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汇集
临床药理学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1.离子屏障(名):分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屏障。
2.首关消除(名):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3.肝肠循环(名):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又被重吸收4.药-时曲线(名):单个剂量一次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
5.曲线下面积(AUC)(名):指药物从在血浆中出现至完全消除过程内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6.疗效(名):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7.量-效关系(名):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8.效能(名):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在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9.半数有效量(ED50)(名):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如效应为死亡,则称半数致死量(LD50)。
10.治疗指数(TI)(名):LD50/ED50的比值。
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内在活性(名):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1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名):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而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未被阻断,使得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而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表现,从而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作用。
13.早后除极(名):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发生于复极2期或3期,动作电位时程过度延长时易于发生。
14.迟后除极(名):是细胞内钙超载时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
15.药理性预适应(名):在缺血预适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而呈现的保护组织作用。
临床药理学知识点(复习期末考试)

临床药理学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2、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安全性、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
3、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药品注册管理审评办法》将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和Ⅳ期新药的临床研究必须要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必须符合中国GCP的要求注意: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有效及各项数据的可靠性,并应正确地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临床药动学与群体药动学第三章临床药效动力学1、※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CPK)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阐明药物体内过程及人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处置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种临床条件对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或预测药物浓度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剂量和给药频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药物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3、代谢(metabolism)※(1)代谢部位:肝脏是主要部位(2)反应类型:Ӏ相代谢、ӀӀ相代谢(3)催化酶:微粒体酶系与非微粒体酶系微粒体酶系: CYP450酶4、※分别举出五种酶诱导剂与酶抑制剂?酶诱导作用:药物:巴比妥类、格鲁米特、甲丙氨酯、保泰松、苯妥英钠、灰黄霉素、利福平、乙醇酶抑制作用:药物: 别嘌呤醇、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磺胺苯吡唑5、※药物转运体?分类?A、定义:指器官组织细胞膜表面存在一系列以药物为底物的特殊转运蛋白质的统称,介导药物跨膜转运。
B、两大类超家族:(1)摄入性转运体(溶质转运体超家族)①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②有机阴离子多肽转运体(OATP)③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④寡肽转运体(PEPT)等。
(2)外排型转运体(ABC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①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 ②肺耐药蛋白(LRP) ③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④P-糖蛋白(P-gp)等。
(完整)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P1)▲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临床药动学,是药动学的分支.它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ADME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P9)▲半衰期(t):通常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P19) 1/2▲等比转运: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等量转运: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转运.▲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P20)▲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P2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纵坐标)对时间(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
▲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P28)▲受体调节: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上调和下调。
受体拮抗药长期应用则会引起受体上调和增敏,一旦停用则有反跳现象。
(P44)▲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
临床药理学考点整理重点知识复习总结

药理学考点整理1.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滤过、简单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膜动转运(胞饮、胞吐)2.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1)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
(2)药物浓度差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
(3)血流量(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功能:营养状况、蛋白质摄入、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3.离子屏障(名):分子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屏障。
4.首关消除(名):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5.口服,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6.微粒体酶系:主要是细胞色系P450色系,特点:(1)专一性低,活性有限,存在竞争性抑制(2)个体差异大(3)可被诱导或抑制7.(选)诱导剂:苯巴比妥、格鲁米特、苯妥英钠、保泰松抑制剂:氯霉素8.肝肠循环(名):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又被重吸收。
9. 一级消除动力学:半衰期恒定,药时曲线呈指数衰减。
零级消除动力学:无固定半衰期。
10.药-时曲线(名):单个剂量一次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
曲线下面积(AUC)(名):指药物从在血浆中出现至完全消除过程内曲线下覆盖的总面积。
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1.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消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生物利用度(F)12. 药物作用有特异性、选择性疗效(名):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3.药物的不良反应(名、问):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分类及各自特点:(1)副反应:在治疗量下发生的。
临床药理学考试复习知识重点资料

