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剂量和药效关系、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医师和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方法、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一、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内信号传导等,从而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2.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排泄途径,包括肝脏、肾脏等器官参与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3.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互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药物剂量和药效关系:研究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包括药效曲线、最大耐受剂量、最小有效剂量等参数,从而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5.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影响,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6.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新药在人体内的药效和安全性,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从而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细胞培养、体外器官模型等方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等机制。
2.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3.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和安全性,包括单剂量试验、多剂量试验、交叉试验等方法。
4.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利用体内外标记技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形成、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等。
5.流行病学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1 什么是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毒性及用药效果与剂量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涉及到生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等学科。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药物如何在人体内产生药理作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代谢过程,探究药物代谢途径和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如饮食、个体差异、遗传等因素。
4 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浓度与效果的关系。
这对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以及预防和治疗药物过量和药物中毒有着重要的意义。
5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多种药物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加和效应、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等。
了解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副作用。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作用是在临床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医生需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相关的症状和反应。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中毒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理性用药。
7 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临床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临床医学中,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效果与剂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于给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药品研发和药品审批等领域,也需要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
只有在药品研发的过程中对药物的药效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药品审批时,也需要通过临床药理学的研究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8 结论总之,临床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品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在人体内的动态过程,指导医生正确、合理地用药,同时也有助于药品研究和审批的开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药理学简述

? 协同
? 青霉素+丙磺舒;;
? 吗啡+阿托品;双氢氯噻嗪 +各类降压药
? 拮抗
? 生理性:作用相反:吗啡 -尼可刹米(呼吸中
枢)
? 药理性:受体阻滞:乙酰胆碱 -阿托品
? 生化性:药代动力学影响:肝药酶诱导与抑
制;
?
血浆蛋白高结合率
? 化学性:鱼精蛋白 (阳电荷)-肝素(阴电荷)
酶促作用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1 )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 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物的作用,包括治疗作 用和不良反应。
?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表现为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 括药物的体内过程、体内药物浓度动态变化规律。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药效学研究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毒理学研究 ?临床试验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巴磺比胺妥类类、碱、香性呋豆喃素妥类因、、对保氨泰水松杨酸 水杨酸类、萘啶酸、链霉素 吗啡、哌酸替性啶、抗组胺药、 美加明、氨茶碱、氯喹、奎 尼丁、阿米替林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通过影响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种 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 但对药物的药动学指标无明显影响。
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基本 形式
酶促药物 使代谢增快,作用减弱的药物 巴香比豆妥素类类、糖皮质激素 苯洋糖妥地 皮英黄质钠、激苯素妥、英维钠生素D 香乙豆醇素类、口服避孕药
灰黄霉苯甲素妥 苯、英磺水钠丁合、脲氯华、醛法氨林基比林 保泰松香豆素类
氢化可的松 氨基比林
酶抑作用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酶抑制药
使代谢降低,作用增强的药物 苯妥氯英霉钠素、甲苯丁脲 氯磺磺丙脲、香豆素类 西咪替丁
高
临床药理学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二章临床药动学临床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
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临床药理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联系的桥梁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3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PM),是近30年来在临床药理学与临床药动学领域内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
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4.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ERT)指给绝经后妇女适量雌激素,以缓解雌激素缺乏造成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及生殖道、泌尿系统萎缩等症状。
雌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统称为激素替代治疗(HRT)。
5.直接费用:指与特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它包括疾病的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
6.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于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原虫以及蠕虫等)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7.WHO对ADR的定义:ADR是指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8.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
9.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0.Ⅰ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一般为10~30例Ⅱ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一般为100例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多发病一般不少于300例,其中主要病种不少于100例11.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①多巴胺学说:黑质—纹状体处的DA能神经元变性,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减少或缺乏,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增强②氧化应激学说③自由基氧化神经膜类脂,破坏DA神经元功能12.治疗精神分裂症一般推荐的药物选择程序:单用一线药(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三种一线药均无效时改用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仍无效时改用氯氮平→仍无效或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用药。
简述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简述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简述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这些过程,可以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如药物剂量、给药频率、给药方式等。
2. 药物的药效学
药物的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3.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以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如药物剂量、给药频率、给药方式等。
4.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可以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过敏反应等。
临床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5.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临床药理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避免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6. 药物的遗传学
药物的遗传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对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影响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摘要:一、临床药理学简介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三、药物相互作用四、临床试验五、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六、临床药理学的意义和任务正文: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药效学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动学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优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疾病状态、药物代谢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和药动学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
