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 物质的检验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教。

同时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化学是怎么学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习的成就感。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的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精心点拨要点拨的内容而全面地落实新课改。

本课题教材从学生已学过的物质性质和离子鉴别实验引入,在使他们了解物质检验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思考、讨论和实际设计,认识检验纯净物的某种成分和检验混合物组分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思路,明确物质的定性检测的着眼点在于某物质区别于另一种或一些物质的性质──特征性质或反应,通过一定的实验现象加以区别。

教材中还列举了一些学生熟知的离子的特征反应,这是对物质进行定性检验的主要依据。

此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当前在物质检测中常用的一些物理仪器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仪、质谱仪和核磁共振谱仪等),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仪器分析在物质检测与鉴别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题主要通过复习固态物质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等,掌握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物质检验方法,设计检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成分、未知物的成分的实验思路和方法,从中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和乐趣,掌握物质检验和鉴别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巩固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知识梳理】1、填写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特征反应现象。

NH4+:SO42-:Na+:Cl-:Cu2+:2、酒精、白醋、香蕉水可用法鉴别3、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可利用检验。

4、葡萄糖是糖,淀粉是糖。

可以用或检验葡萄糖,利用检验淀粉。

5、化纤丝和棉花可用来鉴别。

【学习训练】A.基础训练1、六瓶分别含有Fe3+、Al3+、Mg2+、Fe2+、NH4+、Na+六种离子的溶液,可用哪种试剂鉴别()A、氨水B、NaOHC、HClD、(NH4)2S2、将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X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随之消失,由此可推知X溶液是()A、硝酸银溶液B、氨水C、强碱溶液D、强酸溶液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无沉淀生成,接着加入NaOH溶液则出现白色沉淀,推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HSO4-B、HCO3-C、Mg2+D、Fe3+4、使用一种试剂,可以把KCl、AlCl3、Ba(NO3)2、CH3COOH四种溶液区别开来,所用试剂为()A、NaOHB、Na2CO3C、BaCl2D、AgNO35、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6、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OH和Al2(SO4)3B、稀硫酸和NaHCO3C、CaCl2和Na2CO3 D、稀硫酸和Na2CO37、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溴水即可鉴别的是()A、苯、己烷、己烯B、己烷、己烯、己炔C、苯、四氯化碳、苯酚D、裂化汽油、四氯化碳、己烯8、检验下列物质是否已被氧化变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福尔马林(石蕊试液)B、碘化钠溶液(淀粉溶液)C、亚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D、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B.提高训练3、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氨、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B、NH3·H2OC、AgNO3D、BaCl24、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的试剂加以鉴别,不合理的是()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试液)B、氯化纳、硝酸钡、碳酸钠(稀盐酸)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A、硫酸钾,碳酸氢钾,硝酸,氢氧化钾B、盐酸,硫酸氢钠,氯化铵,氢氧化钾C、氢氧化钡,硫酸铝,碳酸钠,硫酸氢氨D、氯化钡,硝酸银,硫酸钠,碳酸钠6、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丝,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B、一定有N2、HCl和COC、一定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D、一定有N2、HCl,没有CO7、某无色溶液子宫可能含有K+、NO3-、NH4+、SO42-、Al3+、Cl-、[Al(OH)4]-、Cu2+、Fe3+CO32-离子,用pH试纸检验呈蓝色,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离子是8、有一瓶呈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Cl-、SO42-、CO32-、I-、NO3-。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专题14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专题14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14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试题(含解析)☞解读考点知识点名师点晴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检验理解物质的检验的原理,初步学会用实验检验物质知道常见离子的检验的方法物质的鉴别与鉴定物质的鉴别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区分物质的鉴定是确定一种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和鉴定实际上都是利用物质的组成离子的特性,加以确定物质的鉴别和鉴定、检验其实质就是利用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2年中考[2015年题组]1.【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三瓶气体的是()A.插入燃着的木条B.观察气体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答案】A考点:气体的检验2.【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答案】D考点:物质的鉴别3.【2015年湖南省娄底市】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C.未听到声音 D.试管炸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以纯净,故答案选择B 考点:氢气的验纯4.【2015年广东省】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落石出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矿泉水中含水、矿物质等是混合物,A不正确;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B不正确;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河水,D不正确;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鉴别硬水和软水,C正确。

