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果蝇的饲养瓶
遗传学 实验材料 果蝇

实验一: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试剂:乙醚、生理盐水、蒸馏水、1mol盐酸、石炭酸品红
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
实验二:果蝇饲养
试剂:乙醚、培养基
器材:放大镜、麻醉瓶、玻璃片、毛笔、石棉网、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牛皮纸
实验三:果蝇杂交实验
试剂:同上
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烧杯、量筒、牛皮纸
果蝇培养基
水1000ml
玉米粉105g
红糖75g
琼脂7.5-10g
苯甲酸0.75g
酵母粉5-10g
配制方法: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加热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煮玉米粉,玉米粉要先用冷水搅拌,再加到煮沸琼脂红糖溶液中,边倒边搅拌。
继续煮15-20分钟,关掉火后再加入苯甲酸(用少量酒精促溶) ,要充分搅拌后再分装培养瓶。
每瓶培养基厚度在2-3cm,置121℃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后,在培养基的表面滴加新鲜酵母液,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做为幼虫化蛹的干燥场所。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果蝇(又称为实验果蝇或达氏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其短寿命、容易繁殖以及相对较简单的基因组结构使得果蝇成为理想的实验生物。
本文将介绍果蝇的饲养管理,并探讨其在各个实验应用方面的用途。
一、果蝇的饲养管理1. 环境条件为了保证果蝇的健康繁殖,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最适合果蝇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8℃至25℃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至70%。
实验室中常用的饲养容器可以是小玻璃瓶或试管。
2. 饲料果蝇的主要饲料是糖水和酵母。
糖水需以蔗糖或葡萄糖为基础配制,浓度通常为10%至15%。
酵母则提供所需的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饲料即可。
3. 繁殖果蝇的繁殖速度极快,一只成年果蝇每天可产下大约50至100粒卵。
为了控制果蝇数量,我们可以将果蝇繁殖容器进行适当分离,每个容器放置5至10只成年果蝇,以避免过度繁殖。
二、果蝇在实验中的应用1. 遗传学研究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最为经典的模式生物之一。
正是由于其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进行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研究。
通过交叉配对、基因突变筛选和基因敲除等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研究果蝇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2. 发育生物学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相对简单,发育周期短,容易观察和实验。
通过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3. 行为学研究果蝇的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领域之一。
果蝇具有较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如觅食、交配、社会行为等。
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科研人员可以研究其行为调控机制,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
4. 疾病模型研究果蝇在疾病模型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利用果蝇模型可以模拟人类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
总结:果蝇作为实验生物,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和疾病模型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_王彩丽

2009年第44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49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2n=8)为完全变态的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繁殖率高等突出特点,是遗传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也是遗传学研究中经典的模式生物材料。
因此,饲养好果蝇对遗传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本实验室饲养果蝇和保种方法总结如下。
1果蝇的饲养技术1.2果蝇饲养用具选择果蝇饲养中常使用牛奶瓶、大中型指管或大试管等培养瓶进行饲养。
本实验室以100mL、150mL和250mL锥形瓶、大中型指管做对比实验,并均用纱布包裹棉球作瓶塞培养果蝇。
结果发现250mL的锥形瓶培养的果蝇生活力好,繁殖力强,其产卵多、幼虫大而肥,尤其适合做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观察的实验。
