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TQ8农业田间气候观测站应用方法

田间气候观测站TQ8一、产品描述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用于对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大气压力射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
可以通过专业配套的数据采集通讯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将数据传输到气象计算机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分析和处理。
主要应用于气象、农业、地址、环境等方面,并适合于野外科研试验应用二、性能特点1、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
2、风速、风向、雨量、蒸发量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
3、气象数据记录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友好的软件人机界面和标准通信功能,图形数据显示有线通讯方式,在Windows2000 以上系统环境即可运行,存储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 标准格式,可生成气象数据图表,供其它软件调用。
4、有线传输方式:通过标准USB 通讯接口,与监测中心PC 机有线连接,实时传送采集数据。
三、技术参数1、空气温度:-30~70℃精度:±0.3℃2、空气湿度:0~100% 精度:±3%3、光照强度:0-200Klux 精度:±5%4、风速:0-60m/秒精度:±1m/s5、风向:16方位即0度、22.5度、45度…6、土壤温度:-40-120℃精度:±<0.2℃7、土壤湿度: 0-100%精度:±3%8、雨量:0-50mm/小时误差:±4%田间气候观测站不同型号的区别TQ6: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TQ8: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TQ10:风速、风向、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量、大气压力。
田间气象站与农业气象站的区别

田间气象站与农业气象站的区别
气象监测是农业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气象因子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效率。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气象监测,也越来越重视。
在气象监测方面,已经成功研发出来如农业环境监测站、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等几款比较典型的气象监测仪器。
这些仪器配合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田间气象站与农业气象站同是为农业服务,但是在其他方面上有明显的区别:
田间气象站主要针对气象方面的监控,如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风向、以及降雨量等因子,其中TS-Q1型增加了GPS定位功能,适用于移动式环境数据采集记录,在测定环境参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当前位置的定位。
田间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可选配指标有: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大气压力、土壤PH、土壤电导、有效辐射、总辐射。
农业气象站是一款综合的测定农业环境的仪器,甚至适合在异地城市间数据
的收发。
农业气象站的标准配置中可以测定一下几个参数: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风速,降雨量,与手持式气象站相比,其标配中多了测定土壤性质的传感器。
另外,其选配的参数,也是远远多于田间气象站,包括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叶片湿度。
小气候观测方案

小气候观测方案随着环境变化和气候异常的不断加剧,对于小气候的观测与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气候是指相对于整个地球气候系统而言,较小地理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如城市内部的温度、湿度、风速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小气候的变化,制定一个科学而全面的小气候观测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小气候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要点以及应用前景等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小气候观测方案制定步骤小气候观测方案的制定应该经过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首先确定观测方案的主要目标。
例如,是为了研究城市热岛效应还是评估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等。
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观测内容和方法。
2.确定观测内容:根据目标确定需要观测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观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确保观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选择观测方法:根据目标和观测内容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见的小气候观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观测和模拟实验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4.设立观测点:根据观测目标和方法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该覆盖到要研究的区域内,并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5.确定观测周期和时段:根据研究要求确定观测的周期和时段。
小气候观测可选择连续观测或定期观测,也可以特定时段进行集中观测。
第二部分:小气候观测方案要点制定小气候观测方案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数据标准化: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对于小气候研究的比较和分析至关重要。
应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质量控制:观测数据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缺失、异常和误差的处理。
应建立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多元观测:小气候观测应综合使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技术,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地面观测、遥感观测、模拟实验等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观测结果的可信度。
4.数据共享:观测数据应该进行共享和开放,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应用。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注意哪些方面?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注意哪些方面?托普云农NL-GPRS-ID田间小气候仪专用于实时监测区域内气象信息变化的设备。
它能实时采集和显示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信息。
田间小气候仪又叫小型气象站,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那么在使用小型气象站的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郑州托莱斯带你了解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小型气象站。
想必要使用小型气象站的人对它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田间小气候仪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
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检测气象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科学管理农田种植,小型气象站是农业局、中科院、土肥站、高等院校专用的设备,适合标准良田、节水灌溉项目。
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小型气象站时要注意维护雨量传感器的维护。
要定期检查筒身,保证安装水平,器口保持水平。
每天使用时要注意检查雨量传感器的入口是否有堵塞物,如果传感器的入口有堵塞物会影响水流通常,所以要清除漏斗过滤网上的杂物,保持水流通畅。
要注意在清溪翻斗时要用软毛刷轻轻刷其表面污垢,严禁用手触摸漏斗和漏斗表面,注意清洗时不要随意拧动调节螺钉。
2、计算机在小型气象站的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所有的气象站的数据都要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如果计算机一旦瘫痪,那么就不能随时检测小型气象站的运行状况,所以在使用气象站要注意保持计算机不能出故障,使它处于良好的状态。
3、因为气象站采集每时每刻都在搜集储存和传输数据,所以要保证他的稳定性,所以要注意维护供电系统。
其次,小型气象站设备要远离电磁辐射,防止电磁干扰。
特别是风速,雨量它们都是脉冲信号输出,极易受电磁干扰,所以尽可能的远离电磁辐射比较强的地方。
以上是田间小气候仪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合理的利用田间小气候仪。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农业物联网技术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

农业物联网技术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苗床是农业生产中培育作物幼苗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苗床的小气候环境指标,可以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从而为后续种植提供更好的基础。
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对苗床小气候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具体应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苗床的温度变化。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调节,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设置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曲线,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其次,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并调节苗床的湿度。
湿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安装湿度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湿度,并通过控制系统调节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结合喷灌、增湿、排湿等设备,实现对湿度的智能调节。
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并调节苗床的光照强度。
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幼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通过安装光照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光照强度,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节。
可以通过调节灯具的开关状态、灯光亮度等手段,实现对光照的智能控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最后,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苗床的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安装二氧化碳传感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苗床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进行智能调节。
可以通过控制通风设备、调整温室内气流等手段,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总结来说,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和调节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小气候环境指标,为幼苗的生长提供精准、高效、智能的环境保障。
田间管理机械

