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生态学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主导因子:在一定的场合下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不能同等地看待,因为各种生态因子在一定的场合中按着一定的配合方式结合,结果不同;其中总会有某种生态因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生态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6.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7.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

8.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分布时,这个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16.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

18.胁迫:在资源利用曲线上,系统适宜区之外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为耐受区,此时植物要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即胁迫。在生态学上,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植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

22.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例如植物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在昼夜有一定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的现象。

33.生境:指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活地域)的生态环境。

38.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特定生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

47.沙生植物:生长在以沙粒为基质的沙区,是适应风沙土壤基质的植物,并可再划分为抗风蚀、抗沙埋、耐沙割、抗日灼、耐干旱、耐贫痔等一系列生态类型。

2.最大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的出生率。

8.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或称生态出生率。

11.自疏现象: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这一现象称为自疏现象。14.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最低死亡率:最低死亡率是种群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种群中个体都是由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原生演替:在以前没有生产过植物的原生裸地上首先出现先锋植物群落,以后相继产生一系列群落的替代过程叫做原生演替。又可分为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和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

3.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cm以上的高大乔木、灌木和热带高草,如乔木和大灌木。高位芽植物可以分成:大高位芽植物(30 m以上)、中高位芽植物(8~30 m)、小高位芽植物(2~8 m)和矮高位芽植物(25cm~2 m);高位芽植物所指示的是潮湿地带的气候。

6.群落演替: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物质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它是植物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物理环境)可分为两类: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7.中度干扰理论:中等程度的干扰将使生物多样性最高,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建立种群。

27.次生演替:原来有过植被覆盖,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失了,这样的裸地叫次生裸地,有土壤的发育,其中常常还保留着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环境条件比较好,发生在这种裸地上的群落演替称作次生演替。

28.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31.群丛:凡是层片结构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

38.生态型:种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气候或其他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变异性和分化性的个体群,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态型是可遗传的变异。

40.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或生物个体数目。用公式表示:D(密度)=N(样地内某物种的个体数)/S(样地面积)。一般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数,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做相对密度。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

41.盖度:一般有两种表示,即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它标志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同化面积的大小;基部盖度指植物基部着生面积,也称真盖度。盖度可分为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和总盖度(群落盖度)。49.生活型和生态型:两者都是表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生活型是生物对所生存环境适应的一种外在(表型)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的趋同适应。生态型是生物对所生存环境适应的一种内在(遗传)的表现形式,是同种生物于不同环境中的趋异适应。

51.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者都是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原生演替是指在原先没有生命的地方,即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两者起始条件不同,并且次生演替过程比原生演替快。

54.层片:由甘姆斯(H. Gams)于1918年提出,它是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在植物群落垂直层次划分中,同一层植物常由若干生态要求上很不相同的种组成,并且层片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构成植物环境的一部分。层片的划分在群落结构研究中常比层次划分更有价值。

57.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或其他环境条件下,因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趋同适应类群。它是植物体与环境间某种程度上统一性的反映,生活型与分类学中的分类单位无关。

1.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我们把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

2.生产者: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等,也叫初级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