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_I_概念、公式

合集下载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

电机学公式整理范文电机学是电力工程和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电机的基本原理、转子动力学、电动机调速、电机转矩计算等内容。

在学习电机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公式和理论知识。

下面将对电机学常用的公式进行整理。

1.电动机转矩电动机的转矩计算是电机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转矩公式如下:T=K×φ×I其中,T为电动机的转矩,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I为电流。

2.电动机功率电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转矩和转速计算得到,公式如下:P=Tω其中,P为电机的功率,T为电机的转矩,ω为电机的角速度。

3.磁动势和磁通量磁动势(F)和磁通量(φ)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N×Iφ=F/μ其中,F为磁动势,N为匝数,I为电流,μ为相对磁导率。

4.磁动势和磁场强度磁动势和磁场强度(H)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F=H×l其中,F为磁动势,H为磁场强度,l为磁路长度。

5.电动机的磁场电动机产生的磁场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B=μ×H其中,B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μ为相对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

6.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E=K×φ×ω其中,E为反电动势,K为电机常数,φ为磁通量,ω为电机的角速度。

7.电动机的效率电动机的效率(η)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η = (Pout/Pin)×100%其中,Pout为输出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8.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的转速(N)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N=(120f/P)×(1-s)其中,f为电机的电源频率,P为电机的极对数,s为滑差。

9.电动机的滑差电动机的滑差(s)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s=(N1-N2)/N1其中,N1为输入转速,N2为输出转速。

10.电动机的线圈电压电动机的线圈电压(V)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V=E-IR其中,V为线圈电压,E为反电动势,I为电流,R为电阻。

电机学学习笔记.pdf

电机学学习笔记.pdf

电机学学习笔记一、绪论1)基本概念:电机:指应用电磁感应作用而运行的机械,用于电能的转换与不同形式电能之间的变换电机按照功能的分类:有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与控制电机按照结构特点分类:有变压器与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分为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分为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2)电机学使用的基本公式:磁路欧姆定律、磁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KCL)、磁路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安培环路定律、电磁感应定律3)电路与磁路相关概念的对比:磁动势:就是所有电流产生磁场,公式为F=Ni磁位降:就是在安培换路定律中的Hl,也等于在这段磁路里面的磁阻乘于磁通,也就是抵消掉磁动势的东西4)关于损耗:磁路中的损耗为铁耗,铁耗包括滞磁损耗和涡流损耗二、变压器1)基本概念变压器:实现相同频率的交流电能之间的转换几种绕组的分类:高压绕组,低压绕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变压器按照绕组数目分类: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多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按照冷却方式分类: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按照铁芯结构分类:心式变压器、壳式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构成:1、必须有电路部分跟磁路部分;2、绕组套在铁芯上,构成器身(变压器的核心部分)变压器的额定值:额定容量SN:输出视在功率的保证值,规定一次二次绕组的视在功率相同一次绕组额定电压U1N:正常运行时一次绕组应该加的电压的有效值二次绕组额定电压U2N:一次绕组加额定电压时二次绕组空载时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一次、二次绕组额定电流I1N、I2N:正常运行时一二次绕组能够承担的电流的有效值,可以通过额定容量来计算额定负载:就是当二次绕组电流I2达到其额定值I2N时的负载,也成为满载单向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计算:就是拿该相的电压乘以该相的电流(额定值)三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计算:要注意,这里给出的额定电压都是线电压,因此虽然三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就是三个相的容量加起来,但是每个相的容量的计算中已经用到了线电压除以根号三,所以总的是线电压乘以线电流乘以根号三:2)变压器的运行分析:参考方向的问题:考虑电路中电压、电动势、电流、磁通的参考方向。