这表明果蝇的生长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果蝇繁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
因此,为了快速更好的培养果蝇,可选用容器较大的器具。
1.2培养基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都可用作果蝇培养基,果蝇常用的培养基有玉米粉、米粉和香蕉培养基[1]。
本实验室选用玉米粉培养基,其配方为:水150mL、琼脂1.5g、蔗糖13g、玉米粉17g、酵母粉1.4g、丙酸1mL,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首先,取应加水量的一半,加入琼脂和蔗糖,煮沸使之充分溶解。
其次,再取应加水量的另一半混合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然后,将上述两者混合煮沸。
待稍冷后(50~60℃)加入酵母粉及丙酸,充分调匀,最后分装到经灭菌的培养瓶中。
培养基的厚度一般为2cm。
1.3果蝇的接种为了减少污染,接种最好在无菌操作室进行。
接种前将无菌操作室用紫外灯照射3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操作时将锥形瓶微侧用瓶底在操作台上轻敲,这样果蝇就会被震落到底部,这时迅速拔出棉塞将2个瓶口对接,新配置的培养基在下方,然后轻拍上方的培养瓶使果蝇落到下方的培养瓶中。
1.4果蝇培养的温度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果蝇饲养方案

果蝇饲养方案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果蝇繁殖迅速且易于饲养,是理想的实验材料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果蝇饲养方案。
材料准备:1. 玻璃培养皿/果蝇培养皿2. 石蜡纸3. 酵母粉4. 糖粉5. 酒精6. 黄油7. 成熟的果蝇(交叉一型)饲养步骤:1. 准备果蝇培养皿。
将培养皿内壁用酒精擦拭,然后贴上一层石蜡纸,这样可以防止果蝇沿着容器壁面爬行。
2. 第一层培养基的制备。
将约1克酵母粉和2克糖粉混合均匀,并撒在培养皿底部。
3. 取一只成熟的果蝇,用显微镊子将其转移到培养皿中。
注意,果蝇的数量控制在10-20只,过多会导致竞争加剧,而过少则会减缓繁殖速度。
4. 喂养果蝇。
将一小块黄油放在培养皿的边缘,为果蝇提供额外的营养。
5. 培养基的更换。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避免过度污染。
6. 温度和湿度控制。
果蝇的适宜温度为22-25摄氏度,湿度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水分维持在50-70%之间。
定期检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观察果蝇:1. 繁殖观察。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14天,从卵到成虫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注意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数量、发育和行为等。
2. 实验使用。
果蝇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如突变体筛选、发育研究和行为学实验等。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以进行交配、分离、标记和观察等操作。
饲养注意事项:1. 卫生与消毒。
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培养皿和更换培养基,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2. 食物比例。
酵母粉和糖粉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不同目的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比例的食物来控制果蝇的发育和繁殖。
3. 温湿度控制。
确保饲养环境的温湿度适宜,以保证果蝇的生长和繁殖。
4. 剔除死亡果蝇。
果蝇死亡后容易滋生细菌,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到整个培养群体。
总结:通过以上的果蝇饲养方案,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大量的果蝇个体,并利用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焦刚毛
叉毛
sn3
f
X
X
刚毛卷曲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短刚毛(Sb)
突变型:叉毛(f)
(三)观察结果:
二)
野生型:
红眼,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 交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直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
周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白眼 墨黑眼 小翅 残翅 卷曲翅
1.消毒: 将干净的培养瓶和棉塞,置入高温高压 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 至20分钟。消毒完成后,再以灭菌锅干 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 其冷却备用。
果蝇培养基配制