考点:混合物与纯净物,水的净化,水污染的防治5.【2015年重庆A】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CO2和CO:闻气味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CO2和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闻气味无法区别,错误,B、黄铜片是铜的合金,其硬度比铜片硬度要大,故可相互刻画区分黄铜片和铜片,正确,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即脱水性),能使物质碳化变黑,而浓盐酸不具有,故可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若碳化变黑的为浓硫酸,故可以区分,正确,D、由于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会发生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而KNO3溶液不会与Na2SO4溶液反应,故可以区分,正确,故选A考点:物质的鉴别6.【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答案】B考点: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设计,物质的鉴别、除杂及分离7.【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H2SO4 NaCl Na2CO3 CaCl2B.HCl NaOH CuSO4 MgSO4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试剂之间彼此两两滴加,有气体产生的为硫酸,无现象的为氯化钠,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为碳酸钠,只有沉淀产生的为氯化钙;B选项蓝色溶液为硫酸铜,剩余溶液加入到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钠,再把剩余的两种溶液加入到沉淀中沉淀溶解的为盐酸,无现象的硫酸镁;C选项试剂彼此滴加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为碳酸钠,只有沉淀产生的为硫酸钾,产生两种沉淀的为氯化钡,只有气体的为盐酸;D选项彼此滴加无明显现象;故答案选择D考点:物质的鉴别[2014年题组]1.【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C.FeCl3、KOH、稀HCl、NaCl 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答案】BC考点: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2.【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石蕊溶液B.碳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 D.酚酞溶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鉴别时所加试剂与鉴别溶液之间反应时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进行鉴别;A选项石蕊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蓝色;氯化钠溶液中不变色;盐酸中变红色;B选项碳酸钠溶液滴进溶液中,只能鉴别出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不能进一步鉴别;C选项硫酸铜溶液只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D选项酚酞溶液不能鉴别氯化钠和盐酸溶液;故选A。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理科)大一轮配套课时训练:(五十六) 双曲线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理科)大一轮配套课时训练:(五十六) 双曲线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 双曲线第Ⅰ组:全员必做题1.设P 是双曲线x 2a 2-y 29=1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 -2y =0,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 1|=3,则|PF 2|=( )A .1或5B .6C .7D .92.(2013·四川高考)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到双曲线x 2-y 23=1的渐近线的距离是( )A.12B.32 C .1D. 33.(2013·深圳调研) 双曲线x 2-my 2=1的实轴长是虚轴长的2倍,则m =( )A.14B.12 C .2D .44. (2013·郑州模拟)如图所示,F 1,F 2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两个焦点,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OF 1|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线左支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 ,B ,且△F 2AB 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1B.3+1C.2+12D.3+125.(2013·武汉模拟)已知P 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上的点,F 1,F 2是其焦点,双曲线的离心率是54,且1PF ·2PF =0,若△PF 1F 2的面积为9,则a +b 的值为( )A .5B .6C .7D .86. (2013·惠州模拟)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410x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103,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7.(2013·陕西高考) 双曲线x216-y2m=1的离心率为54,则m等于________.8. (2013·石家庄模拟)F1,F2分别是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A,B两点.若△ABF2是等边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9.设A,B分别为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右顶点,双曲线的实轴长为43,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3.