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合集下载

TQ8农业田间气候观测站应用方法

TQ8农业田间气候观测站应用方法

田间气候观测站TQ8一、产品描述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用于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大气压力射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

可以通过专业配套的数据采集通讯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数据传输到气象计算机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

主要应用于气象、农业、地址、环境等方面,并适合于野外科研试验应用二、性能特点1、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

2、风速、风向、雨量、蒸发量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

3、气象数据记录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友好的软件人机界面和标准通信功能,图形数据显示有线通讯方式,在Windows2000 以上系统环境即可运行,存储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 标准格式,可生成气象数据图表,供其它软件调用。

4、有线传输方式:通过标准USB 通讯接口,与监测中心PC 机有线连接,实时传送采集数据。

三、技术参数1、空气温度:-30~70℃精度:±0.3℃2、空气湿度:0~100% 精度:±3%3、光照强度:0-200Klux 精度:±5%4、风速:0-60m/秒精度:±1m/s5、风向:16方位即0度、22.5度、45度…6、土壤温度:-40-120℃精度:±<0.2℃7、土壤湿度: 0-100%精度:±3%8、雨量:0-50mm/小时误差:±4%田间气候观测站不同型号的区别TQ6: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TQ8: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TQ10: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大气压力。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注意哪些方面?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注意哪些方面?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注意哪些方面?托普云农NL-GPRS-ID田间小气候仪专用于实时监测区域内气象信息变化的设备。

它能实时采集和显示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信息。

田间小气候仪又叫小型气象站,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那么在使用小型气象站的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郑州托莱斯带你了解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小型气象站。

想必要使用小型气象站的人对它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田间小气候仪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

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检测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科学管理农田种植,小型气象站是农业局、中科院、土肥站、高等院校专用的设备,适合标准良田、节水灌溉项目。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小型气象站时要注意维护雨量传感器的维护。

要定期检查筒身,保证安装水平,器口保持水平。

每天使用时要注意检查雨量传感器的入口是否有堵塞物,如果传感器的入口有堵塞物会影响水流通常,所以要清除漏斗过滤网上的杂物,保持水流通畅。

要注意在清溪翻斗时要用软毛刷轻轻刷其表面污垢,严禁用手触摸漏斗和漏斗表面,注意清洗时不要随意拧动调节螺钉。

2、计算机在小型气象站的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所有的气象站的数据都要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如果计算机一旦瘫痪,那么就不能随时检测小型气象站的运行状况,所以在使用气象站要注意保持计算机不能出故障,使它处于良好的状态。

3、因为气象站采集每时每刻都在搜集储存和传输数据,所以要保证他的稳定性,所以要注意维护供电系统。

其次,小型气象站设备要远离电磁辐射,防止电磁干扰。

特别是风速,雨量它们都是脉冲信号输出,极易受电磁干扰,所以尽可能的远离电磁辐射比较强的地方。

以上是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合理的利用田间小气候仪。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承担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观测、发报;主要农作物气候评价、农业气候区划、气候资源开发;灾情调查及评估报告;专题、专项农业气象服务;负责成都市大、小春作物产量预报;开展农业气象试验。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气象局曾提出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更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气象为“农业两区”服务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在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其中气象试验基地大田固定观测仪器包括建设“三站合一”气象站(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自动观测站)以开展物候期观测,小气候观测(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生长状况、生长量的测定(叶绿素测定仪、叶面积测定仪、植物冠层分析仪等),土壤状况观测和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

在农业气象实验室的建设中包括人工气候箱、光和速率仪、土壤养分测定仪、显微镜、叶面积测量仪、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实验观测台等仪器成为必配仪器。

托普仪器作为项目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全套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项目》配套仪器,如果贵单位有相关项目,希望给我们一个机会,您可以来电咨询一下,我们可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提供配置方案、产品选型及专业采购等服务。

最后,祝愿您和您的亲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参考方案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用途(一)小气候观测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NL-GPRS-I托普仪器1套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

