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合集下载

农田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田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田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田小气候是指农田内部相对于周围环境而言形成的特殊气候环境。

它受到农田的地形、植被、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与周围地区的气候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农田小气候的常见名词解释:
1. 农田热岛效应:农田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晚上释放热量,导致农田内部温度较周围地区高,形成热岛效应。

2. 农田风速降低效应:农田内部的植被和地形会减弱风的速度,形成风速降低效应。

这种效应有助于减少农作物受到风害的可能性。

3. 农田湿度增加效应:农田内部的植被蒸腾作用和土壤水分蒸发会增加农田内的湿度,形成湿度增加效应。

这种效应有助于提供农作物所需的水分。

4. 农田辐射冷却效应:农田在晚上会通过辐射冷却散发热量,导致农田内部温度较周围地区低,形成辐射冷却效应。

5. 农田雾凇效应:当农田内的温度低于周围地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雾凇,形成农田雾凇效应。

这种效应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低温的伤害。

这些农田小气候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民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合理调控农田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气象工作总结8篇

农业气象工作总结8篇

农业气象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农业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业气象工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农业气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农业气象服务现状1. 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气象数据。

2. 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气象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分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网络还不够完善,观测站点分布不均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2. 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仍需提升。

尽管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天气预报不够准确、预警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等问题需要解决。

3. 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仍需加强。

尽管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部分先进技术推广不够广泛、农民接受程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解决。

四、建议与措施1.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

加强观测站点建设,优化站点布局,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提升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特别是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期和重要天气过程,要加强专项预报和预警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3. 加强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

加强科研工作,探索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气象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的分析与研究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的分析与研究

147农业工程与能源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2017年1月下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的分析与研究段 怡(资阳市气象局,四川 资阳 641300)摘要:农业气象观测属于地面观测的基本业务内容,这是进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活动的基础条件。

实施自动化观测可改善气象为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的有效性,是满足现代气象发展与防范灾情的基本举措。

文章基于农田小气候、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等观测现状展开了探讨与展望,希望可为气象自动化观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2-0147-01我国是农业大国,依托气象为农这一服务,组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体系,具备标准的观测规范与有效的资料传输模式,可针对农业气象服务活动提供实时资料,这在农业灾害防治和农事活动正常开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农业科技的全面发展,使得我国农业现已步入全新时代。

尤其是两个体系建设环节,农业面向气象服务提出较高标准,亟待为现代农业活动提供最新服务,进而要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农业气象观测信息。

1 传统农业气象观测情况农业气象观测网站最早建成在上世纪中期,随着网站的不断建设,形成了专业化和综合性的技术规范,且逐步修订与完善。

当下农业气象观测具体涵盖作物观测与自然物候等不同的观测内容与方法,主要存在目测、简单器测与纸质存档等几种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科技的全面发展与气候的逐步变化,外加农业生产格局变动,以往的农业气象观测无法再满足现下的农业生产基本需求,要求进行改善与调整。

2 农业气象当前自动化观测情况我国农业科技逐步提高,粮食产量日益增加,农业气象观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气象观测部门应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气象服务,只有这样方可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

为改善气象观测,气象局应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完善观测项目,同时引进现代观测仪器,推动了气象观测现代化。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园林生态学实验报告气候测定l刘睿F__ __29实验目的:掌握普通温度计、双金属片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便携风速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修订方法。

掌握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实验仪器:普通温度表、双片金属自记温度计、通风干湿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照度计等实验原理(一)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农田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农田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基本测点应设置在地段的中央,因为地段中央受周边环境影响最小,代表性最好。

各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均应在2m以上,若地段性质与周围环境差别较大或地段周围人为影响很大(如附近有公路、沟渠等)时,则测点与地段边缘的距离要加大3~5m。

(二)观测时间的选择全天连续观测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能够反映出全天内的降温和升温的完整过程。

(三)观测程序农田小气候的观测程序要根据观测内容和观测项目自行编制。

由于在一个测点上往往有较多的观测项目,所有的项目观测一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出现各项数据不在同一时刻的情况,失去了观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

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农田小气候观测一般采用往返观测法,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正点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使各个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都统一平均到正点时间上。

如果一个人要同时观测几个测点,则应以正点为对称时间,采取测点往返观测法,各测点的各观测项目的数据均取前后两次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若有三个测点,则观测的顺序为:1→2→3→3→2→1。

