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一)课堂练习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复习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训练1.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川剧的声腔主要由昆曲、______、______、弹戏以及灯腔等5种声腔组成。
(2)川剧中的昆曲来源于()的昆曲。
A.湖北B.安徽C.江苏D.陕西(3)川剧的5种声腔中来源于四川本地的是()。
A.昆曲B.弹戏C.胡琴D.灯腔2.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正.月()脉.脉()正.在()山脉.()哄.堂大笑()狼吞虎咽.()哄.骗()咽.喉()起哄.()哽.咽()3.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o chē yuán xiāo bǐ cǐ diǎn rán qià hǎo()()()()()kū qì luò tuo kuài zi zhù hè chóu mì()()()()()shuǐɡānɡ zānɡ shuǐ suàn bàn qī xī wū yā()()()()()xiào yínɡ yínɡ hán qínɡ mò mò()()(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①我吃jiǎo zi()的时候,特别爱蘸cù()。
②每年là bā jié(),妈妈都会áo zhōu()给我们吃,弟弟总是一拿起tānɡ chí()就lánɡ tūn hǔ yàn()地吃起来。
③hóu()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朗读了《牛郎织女》这篇wén zhānɡ()。
(3)写同音字。
[rán]()放()后[bàn]搅()伙()[là]()月()烛[yā]乌()()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悬灯结彩....,热闹非凡。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复习资料(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复习资料(练习题)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堂练习题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____,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___、____等。
2.过马路时,我们要遵守_____,在公共场所,要___、___,借了别人的东西,要___。
3.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___和___。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___,依法行使自己的____,依法履行自己的___。
4.___、___,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____。
5.___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___。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___作出公正的处理。
6.___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___,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民法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
()3.行政法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
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法律无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下列属于义务的是()A.人身权B.受教育C.遵守交通法规2.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下列孝敬老人的行为正确的是()A.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
B.赡养老人是大人的事,与小孩无关。
C.赡养老人只要给足老人生活费就可以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随堂练习课堂作业共7课时

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前置作业一、旧知链接1. 口算。
20X3=700X560X8=40X9=22X2二32X3二14X2二11X5 二2.填空。
(1) 口算 30X6 时,先算()X (),然后再添()个0。
(2) 口算 6X400 时,先算()X ),然后再添()个0.(二、新知速递1. 口算。
12X10=14X10=20X10=20X30=2.填空。
(1) 口算 32X10 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2) 口算 30X60 时,先算),然后再添()个0。
)X ()X (课堂作业1. 口算。
21X40=8X70=10X95=80X11=65X10=40X3=40X60=20X42=2.填空。
(1)70的40倍是(),60是30的倍。
(2)10 个 15 是(),30的18倍是()。
(3)15X20积的末尾有()个0, 38X20积的末尾有()个0。
(4)38接近()十,52接近()十()3.估算。
21X32^11X58R 69X19 =78X2924.解决问题。
(1) 学校有24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40个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个学生?(2) 商店里今天卖出去30个洋娃娃,每个洋娃娃19元,商店一共收入多少元60(个)?课后作业基础训练1.直接写得数32X30=11X50=20X40=57—19二40X5=37+8二40X21=904-3=120X3=6304-3=25X40=8X50=30X13=60X50二62X0=12+20=30X23=40X50二244-2=4004-2=2.估算12X38R41X21258X69280X57231X23R27X22^67X64250X32R71X22e28X13R92X12^53X6023.填60(个)空(1)49X28的积大约是()o(2)25X20积的末尾只有()个0。
(3)大华超市平均每天要用电60度,一个月(按30天算)一共要用电()度。
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课堂练习题带答案版

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课堂练习题带答案版课堂检测1、歌曲《国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这说明( D )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不存在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④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不必担心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解答】“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人民地位和我国的国家性质,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④错误,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2、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说明( D )A.我国宪法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C.我国是人民代表当家做主的国家 D.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由宪法确认的3、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的有( C )①经济制度②公民基本权利③消费者权利④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全国两会开辟“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为的是传递“好声音”、展示“好形象”、诠释“好政策”,时刻牢记“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的根本原因在于( D )A.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很广泛C.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5、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本经济制度6、初中生小敏看了“两会”新闻后,自豪地说:“我家二叔作为农民工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真光荣!他参与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大会提交了有关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提案……”小敏的这段话说明( D )①在我国,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③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7、我国是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精读课文练习 1 观潮(含答案)