(1)求双曲线的方程;(2)已知直线y=33x-2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M、N两点,且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点D,使OM+ON=t OD,求t的值及点D的坐标.10. P(x0,y0)(x0≠±a)是双曲线E:x2a2-y2b2=1(a>0,b>0)上一点,M、N分别是双曲线E的左、右顶点,直线PM,PN的斜率之积为1 5.(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2)过双曲线E的右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C为双曲线上一点,满足OC=λOA+OB,求λ的值.第Ⅱ组:重点选做题1.(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 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F1AF2=90°,且|AF1|=3|A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52 B.102C.53 D.1032.(2014·武汉模拟) 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x2a2-y2b2=1(a>b,b>0)的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若|PF1|2|PF2|=8a,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第Ⅰ组:全员必做题1.选C由渐近线方程3x-2y=0,知ba=32.又b2=9,所以a=2,从而|PF2|=7.2.选B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而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3x,所以所求距离为32,故选B.3.选D双曲线方程可化为x2-y21m=1,∴实轴长为2,虚轴长为2 1m ,∴2=2⎝⎛⎭⎪⎫21m ,解得m =4. 4.选B 连接AF 1,依题意得AF 1⊥AF 2,∠AF 2F 1=30°,|AF 1|=c ,|AF 2|=3c ,因此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 =|F 1F 2||AF 2|-|AF 1|=2c3c -c=3+1,选B.5.选C 设c =a 2+b 2,则c a =54, ∴a =45c ,∴b =c 2-a 2=35c .∵1PF ·2PF =0(即PF 1⊥PF 2), S △PF 1F 2=9,∴|PF 1|·|PF 2|=18. ∵⎩⎨⎧||PF 1|-|PF 2||=2a ,|PF 1|2+|PF 2|2=|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4a 2,|PF 1|2+|PF 2|2=4c 2,两式相减得,2|PF 1|·|PF 2|=4b 2,∴b 2=9,∴b =3,∴c =5,a =4,∴a +b =7.6.解析:由已知可得抛物线y 2=410x 的焦点坐标为(10,0),a 2+b 2=10.又双曲线的离心率e =10a =103,∴a =3,b =1,∴双曲线的方程为x 29-y 2=1. 答案:x 29-y 2=17.解析:⎩⎪⎨⎪⎧a 2=16,b 2=m ,e 2=2516⇒2516=16+m16⇒m =9.答案:98.解析:如图,由双曲线定义得,|BF 1|-|BF 2|=|AF 2|-|AF 1|=2a ,因为△ABF 2是正三角形,所以|BF 2|=|AF 2|=|AB |,因此|AF 1|=2a ,|AF 2|=4a ,且∠F 1AF 2=120°,在△F 1AF 2中,4c 2=4a 2+16a 2+2×2a ×4a ×12=28a 2,所以e =7.答案:79.解:(1)由题意知a =23, ∴一条渐近线为y =b 23x .即bx -23y =0.∴|bc |b 2+12= 3. ∴b 2=3,∴双曲线的方程为x 212-y 23=1. (2)设M (x 1,y 1),N (x 2,y 2),D (x 0,y 0), 则x 1+x 2=tx 0,y 1+y 2=ty 0. 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x 2-163x +84=0, 则x 1+x 2=163,y 1+y 2=12. ∴⎩⎪⎨⎪⎧x 0y 0=433,x 2012-y 203=1.∴⎩⎨⎧x 0=43,y 0=3.∴t =4,点D 的坐标为(43,3). 10.解:(1)由点P (x 0,y 0)(x ≠±a )在双曲线 x 2a 2-y 2b 2=1上,有x 20a 2-y 20b 2=1. 由题意又有y 0x 0-a ·y 0x 0+a=15, 可得a 2=5b 2,c 2=a 2+b 2=6b 2, 则e =c a =305.(2)联立⎩⎨⎧x 2-5y 2=5b2y =x -c ,得4x 2-10cx +35b 2=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5c2,x 1x 2=35b 24.①设OC =(x 3,y 3),OC =λOA +OB ,即⎩⎨⎧x 3=λx 1+x 2,y 3=λy 1+y 2.又C 为双曲线上一点,即x 23-5y 23=5b 2,有(λx 1+x 2)2-5(λy 1+y 2)2=5b 2.化简得:λ2(x 21-5y 21)+(x 22-5y 22)+2λ(x 1x 2-5y 1y 2)=5b 2,又A (x 1,y 1),B (x 2,y 2)在双曲线上,所以x 21-5y 21=5b 2,x 22-5y 22=5b 2.由①式又有x 1x 2-5y 1y 2=x 1x 2-5(x 1-c )·(x 2-c )=-4x 1x 2+5c (x 1+x 2)-5c 2=10b 2,得:λ2+4λ=0,解得λ=0,或λ=-4.第Ⅱ组:重点选做题1.选B 由题可知点A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AF 1|-|AF 2|=2|AF 2|=2a ,则|AF 2|=a ,得|AF 1|=3a ,由∠F 1AF 2=90°,得(3a )2+a 2=(2c )2,则e =c a =102.2.解析:设|PF 2|=y ,则(y +2a )2=8ay ⇒(y -2a )2=0⇒y =2a ≥c -a ⇒e =ca ≤3. 答案:(1,3]。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六)常见物质的检验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六)常见物质的检验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单项选择题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A.硫酸B.烧碱溶液C.稀盐酸D.蒸馏水解析:选C不能用NaOH溶液,因为有Na+;硫酸不易挥发;用稀盐酸洗涤。