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5.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数据,为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和毒性评价,为新药研发和上市提供安全性评价。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应用,旨在为药物研发、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机理、药效、安全性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的科学。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同时也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药效评价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向。
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吸收研究探讨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路径、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及吸收动力学等内容。
分布研究则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药物与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亲和性,以及药物在组织间的转移和平衡状况。
代谢和排泄方面的研究则涉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以及药物在体内被转化并排出的过程,这对于评价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是临床药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原理,揭示药物与受体、酶或其他靶标的作用机制,从而探索药物对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治疗疾病的效果。
药效研究是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包括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效力和亲和力、药物的持续时间和特异性等内容。
也需要研究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和群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三、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对于药物安全性和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中,很多药物会相互作用,产生添加、协同、拮抗或不良反应等效应。
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选择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的减弱。
如何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也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内容。
四、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和药效评价个体化药物治疗是临床药理学的新趋势之一,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理学一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P1)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
临床药理学的目标(P1)
促进医药结合,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药与药理学发展。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P1)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
②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③监测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④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P3)
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P3)
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②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④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
⑤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TDM(治疗药物监测)/CPM(临床药动学监测)(P28)
是在药动学原理下,应用现在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TDM(P30)
①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
②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
③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e.g.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
泄的药物(e.g.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⑤长期用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以及升高),以及不明原因的药效变化。
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当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
确辨别的时候;
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
⑧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液中游离药物的浓度,e.g.苯妥英钠。
什么临床体征要TDM(P30)
①病人已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②药效不易判断;
③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
④药动学参数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⑤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
⑥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药物的临床试验(P56)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①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动学,提供给药方案;
②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确定剂量;
③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④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P138)
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B型不良反应(P139)
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
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
药源性疾病DID(P152)
由药物引起的人体功能或结构的损害,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
(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本身的固有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并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药物警戒PV(P155)
是指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
研究内容:
①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
②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变化;
③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④对风险评价进行定量分析。
目的:
①评估药物,以促进其合理使用;
②防范与用药相关的安全问题;
③教育、告知病人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联合用药及其意义(P157)
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意义:①提高药物的疗效;
②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③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可延长疗程,提高疗效。
狭义的药物滥用(P165)
指的是与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无关的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特性(或称依赖潜能)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的方式,导致精神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造成精神紊乱和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
羊水肠道循环(P84)
药物经胎盘屏障转运到胎儿体内并经羊膜进入羊水中,但羊水中的蛋白含量仅为母体的
1/20-1/10,故药物多呈游离型,而被胎儿皮肤吸收或妊娠12周后的胎儿吞咽入胃肠道,并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其代谢产物由尿排泄,排泄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重吸收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妊娠用药的基本原则(P81)
(1)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的用药指征。
(2)权衡多用药物对治疗孕妇疾病与对胎儿可能损害之间的利弊,若药物虽有胎儿伤害可能,但该药物是治疗危机孕妇生命健康疾病而必须使用时,应酌情给予,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有时需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3)必须用药时也应尽量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且采用恰当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间隔时间,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更隔离调整用药剂量。
(4)尽量避免使用新药或擅自使用偏方、秘方,因无足够证据表明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药动学特点(P80)
(1)药物的吸收
(2)药物的分布
(3)药物的代谢
(4)药物的排泄
抗癫痫病用药的方案怎么制定(P185)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一般尽量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剂量按体重计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最好能监测所用药物的血药浓度,联系疗效及副作用表现,分析并调整用药方案。
当药物已用到通常的最大剂量,或血药浓度已达高值,但疗效仍不佳者,应考虑换药。
换药时应加用新换药,而原用药物则应逐步减量撤出,不可突然停用。
只有在多种药物单用均无良效时,或者在为了拮抗原用药物的重要不良反应时,才考虑联合用药。
要避免选用作用机制相同或者不良反应相似的两种药物。
合用两种或更多药物时务必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果疗效满意,则继续治疗数年,然后根据症状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慎重考虑是否停药。
如决定停药,则须逐渐减量。
病程愈长,用药剂量愈大,用药时间愈长,则减量应愈慢。
最少者不应少于3个月。
青少年患者最好在青春期以后再考虑停药。
帕金森病治疗的方向是什么?哪些药物能增强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功能?(P192)(1)增加DA,阻断AchR,达平衡
(2)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溴隐亭、金刚烷胺、盐酸司来吉兰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P221)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为〈140/90mmHg;老年人的血压目标为〈150/90mmHg;慢性肾脏病的血压目标为〈130/80mmHg,终末肾病为〈140/90mmHg;稳定性冠心病血压的目标为〈130/80mmHg;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130/80mmHg。
心绞痛临床用药原则
消除诱因,消除缺氧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6个指征(P341)
①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
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⑤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
⑥单一药物不容易渗入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