电机学

电机学

产生:电枢绕组中有电枢电流流过时,在磁场内受电磁力的作用,
该力与电枢铁心半径之积称为电磁转矩。
pN ΦI a CT ΦI a 大小: Tem 2 πa pN 其中C T 为电机的转矩常数,有 CT 9.55Ce 2 πa
可见,制造好的直流电机其电磁转矩与气隙磁通及电枢电 流成正比
性质: 发电机——制动(与转速方向相反);
Ce为电势的结构常数, 由绕组结构决定。可 见感应电势正比于每 极磁通量和转子转速。 这一感应电势公式把 电量Ea、机械量n、磁 场量Φ联系起来了。
第2章 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一、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设气隙磁场的分布所示,则每 根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为 式中,
— 导体所在处的气隙磁密;
v
l
— 导体的有效长度; — 导体相对气隙磁场的速度。
第2章 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二、发电机功率平衡方程
功率流程图(永磁式时)
第2章 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功率平衡方程 P1=PM+pm+pFe+pΔ=P2+pa+pb+pf+pm+pFe+pΔ =P2+Σp 电磁功率PM:从机械功率转化为电功率的那一部分功 率,它是能量形态变化的基础。 PM= TΩ=CTΦIaΩ=pN/(2πa)ΦIa*(2πn/60) =pN/(60a)ΦnIa= EaIa
第2章 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2.4电枢绕组中的感应电势
• 当电枢以一定的转速n向一个方向转动时,电枢绕 组的导体便会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势。 • 由电刷引出的感应电势Ea也就是每条支路的感应 电势,即一条支路中所有串联导体的感应电势之 和。 • 本节将推导感应电势的计算公式。

电动机功率计算

电动机功率计算

电动机功率计算公式2009-08-24 21:49视在功率S=UI有功功率P=UIcosθ无功功率Q=UIsinθ视在功率的平方=有功功率的平方+无功功率的平方电机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3UIcosθη其中P-电机的额定输出轴功率U-额定电压I-额定电流cosθ—电机的功率因数η—电机的效率cosθ功率因数是指电机消耗的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的比值。

η电机效率是指电机的输出功率占有功功率的比值。

比如一台电机消耗的有功功率为5千瓦,而由于电机的线圈有阻抗,所以要消耗电能而发热。

致使输出功率为4.5千瓦,那么它的效率就是4.5/5=0.9.首先的内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介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力拖动装置。

它主要由定子、转子和它们之间的气隙构成。

对定子绕组通往三相交流电源后,产生旋转磁场并切割转子,获得转矩。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价格便宜、过载能力强及使用、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基本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是静止不动的部分,转子是旋转部分,在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定的气隙。

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结构示意图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结构示意图定子由铁心、绕组与机座三部分组成。

转子由铁心与绕组组成,转子绕组有鼠笼式和线绕式。

鼠笼式转子是在转子铁心槽里插入铜条,再将全部铜条两端焊在两个铜端环上而组成;线绕式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一样,由线圈组成绕组放入转子铁心槽里。

鼠笼式与线绕式两种电动机虽然结构不一样,但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1、旋转磁场定子三相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即可产生旋转磁场。

当三相电流不断地随时间变化时,所建立的合成磁场也不断地在空间旋转,如下图所示。

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三相电流的相序一致,任意调换两根电源进线,则旋转磁场反转。

定子旋转磁场旋转切割转子绕组,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

电机控制公式

电机控制公式

电机控制公式
电机控制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机类型和控制方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机控制公式:
1.直流电机速度控制公式:
o电动势方程:E = Kϕω,E为电动势,K为电机常数,ϕ为磁通量,ω为角速度。

o转矩方程:T = KtI,T为转矩,Kt为电机转矩常数,I 为电流。

2.三相感应电机速度控制公式:
o转矩方程:T = KsIs,T为转矩,Ks为电机转矩常数,Is为电流。

o转速公式:N = (120f) / P,N为转速,f为电网频率,P为极数。

3.步进电机控制公式:
o步进角度公式:θ = 360 / S,θ为步进角度,S为步进角度。

o脉冲频率公式:f = N / (S × T),f为脉冲频率,N为转速,T为步进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电机控制公式通常是基于理想条件下的模型推导出来的,并且不考虑实际电机的非线性和动态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电机控制还需要考虑到控制器的影响、传感器反馈、电机参数变化等因素,因此在具体控制系统设计时,需要结合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电机学

