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式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初中数学新课时,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以下是一些导入初中数学新课的问题情境:
1. 实际生活情境: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时,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井盖不会掉下去吗?”
2. 趣味数学问题: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可以提问:“如果你有一个无限大的袋子,里面装有红球和白球,每次随机抽取一个球,抽到一个红球就放回袋中,抽到一个白球就记录下来。

当你抽取了100个白球后,第101次抽取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3. 挑战性问题: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提问:“你知道如何用一根2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矩形吗?”
4. 历史数学问题:介绍一些数学历史上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故事,并提问:“你们能证明勾股定理吗?”
5. 科技应用情境:结合现代科技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解“函数”时,可以提问:“你们知道手机上网速度是如何计算的吗?”
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初中数学导入式教案

初中数学导入式教案

初中数学导入式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2.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通过生活实例、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回顾: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新知识。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 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导入: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 故事导入:讲述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回顾(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旧知识。

2. 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新知识。

2. 讲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设计课堂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注意事项:1. 导入活动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3. 知识讲解要清晰易懂,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 练习巩固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5. 总结拓展要富有启发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法举隅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法举隅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法举隅一、创设情境导入法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第一课时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大家能否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配出合适的玻璃?这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后,立刻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同学们各抒己见:a:把另一块好的玻璃取下来,拿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师生共同分析并达到共识:此法可行,但比较麻烦,且不安全。

有无其简便、安全的方法?b:测出好的这块三角形玻璃的三条边、三个角,把这些数据告诉玻璃店的工人师傅即可。

师生共同分析其可行性(三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肯定其简洁性、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再提问:现在要测6个量,能否少测几个量呢?学生议论纷纷,我把他们的各种想法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这样罗列后显得有点凌乱,启示学生按所测量的个数分分类,这样既涉及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又为后面的按条件个数讨论做好准备。

二、“故事”导入法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学生愿学、善学、乐学,这才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终极追求。

通过讲有趣经典的故事往往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

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初中数学课新课导入方法

初中数学课新课导入方法

初中数学课新课的导入方法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形象思维已比较成熟,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还不能脱离形象思维,不能用逻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往往还需要形象思维为主的感性知识和学习经验所支持,新课导入为教学新课的启发、诱导过程。

这一过程的任务就是要有的放矢地启发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指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

既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动力基础,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前奏。

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新课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凡是学生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而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例如讲“三角形的内切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合理下料的问题来引入,假设要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上截下一块圆形用料时,怎样才能使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这样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思路。

二、从学生将来学习的结论出发引入新课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由于初中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用于引入新课:1.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试证明之。

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找到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有几个?内容是什么?怎样证明?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这种问题既紧扣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且富于思考性。

问题的结构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的也很新鲜,有吸引学生的魅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把握全局,在听每个局部问题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三、通过提示学生已有知识的缺漏来引入新课例如,在讲到“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公式法)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下列一组习题。

分解下列因式:(1)x2-3x+2 (2)4x2-4x+1 (3)4x2+8x-1 (4)ax2+bx+c(a≠0),学生很快地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了(1)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了(2)式,但对于(3)和(4)学生就分解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3)和(4)也是可以分解的,而且(4)的分解就是一个公式,这就是咱们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案的导入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的导入模板

一、导入目的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导入内容1.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引入:例如,通过购物、旅游等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导入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新课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导入案例以“平行四边形”为例:1.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如窗户、黑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复习旧知识:提问学生关于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悬念,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 导入新课: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导入是重要一环,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的导入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一、旧知导入法,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如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然后证明定理,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

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设疑导入法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一个同学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