《1.观潮》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yījùkuān kuòcháo shuǐɡǔn dònɡ(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提( ) 潮( ) 锯( ) 盼( )堤( ) 朝( ) 据( ) 粉( )3.词语仿写.山崩地裂(描写声音)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风号浪吼(含有“风”)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句子训练.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用加点的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把 ________________ 比喻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挑细选.1.潮嘲朝()笑()廷浪()2.笼珑拢合()鸟()小巧玲()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2.形容隐隐约约.()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 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阅读能力大提升六、重点段落品析.《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思维创新大拓展七、想一想,填一填.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八、小练笔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学生仿照《观潮》的写法写《观日》参考答案一、1.依据宽阔潮水滚动 2.提水、堤岸潮水、朝代锯条、依据盼望、粉色3.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狂风大作、风平浪静、春风化雨、呼风唤雨4.(1)萤火虫犹如闪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2)白浪水墙浪潮向我们袭来,犹如恶魔要把大家吞掉一般.二、1.嘲笑朝廷浪潮 2.合拢鸟笼小巧玲珑三、人山人海隐隐约约风平浪静人声鼎沸山崩地裂四、(1)朝来前、潮来时、潮过后(2)夸张五、4 2 1 5 3六、1.午后一点左右 2.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平浪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3.盼望看到潮水急切人们看到大潮的激动心情八.九自主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卷课堂练习题

第一单元期初复习练习一【知识要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内检测】1、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每份长()米;每米是这根铁丝的。
2、0.5平方米=()平方分米25立方分米=()立方米1.2立方分米=()升 750毫升=( )升3、A=2×3×5、B=2×2×5×7 ,则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8=0.75====5、计算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长方体:a=5分米、b=4.5分米、h=2分米;②正方体:a=16厘米【课外训练】1、判断:①因为3和8是互质数,所以3和8没有公约数。
()②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③因为100÷40=2.5,所以100能被40整除。
()④的分母中含有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要挖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
①这个游泳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②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磁砖,贴磁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练习二【知识要点】分数加、减法。
【课内检测】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列式计算。
①7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②一个数减去所得的差再加上,结果是。
求这个数。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2页,小华要用小时,小明要用小时。
小华比小明少用多少小时?【课外训练】1、1千克的与()千克的一样重。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3、A、B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A÷B= 。
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
★4、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其中一个数是24,另一个数是()。
★★5、做同样的零件,甲2小时做5个,乙3小时做8个,丙做一个要小时。
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一【知识要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一单元班别:姓名:学号:推进了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2、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是该作品作者达尔文逝世200周年。
他在书中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在人类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语言 B、直立行走 C、劳动 D、自然环境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4、学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后,同学们对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你认为结论正确的的是哪一项A、为了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B、智力低下C、喜欢过群居生活D、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只靠个人力量难以生存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作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6、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8、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9、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右上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1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船形彩陶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

扬( 表扬 ) 杨( 杨树 )
凃( 涂色 ) 除( 除法 )
装( 服装 ) 坝( 坪坝 ) 汉( 汉族 ) 袋( 口袋 ) 狈( 狼狈 ) 叹( 感叹 )
跤( 摔跤 ) 猜( 猜测 ) 荒( 荒野 ) 咬( 咬断 ) 请( 请客 ) 慌( 心慌 )
练( 练习 ) 孔( 孔雀 ) 罚( 处罚 ) 炼( 锻炼 ) 乳( 乳汁 ) 罪( 犯罪 )
jué(角色)
zhe(看着)
luò(落叶)
角
jiǎo(直角) 角
zhāo(高着儿)
là(丢三落四)
zháo(着急) 落 lào(落枕)
kàn(看见) 看
kān(看门)
zhuó(着陆)
luō(大大落落)
安静——喧闹 热闹——冷清 古老——年轻
粗壮——纤细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反义词
罚——奖
突然——逐步 详细——简略
词语拓展
[AABB式词语] 急急忙忙 类似的词语:干干净净 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 [含近义词] 摇头晃脑 类似的词语:提心吊胆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词语拓展
[与人体有关的词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n zú
( 汉族 )
总评:整篇文章语句通顺,用词贴切,层次分明,写出了“她”乐于助人、勤学好问的优秀品 质。读完之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提高
一、课外积累 (一)成语积累: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耳闻目睹 眉清目秀 口无遮拦 触目惊心 心灵手巧
(二)积累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课(一)课堂练习题
1.(2011年全国文综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1)。
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
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
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 )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5.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
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中央集权加强 D.开发了边境地区
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7.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8.族谱是宗法制影响后世的表现之一。
族谱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记载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科举出仕以及义行节烈等。
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名声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
9.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
”闻一多说:“封建社会的秩序是那家族中父权式的以上临下的强制性的秩序。
”可知
A.宗法制最早起源于周代 B.宗法制度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C.宗族组织是最基层组织 D.家族比国家重要
10.(2019·山东潍坊月考)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1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2.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1---5 CDDCC 6---9 DCABC 11.C
12.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前代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