本次实际操作中,多人配合,可以做到同时观测,不必采用往返测量。

观测资料与初步整理:地点具体时间干湿温度计(干)干湿温度计(湿)空气湿度照度计档温度计风速风速换算草地9:17 21.2 17.0 67.0% 138.8*100 21.35.30.6河边9:20 21.2 16.0 60.0% 122.4 23.24.00.5水泥地9:25 20.3 15.6 60.0% 158.0 24.4 1.9 0.4 9:55 草地9:57 22.3 16.8 58.0% 117.0 *100 24.0 2.8 0.5河边10:0115.9 54.0% 113.0 24.2 8.7 1.1水泥地10:05 22.2 16.6 55.0% 117.6 24.5 4.5 0.7 10:55 草地10:50 21.8 16.4 57.0%*100 25.0 6.4 0.8河边10:52 21.2 15.6 57.0% 82.3 22.6 5.0 0.7水泥地10:56 21.1 15.8 57.0% 113.6 ○?4.311:55 草地12:00 21.4 16.2 58.0% 81.6 *100 22.9 4.6 0.7河边12:10 21.5 16.3 58.0% 86.0 ○23.5 5.3 0.7水泥地21.4 15.8 57.0% 87.2 ○22.5 3.4 0.5 12:50 草地12:50 21.6 16.4 58.0% 26.9 *1000 23.8 3.4 0.5河边12:55 21.657.0% 26.7 23.0 0.2 0.0水泥地13:00 22.6 15.7 48.0% 20.7 22.7 8.5 1.1 13:50 草地13:50 21.4 15.8 57.0% 76.722.4 7.5 1.1河边13:55 21.6 15.7 54.0% 98.5 22.5 1.2 0.3水泥地14:00 21.8 16.0 55.0% 78.3 22.2 6.0 0.3草地14:50 22.0 16.2 55.5% 35.8 *100 22.8 0.9 0.3河边14:54 21.6 16.0 57.0%20.721.8 1.4 0.3水泥地14:5816.357.0%43.522.12.80.5观测资料整理分析分析:温度由于观测过程中,太阳时隐时现,对温度观测影响很大,这一组数据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1.07.02•【文号】中气提字〔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综合观测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982号(资源环境类21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气提字〔2021〕11号高洁等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秦岭生态气象系统建设的提案》(第1982号)收悉。

经商陕西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秦岭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展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气象部门持续推进秦岭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初步建成秦岭生态气象综合监测网络,秦岭生态气象监测水平得到提升目前,秦岭地区拥有农业气象观测站4个、农田小气候监测站2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0个、酸雨观测站6个、闪电定位和大气电场监测站各8个、负氧离子观测站32个、辐射观测站1个、温室气体观测系统1套、气溶胶观测系统1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1套。

其中,30个自动站资料序列最长已积累8年。

在秦岭陕西区域,共布设8个高山站、31个自动气象站(六要素)、1个微波辐射站、3个太阳辐射站、3个负氧离子站和3个臭氧观测站,在太白山拔仙台建成青藏高原以东内陆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3730米),初步形成了“一横三纵”秦岭山脉断面综合气象观测网;实施了秦岭生态监测服务系统商洛示范项目,搭建秦岭生态监测服务可视化业务平台,完成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直收站建设,建成了气象卫星数据备份中心。

(二)初步建立秦岭生态气象评估技术体系,秦岭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建成了生态环境气象监测评估、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生态安全气象影响评价等业务系统,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生态气象业务体系。

成立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建设秦岭大气科学野外实验基地,开发秦巴水源涵养能力监测评估系统,持续开展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植被覆盖度及固碳能力研究。

农田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农田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农 业气候 资 源 的调查 、 分 析和 开发 , 农 田技 术措 施
效 应 的评 定 , 病 虫害发 生 滋长 的预 测 和防 治 , 农 业
网络进 行 统一 调 度 和气 象 数 据 的汇 总 , 便 于 资 料 的分析 、 处理、 发布 , 为农 业 生产提 供 指导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8 .
准结 果 , 提 出 了业 务可 推广 应用 的校准方 法 。
[ 2]王炳忠 , 胡波, 刘广仁 . 光合光 量子 传感 器校准 的一 些 问题 [ J ] . 太阳能学报 , 2 0 0 8 ( 1 ) : 卜5 .
[ 3]高 迪 , 张国玉 , 高 越. 气 象 辐 射 计 量 检 测 系 统 装 调 方
月, 辽 宁省气象局 建成 了由 8套农 田小气候 自动 气
象站 和 4套 自动土 壤水 分 观测 站 组成 的农 田小气
候 自动气象观 测 系统 , 该 系统 包括 农 业 大棚 站 、 水
动 接 收 外站 数 据 , 并 进 行 显示 , 存 储 瞬 时数 据 , 每
小 时 自动存 储 整 点 数据 ; 软 件 每 小 时定 时检 查 所 有 台站数据 是 否缺少 , 如有缺 少 自动 补收 ; 每天 自 动 检查 最 近 3天 数据 是 否缺 少 , 如有 缺 少 自动 补 收 。在系统 没 有 出 现 大 的故 障 的情 况 下 , 一 般 不 需 人 工检查 和干预 系统 运行 , 减 少工 作量 。 ( 4 )数据 存 储 : 可 以 以文 本 方 式 和 数 据 库 方 式 存储 数据 , 文件 格 式 及 数 据 库结 构 按 照用 户 的 要 求设 计 。 ( 5 )数 据补 收 : 若 中心 站数 据 丢失 , 可 手 动补 收 一 定 时 间段 的数据 , 并存 盘; 可 以单 站 补 要 , 也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温度梯度观测设计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温度梯度观测设计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温度梯度观测设计李翠娜;张雪芬;李肖霞;张鑫【摘要】垂直梯度是小气候观测的突出特点,为研究矮杆作物和高杆作物农田小气候合理的梯度观测设计标准,以小麦和玉米为例,对2012年郑州和泰安两地麦田和玉米田气温和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与裸温的垂直梯度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利用裸温不同层次间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确定气温传感器合理的安装高度;根据麦田和玉米田裸温垂直梯度变化特征,考虑到温度防辐射罩高度限制,矮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 和150 cm高度附近分别设置观测层次,高杆作物田小气候气温应在距离地表面25 cm、50 cm、150 cm和300 cm高度附近设置观测层次.【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5(043)001【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农田小气候;梯度观测;气温;裸温【作者】李翠娜;张雪芬;李肖霞;张鑫【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农田小气候是农田-植被-大气所构成的连续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输送和能量转换的最终体现,它反映了农田内部的气象环境条件[1] 。

