圈传输电流时,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电机公式:(1)电动势公式:U=E+I*R,其中U是电源电压,E是感应电动势,I 是电流,R是电阻。

(2) 电动机效率公式:η = (Pout / Pin) * 100%,其中Pout是输出功率,Pin是输入功率。

(3)转矩公式:T=k*I*φ,其中T是转矩,k是转矩系数,I是电流,φ是磁通量。

(4)电流-转速方程:N=(U-E)/k*φ,其中N是转速,U是电源电压,E是感应电动势,k是电机常数,φ是磁通量。

(5) 转矩-转速特性公式:T = (Pout * 60) / (2 * π * N),其中T是转矩,Pout是输出功率,N是转速。

3.电机类型:(1)直流电动机:通过直流电源供电,具有较大的转矩和调速范围。

(2)交流电动机:通过交流电源供电,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体积。

(3)三相异步电动机:最常用的电动机类型,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

(4)步进电机:通过脉冲信号驱动,可精确控制转动角度和位置。

4.电机特性:(1)转速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转速变化情况。

(2)转矩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转矩变化情况。

(3)效率特性:描述电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能源转换效率。

5.电机控制:(1)转速控制:通过调节电源电压、频率和电流来控制电机转速。

电机公式详解范文

电机公式详解范文

电机公式详解范文电机公式是用来描述电机运行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电机公式一般包括电机功率、电机转矩、电机速度、电机电压和电机电流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它是电机设计、控制和性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电机公式:1.电机功率公式:电机功率是指电机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根据物理定律,电机功率可以用电压、电流和功率因素来计算。

功率公式如下:功率(P)= 电压(U)× 电流(I)× 功率因素(cosθ)其中,功率因素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数值范围为0到12.电机转矩公式:电机转矩是指电机产生的力矩。

电机转矩公式为:转矩(T)=功率(P)/角速度(ω)其中,转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秒(rad/s)。

3.闵氏方程:闵氏方程是描述电机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公式。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欧姆定律。

闵氏方程如下:I=U/Z其中,I表示电机电流,U表示电机电压,Z表示电机的阻抗,单位为欧姆(Ω)。

4.电机速度公式:电机速度指的是电机转动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电机速度公式为:速度(ω)=(2π×频率(f))/极对数(p)其中,频率是指电源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极对数是指电机的极数。

5.电机转矩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电机转矩和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电机转矩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公式为:转矩(T)=K×电流(I)其中,K为电机的转矩常数,单位为牛顿·米/安培(N·m/A)。

以上公式只是电机公式中的一小部分,电机公式还包括电机效率、电机功耗、电机启动特性等方面的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电机公式适用。

