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或班组教育制度

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或班组教育制度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其中,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班组教育制度被认为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班组教育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1. 活动内容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是指在工作日开始之前,组织员工参与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工作安全的活动。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身体锻炼、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安全事故案例分享等。
2. 身体锻炼身体锻炼是班前职业健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组织员工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瑜伽、跑步等,提高身体柔韧性和代谢能力,减少工作中的疲劳感。
3. 职业健康知识教育班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还应包括职业健康知识的传授。
可以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介绍不同职业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增强员工的职业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4. 安全事故案例分享通过分享安全事故案例,可以让员工从他人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这种经验教训分享有助于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班组教育制度1. 制度构建班组教育制度是对班组成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指导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教育内容、培训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2. 教育内容班组教育内容应涵盖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
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使班组成员掌握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培训方法班组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集中培训、岗位实操指导、交流讨论等。
通过不同的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评估体系针对班组教育的效果,应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考核评估班组成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改进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参考,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供大家阅读参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1.1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1.3 凡在公司区域内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适用于某有限公司。
三、术语及定义3.1 职业健康:是预防因工作导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
主要表现为工作中因环境及接触有害因素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3.2 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3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属于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四、职责和管理要求4.1 职业病防治委员会公司成立职业病防治委员会,总经理任主任,公司常务副总为副主任,各部门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安全环保办公室为职业健康的日常管理机构。
4.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4.1.2审定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
4.2 安全环保办公室职责4.2.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4.2.2确定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卫生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七篇)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二、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公司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健康宣传1、公司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四、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一)培训内容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健康基本知识;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6、职业危害事故案例。
(二)培训的对象及方式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参加经安监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
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事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公司教育培训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1)党和政府关于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五篇)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____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业的职业卫生培训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二、教育培训内容: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6、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教育培训的对象与方式:1、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在上岗前应进行三级职业卫生培训,分别为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
厂级培训由厂职业健康安全科____进行,车间级由车间主任____,班组级由班组长____。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员工在调动岗位时,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外来临时工人,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其从事劳动时不受到危害。
4、各单位对其在职员工应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教育学习,生产单位每____个月应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辅助单位单位每季度应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学习,并有教育学习记录。
5、所有的职业卫生培训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日期、培训内容、培训老师、培训地点,受培训人签名等。
6、公司定期邀请卫生、疾控等部门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各单位职业卫生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业务能力。
7、所有的培训资料要设立职业卫生培训台账,并有专人保管,各生产单位培训情况应每年11-____月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备案。
8、未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员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四、各单位应每年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
公司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需得到总经理的批准后实施。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4篇)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引。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其定义、目的、内容、实施步骤等。
一、定义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的认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事故风险,促进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企业通过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二、目的1. 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的意识,使其明白职业安全健康对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
2. 增强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和应对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能力,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3. 预防和减少事故风险: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促进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动企业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水平,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内容1. 老员工入职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包括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职业病预防宣传教育:开展职业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告知员工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提高职业病预防意识。