2.在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试剂,它们的标签上分别写着蔗糖、淀粉、氯化钠和味精。

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下列检验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分别观察它们的外观形状B.分别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C.分别品尝它们的味道D.分别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解析:选C可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溶解性等直观检验,也可通过加入试剂使之与被检验的物质作用,根据产生的特殊现象来检验。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任何化学试剂都不能品尝其味道。

3.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解析:选B将稀硫酸分别滴加到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4.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 H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解析:选D四种溶液,Cu(NO3)2溶液为蓝色,其他溶液均无色,可通过观察颜色,先将Cu(NO3)2溶液鉴别出来。

分别取少量其他三种溶液,加入适量Cu(NO3)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第二步把NaOH溶液鉴别出来。

分别再取少量未鉴别的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第三步把MgCl2鉴别出来,最后剩余溶液为K2SO4。

5.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和硫酸钠四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B.AgNO3溶液C.NaOH溶液D.Ba(OH)2溶液4,知试剂应为Ba(OH)2溶液,有解析:选D用OH-检验NH+4,用Ba2+检验SO2-气体和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只有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会常见气体的鉴别。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2)通过跟踪训练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3)总结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感受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和重要,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能找出多种方法来进行检验。

2.通过对离子的检验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检验与鉴别的规律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鉴别物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归纳总结----跟踪训练----能力提升---总结方法----生活应用----自主学习----跟踪训练----交流收获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通过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质、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整体思路。

(2)具有物质的鉴别的相关知识,能从物质的性质、反应特征的角度去对学过的物质进行鉴别。

(二)学习期望(1)通过生活中物质的鉴别与检验,使学生意识到学会方法随时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出现的问题,掌握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思路原则和方法是有必要的。

(2)本节课是学生对物质的鉴别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鉴别的实验探究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不足之处学生虽然掌握了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的整体思路,原则、方法还不够清晰,对多种物质的鉴别容易混淆,且对实验的设计描述都有所欠缺。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分类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分类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分类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分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1届衡南县模拟)最近在全国大热的“PM2.5”再次被揪出来,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等于10 m)的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现将直径为2.5微米的颗粒物分散到水里,形成的分散系属于( )A.溶液 C.胶体-6-6B.浊液 D.不能确定-7解析:直径2.5微米即2.5×10米,这样的颗粒物分散到水里形成浊液(浊液粒子直径大于10 m),选B项。