.1.肝肠循环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现象。
2.一级速率(P13)过程与线性动力学过程:简单扩散过程主要取决于生物膜的通透性和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差越大,转运速率越快:dc/dt=-KC K 为一级速率常数,不随体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单位时间内药物的吸收或消除按比例进行的药物转运速率,称为一级速率过程,即线性动力学过程。
特点:药物等比转运,t 1/2不随剂量、浓度不同而改变,AUC与剂量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3.零级速率(P13)过程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主要转运和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或酶的参与,具有饱和性。
当药物浓度远小于转运体或酶浓度时,其转运过程属一级速率过程。
当药物浓度远大于转运体或酶浓度时,其转运速率只取决于转运体或酶的浓度,而与药物浓度无关,称为零级速率过程。
dc/dt=-K K 为零级速率常数。
特殊转运药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其转运速率表现为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即混合M-M方程,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特点:药物等量转运,t 1/2随剂量、浓度不同而改变,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4.稳态血药浓度(Css)(P17)以一定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该范围即成为稳态浓度。
5.TDM的临床指征(简答选择PPT为准)(P57)需要进行TDM的情况:⑴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地高辛,氨基糖苷类、茶碱、环孢素;⑵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普鲁卡因胺;⑶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
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⑸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⑹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别的:抗心律失常药、苯妥英钠⑺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6.采样时间(P59):(1)单剂量给药时,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在平稳状态时取血。
临床药理学复习---考点

临床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是为了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的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4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后所寄发的各种机体变化称为药理效应5治疗药物监测TMD:是近30年来再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代动力学领域内兴起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TMD是药动学的方法对治疗方案及药效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也是临床个体化用药的重要依据。
6以血浆总浓度作为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的监测指标。
7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指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常将此范围称为药物治疗窗。
8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但排除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配合治疗和药物误投。
9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反复使用能成瘾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的形式,导致发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照成精神混乱和产生异常行为。
10药物依赖性:是指某些精神活性物质(麻醉药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使机体产生依赖性。
11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作用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12相加作用:是指联合用药时,作用强度等于每种药物单独应用时作用强度之和。
13协同作用:是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效应大于任何一种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大于两种药物的相加作用,即联合用药产生的效果超过单独用药效应的总和。
14增强作用:指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无某种生物效应,却可增强另一种药物的作用,指一种药物可是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
15拮抗作用:是指一种药物部分或全部拮抗另一种药物的作用,合用时引起药效降低。
16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体重,体表棉结,发育阶段,代谢率,联合用药情况综合考虑。
17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是指给绝经后妇女适量雌激素,以缓解雌激素缺乏造成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及生殖道,泌尿道萎缩等症状。
临床药理学重点(完整版)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时辰药动学和时辰药效学。
3.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诊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药物警戒: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其涉及的不仅是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有与药品相关的问题。
5.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
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
6.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7.药物依赖性:是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可伴有或不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一、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通过研究人体对药物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证,临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中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
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 完全整理版