3. 安全培训:组织安全培训活动,培养员工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包括灭火、逃生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4.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员工身体健康。
5. 职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
6. 能力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公司制定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明确制度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责任部门等。
2. 宣传教育计划:根据需要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明确时间、形式和参与人员等。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4篇)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加强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政府部门等。
第三条工作单位应当明确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责任,设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机构,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计划、制度和指导文件,配备必要、先进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设施与设备。
第四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防护用具使用等。
第二章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五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职业事故的防范、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等。
(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操作、电气操作、化学品操作等。
(三)应急预案和救援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
(四)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头盔、防护面具、防护服等。
(五)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的症状、治疗、康复等。
(六)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自我管理等。
第六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应当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三章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第七条工作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组织,负责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第八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组织应当配备专业的教育人员,具备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教育经验。
第九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组织应当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的风险等级安排相应的教育活动。
第十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组织应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讲座、培训、演习、实践等。
第十一条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组织应当定期开展教育评估,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制度(5篇)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制度1.目的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管理和操作人员。
3.职责和权限____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____人事行政部负责入厂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制定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3车间根据岗位特点负责申报培训需求,实施职业健康宣传、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员工实施培训;3.4厂、车间、班组负责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职业健康危害和岗位安全教育4.工作内容4.1培训计划:车间根据岗位特点每年____月份负责向办公室书面申报培训需求。
人事行政部负责根据申报的培训需求和内外部变化的情况制定年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并报主管领导审批;4.2培训时间: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__小时;4.3培训内容:公司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4.4培训形式:(1)内部培训;(2)外部培训4.4.1内部宣传教育培训:a)新员工进厂:结合安全“三级教育”,介绍公司作业现场、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培训时间不少于____学时。
b)员工在岗期间:通过定期培训或公告栏宣传,学习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公司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有关性能、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了解工作环境检测结果及个人身体检查结果;c)转换岗位:由车间、班组负责人讲解新岗位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d)“四新”培训:公司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六篇)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贯彻公司管理方针,实现公司管理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为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此制度:一、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应实行逐级负责制;确保全员受到应有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制度和相应的安全与健康知识、安全素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对员工应进行安全分项培训、教育,以及技术交底和组织考试、考核。
三、每年应组织一次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和班组长、劳务队负责人参加的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
四、开工前,应组织参加施工活动的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开工动员大会,总结上一年度或上一工程的安全工作状况,对本工程的安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员工认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五、对新入厂员工应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六、根据其生产特点进行班组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七、各班组长、劳务队负责人应根据生产操作特点进行班组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八、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1、公司级。
国家、地方、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制度、标准;本企业专业工作区域内主要危险作业场所及安全工作特点;施工项目安全状况;安全防护知识;典型事故案例等。
2、部室级:本部室施工特点及状况;工种专业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操作规程、专业工作区域内主要危险作业场所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和环境卫生、文明施工要求。
3、班组级。
本班组、工种安全施工特点、状况;施工范围所使用工、机具的性能和操作要领;作业环境、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文明施工要求。
因班组施工减员临时招用的新入厂员工在施工前,必须由行政人事部、生产部进行三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1.目的为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有效控制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所属各单位及公司相关方部门3.职责3.1 办公室:3.1.1审核、调整公司年度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计划和增补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项目,并报公司批准下发;3.1.2负责组织实施经公司批准下发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不断改进培训、教育工作;3.1.3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台帐、培训记录(考勤表、教育大纲、考试考核情况、效果评定)等。
3.2 生产(技术安全)部3.2.1负责编制公司年度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计划并在每年11月份上报办公室。
3.2.2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3.2.3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
3.3其他部门3.3.1负责编制本部门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在在每年10月底前上报办公室。
3.3.2负责经公司批准的、由本部门实施的培训项目并建立教育档案。
3.3.3 对本部门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负责。
4.工作程序4.1新进公司员工三级安全教育4.1.1新进公司人员,指新进公司的员工、劳务输入人员以及来公司实习的人员。
4.1.2对新进公司人员应当进行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单独操作。
4.1.3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办公室负责。
根据生产部提供具体人数,按照规定的学时制定教育计划,并组织施教。
4.1.4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由车间、班组根据办公室的人事通知单负责组织实施。
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领导或车间安技员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或小组安全员组织实施。
