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汇编)

合集下载

手指穴位及按摩方法

手指穴位及按摩方法

手指穴位及按摩方法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

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

常揉小指壮双肾。

十指对力强心脏,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甲角切切精神爽:健康的手指都一样: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对应经络对应器官拇指肺部经络心脏和肺食指大肠经络胃、肠和消化器官中指心包经络五官、肝脏无名指三焦经络肺和呼吸系统小指心、小肠经络肾脏、循环系统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甲半月颜色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

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

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随时随地健手健身运用五指健身术,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让冗长的会议时间变得更有意义、电脑前休息的十分钟有了内容、餐前等待上菜不再急躁……这一切的前景是,只要我们想,所有双手空下来的时间,都可以是健身时间。

手指穴位操

手指穴位操
•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 惊悸、癫狂、痫症、胸痛、腕关 节疼痛。预防及治疗心脏病、胸 痛、胸闷、缓解紧张的情绪。
• 作用:宁神和胃、宽胸理气、心 痛失眠。
第四节---对击虎口
第四节---对击虎口
• 操作:两手虎口交叉,相击 36下。
• 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 疾患,如手麻、脚麻等末梢 循环疾病。
结束语——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
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
Thanks
《手指穴位操》具体步骤
第一节---对击合谷、商阳、二间、三间穴。 第二节---对击少泽、后溪穴。 第三节---对击大陵穴、内关。 第四节---对击虎口 第五节---对击八邪穴。 第六节、第七节---对击心经和劳宫穴。 第八节---对击中渚穴。 第九节---耳垂的穴位揉搓。 第十节---调整眼睛经络、防止眼疲劳。
• 作用:面颊、内耳、眼睛、扁 桃体反射点。能疏通经络,运 行血气。
第十节---调整眼睛经络、防止眼疲劳
• 操作:(摘下眼镜)双手干搓,发 热后像碗一样扣在双眼上,双眼从 左到右,右到左转6下,反复3次。
• 主治:运用气功原理,清除眼疲劳、 增进视力、预防近视、老花及视力 模糊。
• 作用:泄热明目,驱风通络。
• 作用:祛邪解表、调气和血、 眼疼、肩疼。
第五节---对击八邪穴
第五节---对击八邪穴
• 操作:两手五指分开交叉, 相击36下。
• 主治:手背红肿、头风痛、 咽痛、牙痛、手指麻木、 手背疼痛。
• 作用:祛风通络、清热解 毒。
第六节---对击心经和劳宫穴
第六节---对击心经和劳宫穴
• 操作:左手握拳,打击右手 掌心36下。
第二节---对击少泽、后溪穴

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

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

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概念】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禁忌症】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用物准备】75%酒精棉球,必要时准备屏风。

【操作步骤】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

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

一般每秒2~3次。

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

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

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

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

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

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

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

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臵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

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

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

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一、引言手指点穴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手指点穴技术的操作标准,包括前期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前期准备1.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人体经络的分布和相关穴位的位置,了解各穴位的功能和治疗效果。

2.保持手指清洁: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并确保指甲干净修剪,防止伤及患者皮肤。

3.营造适宜环境:选择安静、通风良好的房间,确保患者身心舒适。

三、操作步骤1.与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简要的沟通,了解其症状和病情,确定治疗目标。

2.寻找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在经络上寻找相应的穴位。

可以参考经络图和穴位手册进行定位。

3.准备工具:使用干净的棉签或手指,保持工具清洁,并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

4.按摩穴位:轻柔地用手指或棉签按压或旋转穴位,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过度刺激或疼痛。

5.持续时间:每个穴位按摩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3分钟,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6.操作顺序:按照经络的流向进行穴位按摩,一般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

四、注意事项1.遵循个人差异:不同的患者对点穴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2.谨慎选择穴位: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和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3.避开特殊区域:避免在头部、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和特殊区域进行点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4.注意卫生和安全: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并注意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5.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手指点穴技术可以作为中医治疗的一个辅助手段,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提高疗效。

五、结论手指点穴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使操作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的技巧
点穴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压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健康。

以下是点穴手法的一些技巧:
1. 手法要轻柔:使用指尖、指腹或手掌按压,力度要适中,不宜过激或过轻。

按压时要注意避免造成疼痛或损伤。

2. 瞄准穴位:掌握准确的穴位位置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穴位信息。

3. 基本动作:按压穴位时,可以轻轻揉动或旋转手指,也可以用指腹轻按、点按或用手掌按压。

按压时间一般为15-30秒,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4. 注意顺序:按压穴位时,可按从上到下、从内向外、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体验选择适合的顺序。

5. 配合呼吸:按压穴位时,可以配合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促进放松。

6.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穴位反应有所不同,所以在按压穴位时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感觉调整力度和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点穴手法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去掌握。

为了
安全起见,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点穴疗法。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

手指点穴技术操作标准一、引言手指点穴技术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指点穴技术的操作标准,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有效性。

二、准备工作1. 环境准备:选择一个安静、整洁、温暖的房间来进行手指点穴治疗,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异味或刺激性气体。

2. 仪器准备:准备好合适的按摩床或椅子,以及干净的毛巾、消毒酒精、医用手套等。

3. 患者准备:对于患者来说,应提前告知治疗过程,确保其情绪稳定、身体放松,并便于操作穴位。

三、操作步骤1.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手指点穴之前,医生或操作人员应充分洗手,并戴上医用手套。

同时,对患者的皮肤和穴位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2. 确定穴位:根据具体的疾病或治疗目的,确定需要刺激的穴位。