无需亲自到田里,可通过网络、短信方式直接查看气象参数信息。

可以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如《**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将所有下面县及乡镇监测点的气象数据全部发送到这个平台上,可轻松了解监控各点气象信息。

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系统(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NL-GPRS-A托普仪器1套用于采集田间各项农业气象参数(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降雨量等)。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规范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规范

农作物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规范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为适应当今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需要,提高预测预报能力,推动病虫测报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进程,更好地农业生产服务,特提出以下建设技术规范。

一、观测场地选择和环境要求1、应选择在地域开阔,远离城区,交通便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2、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连片200亩以上,病虫害发生具有代表性。

3、周边无强照明光源,无高大建筑物,无化工、建材、冶炼、矿产等污染源,水、电、通讯等方便,场内具备试验田浇灌和生活排污系统。

二、观测场建设规模与要求观测场总面积不少于10亩,必须能够连续使用10年以上。

1、基础设施。

观测场四周建设通透围栏,场内有道路、排灌沟渠、供水及供电设施等。

2、工作用房:建设工作室、休息室、工具房及附属设施,面积不低于150㎡,砖混结构。

3、病虫培养观测室:包括日光温室、养虫网室,面积不低于100㎡,主体钢架或砖混结构。

4、气候采集区:在观测场内安装田间小气候采集仪。

5、病虫观测圃:面积不少于2亩,要求不防治病虫害。

6、虫情测报灯:安装地点距观测圃200米外,要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并安装通透围栏。

三、观测场基本仪器设施测场基本仪器设施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备注1 智能型虫情测报灯(YFCB-Ⅲ)2台2 病菌孢子捕捉仪(YFBZ-Ⅲ)2台3 田间小气候采集仪(YF-Z3)1台4 病虫调查统计器(YF-TJ1-1)3套5 生物显微镜(TS2009)2台其中1台可与电脑相连6 体视解剖镜(XTZ)2台其中1台可与电脑相连7 移动数据采集设备及GPS (GS-439A)1套8 数码相机3台其中1台要求像素较高,可清晰拍摄生物图象9 数码摄像机1台10 电子天平(FA1004)1台11 普通天平(JA1003)2台12 喷雾器(WFB-18AC)20台13 人工气候箱1个14 交通工具(摩托车)2台15 捕虫网、刀片、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片、培养皿、试管、试管架、三角瓶、烧瓶、标本瓶、烧杯等若干。

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规范

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规范

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疑误数据处理要求。

本文件适应于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757 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规范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QX/T 6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QX/T 118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农业小气候站agricultural microclimate station用于农田、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林果(乔木、灌木)、淡水水产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环境观测的专业气象自动观测站。

[GB/T 38757—2020,5]3.2值域range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的取值范围。

[GB/T 38757—2020,6.2]3.3变值variation农业小气候站观测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量。

[GB/T 38757—2020,6.2]3.4设备临界值critical value of equipment农业小气候站观测仪器技术特性所要求取值范围。

[QX/T 66—2007,3.2]3.5质量控制标识 identif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由0-9组成的、标识数据质量控制状态的一组数字编码。

[QX/T 118—2020,3.2.9]4 质量控制4.1 质量控制对象质量控制对象为农业小气候站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地温、降水量、风向、风速、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要素。

4.2 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观测记录质量控制检查应符合QX/T 66中第3章和QX/T 118中第2章的相关规定。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1.07.02•【文号】中气提字〔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综合观测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气提字〔2021〕11号高洁等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秦岭生态气象系统建设的提案》(第1982号)收悉。

经商陕西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秦岭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展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气象部门持续推进秦岭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初步建成秦岭生态气象综合监测网络,秦岭生态气象监测水平得到提升目前,秦岭地区拥有农业气象观测站4个、农田小气候监测站2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0个、酸雨观测站6个、闪电定位和大气电场监测站各8个、负氧离子观测站32个、辐射观测站1个、温室气体观测系统1套、气溶胶观测系统1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1套。