答案:B2.(2021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C.烧结黏土制陶瓷2+B.用铁矿石炼铁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铜元素由Cu�D→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炼铁是用还原剂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属于化学变化;C项黏土在高温下烧结成陶瓷,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D项制指南针只需把磁石加工成针状,只是形状上的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项。

答案:D3.(2021届河北省景县中学模底)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 A.电解质 C.含氧酸B.酸性氧化物 D.混合物解析: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答案:B4.(2021届东北育才学校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均是由原子构成的B.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组成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 D.纯净的硫酸是纯净物,而盐酸是混合物解析:A项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错误;B项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为单质,错误;C项酸性氧化物有些为金属氧化物,如Mn2O7,错误;D项盐酸为HCl的溶液,正确。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典型例题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典型例题解析(新人教版)

五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一、检验与鉴别题的解题注意事项1.原则:(1)原理正确,(2)现象明显,(3)方法简单易行,(4)试剂用量最少。

2.要求:解答物质检验的有关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

具体应做到:(1)“先取样,后操作”。

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2)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3)要“先现象,后结论”。

例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3.基本步骤:二、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是对物质的确认,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依据是: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2CaCO22H22CO2(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解析】选D。

本题属于鉴别气体的方法,应根据各种气体的特殊性质来选择鉴别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四种气体中,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本身被点燃的是氢气和甲烷,而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要区分氢气和甲烷,只需检验其燃烧产物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只要再在两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即可。

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料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初步判定是一种氮肥。