可以参考中医经典著作或相关的穴位图谱,或者依据临床经验进行选择。

3. 位置确认:在确定穴位后,使用手指轻轻触摸穴位的周围,确认其精确位置。

可以通过比较骨骼突起或肌肉组织来确定准确的位置。

4. 刺激力度:在进行点穴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的力度。

初次治疗时,可以采用较轻的力度,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力度。

5. 刺激方法:手指点穴主要采用按压、按揉、推拿等方法进行刺激。

在刺激时,应注意穴位的深浅,以及刺激的方向和节奏,做到有节制、有规律。

6. 治疗时间:每个穴位的治疗时间一般为1-3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病情来确定。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时间。

7. 术后处理:治疗结束后,应帮助患者坐起或站立,放松身体,并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凉。

四、注意事项1. 对于初次接受手指点穴治疗的患者,应详细了解其病情、过敏史、禁忌症等情况,以便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 操作人员要保持专注、细心,避免操作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如手指滑动、操作错误等。

3. 刺激力度应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或体弱者,刺激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图解点穴疗法的常用手法

图解点穴疗法的常用手法

图解点穴疗法的常用手法点穴疗法的手法比较丰富,本文只介绍给大家一些最常用而且最实用的点穴手法。

●拇指按法①什么是拇指按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病人体表治疗部位上或经络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压,这种点穴方法就叫做拇指按法(见图1)。

②拇指按法的注意事项:首先按压的方向一定要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点穴的刺激充分达到身体组织的深部。

其次是在拇指按法结束时,不要突然放松,要慢慢地减轻压力。

●拇指端点法①什么是拇指端点法?拇指端点法就是点穴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压病人体表治疗部位(见图2)。

该点穴法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的特点。

②拇指端点法的注意事项:应用拇指端点法向下点压时,拇指的指肚要紧贴住食指中节的外侧,以免用劲扭伤拇指指间关节。

●拇指按揉法①什么是拇指按揉法?拇指按揉法就是在拇指按法达到一定深度,病人感觉被点穴的部位有酸胀感时,再做小幅度的缓缓揉动,频率120-160次/分(见图3)。

该点穴法的特点是既有力又柔和。

②拇指按揉法的注意事项:该手法在应用时力量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千万不要用迅猛的暴力。

另外,在按揉法结束时,也不要突然放松,要逐渐减小压力。

●屈拇指点法①什么是曲拇指点法?屈拇指点法就是点穴者屈曲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病人的体表治疗部位(见图4)。

②屈拇指点法的注意事项:应用该法时点穴者可用拇指指端抵在食指中节外侧缘以帮助用力。

●中指按揉法①什么是中指按揉法?中指按揉法就是点穴者用中指的指肚按于病人体表的治疗部位,腕部放松,依靠腕部做主动的环形摆动,使指肚在体表治疗部位上做柔和的、小幅度的环旋揉动,频率120-160次/分(见图5)。

②中指按揉法的注意事项:和拇指按揉法相同。

另外,操作时常常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其余手指屈曲相握,中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

●掐法①什么是掐法?掐法就是点穴者用拇指指甲缘重按病人体表的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

5.手指点穴疗法

5.手指点穴疗法

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概念】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禁忌症】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用物准备】75%酒精棉球,必要时准备屏风。

【操作步骤】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

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

一般每秒2~3次。

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

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

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

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

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

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

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

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

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

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

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点穴疗法操作规范
【概念】
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
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用物准备】
75%酒精棉球,必要时准备屏风。

【操作步骤】
1.
2.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
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

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

一般每秒2~3次。

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

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

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

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

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

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

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

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3.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

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4.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

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

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
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5.
6.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操作时,一手握紧患者应掐部位的腕、踝关节,以防止肢体移动,另一手捏起肢端,对准穴位进行爪切。

掐法的轻重、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爪切时力量不宜过重,避免掐伤皮肤。

7.叩法:五指微屈并齐,指尖靠拢。

操作时以手腕带动肩、肘部、叩击选定的经络、穴位。

此法与点法一样,要求指力与弹力相结合,达到既不损伤组织,又有满意效果,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叩法分指尖叩法和指腹叩法两种:指尖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尖,多为重手法;指腹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腹,多为轻手法。

8.捶法:五指微握拳,将大拇指端置于食指内下方,以小鱼际外侧面接触穴位。

操作时应沉肩、垂肘、悬腕,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根据轻重刺激的不同要求进行捶打,使病人既感到一定的力度,又柔和轻快。

9.旋转法:令患者侧卧,健腿伸直在下,患腿屈曲在上,医者站于患者腹侧。

一手按住肩部,前臂靠患肩,向后推,一手按住髂部,肘部压患髋,向前拉。

在患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动腰部,待推拉到最大幅度时,突然用巧劲迅速用力推拉一下,听到腰骶部“喀嗒”响声即可;如未闻
声响,则双手改变位置,以同样手法,向相反方向再重复一次。

【注意事项】
1.
2.点穴治疗后患者往往在施术部位有酸、胀、麻、热、抽动感,此为正常现象。

3.临床上有个别患者经点穴治疗后症状暂时加重,一般3~4天后即可消失。

病情随之好转,应告知患者,不必顾虑。

4.
5.在运用手法时,应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手法不宜过重,以防造成骨折。

【术中观察】
治疗时,如因患者体质较弱或医者手法过重,而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晕厥等症,应及时处理,一般按压水沟穴,掐手指、足趾根后即能迅速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