其中,30个自动站资料序列最长已积累8年。

在秦岭陕西区域,共布设8个高山站、31个自动气象站(六要素)、1个微波辐射站、3个太阳辐射站、3个负氧离子站和3个臭氧观测站,在太白山拔仙台建成青藏高原以东内陆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3730米),初步形成了“一横三纵”秦岭山脉断面综合气象观测网;实施了秦岭生态监测服务系统商洛示范项目,搭建秦岭生态监测服务可视化业务平台,完成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直收站建设,建成了气象卫星数据备份中心。

(二)初步建立秦岭生态气象评估技术体系,秦岭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建成了生态环境气象监测评估、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生态安全气象影响评价等业务系统,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生态气象业务体系。

成立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建设秦岭大气科学野外实验基地,开发秦巴水源涵养能力监测评估系统,持续开展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植被覆盖度及固碳能力研究。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简析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农田小气候站从发动机气组件、气动结构、机械零件到数据采集传输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农田小气候站需要具备数据自动化采集技术,可以通过自动采集传输设备直接将观测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的实现。

同时,基于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农田观测数据的技术要求也与日俱增。

(二)数据共享与协同技术
农田小气候站通常散布在农村的各个地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需要利用远程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建立共享数据服务器,并逐渐实现分布式、协同式数据采集。

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现远程监测、联网观测和数据共享等功能,以实现农村专业信息服务的普及。

(三)智能化管理技术
基于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系统来实现农田小气候站的高效管理。

通过传感器、网络设备、单片机和电脑等设备的集成,可以构建智能化农田小气候站。

这些功能包括实时报警、控制和管理等,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变化,并及时提供预警信号,促进农田气象、水文等指标的稳定管理。

通过基于GPS/遥感技术的精准化测量和定位技术,在整合农田小气候站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精准化管理技术可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养护过程监测。

这样,通过实现精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控制灾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次生资源利用的水平。

总之,农田小气候站的改善与利用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数据共享与协同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精准化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技术参数

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技术参数
二、技术参数:
名称
测量范围
Hale Waihona Puke 分辨率准确度环境温度
-50~+100℃
0.1℃
±0.5℃
相对湿度
0~100%RH
0.1%
±3% RH
风 向
0~360°(16方向)

±5°
风 速
0~70m/s
0.1m/s
±(0.3+0.03V)m/s
雨量
≦4mm/min
0.2mm
±0.4mm
土壤温度
-50~+80℃
0.1℃
±0.5℃
土壤湿度
0~100%
0.1%
±3%RH
光照度
0-200000Lux
1Lux
±7%Lux
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拓展配置:蒸发量传感器、露点温度传感器、紫外线辐射传感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等各种气象要素传感器。
可加装LED显示屏(交流电供电),大小可调,实时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及其他设定的信息。
数据采集仪
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
一、产品简介:
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可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自动观测站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气象环境监测软件三部分组成。云飞科技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旅游、科研、气象等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专业领域。
数据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
供电系统
市电供电
通讯系统
无线GPRS通讯
专用支架
安装防护箱、传感器、供电电源、通讯设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

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

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

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

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

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

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

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

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同时具有无线网络通讯功能,可实现远距离布网监测或异地遥测数据。

如若将每个小气候监测网点都配备一个无线通讯端口,则可实现气候中心监测站的主控微机对网点内所有气象站的数据进行统一监控,以达到整个网点内气象数据整合及统计。

7、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采用工业控制标准设计,便携式防震结构,适合在恶劣农林环境中使用。

三、技术指标
四、系统组成(1)传感器部分
(2)数据采集部分
本系统产品相关应用案例及客户◆全国100多个气象观测站
◆南极长城站及向洋号海洋考察船
◆中国气象局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建科院空调所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云南师大太阳能研究所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
◆青岛海尔集团
◆黑龙江水务局
◆黑龙江气象台
◆黑龙江森工总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