2.培养基配制: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于溶解琼 脂和糖,另一份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 好后再混合到一起煮沸。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 这时培养基很粘稠,要充分搅拌之后再分装培 养瓶内。待培养基冷却之后,在培养基表面撒 上一层酵母粉,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作 为幼虫化蛹的干燥场所。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如何饲养果蝇

如何饲养果蝇正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果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果蝇的方法一、饲养容器制作材料:一个塑料罐子(高的斗鱼杯亦可。
必须有盖,盖子不能太硬。
),一块纱布,一个离心管(直径1cm)。
二、培养基制作果蝇培养基有很多种做法,最简单就是直接用香蕉,香蕉用两天就很容器出水,容器粘住成虫,倾倒果蝇时还相对不方便。
如果是能够附着于容器上且不易出水的培养基那就要方便很多。
以下是个人使用的一个配方,仅作参考当然你觉得有自己喜欢用的方法也可以。
玉米粉20g糖25g麦麸10g酵母粉3g琼脂3g水250ml这个培养基里有琼脂,琼脂是需要加热的,凝固后就是果冻状物体。
保水性能很好,价格也不高。
可以较长时间饲养。
等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就可以使用了。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做培养基的量,按照比例来确定5L里培养基中各成分的量。
果蝇的外观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雄性腹部有黑斑前肢有性梳,雌性没有雄性腹部有黑斑前肢有性梳,雌性没有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雌雄鉴别方法:雌果蝇体型大,末端尖。
背面:环纹5节,无黑斑。
腹面:腹片7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无性梳。
雄果蝇体型小,末端钝。
背面:环纹7节,延续到末端呈黑斑。
腹面:腹片5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果蝇的优点与用途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很多优点。
首先是饲养容易,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柿子,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
第二是繁殖快,在25℃左右温度下十天左右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一年才种植一代。
摩尔根最初以小鼠和鸽子为实验动物研究遗传学,效果也不理想。
后来经人介绍,摩尔根于1908年开始饲养果蝇。
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友好果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友好果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友好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果蝇种类,其易于饲养和繁殖,并且可以为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便捷的实验对象。
本文介绍了友好果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饲料、环境、繁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养殖和管理友好果蝇的群体。
正文:友好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果蝇,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科研领域,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初步学习实验的实用模式生物。
友好果蝇的养殖相对简单,下面将介绍友好果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饲料选择:友好果蝇的饲养主要依赖果蝇培养基,其成分包括啤酒酵母粉、玉米面、麦芽粉和砂糖等,其中砂糖是友好果蝇重要的碳源。
另外,一些实验室也会添加琥珀酸等物质用于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友好果蝇的饲料可在实验室自行配制,也可以购买市售产品。
2. 养殖容器与环境:友好果蝇的养殖容器主要采用小型玻璃培养瓶或塑料培养瓶,其底部设置自制的果蝇营养培养基。
瓶口可利用棉花或海绵封堵,以提供空气通过同时防止成蝇逃逸。
在养殖环境方面,友好果蝇的理想温度为25℃,湿度适宜范围为60%到70%之间。
同时需要保持光照条件,建议采用12小时昼夜均匀的人工光照。
3. 建立母体群体:首先需要设立多组产卵培养瓶,每组2~3只雌性和1只雄性果蝇。
可通过分类培养盘或分离繁殖方式将成蝇分别装进不同培养瓶中。
为了避免果蝇群体之间的交叉杂交,建议使用手套并进行消毒处理。
给予果蝇24小时的产卵时间,然后更换新的营养培养基,并将已经产卵的果蝇隔离至新的培养瓶中。
每周应进行一次转化处理,以避免果蝇甲壳素积聚影响繁殖。
4. 控制菌害:友好果蝇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因此需要注意对养殖培养基和培养容器的消毒。
定期更换新的培养基或彻底清洗培养瓶可以有效控制菌害。
同时,避免因果蝇死亡污染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5. 清除功效突变:在友好果蝇的群体管理中,突变体对于基因研究和遗传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果蝇的培养——精选推荐

果蝇的培养1.把50或100ml的三⾓瓶(数⽬根据⾃⼰试验确定)洗⼲净,⼲燥。
(能够⾼温灭菌也好,似乎没那必要)2.配培养基。