为进一步证实肥料的成分,小明将少量肥料样品带到学校进行探究。

①小明家的化肥是一种铵盐,有同学认为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探究过程回答,施用该化肥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检验很多时候可以转化为离子的检验。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56 古典概型 文 湘教版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56 古典概型 文 湘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 古 典 概 型(分Ⅰ、Ⅱ卷,共2页) 第Ⅰ卷:夯基保分卷1.(2013·惠州模拟)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 >a 的概率是( )A.45 B.35 C.25D.152.高三(4)班有4个学习小组,从中抽出2个小组进行作业检查.在这个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为( )A .2B .4C .6D .83.文科班某同学参加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化学、生物获得等级A 和获得等级不是A 的机会相等,物理、化学、生物获得等级A 的事件分别记为W 1,W 2,W 3,物理、化学、生物获得等级不是A 的事件分别记为W 1,W 2,W 3.则该同学参加这次学业水平测试获得两个A 的概率为( )A.38B.18C.35D.454.一块各面均涂有油漆的正方体被锯成1 000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将这些小正方体均匀地搅混在一起,则任意取出一个正方体其三面涂有油漆的概率是( )A.112B.110C.325D.11255.(2014·浙江联考)一个袋子中装有六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编号为1,两个编号为2,三个编号为3.现从中任取一球,记下编号后放回,再任取一球,则两次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________.6.(2014·宣武模拟)曲线C 的方程为x 2m 2+y 2n 2=1,其中m ,n 是将一枚骰子先后投掷两次所得点数,事件A =“方程x 2m 2+y 2n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那么P (A )=________.7.某种零件按质量标准分为1,2,3,4,5五个等级.现从一批该零件中随机抽取20个,对其等级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频率分布表如下:(1)在抽取的20(2)在(1)的条件下,从等级为3和5的所有零件中,任意抽取2个,求抽取的2个零件等级恰好相同的概率.8.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0,1,2,3,4,5)和一个正四面体(四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同时抛掷1次,规定“正方体向上的面上的数字为a,正四面体的三个侧面上的数字之和为b”.设复数为z=a+b i.(1)若集合A={z|z为纯虚数},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求事件“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a,b)满足a2+(b-6)2≤9”的概率.第Ⅱ卷:提能增分卷1.(2013·陕西高考)有7位歌手(1至7号)参加一场歌唱比赛,由500名大众评委现场投票决定歌手名次.根据年龄将大众评委分为五组,各组的人数如下:(1)为了调查评委对7位歌手的支持情况,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各组中抽取若干评委,其中从B组抽取了6人,请将其余各组抽取的人数填入下表:(2) 在(1)中,若A,B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各有2人支持1号歌手,现从这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分别任选1人,求这2人都支持1号歌手的概率.2.已知集合P={x|x(x2+10x+24)=0},Q={y|y=2n-1,1≤n≤2,n∈N*},M=P∪Q.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x′,y′),且x′∈M,y′∈M,试计算:(1)点A正好在第三象限的概率;(2)点A不在y轴上的概率;(3)点A正好落在区域x2+y2≤10上的概率.3.(2014·莱芜模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某报刊媒体要选择两名记者去进行专题采访,现有记者编号分别为1,2,3,4,5的五名男记者和编号分别为6,7,8,9的四名女记者.要从这九名记者中一次随机选出两名,每名记者被选到的概率是相等的,用符号(x,y)表示事件“抽到的两名记者的编号分别为x,y,且x<y”.(1)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并列举出来;(2)求所抽取的两名记者的编号之和小于17但不小于11或都是男记者的概率.答案第Ⅰ卷:夯基保分卷1.选D从{1,2,3,4,5}中选取一个数a有5种取法,从{1,2,3}中选取一个数b有3种取法.所以选取两个数a,b共有5×3=15个基本事件.满足b>a的基本事件共有3个.因此b>a的概率P=315=1 5.2.选C设这4个学习小组为A,B,C,D,“从中任抽取两个小组”的基本事件有AB,AC,AD,BC,BD,CD,共6个.3.