农田小气候观测主要是观测农田内和作物气象条件,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评价、作物病虫害的动态监测提供数据和科学依据[2-7]。

我国农田小气候观测多应用在科研领域,尚未真正用于业务服务中[8-16]。

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和服务中,一般用气象台站的常规资料代表作物生长环境,这与农田内的真实气象环境及灾害发生情况有一定的差异,难以满足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要求。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效能评估

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效能评估
(江 西 省 气 象 台 ,南 昌 330046)
摘 要 介 绍 了架 设 于 稻 田 的农 田小 气候 自动 观测 系统 ,并 采 用 气 象 站 数 据 与 该 系 统 采 集 的 气 象 数 据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该 系 统 的 实用 性 ,且 构 建数 据 到 报 率 、数据 可靠 率 等 指 标 对 系 统 稳 定 性 和 可 靠 性 进 行 评 估 。结 果 表 明 :该 系 统 可 为 农业 防灾 减灾 提 供 高 精 度 的农 田小 气 候 信 息 ,实 用 性 强 ;数 据 到 报 率 达 94.5 以 上 ,系 统 运 行 稳 定 ;数 据 格 式 错 误 和 数 据 异 常 时 次少 ,数 据 可靠 率 达 85.2 以上 ;雷 电 灾 害是 影 响 系统 稳 定 性 、可 靠 性 最 主要 的因 素 农 业 气 象 自 动 化 观 测 系 统 总 体效 能较 好 ,在农 业气 象研 究 和 服务 中具 有 明显 优 势 。 关 键 词 农 田小 气 候 自动 观 测 系 统 实 用 性 装 备 稳 定性 装 备 可 靠 性 数 据 到 报 率
第 41卷 第 2期 2013年 4月
气 象 科 技
M ET EOR OLO GICA I SCIEN CE A N D TECH N O LOG Y
VoL 41。No.2 A Dr. 2013
农 田小气 候 自动观 测 系统 效 能评 估
杨 爱萍 杜筱 玲 郭瑞鸽 刘 文英
引 言
农 业气 象观测 是对 自然状 态下农 田生态 系统 中 的理化 环境 、气 候变 化及生 物 响应等情 况进 行监测 , 是开展 农 田 生态 环 境 研 究 的 基 础 ]。然 而 ,当 前 的农业 观测技 术 、手 段 、时效 、内容 以及 观 测站 点 密 度等 远不 能满足现 代农业 气象 观测 业务 和服务 的需 求 ;其 中农 田小气 候 自动化 观测发展 缓慢 ,至今 尚未 制定 统一 的观测 标 准 ,也未 投 入 到农 业 气 象业 务 服 务 中 。近 年来 ,自动化 观测 在土壤 、水文 、常规 气象 、 交通 气象 、极地 高 原气 象 等 领域 广 泛 应 用 。这些 应 用 为农 田小气候 自动 化观测 技术研 究 提供 了有益 的 借 鉴经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我国种植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种植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而一些先进的农业仪器设备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种植中,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就是专门用于实时监测区域内气象信息变化的设备。

那么,为什么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被农业种植者广泛使用呢?
气象监测是农业种植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气象因子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效率。

而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可以检测监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要素,通过分析农田小气候各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寻找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办法,便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田小气候监测站还具有实景监控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监控农作物长势,根据实况、天气预报意见和种植品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当地种植户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被农业种植者广泛使用的原因了,当然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产品本身的功能。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带有智慧农业云管理平台,智慧农业云管理平台可将所有便携式设备及在线设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并且查看操作方式也是多样化,安卓及苹果系统均可用。

据了解,托普云农NL-GPRS-I农田小气候观测站还带有GPS定位功能,通过GPS可知道设备及数据采集点具体的地理位置,防盗防位移,在测定环境参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当前位置的定位。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广泛应用于气象、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可选配指标有:大气压力、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等传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