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江南》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5篇)》,快快拿去用吧!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

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认识笔画“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评价任务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

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

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活动一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

”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完成目标二)活动二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

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完成目标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1.观赏江南图片。

2.小结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完成目标三)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活动一1.指导书写“西”2.描红练习3.反馈评价(完成目标一)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描写性、表现性、抒情性。

2.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风俗、特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理解《江南》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江南》可爱的江南啊,我亲爱的江南雨后的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玉簪子弄,谁家狂儿童亭亭小女,卷水浸流花同学玉楼金阙,宛转笙歌九重2. 江南的一些基本情况江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个省份,并不具体指某个地方。

江南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如春。

江南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如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杭州的西湖醋鱼等,而江南几省的大部分地区是水乡,因此水路交通发达,泛舟湖水、游览古镇是江南的一大特色。

三、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这首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文化。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法、朗读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共同欣赏江南的美丽风景。

可以展示一些江南的美景图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

引导学生,看图片能找出哪些是江南的特产,哪些是江南的水乡风景,哪些是江南的雨景等等。

步骤二:导读导读全诗,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以及这首诗的诗意和描写方式。

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搭建出作者艺术表现的整体形象。

我们可以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的句子和词汇。

步骤三:朗读让学生朗读这首诗,重点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每句话的正确表达方法。

在朗读时,让学生把描写江南的词语和句子特别地读出来,比如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步骤四: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悟道思辨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一些沉浸在情感当中的文章段落,来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思考。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式自学引导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一、看图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学习生字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

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1.(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

(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

(学生)(2)读熟课文。

(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江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运用“江南”一词,了解其地理、文化、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字理解,正确表达文字情感。

2.正确运用“江南”一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江南》。

2.地图、图片等相关资料。

3.红色笔、蓝色笔、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江南”一词,并请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江南”,比如“江南水乡”,“江南美食”等。

2.老师可通过投影仪或手绘地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江南地区的具体位置。

2. 学习环节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江南》,找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并归纳出诗歌的基本情感和相关文化历史背景。

3.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于江南的认识,并展开相关话题探讨。

4.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适当拓展相关词汇。

5.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江南”地图或绘制相关风景画。

3. 小结环节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次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请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课文,并思考“江南”一词背后的更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们通过课文《江南》,学生了解了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同时绘制了江南的地图和画作,达到了此课程目标。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同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PPT或视频,增加课堂视觉效果,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

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

(教师出示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会读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5个字,会写江、叶两个字。

3、通过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体会江南荷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江南荷塘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学生实际知识导入,解释课题:1、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来给咱们背一首自己最熟悉的古诗?(指名背诵,相机点评,一两位即可)2、刚刚小朋友们背诵的都是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盛行的朝代,离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祖先很久就开始创作诗歌了,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学习一首比唐诗还要早八百多年的汉代乐府诗,它的名字叫:[出示课题:江南]这两个字都是生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江是后鼻音,南字就更复杂了,不仅声母是鼻音,而且韵母是前鼻音,谁能把这么难读的题目读准啊?(知名读,正音,齐读)3、小朋友知道江南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出示中国地图]师:江南在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主要是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出示课件]我们南京就位于江南一带。

[出示,音乐]看,这里河流众多,人们把自己的家建在水边,建在河上,打开窗户,时常能看到清清的河水,荡漾的河面。

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富饶繁华的地方。

不仅如此,江南一带的风景也是格外优美,特别是在夏天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许多粉红色的荷花,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一片连着一片,真是美丽极了!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去感受一下两千多年前汉代诗人眼中,江南夏天美丽的荷塘景色吧。

二、初步理解课文,认读生字:(一)整体感知1、[播放音乐]打开语文书73页,请小朋友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

(范读课文)2、老师读得好不好?你们也想像这样来读课文吗?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江 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