电机学

电机学Electric Machinery (第1章导论)第1章导论¾电机中的基本电磁定律¾电机的基本概念¾电机的分类¾电机中使用的材料¾涡流与涡流损耗¾铁耗¾铁磁材料特性¾铁磁材料的磁导率¾磁滞与磁滞损耗¾磁化曲线¾全电流定律¾电磁感应定律¾电磁力定律¾磁路基本定律及其计算方法¾磁路基本定律¾自感和互感¾磁路计算方法¾概述1.1 概述一、电机的基本概念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由电路和磁路构成的能实现机电能量转换或信号传递与转换的装置。

e = B l v电路磁路f = B l i机械能电能二、电机的分类¾按运动方式分类电机¾按功能分类电机三、电机中使用的材料①导电材料:铜线。

构成电路。

②导磁材料:硅钢片。

构成磁路。

③结构材料:铸铁、铸钢和钢板。

承受力。

④绝缘材料:聚酯漆、环氧树脂、玻璃丝带等。

用于导体之间和各类构件之间的绝缘处理。

电机常用绝缘材料按性能划分为A、E、B、F、H、C等6个等级。

如B级绝缘材料可在130℃下长期使用,超过130℃则很快老化,但H级绝缘材料允许在180℃下长期使用。

1.2 铁磁材料特性一、铁磁材料的磁导率¾磁导率的定义μ= B /H¾非铁磁材料的磁导率μ≈μ0= 4π×10-7H/m 为常数¾铁磁材料的磁导率μFe①μFe >>μ0②μFe 为非常数,随B 的变化而变化③存在磁饱和现象:当铁磁材料中的B 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随着H 的增加,B 的增加逐渐变慢,因此μFe 随着H 的增加而减小。

μr = 2000 to 80000二、磁化曲线在外磁场H作用下,磁感应强度B将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磁化曲线,记为B=f(H)。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

电机学概念以及公式总结电机学是研究电动机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特性、控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电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磁通:按照安培环路定理,磁通是由电流所激励在磁路中存在的物理量,用Φ表示。

2.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是单位长度磁通中所含有的磁通量,用H表示。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磁场中的单位面积磁通量,用B表示。

4.磁阻:磁阻是磁路中阻碍磁通流动的物理量。

5.磁导率:磁导率是衡量磁场介质导磁特性的物理量,用μ表示。

6.线圈电磁力:线圈电磁力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用F表示。

二、基本公式:1.安培环路定理:磁通Φ等于通过环路的总磁动势和环路上电流线圈数目的乘积,即Φ=ΣNi,其中Ni是第i个电流线圈的匝数。

2.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B等于磁通Φ对所围面积S的导数,即B=dΦ/dS。

3.奥姆定律:在磁通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电磁力F等于线圈中的电流I与线圈中的磁场强度H的乘积,即F=I*H。

4.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关系:磁场强度H等于磁感应强度B与磁导率μ的商,即H=B/μ。

三、常见公式:1.额定电磁力:F=K*N*I,其中K是常数,N是线圈的匝数,I是线圈中的电流。

2.磁通和磁势的关系:Φ=B*S,其中Φ是磁通,B是磁感应强度,S是所围面积。

3. 电动势和磁通的关系:E = N * dΦ / dt,其中E是电动势,N是线圈的匝数,Φ是磁通,t是时间。

4.磁场能量:W=(1/2)*Φ*I,其中W是磁场能量,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四、应用公式:1.转矩公式:T=k*Φ*I,其中T是电机的转矩,k是常数,Φ是磁通,I是线圈中的电流。

2.功率公式:P=T*ω,其中P是电机的输出功率,T是电机的转矩,ω是电机的角速度。

3. 电磁动力学方程:U - R * I - L * (dI / dt) = E,其中U是电机的电压,R是电机的电阻,L是电机的电感,I是电机的电流,E是电机的电动势。

电机学总复习(2016)

电机学总复习(2016)