培养基⽐例:蔗糖13g,琼脂1.5g,⽟⽶粉17g,⽔(单蒸⽔就可以)180 ml。
⼄酸2 ml(可少⼀点),酵母粉⾄少1.4g培养基配制步骤:(1)称取⽟⽶粉17g装⼊烧杯1(要⼤⼀些的烧杯,如500 ml),量取⽔90 ml。
先加少量⽔于烧杯中,搅拌成均匀的糊状,再加⼊其余的⽔,搅拌均匀。
然后⼀边在电炉上加热,⼀边搅拌。
直到完全煮熟。
冒泡泡以后,⽕⼩点,免得溢出来。
冒泡泡以后还是要再煮好⼀会。
要充分煮熟,要不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果蝇没有吃完就发酵了,果蝇会死的。
煮好了放在⼀边。
(2)称取蔗糖13g,琼脂1.5g装⼊烧杯2,量取⽔90 ml。
加⼊⼤半⽔于烧杯中,⼀边加热⼀边搅拌。
完全煮溶。
(3)把烧杯2中煮溶的蔗糖和琼脂倒⼊烧杯1中,⽤步骤2剩余的⽔冲⼀冲烧杯,也倒⼊烧杯1中。
(如果烧杯1⼩,就装不到了。
)然后搅匀,继续搅拌加热,直到沸腾,充分混匀。
(4) 待烧杯1稍凉。
这个时候把⼲燥好的三⾓瓶摆放旁边。
将⾄少1.4g酵母粉加⼊烧杯1搅匀,将培养基倒⼊三⾓瓶中(要⽤卖油翁的技术,这个你没问题,就是不要把培养基沾到瓶壁或周围,浪费也不好看)。
(按照敬⽼师的说法要待烧杯1凉到80度左右,我觉得稍凉就好了。
因为加⼊酵母粉后还搅拌,就更凉了。
倒⼊三⾓瓶时,到后边就太凉了有点凝固,不好倒,还会沾到瓶壁上。
)(5)把倒好的培养基放到超净⼯作台上,放2天,等待瓶壁和培养基上的⽔分挥发。
有⽔残留的话,果蝇放进去翅膀打湿,飞不起来,就翘翘了。
(我⾃⼰的做法是配培养基的时候少加10ml的⽔,等待⼀天,没有完全⼲,但也可以⽤)由于果蝇是吃⾥⾯⽣长的酵母,所以培养基放上三天,有酵母⽣长了就可以接种果蝇了。
(6)我⾃⼰收集果蝇的⽅法:放⼀点⽔果在矿泉⽔瓶⼦中,⾄少要四五天才会有很多果蝇。
这⼏天的时间就赶快去准备其他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实验内容: 实验一、果蝇性别鉴定、性状观察与饲养方法 实验二、果蝇分离定律的实验分析 实验三、果蝇自由组合的实验分析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实验五、果蝇的三点测验实验分析 实验六、果蝇的连锁与交换实验分析
实验一
果蝇性别鉴定、性状观察 与饲养方法
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的麻醉及观察方法; 3、通过实验学习掌握果蝇性别的鉴定方法; 4、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5、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室各品系果蝇的性状。
下一张
雌雄果蝇(左雌,右雄)3
返回
图3、性梳
性梳 下一张
下一张
性梳
(五)果蝇的培养 A、培养基的制备
返回
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见到,但它并不是以水果为生,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 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料。
目前本实验室所用的果蝇培养基配方如下:
A:蔗糖13克,琼脂1.3克,加水100毫升,煮沸溶解。
卵 → 幼虫 幼虫→成虫
10 ℃ 57天
15 ℃ 18天
20 ℃ 8天 6.3天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果蝇一般是培养在恒温箱内,盛夏时,要注意降温。
25℃ 5天 4.2天
(二)果蝇是遗传学分析的好材料
生长迅速,生活史较短,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子代; 容易饲养,在常温下以玉米粉做饲料就可使之生长繁殖; 染色体数目少,加之唾腺染色体巨大,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突变性状多,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六)果蝇的性状
果蝇的性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观察:
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性状:
体色
灰体 黑体 b(2) 黑檀体 e(3) 黄体 y(1) 长翅
翅型
短翅 m(1)
卷翅 Cy(2)
残翅 vg(2)
眼 刚毛
红眼 白眼 w(1) 棒眼 B(1) 直刚毛 卷刚毛 sn(1)
返回
1、体色
灰体果蝇 下一张
黑檀体果蝇 下一张
认真观察实验室果蝇品系的性状,完成下表
品系
体色
眼色
3
黄
红
4
灰
红
6
灰
白
18
灰
红
22
灰
白
26
黑檀
红
翅型
长 残 短 长 长 长
刚毛
直 直 卷 直 直 直
(八)思考题
1、如何准确鉴定果蝇的雌雄个体?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果蝇的生活史分几个阶段? 3、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附:果蝇综合大实验杂交设计
(一)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与家蝇是不同的种。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受精卵 一龄幼虫
二龄幼虫
三龄幼虫 蛹
成虫 图一、果蝇生活史图解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 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减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
眼色 红 红
白w(1) 红 白 红
翅型 长 残
短m(1) 长 长 长
刚毛 直 直
卷sn(1) 直 直 直
设计果蝇杂交实验(PPT及纸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
1、果蝇材料; 2、实验器具与药品 四、实验步骤(技术路线)
正交: 6(♀)× 26(♂) 反交: 26(♀) × 6(♂)