你能否帮他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呢?学生一定议论纷纷。

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手法

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手法
联 系 生 产 和生 活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 学生看得 见 , 摸得着 , 有 的还 亲 身 经历 过 ; 设置悬念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 . 在 学 生 情 绪 饱 满 的情 况 下 进 行 悬 念 的设 置 才能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只要 我 们 在课 堂教 学 中把 握 好 时 机 , 适时适当地精心设置悬念 , 就
的方法. 供 同 行 切 磋
和技能 , 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的知识 , 并 能 迁 移 到 新 的问 题 情 境 中 。所 以 , 教 师 应 尽 量创 设 好 的教 学 情 境 。
三、 常见 的几 种 新 课 导入 法 1 . 采 用 开 门见 山 法 导 入 新 课 所 谓 的开 门见 山 就 是 老 师 在 上 课 伊 始 就 直 接 揭 示 课 题 . 将 有 关 内容 直接 呈 现 给学 生 ,用 三 言 两 语 直 接 阐 明对 学 生 的 目的要 求 , 简 洁 明快 地 讲 述 或 设 问 , 引起学生 的有意注意 . 使 学 生 心 中有 数 , 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 把 学 生 分 散 的注 意 力
■匪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新 课 导 入
黄 杰 成
( 永 春县 第 二 中学 , 福建 永 春 3 6 2 6 0 0 )
手 法
摘 要 :俗 话 说 , 良好 的 开 端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同 样 , 理 想 的新 课 导 入 , 能 为 学 生 营造 愉 悦 的 学 习氛 围 , 增 强 学 生 的课 题 意识 , 激发 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 让 他 们 产 生 强 烈 的参 与 欲 望 , 从 而使 课 堂教 学顺 利 地 进 入 最 佳 状 态 。 作 者根 据 自 己 多年 的 教 学 实践 及 初 中数 学课 堂的 实际 需 要 ,总 结 出一 些 课 堂

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点做法
生 引 导 到 学 习 的 课 题 上 来 , 学 生 从 导 语 中 捕 捉 到 即将 进 行 让 的 教 学 内 容 的 头 绪 . 成 学 习 的 内 部诱 因 。 好 的 导 入 还 能 帮 形 助 学 生 明 确 学 习 目 的 ,使 他 们 积 极 地 接 受 教 师 的 启 发 诱 导 , 从 而 愉 快 地 进 行 师 生 交 流 因此 , 效 的课 堂 导 入 是课 堂 教 有
位 线 定 理 ” 通 过 这 样 的 引入 , 生 在 定 理 证 明 时 , 要 添 加 , 学 对 的辅 助 线 这 一 难 点 的理 解 也 就 不 攻 自破 ,从 而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效果 。 四 、 验式 导入 法 实 实 验 式 导 人 法 是 引导 学 生 观 察 与 新 课 主 题 密 切 相 关 的 教
■匪
初 中 数 学 导 入 新 课 的 几 点 做 法
于 永 苹
( 化县 东宝 中学 , 林 通 化 14 0 ) 通 吉 3 10
新 课 的 导 人 , 课 堂 教 学 中是 导 言 、 开 端 , 教 学 乐 章 在 是 是 的 前 奏 , 是 师 生 情 感 共 鸣 的第 一 音 符 , 是 师 生 心 灵 沟 通 的 也 更 第 一 座 桥 梁 。每 节 课 之 前 , 都 精 心设 计 2 3 钟 的导 言 。导 我 — 分 言可 以是 师 生 对 话 ,可 以 是 教 师 对 学 生 作 业 和 学 习 态 度 的 总 结 . 以 是 对 下 一 步 教 学 工 作 的 布置 . 可 以是 对 学 生 的 祝 福 可 也 ( : 生 获奖 , 生 生 日 ) 导 言 的 内 容 都 是 和 学生 生 活 、 习 如 学 学 。 学 息 息 相 关 的 。所 以 , 短 的导 言 , 立 刻 引 起 学 生学 习 数 学 的 简 能 兴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式
数学新课的导入,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

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
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会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更加流畅。

因此,初中教学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一、“温故而知新”的导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
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如教学《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
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

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联系生活实例的导入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这样导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

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学生了解生活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提问、质疑的导入
“一石激起千重浪”,提问、质疑,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教学《负数》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

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

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1’”。

这时可引进记号“-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

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方法。

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
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四、“开门见山”的导入
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导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五、趣味性实验的导入
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如在讲乘法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

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

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

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六、实际应用的导入
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如果在教学中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必须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

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经常使用到符号表示某种意义,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资料给学生看,或举一个“失物招领”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到教导处认领”,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用a表示有什么好处?”来引入新课。

当然列举实际应用的例子要贴近生活,要使用大多数人熟悉的例子,否则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