临床药理学第一章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第一节临床药理学发展史临床药理学发展的主要原因:1 新药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加强对新药的评价和管理;2 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3 合理用药的需要第二节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安全性研究;2.临床药动学研究;3.临床药效学研究第三节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新药研究与评价;3.治疗药物监测;4.药物不良反应监测;5.上市后药物再评价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代动力学基础药物动力学(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物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将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of drug )药物吸收方式:简单被动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转运方式;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状况;药物浓度1.1消化道吸收(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口腔吸收;胃肠道吸收;从胃吸收;从小肠吸收;从直肠吸收影响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食物;胃肠道的功能状态;首过效应;药物的相互作用1.2 非消化道吸收(Non-GI absorption)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皮下给药;肺吸入;皮肤给药2. 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a 组织血流量 b 蛋白结合率:c 体内特殊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3. 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主要在肝脏,药物通过生物转化可产生一下结果:转化成无活性代谢物;无活性药物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将活性药物转化为其它活性物;产生有毒物质4.药物的排泄(excretion)肾排泄:药物的肾排泄率=滤过率+分泌率-重吸收率胆汁排泄第二节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1.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1.1 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 model) 1.2 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 model)2. 动力学过程(速率过程, rate process)2.1 一级速率(first-order rate) 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百分率转运或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除速率过程包括哪几种?1,一级动力学过程2,零级动力学过程
2,半衰期(t1/2)与消除速率常数(Ke)的公式换算:t1/2=0.693/Ke
3,竞争性拮抗药对受体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在应用一定剂量的拮抗药,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4,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6,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包括哪几种?
1,被动转运 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转运) 3,胞饮作用 4,膜孔转运
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为哪几类致畸药?A类,B类,C类,D类,X类
A 有人类为对照组证明对胎儿无危险。
B 在动物实验中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中曾显示有不利影响,但在人类对照组中无此作用。
C 对动物和人类无恰当的研究,或者动物实验对胎儿不利,但对人类又无可利用的有价值数据。
D 已有证据证明该药物对胎儿有危险,但在妊娠期是否用此药应权衡其利弊。
X 已证明妊娠期用此药其危险性明显大于任何有利之处。
8 M:P的含义:药物在乳汁中与血浆中浓度的比值,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的量。
9,氯霉素是引起灰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10,治疗新生儿惊厥常用药物:1,地西绊(首选)2,苯妥英钠3,苯巴比妥
11,(选择/填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褐色心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变化:老年性食管
12,A型药物不良反应与 B型不良反应分别包括哪些?
A型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效应,停药综合征
B型不良反应: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
13,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有哪些?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14,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1,体外 2,药动学方面 3,药效学方面
15,酸碱性对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滤液酸性时,酸性药物大部分不解离呈脂溶性状态,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碱性药物则相反。
16,各型癫痫的首选药物是什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是治疗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乙琥胺是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物广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17 抗精神药物按化学结构分为: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及其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18,抗抑郁药有哪几类,有哪些代表性药物?
1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郁药:丙米嗪
2,选择性NE再摄取抑郁药: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郁药:氟西汀
4,单胺氧化酶抑郁药:吗氯贝胺
19,心绞痛有哪几类药物:硝酸酯类,B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药
20,心肌耗氧量决定因素:心室壁张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2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缓解心衰的机制:有效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水钠储留,增加输出量,同时扩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受损心功能。
22,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
巨幼红细胞贫血:补充叶酸,辅以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补充维生素B12,辅以叶酸
23,抗凝血药包括:抗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小板药
24,口服降糖药分为:1,促胰岛素分泌剂 2,胰岛素增敏剂 3,延缓葡萄糖吸收药物
25,甲状腺危象的药物治疗方法:碘化物加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复方碘溶液首次服2-4ML,以后每4H服用1-2ML,缓解后停药。
26,B受体激动药是哮喘的首选对症治疗药物。
27(了解)茶碱类平喘药松弛平滑肌作用的机制:1,抑制磷酸二酯酶 2,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 3,阻断腺苷受体 4,干扰气道平滑肌的钙离子转运
28,中枢性镇咳药包括: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福米诺苯
29,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Hp感染
30.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药物治疗方案:呋喃唑酮 200mg/d 分两次服用,初次治疗失败者,可用PPI,泌剂合并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
31,抗乙肝临床常见药物: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32,抗炎免疫药物的分类:1,非甾体抗炎免疫药,2,甾体抗炎免疫药3,疾病调修药
选择题
1,AUC,Cmax 和Tmax三个动力学参数构成了生物利用度最重要的指标。
2,麻醉药物的分类: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
3,精神药物的分类: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中枢兴奋药,致幻药
4,滥用药物过量,常致中毒死亡的原因:对药物耐药性
5,美沙酮替代治疗的依据:避免交叉依赖性
名词解释:
1,治疗指数(TI):即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TI越大,药物越安全。
2,妊娠期:卵子与精子结合至分娩的约40周期间,亦称胎儿期
3,药物警戒: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4,药物依赖性: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5,硝基血管扩张药:能释放NO,使c GMP 合成增加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发挥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
填空题
1,II期临床试验设计:常用对照试验设计有平行对照试验与交叉对照实验
简单题:
1,简述药物在体内的四个过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四个基本过程。
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简述药物方面的因素有哪几个?(可能选择题)
包括给药方案,药物的剂型,制药工艺,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的临床实验分为几期?各期的主要内容是?
1,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
2,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3,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4,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老年人用药肾脏排泄的特点?
1,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但老年人肾脏重量较年轻人降低20%,肾小球数目减少约30%-50%,故肾小球表面积减少,近曲小管长度以及容量均下降。
2,肾小球动脉硬化程度10倍于年轻人,又因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为年轻人40%-50%,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5%-50%,肾小管排泌及再吸收功能下降40%。
6,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用药研究生物节律与药物作用、药物毒性、药物体内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称为时间药理学,运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如何用时辰药理学理论指导NG治疗心绞痛?
硝酸甘油(NG)在凌晨06:00时给药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运动性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但15:00 给药效果却很差,表现运动性冠脉供血不足与运动时间有关
2,如何用时辰药理学理论指导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的胰岛素,也可达到满意效果
上午8点可口服作用强而持久的降糖药物,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规律相适应
磺脲类:在饭前30分钟服用为宜
双胍类降血糖药宜饭后服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只有进食同时服用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7,抗高血压药物分为哪几类?
1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
2 交感神经阻断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神经节阻断药,抗去甲肾神经末梢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 血管舒张药:直接舒张血管药,钙通道开放药,
4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