将培养瓶倒置,让果蝇向瓶底部运动,然后打开麻醉瓶和培养瓶塞,迅速将两者瓶口相接(麻醉瓶在上, 培养瓶在下),轻拍培养瓶壁使果蝇落入麻醉瓶中,迅速盖好两个瓶塞,并倒置麻醉瓶,一分钟后果蝇即 处于昏迷状态。
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用毛笔轻轻拨动进行观察。必要时可进行第二次麻醉。观察完毕后倒入煤 油或酒精瓶中(死蝇盛留器)。
黄体果蝇 返回
2、眼色
红眼 下一张
白眼 下一张
棒眼
返回
3、翅型
长翅 下一张
短翅 下一张
卷翅
下一张
卷翅
下一张
残翅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4、刚毛直刚毛
卷刚毛
(七)实验室果蝇品系性状观察
认真观察实验室果蝇品系的性状,完成下表
品系
体色
眼色
3 4 6 18 22 26
翅型
返回 刚毛
显示答案
(七)实验室果蝇品系性状观察
参考文献
张贵友,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卢龙斗、常重杰,遗传学实验技术,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谢谢观赏
45
B:玉米粉17克,加水80毫升,混合均匀。
将B 慢慢倒入A中,并不停搅动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再加1.4克酵母粉,混合均匀,稍冷却后加入1 毫升丙酸,调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返回
除了以上的饲料外,常用的还有米粉饲料和香蕉饲料: 1.米粉饲料的配制:琼脂0.9—2.5克加入100毫升水中,加热煮沸溶解;再加10克红糖,待溶解 后将8克米粉(或麸皮)倒入正在煮沸的琼脂—红糖溶液中去,不断搅拌煮沸数分钟,待成稀粥状后即 可分装使用。
用箭头短线逐步示出实验流程,并注明每步骤所需的时间及 注意事项。 自行设计果蝇培养瓶标签。
以8人为小组,提交PPT;纸质设计报告每人一份。
讲台
正交组
反交组
正交组
反交组
五、实验结果记录表格 参考实验指导书,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六、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正交组:1、分离定律;2、自由组合定律; 3、伴性遗传;4、三点测验 反交组:1、分离定律;2、自由组合定律; 3、伴性遗传;
(三)果蝇的麻醉及观察方法
对果蝇进行检查时,可用乙醚麻醉,使它保持静止状态。因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麻醉的深度看 实验要求而定(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做观察可深度麻醉,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角表示已死)。
麻醉时将乙醚(2-3滴)滴到麻醉瓶塞的绵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到瓶内),同时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 则会粘住果蝇翅膀。
自行设计卡方检测表。
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亲本雌蝇为何一定要选用处女蝇?怎样才能保证所选雌蝇为处女蝇? 在进行亲本杂交或F1自交一定时间后为什么要释放杂交亲本或F1? 反交组为何不能直接进行三点测验?如果需要进行反交组的三点测验,应如何对实验过程加以调整? 伴性遗传的性状在正交和反交的后代中为什么会出现差异?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本实验中为何正交组与反交组自由组合定律的预期分离比不同?
1、果蝇分离定律的实验分析 2、果蝇自由组合的实验分析 3、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4、果蝇的三点测验实验分析 5、果蝇的连锁与交换实验分析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哪两个果蝇品系进行杂交,一次实验即可验证前述四个遗传基本定律?
体色 翅型
灰体 黑体 b(2) 黑檀体 e(3) 黄体 y(1)
长翅 短翅 m(1) 卷翅 Cy(2) 残翅 vg(2)
饲养瓶先消毒,然后倒入饲料(2厘米厚),待冷却后使用。
C、原种培养
返回
在作为新的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 5—10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 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培养瓶上标签要写明 名称,培养日期等,作为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四)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有雌雄之分,幼虫期区别较难,成虫区别容易。
雌性体型较大,腹部环纹7节,末端尖,颜色浅,跗节前端无黑色鬃毛流苏。
雄性体型较小,腹部环纹5节,末端钝而圆,颜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 称性梳(sexcombs)。
图2、雌雄果蝇(左雄,右雌)1
下一张
雌雄果蝇(左雌,右雄)2
2.香蕉饲料配制:将熟透的香蕉捣碎,制成香蕉浆(约50克)。将1.5克琼脂加到48毫升的水中煮沸 ,溶解后拌入香蕉浆,再煮沸后即可分装。
以上两种饲料容易生霉菌,必要时需加少量防霉剂。
B、培养容器
返回
培养果蝇的饲养瓶,常用的有牛奶瓶,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有条件的地方 可改用泡沫塑料作瓶塞)。
品系
3 4 6 18 22 26
体色
黄 灰 灰 灰 灰 黑檀
红眼
眼
白眼 w(1)
棒眼 B(1)
刚毛
直刚毛 卷刚毛 sn(1)
眼色
红 红 白 红 白 红
翅型
长 残 短 长 长 长
刚毛
直 直 卷 直 直 直
品系 3 4 6 18 22 26
体色 黄 灰 灰 灰 灰
黑檀e(3)
正交: 6(♀)×26 (♂) 反交: 2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