因此,在使用电机公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电机学概念、公式

电机学概念、公式

电机学概念、公式⼀、直流电机A. 主要概念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2 U b2. 极数和极对数3. 主磁极、励磁绕组4. 电枢、电枢铁⼼、电枢绕组5. 额定值6. 元件7. 单叠、单波绕组8. 第1节距、第2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9. 并联⽀路对数a10. 绕组展开图11. 励磁与励磁⽅式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13. 电枢磁场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15. 反电势常数C E、转矩常数C T16. 电磁功率P em电枢铜耗p Cua励磁铜耗p Cuf电机铁耗p Fe机械损耗p mec附加损耗p ad输出机械功率P2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17. 直流电动机(DM)的⼯作特性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然机械特性、⼈⼯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20. 稳定性21. DM的启动⽅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启动电流22. DM的调速⽅法:电枢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23. DM的制动⽅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B. 主要公式:发电机:P N=U N I N(输出电功率)电动机:P N=U N I NηN(输出机械功率)反电势:60E a E E C npN C a Φ==电磁转矩:em a2T a T T C I pN C aΦπ==直流电动机(DM )电势平衡⽅程:a a E a a U E I R C Φn I R =+=+ DM 的输⼊电功率P 1 :12()()a f a f a a a fa a a f em Cua CufP UI U I I UI UI E I R I UI EI I R UI P p p ==+=+=++=++=++12em Cua Cuf em Fe mec adP P p p P P p p p =++=+++DM 的转矩⽅程:20d d em T T T J tΩ--=DM 的效率:21112100%100%(1)100%P P p p P P P p η-∑∑===-+∑他励DM 的转速调整率: 0NN100%n n n n -?=DM 的机械特性:em2T j a j a a )(T ΦC C R R ΦC UΦC R R I U n E E E +-=+-=. 并联DM 的理想空载转速n 0:⼆、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式变压器;电⼒变压器、互感器;⼲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柱、轭部 3. 额定容量、⼀次侧、⼆次侧 4. ⾼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主磁通Φ、漏磁通Φ1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 6. Φ、i 、e 正⽅向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频率等于定子频率;定转子磁动势同步旋转、相对静止;磁势是平衡的( F1 + F2 = Fm ) 。 9. 电动势变比、电流变比 10. 定子电流的负载分量 I1L、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 Im(或 I0) 。 11. 转子旋转时, 异步电机的定、 转子磁场仍相对静止, 磁动势仍平衡 ( F1 + F2 s = Fm ) 。 12. 异步电机转子的频率折算。 13 异步电机转子旋转时的 T 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 14. 相量图的画法 15. 异步电机的空载试验、机械损耗的分离方法 16. 异步电机的短路试验,同变压器短路试验的差别 17. 笼型转子的相数等于导条(槽)数 z2,每相匝数等于 1/2 ;极对数等于定子磁场的 极对数。 18. 异步电机的电磁功率等于传递到转子的功率;总机械功率等于电阻 R’2 (1-s)/s 上的 三相总功率。 19. 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 等于电磁功率除以同步机械角速度, 也等于机械总功率除以 转子机械角速度。 20. 异步电机的 Tem-s 曲线 21. 异步电机的最大电磁转矩发生在 R′ / sm = 22. 过载倍数 23. 在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中,效率特性、功率因数特性有最大值。 24. 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串电抗器、自耦变压器、先星形后 三角形) ;绕线式转子串电阻起动。各种方法的特点。 25. 异步电动机调速:变极、变频(恒转矩、恒功率) 、变转差率 s(定子串电抗器降 压、绕线转子串电阻) 26. 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方法:
10. 变压器的磁势平衡 11. 绕组折算原则、折算方法、作用 12. 功率因数滞后时的变压器相量图画法 13. T 型等效电路、Γ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 14. 空载试验、短路试验的用途、注意事项 15. 标幺值、基准的选择 16. (不同负载时的)电压变化率,短路阻抗、短路电阻、负载系数 17. 效率最大值发生的条件 18.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组式、心式 19.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 20. 同名端、首端、尾端、中性点 21. 联结组、联结组号、时钟表示法 22. Y,y 联结组, D,d 联结组各有 6 个偶数联结组号; Y,d 联结组, D,y 联结组各有 6 个奇数联结组合 23. 主磁通、励磁电流的波形问题 24. 在三相变压器中,三次谐波电流通路的重要性,在不同磁路中的影响 25.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三个理想条件 26.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负载分配 27.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用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8. 对称分量法,正序、负序、零序, 29. 变压器的正序、负序、零序电路,各序激磁阻抗的特点 30. 单相对中点短路时,各序电流与短路电流的关系 B. 主要公式 反电势: E =4.44 fN Φ E = 4.44fN Φ 1 1 m、 2 2 m