选A 该同学这次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成绩所有可能的结果有8种,分别为(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有两个A 的情况为(W 1,W 2,W 3),(W 1,W 2,W 3),(W 1,W 2,W 3),共3种,从而其概率为P =38.4.选D 小正方体三面涂有油漆的有8种情况,故所求其概率为81 000=1125.5.解析:列举可知,共有36种情况,和为4的情况有10种,所以所求概率P =1036=518.答案:5186.解析:试验中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为36;若想表示椭圆,则先后两次的骰子点数不能相同,则去掉6种可能,既然椭圆焦点在x 轴上,则m >n ,又只剩下一半情况,即有15种,因此P (A )=1536=512.答案:5127.解:(1)由频率分布表得0.05+m +0.15+0.35+n =1, 即m +n =0.45.由抽取的20个零件中,等级为5的恰有2个, 得n =220=0.1,所以m =0.45-0.1=0.35.(2)由(1)得,等级为3的零件有3个,记作x 1,x 2,x 3;等级为5的零件有2个,记作y 1,y 2.从x 1,x 2,x 3,y 1,y 2中任意抽取2个零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为(x 1,x 2),(x 1,x 3),(x 1,y 1),(x 1,y 2),(x 2,x 3),(x 2,y 1),(x 2,y 2),(x 3,y 1),(x 3,y 2),(y 1,y 2),共10种.记事件A 为“从零件x 1,x 2,x 3,y 1,y 2中任取2件,其等级相等”. 则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x 1,x 2),(x 1,x 3),(x 2,x 3),(y 1,y 2),共4种. 故所求概率为P (A )=410=0.4.8.解:(1)A ={6i,7i,8i,9i}.(2)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4.设满足“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a ,b )满足a 2+(b -6)2≤9”的事件为B . 当a =0时,b =6,7,8,9满足a 2+(b -6)2≤9; 当a =1时,b =6,7,8满足a 2+(b -6)2≤9; 当a =2时,b =6,7,8满足a 2+(b -6)2≤9; 当a =3时,b =6满足a 2+(b -6)2≤9.即B 为(0,6),(0,7),(0,8),(0,9),(1,6),(1,7),(1,8),(2,6),(2,7),(2,8),(3,6)共计11个.所以所求概率P =1124.第Ⅱ卷:提能增分卷1.解:(1)由题设知,分层抽样的抽取比例为6%,所以各组抽到的人数如下表:(2)记从A 组抽到的3个评委为a 1,a 2,a 3,其中a 1,a 2支持1号歌手;从B 组抽到的6个评委为b 1,b 2,b 3,b 4,b 5,b 6,其中b 1,b 2支持1号歌手.从{a 1,a 2,a 3}和{b 1,b 2,b 3,b 4,b 5,b 6}中各抽取1人的所有结果为:由以上树状图知所有结果共18种,其中2人都支持1号歌手的有a 1b 1,a 1b 2,a 2b 1,a 2b 2共4种,故所求概率p =418=29.2.解:由集合P ={x |x (x 2+10x +24)=0}可得P ={-6,-4,0},由Q ={y |y =2n -1,1≤n ≤2,n ∈N *}可得Q ={1,3},则M =P ∪Q ={-6,-4,0,1,3},因为点A 的坐标为(x ′,y ′),且x ′∈M ,y ′∈M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A 的所有情况为(-6,-6),(-6,-4),(-6,0),(-6,1),(-6,3),…,(3,3),共25种.(1)点A 正好在第三象限的可能情况为(-6,-6),(-4,-6),(-6,-4),(-4,-4),共4种,故点A 正好在第三象限的概率P 1=425.(2)点A 在y 轴上的可能情况为(0,-6),(0,-4),(0,0),(0,1),(0,3),共5种,故点A 不在y 轴上的概率P 2=1-525=45.(3)点A 正好落在区域x 2+y 2≤10上的可能情况为(0,0),(1,0),(0,1),(3,1),(1,3),(3,0),(0,3),(1,1).共8种,故点A 落在区域x 2+y 2≤10上的概率P 3=825.3.解:(1)共有36个基本事件,列举如下:(1,2),(1,3),(1,4),(1,5),(1,6),(1,7),(1,8),(1,9),(2,3),(2,4),(2,5),(2,6),(2,7),(2,8),(2,9),(3,4),(3,5),(3,6),(3,7),(3,8),(3,9),(4,5),(4,6),(4,7),(4,8),(4,9),(5,6),(5,7),(5,8),(5,9),(6,7),(6,8),(6,9),(7,8),(7,9),(8,9),共36个.(2)记事件“所抽取的记者的编号之和小于17但不小于11”为事件A ,即事件A 为“x ,y ∈{1,2,3,4,5,6,7,8,9},且11≤x +y <17,其中x <y ”,由(1)可知事件A 共含有15个基本事件,列举如下:(2,9),(3,8),(3,9),(4,7),(4,8),(4,9),(5,6),(5,7),(5,8),(5,9),(6,7),(6,8),(6,9),(7,8),(7,9),共15个.“都是男记者”记作事件B ,则事件B 为“x <y ≤5”,包含:(1,2),(1,3),(1,4),(1,5),(2,3),(2,4),(2,5),(3,4),(3,5),(4,5),共10个.故P (A )+P (B )=1536+1036=25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六)物质的检验
1.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KI-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解析:选C SO2、SO3(g)均能与KOH溶液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A项错误。

