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别云间阅读答案

别云间阅读答案

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阅读答案篇一《古诗阅读练习题2》古诗阅读练习题杨炯《从军行》【练习题】1、作者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

2、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4、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5、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李白《月下独酌》【练习题】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4、“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中“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杜甫《登楼》【练习题】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5、《登楼》是诗人杜甫的登高抒怀之作。

诗中对全篇起总领作用的词语是登临,对抒情基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是。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似锦,但游子却更加黯然神伤,读到此处使人不禁想到他在《春望》中的那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颈联的诗意应是: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别云间》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有一位诗人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首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

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夏完淳,这节课我们学习《别云间》,感受全诗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令人悲怆,令人感奋的情感。

二、目标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的妙处。

三、原文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四、注释《别云间》: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卷五。

云间:松江的古称。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羁(jī),停留。

南冠:被囚禁的人。

语出《左传》。

后世以“南冠”指代被俘。

泉路:地下。

指阴间。

毅魄:英魂。

坚强不屈的魂魄。

灵旗:战旗。

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战旗。

五、诗意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六、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赏析:诗作首联叙事。

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赏析: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鲁教版九上语文夏完淳《别云间》试卷及及答案

鲁教版九上语文夏完淳《别云间》试卷及及答案

夏完淳《别云间》试卷1.词语积累:【羁旅】【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的代称。

此处指。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

这里指。

【泉路】。

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即英魂。

2.作者,原名复,字,明末少年,著名诗人,有之称。

死时仅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的决心,一方面又对,流露出。

这是一首的绝命诗。

写出了作者,以及。

4.“,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诗人)《》里的诗句“,”,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

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的飘零生涯。

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深含着诗人。

颔联抒写诗人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之深情。

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

(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

(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

(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尾联抒发。

“”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和,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的不朽丰碑。

6.“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7.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长久漂泊外地囚犯被清兵逮捕后继者的队伍死期黄泉坚毅的魂魄2.夏完淳,存古,抗清英雄,神童 17岁3.云间。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库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库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以及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想象(虚写),表达了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对抗清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8.你是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别”的?这里的“别”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一个“别”奠定感情的基调9.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___意思:_无限美好的江山落入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__10.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

1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此即别之难。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死后 )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

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土摇旗呐喊的决心。

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

13.“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1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2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3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

14.此诗首联写的内容是_回顾三年征战生活__。

15.颔联写出的悲痛的心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_哀个人之不幸__,二是_悲国事之不可收拾____。

16.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__。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夏完淳《别云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夏完淳《别云间》
颔联抒情:抒发的是对山河沦丧的悲痛之情
再品意象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泉路:地下。指阴间
已经知道去黄泉的路很近了,要永远告别故乡 真是难舍难分。 颈联抒情:抒发的是不舍故乡之情
再品意象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毅魄:英魂 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 以求旗开得胜。
自己死后成了鬼魂,也要回来从空中看看后继 者们打着抗清的旗帜收复河山。
初品意象
从上述“意象”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从“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
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但是诗人没有丝毫的 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
,展现出一个不惧死亡、充满了战斗的 豪情、英雄气概的爱国少年形象。
再品意象 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南冠”是什么意思?首联的作用是什么?
(1)“别”意为“诀别、永别” (2)“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
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 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
“别云间”意为“与故乡诀别、永别”
找意象
别云间
首联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颔联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颈联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尾联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初品意象从上述意象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但是诗人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展现出一个不惧死亡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气概的爱国少年形象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字存古,号小隐,明末抗清英雄。九岁善词赋古文, 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14岁随父亲和老师起兵 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 之后被捕,于南京英勇就义,年仅16岁。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解析】D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解析】D表达了复兴大明王朝的决心。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

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土摇旗呐喊的决心。

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

5.“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3分)
答案:
(一) (6分)
4. (3分) C
5. (3分,每点1分)
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

第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