′ ) 时。 R12 + ( X1σ + X 2σ
2
转速反向(定子三相正接、转子电阻耗能) 、 正转反接(降速、刹车) 、 回馈制动(位能将电动状态超速到发电状态) 、 能耗制动(定子接直流、转子电阻耗能) 27. 单相电动机原理 B. 主要公式: 1. 2.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 同步转速:
qα1 2 k q1 = α q sin 1 2
sin
9. 线圈组电动势:Eq1 = q*Ey1 * kq1 = 4.44q*N c*f*Φ*ky1*kq1 10. 绕组系数:kN1 = ky1*kq1 11. 相绕组电动势: Eφ 1 = 4.44 fNk N 1Φ1 12. 每相串联匝数: (N 为每相串联匝数)
一、直流电机 A. 主要概念 1. 换向器、电刷、电枢接触压降 2∆U b 2. 极数和极对数 3. 4. 5. 6. 7. 8. 主磁极、励磁绕组 电枢、电枢铁心、电枢绕组 额定值 元件 单叠、单波绕组 第 1 节距、第 2 节距、合成节距、换向器节距
9. 并联支路对数 a 10. 绕组展开图 11. 励磁与励磁方式 12. 空载磁场、主磁通、漏磁通、磁化曲线、每级磁通 13. 电枢磁场 14. (交轴、直轴)电枢反应及其性质、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移刷 15. 反电势常数 CE 、转矩常数 CT 16. 电磁功率 Pem 电枢铜耗 pCua 励磁铜耗 pCuf 电机铁耗 pFe 机械损耗 pmec 附加损耗 pad 输出机械功率 P2 可变损耗、不变损耗、空载损耗 17. 直流电动机(DM)的工作特性 18. 串励电动机的“飞速”或“飞车” 19.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自然机械特性、人工机械特性、硬特性、软特性 20. 稳定性 21. DM 的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启动电流 22. DM 的调速方法:电枢串电阻、调励磁、调端电压 23. DM 的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 B. 主要公式: 发电机: PN =UN IN 电动机: PN =UN IN ηN
= EI a + I a2 Ra + UI f = Pem + pCua + pCuf
P 1 = P em + pCua + pCuf Pem = P2 + pFe + pmec + pad
DM 的转矩方程: Tem − T2 − T0 = J DM 的效率: η =
dΩ dt
P2 P − Σp Σp ×100% = 1 × 100% = (1 − ) × 100% P P P2 + Σp 1 1 n0 − nN × 100% nN
折算后的变压器方程组:
̇ = −E ̇ +I ̇Z ⎧U 1 1 1 1 ⎪̇ ̇' −I ̇' Z ' ⎪U '2 = E 2 2 2 ⎪I ̇ +I ̇' ⎪ ̇0 = I 1 2 ⎨̇ ̇' ⎪ E1 = E 2 ⎪− E ̇ =I ̇Z 0 m ⎪ 1 ̇ ̇ ⎪ ⎩U '2 = I '2 Z ' L
电压变化率简化计算公式:Δ U =β(Rk*cosφ2-Xk*sin φ2)×100% 效率:
η = (1 −
p0 + β 2 pkN ) × 100% βS N cos ϕ 2 + p0 + β 2 pkN
联接组号=
̇ 滞后于E ̇ 的相角 E ao AO 30°
三、交流绕组 A. 主要概念 1. 对交流绕组的要求: 各相绕组空间对称, 产生的反电动势基波尽可能大、 幅值相等、 相差 120 度电角度,尽可能接近正弦波 2. 槽电势星形图及其画法、槽距电角度、槽距机械角度 3. 4. 5. 6. 7. 8. 相带、120°相带、 60°相带、每极每相槽数 三相单层绕组画法 线圈、节距 y1 ,极距,短距、长距、整距 并联支路数 a 、最大并联支路数 a max 三相双层绕组画法 每相串联匝数 N
⎧ pqN c ⎪ ⎪ a N =⎨ ⎪ 2 pqN c ⎪ ⎩ a
(单层绕组 ) (双层绕组 )
13. 相绕组脉振磁动势幅值的最大值:
Fm φ 1 =
2 2 Nk N 1 I Nk I = 0.9 N 1 π p p
(其中 I 是电流的有效值)
14. 相绕组磁动势基波的表达式:
fφ 1 (t ,θ ) = Fφ 1 cos θ = Fmφ 1 sin ω t cos θ
PN = 3U N I NηN cosϕ N
n1 =
60 f1 p
3.
转差率:
s=
4.
n1 − n n1
转子静止时的方程式(转子折算到定子后) :
̇ = −E ̇ +I ̇Z ⎫ U 1 1 1 1 ̇ ′ = İ ( R ′ + jX ′ )⎪ E 2 2 2 2σ ⎪ ⎪ ̇ =I ̇ +I ̇′ I ⎬ 0 1 2 ⎪ ̇ =E ̇′ E 1 2 ⎪ ̇ = −I ̇Z ⎪ E 1 0 m ⎭
他励 DM 的转速调整率: ∆n =
DM 的机械特性: n = .
U − I a ( Ra + R j ) R + Rj U = − a Tem CE Φ CEΦ CECTΦ 2
并联 DM 的理想空载转速 n0 :
二、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3. 4. 5. 6. 7. 8. 9. 铁心柱、轭部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空载运行,主磁通Φ、漏磁通 Φ1 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Φ、i、e 正方向的规定。 变比、二次侧空载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 励磁电抗 Xm、励磁电阻 Rm 、一次侧漏电抗 X1 σ、二次侧漏电抗 X2 σ 负载运行时变压器的原理示意图
9. 谐波磁场的转速、极对数 10. 谐波电动势的绕组系数 11. 谐波电动势的削弱方法 12. 脉振磁动势 13. 磁动势的空间矢量表示、矢量叠加 14. 磁动势计算的短距系数、分布系数与电动势的相同 15. 脉振磁动势、旋转磁动势、行波、驻波 16. 圆形旋转磁动势、椭圆形旋转磁动势 17. 对称的三相交流绕组,通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流,产生一个合成的圆形旋转磁动势。 当哪相电流最大时,该合成圆形旋转磁动势的最大值位置,就同哪相的绕组轴线重合。因此 旋转的方向是依相序,从超前相的轴线转向滞后 120°的相的轴线,在转到下一个滞后 120 °的相的轴线。 18. 三相合成的谐波磁动势只有奇次谐波,没有偶次谐波。 19. 交流电机的主磁通、漏磁通、槽漏磁通、端部漏磁通、谐波漏磁通、漏电抗
5. 电动势变比 ke:
B.
主要公式 1. 反电势频率、转子转速、极对数的关系: f = n /60 / p 2. 3. 4. 5. 6. 7. 8. 槽距机械角度:αm = 360°/Z 槽距机械角度:αe = p* 360°/Z 每极每相槽数:q = z/m/2p 导体电动势:Ec1 = 2.22 f Φ 短距系数:ky1 = sin( π/2*y1/τ) 线圈电动势:Ey1 = 2N c*Ec1* ky1 = 4.44 Nc f Φ ky1 分布系数:
̇ +N I ̇ ̇ 磁势平衡方程: N1 I 1 2 2 = N1 I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