田间管理机械内容结构•中耕机械•施肥机械•灌溉机械•植保机械概述田间管理作业:在作物田间生长过程中,进行的间苗、除草、松土、培土、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作业。
田间管理机械包括中耕机械、施肥机械、灌溉机械和植物保护机械等。
田间管理的作用通过间苗控制作物单位面积的有效苗数,并保证禾苗在田间的合理分布;通过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返碱,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使微生物活动,加速肥料分解;通过向作物根部培土,为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防止倒伏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通过化学和生物植物保护措施,防止病、虫、草害发生;通过灌溉,为作物生长提供适量的水分。
概述中耕机械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松土、除草、培土等作业的土壤耕作机械。
中耕的目的:消灭杂草,蓄水保墒,培土保温,促进有机物分解,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耕的农艺要求松土良好,土壤位移小;除草率高,不损伤作物;按需要将土培于作物根部,不压倒作物;中耕部件不粘土、缠草和堵塞;耕深应符合要求且不发生漏耕。
中耕机的分类中耕机主要有旱田中耕机和水田中耕机两种。
按其工作特点分:全面中耕机、行间中耕机和间苗机。
按工作部件形式分:锄铲式和回转式。
按通用化程度分:播种、中耕通用机、中耕培土机和中耕施肥机等。
中耕机的工作部件中耕机一般由工作部件(即除草铲、松土铲、培土器)、仿形机构、机架、地轮、牵引和悬挂装置等组成。
1、除草铲中耕机的除草部件有锄铲式和回转式两种。
锄铲式主要用于作物行间第一、第二次除草和松土作业,分为单翼铲和双翼铲两种。
单翼铲单翼铲由水平铲翼和垂直护苗板构成。
前者除草和松土,后者保护幼苗以免被土埋没。
它可使锄铲靠近幼苗,减少未耕地的面积。
单翼铲有左铲和右铲两种,对称地安装在作物行间,用于作物幼苗期的除草工作,还有松土作用。
耕深一般在6cm,幅宽有135、150和160mm三种。
中耕机的仿形部件仿形部件的作用:机器作业时满足工作部件能适应地面的起伏,保证作业深度的稳定性。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在农林牧渔上的应用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在农林牧渔上的应用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
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构成农业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规避不利气象因素,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而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应运而出。
2010年,海安县成为全国5个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县之一,首批建立了1个示范镇、3个示范村、5个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建成了基本满足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需求、富有地方特点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江苏中润农业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是气象为农服务的1个示范点,我们通过设立田间小气候气象站、设立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设置气象与水产养殖的知识宣传牌,多方面全方位的帮助提高养殖效益。
其中,托普仪器的田间小气候气象站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田间小气候气象站简介田间小气候气象站也称为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田间环境记录仪,手持式气象站。
是记录田间环境参数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专用仪器。
YF-Z3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由云飞科技研发生产,其取得专利证书。
仪器用途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可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环境参数。
广泛应用于气象、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功能特点1、田间小气候气象站与计算机联接后,实现区域性气象数据的整点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具有数据屏幕显示,同时可将小气候数据导出到Excel进行编辑,按需要生成图表。
2、自动采集各种参数数据,通过接口可以将数据通过软件下载到计算机中。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规范

农作物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规范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为适应当今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需要,提高预测预报能力,推动病虫测报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进程,更好地农业生产服务,特提出以下建设技术规范。
一、观测场地选择和环境要求1、应选择在地域开阔,远离城区,交通便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2、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连片200亩以上,病虫害发生具有代表性。
3、周边无强照明光源,无高大建筑物,无化工、建材、冶炼、矿产等污染源,水、电、通讯等方便,场内具备试验田浇灌和生活排污系统。
二、观测场建设规模与要求观测场总面积不少于10亩,必须能够连续使用10年以上。
1、基础设施。
观测场四周建设通透围栏,场内有道路、排灌沟渠、供水及供电设施等。
2、工作用房:建设工作室、休息室、工具房及附属设施,面积不低于150㎡,砖混结构。
3、病虫培养观测室:包括日光温室、养虫网室,面积不低于100㎡,主体钢架或砖混结构。
4、气候采集区:在观测场内安装田间小气候采集仪。
5、病虫观测圃:面积不少于2亩,要求不防治病虫害。
6、虫情测报灯:安装地点距观测圃200米外,要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并安装通透围栏。
三、观测场基本仪器设施测场基本仪器设施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台、套)备注1 智能型虫情测报灯(YFCB-Ⅲ)2台2 病菌孢子捕捉仪(YFBZ-Ⅲ)2台3 田间小气候采集仪(YF-Z3)1台4 病虫调查统计器(YF-TJ1-1)3套5 生物显微镜(TS2009)2台其中1台可与电脑相连6 体视解剖镜(XTZ)2台其中1台可与电脑相连7 移动数据采集设备及GPS (GS-439A)1套8 数码相机3台其中1台要求像素较高,可清晰拍摄生物图象9 数码摄像机1台10 电子天平(FA1004)1台11 普通天平(JA1003)2台12 喷雾器(WFB-18AC)20台13 人工气候箱1个14 交通工具(摩托车)2台15 捕虫网、刀片、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片、培养皿、试管、试管架、三角瓶、烧瓶、标本瓶、烧杯等若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
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
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
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
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
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
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
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