机械负载
Ia
T0 CM 额定转矩:
T2 N PN N
T0(空载转矩)
T2(负载转矩)
电机学
六、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
1、他(并)励发电机的工作特性 空载特性:
特性三角形
REVIEW
空载特性 负载特性
负载特性:
外特性: 电压变化率:
I f ( I a )
调整特性:目的是保持U不变
电机学
2、 三相变压器的空载电动势波形
绕组连接方式 (Y、Δ) 三次谐波电 流能否流通
是 i0尖顶波
否 i0正弦
φ0正弦
φ0非正弦
eφ正弦 eφ非正弦
三相磁路结构 (组式、芯式)
注意:线电势中三次谐波抵消,仍为正弦。
电机学
REVIEW
第三部分
交流电机共同理论
电机学
一、交流绕组
REVIEW
掌握交流绕组基本数据 ( , y1 , , q, N1 , k y1 , k q1 , k w1 )
电源U1、f 不变,主磁通不变。
电机学
二、变压器的稳态运行
1、六个基本方程式
REVIEW
变压器的绕组折算:将副边绕组匝 数折算到原边。
不变。 折算原则:保持折算前后 F 2
电机学
2、等效电路(T型\空载\短路 适用范围、参数意义) 空载等效电路(分析空载运行)
漏阻抗
对应于漏磁通引起 的电抗
REVIEW
TZ TN
TZ TN
电机学
3.他励直流电机的起动
REVIEW
三种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电枢回路串电阻) 各自实现方法、优缺点 4.他励直流电机的制动(四象限运行) 制动原理 三种制动方法 能耗、反接、回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2
′ R2
13. 过载倍数:
kM=Tmax/TN
四、同步电机 A. 主要概念 1. 凸极同步电机、隐极同步电机 2. 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直流发电机励磁、静止整流装置励磁、旋转整流装置励磁 3. 冷却方式:空气冷却、氢气冷却、水冷 4. 励磁电流 5. 同步电机的空载运行;同步电机的磁化特性;饱和系数 kc。 6. 主磁通Φ0 和励磁电动势 E0 的相位关系:Φ0 是原因,E0 是结果,前者超前后者 90º 7. 同步电机的电枢反应;电枢反应的性质;电枢反应电抗, (直轴、交轴)同步电抗, 8. 凸极同步电机的双反应理论:将电枢电流分解为 Id 和 Iq 分量,分别单独考虑它们 的电枢反应作用。 9. 气隙合成磁动势 Fδ、气隙合成磁场 Bδ、气隙合成电动势 Eδ。 10. 隐极同步发电机相量图的画法 11. 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特性,剩磁影响的校正 12. 同步发电机的短路特性:短路时定子只有直轴电流;电枢反应为纯去磁性质;磁路 不饱和;短路电流与励磁电流成正比;短路特性为一条直线。 13. 零功率因数负载特性: 定子电流为纯直轴分量; 电枢反应为纯去磁性质; 磁路饱和; 与空载特性曲线相差一个特性三角形。 14. 特性三角形:可用于求定子漏电抗。 15. 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U 随 I 变化的规律,cosϕ不同,变化趋势不同。 16. 电压调整率:额定励磁电流时,空载与额定负载之间的端电压变化率。 17. 利用零功率因数特性曲线、空载特性曲线、特性三角形求定子绕组漏电抗的方法。 18. 同步电机中,利用短路特性、空载特性求直轴同步电抗 xd 不饱和值的方法。 19. 短路比 20. 低转差法侧 Xd 和 Xq 不饱和值的方法。 21. 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并网的方法(准确同步法:直接,交叉) 22. 功角、功角特性、基本电磁功率、附加电磁功率 23. 有功功率的调节, 极限功率,静态稳定性,整步功率系数,过载能力 KM, 24. 无功功率的调节:保持有功不变、U 不变(垂直)时,调节励磁电流,则 I 的终点 轨迹是水平线,E0 的终点轨迹是垂直线。 25. V 形曲线:保持有功不变时,cosϕ=1 时为正常励磁,负载电流 I 最小;减小励磁 电流,欠励,E0 降低,功率因数角超前(I 超前电压) ,I 将增加;增大励磁电流,过励,E0 将增大,功率因数角滞后(I 滞后电压) ,I 也将增加。 26. 同步发电机如何过渡到同步电动机或调相机 27. 同步调相机的用途 B. 主要公式 1. 功率