Br2(g)、NO2都是红棕色气体且有强氧化性,都能氧化KI而生成I2,使淀粉显蓝色,B项错误。

偏铝酸的酸性弱于碳酸,CO2通入NaAlO2溶液中生成Al(OH)3沉淀,醋酸酸性强于碳酸,CO2通入CH3COONa溶液无现象,C项正确。

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 沉淀,BaCl2溶液和K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项错误。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气体一定是CO2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C.某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该气体一定是NO2
D.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碳氢化合物
解析:选D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O2和SO2,而SO2和C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项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SO2,还可能为具有漂白性的其他气体,如Cl2等,B项错误;NO2、溴蒸气均为红棕色气体且溶于水均能形成溶液,C项错误;D项中的现象只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则该物质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正确。

3.(2020·奉新模拟)已知:SO2-3+I2+H2O===SO2-4+2I-+2H+。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K+、I-、SO2-3、SO2-4,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

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B.肯定含有SO2-4
C.肯定含有SO2-3D.肯定含有NH+4
解析:选C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原溶液中一定有SO2-3;由方程式可知SO2-3的还原性比I-强,可能是SO2-3过量,溴水全部和SO2-3反应,说明溶液中可能
含I-;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肯定没有SO2-4;由题意无法判断是否含有NH+4。

4.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Al3+、Cl-、SO2-4、CO2-3、AlO-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

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Cl-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2+和Ba2+
C.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
D.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2-4
解析:选D加入过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CO2-3、AlO-2;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气体产生,说明H+与NO-3构成的强氧化体系将Fe2+氧化,溶液中存在Fe2+,沉淀A为BaSO4;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存在NH+4,沉淀B为Fe(OH)3;滤液通入少量CO2产生沉淀,由于之前加入的Ba2+过量,不确定是否含Al3+;根据电荷守恒及各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1,可推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H+4、Fe2+、Cl-、SO2-4,则可确定溶液中不含K+、Al3+,沉淀C为BaCO3。

5.现有①K2SO4②Ba(NO3)2③Al2(SO4)3④KOH
⑤CuCl2五种物质的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其鉴别出来的
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⑤
C.⑤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首先根据CuCl2溶液呈蓝色,鉴别出CuCl2溶液;再用CuCl2溶液鉴别出KOH溶液;用KOH溶液鉴别出Al2(SO4)3溶液;再用Al2(SO4)3溶液鉴别出Ba (NO3)2溶液;最后鉴别出K2SO4溶液。

6.科学家通过探寻矿物X推测外星球上是否曾经存在水。

某兴趣小组为分析矿物X中的常见离子,将其溶于稀硝酸,并用所得溶液进行实验,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说明矿物X中含K+
B.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试纸变蓝,说明矿物X中含NH+4
C .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矿物X 中至少含Fe 3+

Fe 2+
中的一种
D .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矿物X 中 含SO 2-
4
解析:选D 焰色反应中火焰为紫色,说明矿物中一定含K +,A 项正确;检验到NH 3,
说明矿物中含NH +4,B 项正确;当矿物中含Fe
3+时,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当矿物中含有Fe 2+时,加入稀HNO 3后,会有Fe 3+生成,滴加KSCN 溶液,溶液也会变红色,故说明矿物中至少含Fe 3+和Fe 2+中的一种,C 项正确;若矿物中含有HSO -3或
SO 2-3,会被稀HNO 3氧化生成SO 2-4
而干扰实验结果,矿物中也可能含有Ag +,D 项错误。

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 -
、CO 2-
3、SO 2-
3、Al 3+
、I -
、Mg 2+
、Na +
等离子中的某几种。

现取
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判断该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Al 3+
、Mg 2+
、SO 2-
3 B .Mg 2+、CO 2-3、I -
C .Al 3+
、SO 2-
3、I -
D .Al 3+
、Br -
、SO 2-
3
解析:选A 根据①溶液中有Br -和CO 2-3,根据离子共存原则,不存在Al 3+、Mg 2+;根据②溶液中无SO 2-3
;根据③不能确定是否含有I -,因为在①中氯水可能把I -氧化成IO -3,致使溶液不变蓝色。

8.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 +
、NH +
4、Mg 2+
、Al 3+
、SO 2-
4、NO -
3、Cl -。

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NO -
3+8Al +5OH -
+2H 2O=====△
3NH 3↑+8AlO -
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试样中肯定存在NH +
4、Mg 2+
、SO 2-
4和NO -
3 B .试样中一定不含Al 3+
C .试样中可能存在Na +
、C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