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人教)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过程与方法目标:(2)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3)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
二、讲授新课(一)繁荣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答案提示:戏剧表演形式包括曲子、杂剧、传奇等。
兴起的朝代是宋元时期,兴盛的朝代是元代。
2.(多媒体出示材料,元杂剧《汉宫秋》剧照)教师介绍元杂剧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剧照并谈谈感受3.(多媒体出示问题,节日的种类和意义)学生抢答节日的种类和意义答案提示:节日种类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意义是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4.(多媒体出示材料,端午节龙舟赛的图片)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活动,让学生欣赏图片并谈谈感受目标导学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宋词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词的特点和代表词人)学生抢答宋词的特点和代表词人答案提示:宋词的特点是婉约、清丽,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2.(多媒体出示材料,苏轼《水调歌头》)教师介绍水调歌头》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二)元曲3.(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学生抢答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答案提示:元曲的特点是音乐、舞蹈、词曲相融合。
代表作品有《西厢记》、《汉宫秋》等。
4.(多媒体出示材料,元曲《西厢记》剧照)教师介绍《西厢记》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欣赏剧照并谈谈感受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包括城市娱乐活动、节日俗、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宋代文学与元曲一、宋词杂剧兴起于宋代和元代代表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和深沉的忧患情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元曲元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音乐、歌舞、动作和念白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总结:在宋代和元代,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
我们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附:板书设计2
板书设计3
教学反思
1.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整堂
课紧紧围绕“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展开。
教学中以诗词直接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引出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与都市文化,并进一步探究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既突出了重点,又带出了难点。
2.成功运用史料教学。
本课引用《清明上河图》,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观察画卷,够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
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传承历史,因此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愿意生活在宋朝,从而引出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既要取其精华,也要去其糟粕,要选择性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

备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程名称: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2.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重点)教学内容和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笔记预习准备知识点1.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北宋时的东京,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
2.开封城里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4.宋代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知识点2.宋词5.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知识点3.元曲6.元曲包括散曲、杂技和南戏。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知识点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司马光:北宋著名__史学家_____、政治家。
(2)《资治通鉴》:是一部_编年体______的通史巨著。
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以战国到__五代后周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司马光的_<资治通鉴》______与司马迁的__<史记》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探究例1材料一:(1)大相国寺在宋代深得皇家尊崇,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
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什么?宋元时期,除了北宋的开封外,还有哪些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瓦子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例2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附:板书设计2
板书设计3
教学反思
1.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整堂课紧紧围绕“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展开。
教学中以诗词直接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引出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与都市文化,并进一步探究宋
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既突出了重点,又带出了难点。
2.成功运用史料教学。
本课引用《清明上河图》,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观察画卷,够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
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传承历史,因此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愿意生活在宋朝,从而引出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既要取其精华,也要去其糟粕,要选择性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方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学方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第一章: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背景掌握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点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兴起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1.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背景介绍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城市规划和建设宋元时期都市兴起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图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都市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和主要成就掌握宋元时期代表性文学艺术作品及其作者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和影响2.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和主要成就介绍宋元时期代表性文学艺术作品及其作者:诗词、戏曲、绘画等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和影响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代表性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就和影响举办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第三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掌握宋元时期代表性科技发明和创新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介绍宋元时期代表性科技发明和创新: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等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实验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代表性科技发明和创新的意义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成就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宗教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主要成就掌握宋元时期代表性宗教及其信仰和影响理解宋元时期宗教文化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和影响4.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宗教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主要成就介绍宋元时期代表性宗教及其信仰和影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宋元时期宗教文化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和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宗教经典了解宋元时期宗教文化的发展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代表性宗教的信仰和影响举办宗教文化和艺术展览活动,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宗教文化的魅力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5.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和社会风貌掌握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方面:日常生活、节庆习俗、社会交往等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社会和文化的推动作用5.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和社会风貌介绍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方面:日常生活、节庆习俗、社会交往等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社会和文化的推动作用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图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和社会风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主要方面开展生活模拟和节庆活动,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魅力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都市商业与经济6.1 教学目标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商业活动的兴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宋元时期的市场结构、商业组织形式及其变化探讨宋元时期都市商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商业活动的种类和特点宋元时期市场结构、商业组织形式及其变化宋元时期都市商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研究宋元时期的商业遗址,如市场、店铺等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宋元时期的市场交易,让学生体验商业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商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七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社会结构7.1 教学目标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及其生活方式探讨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宋元时期都市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士人、商人、手工业者等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模式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都市生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八章: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与教育8.1 教学目标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掌握宋元时期都市教育制度及其特点探讨宋元时期都市文化教育对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文学、艺术、娱乐等宋元时期都市教育制度及其特点:官学、私学、书院等宋元时期都市文化教育对社会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分析宋元时期都市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都市文化教育对社会的影响第九章:宋元时期的都市规划与建设9.1 教学目标掌握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情况理解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成就探讨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对后世的影响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情况:城市布局、道路规划等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成就:城墙、宫殿、水利工程等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对后世的影响9.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宋元时期的城市遗址,了解都市规划与建设的情况通过模型制作或沙盘推演,让学生体验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宋元时期都市规划与建设对后世的影响第十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交流10.1 教学目标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探讨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交流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10.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节庆、艺术、学术等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交流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的互动分析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都市生活与文化交流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二、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三、第三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四、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宗教文化五、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六、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都市商业与经济七、第七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社会结构八、第八章: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与教育九、第九章:宋元时期的都市规划与建设十、第十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交流。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回到宋朝,你会选择哪个区域游玩?你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挺叟,孟子书。
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等,嘌唱弟子,张七七、左小四……般杂剧杖头傀儡,任小三……药发傀儡,张臻妙……杂伎张哥……球杖踢弄……讲史,杨中立……小儿相扑、杂剧、皮影、说诨话……文八娘叫果子(模仿市井小贩叫卖吆喝之声)……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学生依据材料找一找,说一说。
教师补充解释和图片: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图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图示其他娱乐活动
教师解说: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传统节日与习俗
猜一猜: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探究: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
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1、苏轼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歧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
生: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可说是英风豪气,高唱人云。
开创了一代豪放词人的先锋,达到了无事不可人、无意不可言的境界。
师: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
吟诵这壮美的词句,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2)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昨夜雨硫风骤,农睡未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3)辛弃疾: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欣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体会词风与苏轼风格的相似之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坐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然后表格总结宋词代表人物、所处时代、贡献、作品。
思考:据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名家百出的原因?
材料: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
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
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总结:都市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词灵活多变,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诗词表达感情。
三、元曲
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结合P58《相关史事》了解《窦娥冤》的大致内容。
教师可补充介绍《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而关汉卿也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丰富多彩的宋元社会生活,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
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民族化,伟大复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