K
K
K
K
K
K
转子机械角速度。 20. 感应电机的 Tem-s 曲线 21. 感应电机的最大电磁转矩发生在 R′ / sm =
′σ ) 时。 R12 + ( X 1σ + X 2
2
22. 过载倍数 23. 在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中,效率特性、功率因数特性有最大值。 24. 感应电动机的起动方法:直接起动;降压起动(串电抗器、自耦变压器、先星形后 三角形) ;绕线式转子串电阻起动。各种方法的特点。 25. 感应电动机调速:变极、变频(恒转矩、恒功率) 、变转差率 s(定子串电抗器降 压、绕线转子串电阻) 26. 感应电动机的制动方法: 转速反向(定子三相正接、转子电阻耗能) 、 正转反接(降速、刹车) 、 回馈制动(位能将电动状态超速到发电状态) 、 能耗制动(定子接直流、转子电阻耗能) 27. 单相电动机原理 B. 主要公式: 1. 2. 感应电动机的功率: 同步转速:
+N I 磁势平衡方程: N1 I 1 2 2 = N1 I 0
折算前的变压器方程组(数学模型) :
= −E +I Z ⎧U 1 1 1 1 ⎪ −I Z ⎪U 2 = E 2 2 2 ⎪E ⎪ 1 =k ⎪E 2 ⎨ ⎪ I 2 I + =I 1 0 ⎪ k ⎪ =I Z ⎪− E 1 0 m ⎪ ⎩U 2 = I 2 Z L
一、变压器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变压器组、心式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2. 铁心柱、轭部 3. 额定容量、一次侧、二次侧 4. 高压绕组、低压绕组 5. 空载运行,主磁通Φ、漏磁通Φ1σ及其区别,主磁路、漏磁路 空载电流、主磁通、反电动势间的相位关系,铁耗角 6. Φ、i、e 正方向的规定。 7. 变比、二次侧空载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 8. 励磁电抗 Xm、励磁电阻 Rm、一次侧漏电抗 X1σ、二次侧漏电抗 X2σ 9. 负载运行时变压器的原理示意图 10. 变压器的磁势平衡 11. 绕组折算原则、折算方法、作用 12. 功率因数滞后时的变压器相量图画法 13. T 型等效电路、Γ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 14. 空载试验、短路试验的用途、注意事项 15. 标幺值、基准的选择 16. (不同负载时的)电压变化率,短路阻抗、短路电阻、负载系数 17. 效率最大值发生的条件 18.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组式、心式 19.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 20. 同名端、首端、尾端、中性点 21. 联结组、联结组号、时钟表示法 22. Y,y 联结组,D,d 联结组各有 6 个偶数联结组号; Y,d 联结组,D,y 联结组各有 6 个奇数联结组合 23. 主磁通、励磁电流的波形问题 24. 在三相变压器中,三次谐波电流通路的重要性,在不同磁路中的影响 25.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三个理想条件 26.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负载分配 27.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用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B. 主要公式 反电势:E =4.44fN Φ E = 4.44fN Φ 1 1 m、 2 2 m
( τ v =τ / v,nv = n1 / v )
17. 三相合成的谐波磁动势:
3 Fmφ 5 sin(ω t + 5θ ) 2 3 f 7 = Fmφ 7 sin(ω t − 7θ ) 2 f5 =
(6k − 1次谐波,反转) (6k + 1次谐波,正转, )
三、感应电机 A. 主要概念 1. 单相、三相感应电机,绕线、鼠笼转子,铸铝转子 2. 感应电动机必须从电网吸收滞后的无功,用于励磁。 3. 半闭口槽、半开口槽、开口槽 4. 气隙 5. 转差率 s 6. 感应电机的三种运行状态:电动、制动、发电 7. 感应电机 8. 堵转时的感应电机:等效于一台短路的三相变压器(不过其主磁通是旋转的) ;转 子频率等于定子频率;定转子磁动势同步旋转、相对静止;磁势是平衡的( F1 + F2 = Fm ) 。 9. 电动势变比、电流变比 10. 定子电流的负载分量 I1L、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 Im(或 I0) 。 11. 转子旋转时, 感应电机的定、 转子磁场仍相对静止, 磁动势仍平衡 ( F1 + F2 s = Fm ) 。 感应电机转子的频率折算。 感应电机转子旋转时的 T 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 相量图的画法 感应电机的空载试验、机械损耗的分离方法 感应电机的短路试验,同变压器短路试验的差别 笼型转子的相数等于导条(槽)数 z2,每相匝数等于 1/2;极对数等于定子磁场的 极对数。 18. 感应电机的电磁功率等于传递到转子的功率;总机械功率等于电阻 R’2 (1-s)/s 上的 三相总功率。 19. 感应电机的电磁转矩, 等于电磁功率除以同步机械角速度, 也等于机械总功率除以 12. 13 14. 15. 16. 17.
折算后的变压器方程组:
= −E +I Z ⎧U 1 1 1 1 ⎪ ' −I ' Z ' ⎪U '2 = E 2 2 2 ⎪I +I ' ⎪ 0 = I 1 2 ⎨ ⎪ E1 = E '2 ⎪− E =I Z ⎪ 1 0 m ⎪ ⎩U '2 = I '2 Z 'L
13. 磁动势的空间矢量表示、矢量叠加 14. 磁动势计算的短距系数、分布系数与电动势的相同 15. 脉振磁动势、旋转磁动势、行波、驻波 16. 圆形旋转磁动势、椭圆形旋转磁动势 17. 对称的三相交流绕组,通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流,产生一个合成的圆形旋转磁动势。 当哪相电流最大时,该合成圆形旋转磁动势的最大值位置,就同哪相的绕组轴线重合。因此 旋转的方向是依相序, 从超前相的轴线转向滞后 120°的相的轴线, 在转到下一个滞后 120° 的相的轴线。 18. 三相合成的谐波磁动势只有奇次谐波,没有偶次谐波。 19. 交流电机的主磁通、漏磁通、槽漏磁通、端部漏磁通、谐波漏磁通、漏电抗 B. 主要公式 1. 反电势频率、转子转速、极对数的关系: f = n /60 / p 2. 槽距机械角度:αm = 360°/Z 3. 槽距机械角度:αe = p* 360°/Z 4. 每极每相槽数:q = z/m/2p 5. 导体电动势:Ec1 = 2.22 f Φ 6. 短距系数:ky1 = sin(π/2*y1/τ) 7. 线圈电动势:Ey1 = 2Nc*Ec1* ky1 = 4.44 Nc f Φ ky1 8. 分布系数:
5. 电动势变比 ke:
ke =
E1 N1k N 1 = , E2 N 2 k N 2
E 1 = ke E 2
.
.
6. 7.
电流变比 ki:
ki =
m1 N1k N 1 I ,I1L = − 2 m2 N 2 k N 2 ki
转子旋转时,转子的频率:f2s = s f1 转子电动势: E2 s =
kq1 =
sin
qα1 2 2
q sin
α1
9. 线圈组电动势:Eq1 = q*Ey1 * kq1 = 4.44q*Nc*f*Φ*ky1*kq1 10. 绕组系数:kN1 = ky1*kq1 11. 相绕组电动势: Eφ 1 = 4.44 fNk N 1Φ1 12. 每相串联匝数: (N 为每相串联匝数)
电压变化率简化计算公式:ΔU =β(Rk*cosφ2-Xk*sinφ2)×100% 效率:
η = (1 −
p0 + β 2 pkN ) × 100% βS N cos ϕ 2 + p0 + β 2 pk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