4.1.5培训内容:(1)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3)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4.1.6培训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
4.1.7新员工进行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后,应填写《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每一级必须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签名。
合格后凭此卡到安技部门领取防护用品进入工作岗位。
《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由人力资源部统一保存。
4.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4.2.1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电焊工、起重工、冲剪(压)工、公司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压力容器工等。
4.2.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独立上岗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两年一次的复训年审,未经培训(实习期)的,其间不得单独操作。
4.2.3根据生产提供的人数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作出统一的教育计划并且负责组织实施,各单位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参加培训,做到培训、复训率达100%。
4.2.4办公室在下达培、复训计划时,应同时下达健康检查计划。
特种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由公司职工医院负责。
凡是有禁忌症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查出职业禁忌后医院应及时向办公室报告,根据实际对其工种进行调整。
4.3中层及以上干部教育4.3.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培训,由办公室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送培,必须取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资格证方可任职。
4.3.2其他中层及以上干部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学时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培训率应为100%。
4.3.3培训内容:(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和规范;(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4.3.4培训学时: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4.4班组长教育4.4.1培训对象为各部门(单位)的班组长4.4.2班组长安全教育每年进行一次,办公室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4.3班组长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公司的主要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安全管理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和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和救援等。
4.4.4培训学时: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4学时。
4.5转岗人员安全教育4.5.1转岗人员指经人力资源部下达了调换工种(现工种不同于原工种)指令的人员。
转岗人员,须事先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后,才能安排上岗。
4.5.2转岗教育应由车间、班组负责实施,车间根椐办公室下发的转岗通知单对转岗的员工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培训率应为100%。
4.5.3培训内容与新进公司员工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相同4.5.4办公室和生产部应对车间、班组转岗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6复工人员教育4.6.1教育对象:因病假、事假、探亲等离开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回到原岗位的生产或后勤工人;因工伤伤愈回到原岗位的生产或后勤工人。
复工人员,须事先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后,才能安排上岗。
4.6.2复工教育由车间、班组负责实施,车间根椐人力资源部下发的复工通知单对复工的员工进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培训率应为100%。
4.6.3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时间:分别与“新进厂人员安全教育”的车间级、班组级的教育时间、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同。
4.5.4办公室和生产部应对车间、班组复工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7“四新”教育4.7.1在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应当对涉及的有关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四新”教育由技术部门提出,办公室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技术部门协助施教,培训率应为100%。
4.7.2“四新”安全教育的时间,根据其教育的内容确定,但其教育内容与时间必须经技术部门的领导签字审核。
教育的主要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特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方法,操作要领等。
4.8职业健康教育4.8.1教育对象: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医务人员。
4.8.2职业健康教育每2年进行一次。
每次教育不得少于4学时。
办公室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施教,培训率不得低于90%。
4.8.3教育的主要内容:(1)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应掌握其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危害机理、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常识;(2)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重点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掌握本企业职业危害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3)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应具备的相关职业健康知识。
4.9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4.9.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各单位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9.2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学时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培训率应为100%。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4.9.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3)安全管理基本理论;(4)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常识等;(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6)伤亡事故分析、统计、报告及职业病的调查处理方法;(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经验;(8)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10全员教育4.10.1全员教育为一年一次,目标值不得低于80%。
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制定教育计划,各部门负责实施。
4.10.2全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4.10.3全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可采用授课、辅导考试、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
主要形式为(1)安全考试;(2)参观事故案例图片;(3)观看安全教育影视片;(4)安全讲座等。
4.11相关方的安全教育4.11.1相关方指来公司的下述人员:参观、学习、中介咨询、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施工人员、租赁承包方等。
4.11.2对来公司参观、学习、中介咨询、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以及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其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见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规定。
4.11.3对来公司施工的、承包工程项目的作业人员,其安全教育内容和时间根据其工程项目内容确定。
4.11.4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坚持“谁主管,谁教育;谁接待,谁告知“的原则。
4.12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4.12.1各车间要根据本车间安全生产特点,对在岗的员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记入员工安全教育档案或安全操作证中。
4.12.2各单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各工种规程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
4.12.3在进行设备大修和危险性作业之前,检修和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制定好书面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安技部门,同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护制度。
4.12.4班组要坚持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一的班组安全活动,车间领导每周一要分头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安全活动要有布置,有要求,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讲实效,主管安全领导或安全人员要定期检查签字并写出评语。
4.12.4各车间要经常利用班前会,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安全生产经验。
车间领导每月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讲话。
5 附则5.1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