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山歌 课 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四年级《唱山歌》教案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一首广西壮族的歌曲,它以明朗轻快的旋律,描述了壮族“歌圩”的场景,展现了壮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

这首歌作为四年级的教材内容,除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材中的歌词简练,旋律富有特色,适合学生演唱和感受。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曲演唱技巧。

但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唱山歌》。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广西壮族的风土人情,体验壮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珍惜民族团结的感情。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唱山歌》。

2.了解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3.简单的壮族舞蹈动作学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度。

重点:歌曲中情感的表达和“啊咧咧”部分的演唱。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电子琴或音乐播放器。

2.投影仪与PPT。

3.《唱山歌》的音乐录音。

4.广西壮族的风景、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壮族吗?谁能分享一些关于壮族的文化或故事?”(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对壮族已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老师的歌声,感受这首山歌的韵味吧!”(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初步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分小组,每组内部轮流演唱,找出音准和节奏上的问题,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故事导入:“很久以前,在广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壮族的人们。

他们每到重要的日子,都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圩。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就是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下来的。

《唱山歌》教案

《唱山歌》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山歌的特点与演唱技巧: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以及拖腔、甩腔等演唱技巧。例如,《唱山歌》中的旋律起伏、悠长气息的运用,以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表达。
-歌曲情感表达:通过学唱《唱山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如何在演唱中传递出山歌的热情、豪放和民族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山歌的旋律特点、演唱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拖腔、甩腔等技巧,我会通过示范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山歌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山歌演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山歌的基本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情感,展现个人音乐风格。
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通过创编山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音乐创造力。
-学生能够参与创编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歌。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了解多民族山歌,提升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尊重并欣赏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演唱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与课程紧密相关。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山歌的音乐特点,感受山歌的优美旋律。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唱山歌,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山歌的概念及特点2. 《唱山歌》歌曲的学习3. 山歌演唱技巧的指导三、教学重点:1. 掌握山歌的基本特点2. 学会演唱《唱山歌》3.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四、教学难点:1. 山歌特殊音色的把握2. 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3. 节奏感及音准的训练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资料2. 音乐教材及乐谱3. 音响设备4. 课堂用具(如歌谱架、指挥棒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山歌课件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定义、特点及文化背景。

2. 新课学习:讲解《唱山歌》的曲调、节奏,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

3. 示范演唱: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唱山歌》,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音色及韵味。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及节奏错误。

5. 课堂展示:各组代表演唱,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歌的概念、特点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技巧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对山歌的理解及情感表达能力。

3. 课堂参与度及团队协作精神。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演唱《唱山歌》,加强巩固。

2. 调查收集其他地区的山歌,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山歌的演唱技巧。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区的山歌,分析其音乐特点和地域差异。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山歌,培养音乐创造力。

小学音乐《唱山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唱山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唱山歌》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音乐《唱山歌》教学设计《唱山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

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

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 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说教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导入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唱山歌》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能够正确分辨出歌曲中的韵律和拍子;3.能够用合适的音量和节奏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正确的韵律和拍子。

三、教学难点1.歌曲发音的准确性;2.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四、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2.CD播放器和CD;3.教师准备的歌曲歌词和练唱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图片要素(如山和树),让学生通过看图片了解一下山歌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2.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3.山歌是什么样的歌曲?2. 听歌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唱山歌》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倾听;2.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哼唱;3.教师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逐步感受歌曲情感表达;4.教师解释一些生字和生词,并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意思。

3.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韵律(15分钟)1.教师让学生拍手感受歌曲的拍子和节奏;2.让学生分组,每组分担一个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韵律等),学生模拟演唱;3.教师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4. 合唱(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全班合唱《唱山歌》;2.指导学生合适的音量和节奏演唱歌曲;3.教师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问题,提倡积极参与,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进来。

5. 总结(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收获;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听力、演唱能力明显提升;2.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七、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并掌握好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2.教师要注意自身表现,以示范和鼓励学生;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演唱方法;4.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听力和演唱能力。

《小学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唱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

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

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说教材 ⾸先,作为⼀名⽼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歌》是⼈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单元“五⼗六朵花”中的⼀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民热爱⼤⾃然,追求幸福⽣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可以了解壮族民族⾳乐的特点,并掌握⼀字多⾳的唱法。

⼆、说学情 其次,⼀名优秀的⽼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处地的站在学⽣的⾓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改变⾃⼰的教学⽅式与教学语⾔; 四年级的学⽣已经对⾳乐基础知识有⼀定的了解,⼤部分学⽣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阶段的学⽣,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不够集中,⾃制能⼒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的认知⽔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让学⽣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乐风格,树⽴热爱⼤⾃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法:通过欣赏、讲解、对⽐等⽅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多⾳”的演唱⽅法,并能够⽤优美、委婉的声⾳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标的确⽴,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可以⽤优美、委婉的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能够掌握“⼀字多⾳”的演唱⽅法。

五、说教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完成教学⽬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欣赏法、对⽐法、⼩组合作法,多媒体导⼊法等⽅法进⾏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 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概况。 3、背唱歌曲。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 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 •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感情充沛,表达强烈。
刘三姐的传说
•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中的壮族人 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 动人,有“歌仙”之誉。 • 据传刘三姐年幼聪颖过人,被视 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 指物索歌,开口就成歌。后曾到 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 歌的人络绎不绝,但是短则一日, 长则三五天,个个无歌相对,都 知难而退。 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当地 氓恶霸莫怀仁的嫉恨,后来被恶 人害死。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 成了仙。
初听歌曲
边听边思考问题:
1、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2、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3、这首歌和平时我们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
2/4×× ×× ×.× × × .×× × .××
2/43 2 1 2 5.3 2 2 . 16 5.6 1
.
. .
唱山 歌 哎
2/4×× ×× ×××× ×× 3/4×.× × .×× × .××
强拍
这是一小节3/4拍子
2/4
3 3 3 3 3532 1 2
山歌 好比 春 江
3/4
5.3 2. 16 .
水 哎
5.6 1
. .
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注 意突出强拍,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学习歌曲
小组讨论交流:
用你们喜欢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 歌曲。
你们可以做到吗?
• 有感情(优美、委婉声音)的演唱歌曲。 • 背唱这首歌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剧 照 欣 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