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诫子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11)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
(13)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
(1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不能励精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一、1.诸葛亮 孔明 忠武侯 政治 军事
2.诸葛亮集·文集 告诫 劝勉 诸葛瞻 书信
3. (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4)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5)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
(6)增长(7)放纵 振奋(8)轻薄 修养
二、日积月累
1.诸葛亮《诫子书》中具体阐述“静以修身”之“静”的重要性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孩子如果不珍惜时间,最终将一事无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疾行,指迅速逝去(10)意志 丧失
(11)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对社会有贡献(1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4)又怎么来得及
4. (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拿、用
(2)完成,实现 变成,成为
5. (1)懈怠(2)轻薄
6. (1)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16课《诫子书》习题(二)第20课《狼》习题(三)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并解释: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非学无以广.才: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意与日去.:2、一词多义:学①夫学须静也:②非志无以成学:之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以①静以修身: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志无以成学:3、判断文言句式:①夫学须静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诫子书》一文选自,作者,字,三国时国政治家、军事家。

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3、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5、《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并解释: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③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今异义,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⑤意与日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诫子书复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复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_写给儿子_________的一封家书。

2. 《诫子书》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___”,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4. 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诫子书》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2. 《诫子书》中提到的“志”是指什么?A. 志向B. 意志C. 志趣D. 志气3.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学须静也”,强调了什么?A. 学习需要安静B. 学习需要勤奋C. 学习需要实践D. 学习需要思考4. 下列哪项不是《诫子书》中提到的品质?A. 淡泊B. 宁静C. 奢侈D. 致远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诫子书》中诸葛亮对儿子的期望。

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了哪些修身养性的方法?四、论述题1. 论述《诫子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诸葛瞻2.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二、选择题1. C2. A3. A4. C三、简答题1.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的期望是希望他能够淡泊名利,内心宁静,通过修身养性来明确自己的志向,并最终达到远大的目标。

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包括淡泊名利、内心宁静、勤奋学习、不贪图安逸等。

四、论述题1. 《诫子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诸葛亮的这些教诲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理想。

同时,它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课内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目录:(一)第16课《诫子书》(二)第20课《狼》(三)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第16课《诫子书》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3、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参考答案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

3、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答: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答: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学、才。

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修养是成答: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二)第20课《狼》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狼》选自,本文作者是,他的号是:,是著名文学家,世称。

2、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3、原文有三处描述狼阴险狡诈(黠的本性)的句子,分别是:4、在两狼的追击下,“屠大窘”说明什么?屠户采取了怎样的行动?5、文中屠夫的“智”表现在哪里?6、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8、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第15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过关练

第15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过关练

诫子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2)淫.慢则不能励.精()()(3)险躁.则不能治性()(4)悲守穷庐.()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6.按要求背默:(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共三句)(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共三句)(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5)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断句:用“/”对下列句子划出两处停顿。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8.解释加点词语。

(1)诫.子书(2)静以.修身(3)非学无以广.才9.翻译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0.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11.“静”是《诫子书》的一个关键词,请从不同角度理解文中的“静”。

《狼、诫子书、穿井、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阅读

《狼、诫子书、穿井、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阅读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8、【广才】增长才干。

9、【[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0、【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1、【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2、【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狼、诫子书、穿井、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简答

《狼、诫子书、穿井、杞人忧天》注释、翻译、默写、简答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8、【广才】增长才干。

9、【[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0、【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1、【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2、【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狼》练习

《诫子书》《狼》练习

字。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并赏析。

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9、本文作者就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0、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11、写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8分)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些条件存在怎样的关系?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5、如何理解文中的“静”?完成下列填空题。

“静”是《诫子书》的一个关键词语。

“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静”是修身养性的,“静”是修身的,只有保持宁静方可清心寡欲。

“静”也是学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江中学七年级语文第十周周周清试题—古文《诫子书》、《狼》检测
制卷人:雷红英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诫”的意思是。

书,即。

诸葛亮,字,
蜀汉,。

2、蒲松龄,字,世称。

文学家。

《聊斋志异》,简称,又称。

是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写狐鬼花妖和神仙故事,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抒写孤愤。

艺术成就很高,是中国古代的巅峰之作。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1、夫君子之行()险zao()yin慢()悲守穷lu()
2、缀行甚远()屠大窘()黠()顷刻()
少时()目似瞑()尻尾()
三、重点实词
励精:治性:枯落:
静以修身:淡泊:多不接世:
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并驱如故: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苫蔽成丘: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少时:径去:
瞑:意暇甚:意:暇:甚:
屠暴起:假寐:盖以诱敌:
四、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五、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今义:)
2、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今义:)
(治,古义今义:)
3、意与日去(日,古义:今义:)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今义:)
5、弛担持刀(弛,古义:今义:)
6、一狼径去(径,古义:今义:)
六、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多不接世()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一词多义
1、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3、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八、重点文言虚词
1、夫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2、之夫君子之行()
又数刀毙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何陋之有()
吾欲之南海()
3、其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其一犬坐于前()
以攻其后也()
4、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无以明志无以致远()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九、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