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论文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精品8篇)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精品8篇)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篇1《威尼斯商人》是一本让我难以释手的好书,我花了三天时间把它读完。
读完后我久久舍不得放手,抚摸着书皮,心中感慨万千。
《威尼斯商人》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是十分鲜明的,安东尼奥无疑是最善良的,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洛克的卑鄙,而波希霞是最聪明的。
这些人物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安东尼奥和巴珊尼之间的有意。
朋友是手足,为了朋友,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而安东尼奥和巴珊尼就是这样一对朋友,他们之间的友谊,在巴珊尼落难、跌落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安东尼奥对巴珊尼还是和以前一样,甚至更好。
安东尼奥曾对巴珊尼说:“我给你还债,死而无怨”。
他们之间的友谊,或者说是安东尼奥对巴珊尼的友情,让我最为感动。
感动之余,让我想到了自己。
我也有很多朋友,爸爸妈妈也鼓励我多交一些朋友。
但是,我和这些朋友之间,和安东尼奥和巴珊尼之间的友谊还是差远了。
我不可能向安东尼奥那么对待朋友,我朋友业不可能有像安东尼奥一样的朋友。
因为我没有完全敞开心扉对待朋友,朋友对我也有所保留。
这样,我只能交到一些普通朋友,要想有几个真心朋友,照我这样下去,是希望渺茫的。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篇2这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部世界巨著,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威尼斯商人》。
整本书以话剧的形式为大家呈现。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有满腔的友谊与正义感,为了帮好友巴塞尼奥筹集资金,跟狡猾的威尼斯商人结成交易,冒着性命危险答应夏洛克如不在三个月内还钱,将从胸脯上活生生的割下一磅肉。
真令人心惊肉跳。
咱们的眼球将会被他们拉近。
眼看着正义之光被黑云掩盖,观者无人不担忧。
却说这巴塞尼奥筹钱是为了去娶美丽贤惠的鲍西亚,他们两厢情愿结成夫妻。
就正因剧情之中诞生了这位粉色的鲍西亚,让她聪明才智进展无余。
碰巧这律师就是他的舅舅,便自我女扮男装,走进法庭,以条约中只说割肉,不允许割出一滴血来,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白光驱散黑云,夏洛克也因无恶不作得到应有下场。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高二话题作文9篇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高二话题作文9篇《威尼斯商人》这个故事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实际上蕴涵着辛辣的讽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法律应当平等地保护每一个主体的权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威尼斯商人读后感高二作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高二作文篇1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无疑是一部文学巨著,莎学界的评论也使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另一方面《威尼斯商人》也不失为一部法律杰作,看似嬉笑怒骂的喜剧折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西方法律问题和法文化,其法学研究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威尼斯商人》一剧中法律贯穿始终,当时各阶层的普通民众对法律深信不疑,夏洛克试图通过法律主张权利,报复一直欺压他的_;而鲍西娅装扮的法官最终也是通过法律以及法律解释来实现_眼中的正义,可见法律至上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是西方法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剧本的第四幕中,夏洛克依据契约把安东尼奥起诉至法庭,要求强制执行那“割一磅肉”的约定。
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
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_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在《威尼斯商人》所叙说的那个时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项普遍的原则。
按照古罗马的法谚“合意创立法律”的意思,只要是立约人当时是自己做出承诺的,无论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就只能自认倒霉。
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这样的无理合同依旧被认为和法律一样具有强制力。
法庭只能严格依照当事人原先约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义进行判决。
因此在《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的前半部分,虽然公爵也知道那个“割一磅肉”的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的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产生重大的怀疑。
2024年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

2024年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之一,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向朋友巴西尼奥借贷一笔钱去追求他所爱的女子波西娅,但是安东尼奥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最终导致巴西尼奥在法庭上要求取回债务并要求安东尼奥的生命作为还债的代价。
整个戏剧展现了权谋、欺骗、复仇、爱情等多重主题。
在我看来,这部戏剧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而且探讨了一些永恒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
首先,我认为《威尼斯商人》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戏剧中的角色都有着深层次的动机和情感。
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而无私的商人,愿意为朋友和爱情牺牲一切。
然而,他也表现出一种自虐倾向,甚至宁愿失去生命来保护巴西尼奥。
而巴西尼奥则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借给安东尼奥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复仇。
他利用安东尼奥的困境来威胁和折磨他,展示了他的阴险和复仇心理。
此外,波西娅和她的仆人拉契尔也具有自己的动机和复杂的情感,为剧情增加了更多层次的纠葛。
这些角色都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使这部戏剧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此外,我认为《威尼斯商人》在探讨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方面也发人深省。
整个戏剧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人们是否应该将金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甚至高于道德和人性的价值。
巴西尼奥以复仇为借口,试图让安东尼奥失去生命来还债,这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在这个挑战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道德和利益之间的无法调和的对立。
此外,善良、无私和宽容等价值观也是这个戏剧中常见的主题。
尽管有巴西尼奥这样的复仇者存在,但我们也看到了安东尼奥和波西娅等角色的善意和宽容,他们试图化解矛盾,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通过展示这些复杂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戏剧引发了观众对自身道德责任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在剧中,莎士比亚也以其独特的戏剧技巧和语言魅力吸引了观众。
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展示了角色之间的思想和情感。
特别是巴西尼奥的“有什么魔力才能够使人们不胆怯面对死亡”和“人是不是便宜了,债务是不是贵了”等著名台词,使观众陷入深思。
威尼斯商人(精选五篇)

威尼斯商人(精选五篇)第一篇: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节选)。
内容梗概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
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脱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自己作对耿耿于怀,于是利用此一机会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
在一番口舌之后,安东尼奥答应了,与他定了合约。
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到贝尔蒙脱去求亲了,在贝尔蒙脱,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
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
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
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600字心得优质范文5篇

威尼斯商人600字心得优质范文5篇莎翁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探求的是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
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威尼斯商人600字心得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威尼斯商人600字心得优质范文一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情人巴萨尼奥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美丽的鲍西娅。
为了赢得她的芳心,他不仅需要拥有一笔财富,还需要解决鲍西娅父亲为求婚者设下的难题。
巴萨尼奥要娶鲍西娅为妻,可他身无长物,只能向安东尼奥求助。
安东尼奥是成功的威尼斯商人,拥有一支船队,但缺少流动资金。
为了帮老友达成心愿,安东尼奥向死对头夏洛克借贷。
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靠放高利贷收取高额利息为生,在这座城市很不受欢迎。
安东尼奥看不惯夏洛克,他严厉谴责过高利贷者的恶行。
夏洛克一直对安东尼奥怀恨在心,他干脆地答应了安东尼奥的借贷,要求签署一份合同,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如期还款,就必须割下身上的一磅肉。
安东尼奥坚信老友会如期归还,便签下了合同。
于是,巴萨尼奥带着巨款,赴贝尔蒙多,向鲍西娅求婚。
可是巴萨尼奥没有想到,鲍西娅身边又出现了情敌纳里萨,他不仅身世显赫还富甲一方,随时可能解决难题。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船队空手而归。
夏洛克的女儿杰茜卡也带着大量钱财,和巴萨尼奥的朋友罗兰佐私奔了。
夏洛克恼羞成怒,对安东尼奥步步紧逼。
听说老友危急处境,巴萨尼奥离开贝尔蒙多,返家寻求办法。
就在巴萨尼奥赶回来之前,安东尼奥的合同已经到期,夏洛克要求他履行诺言,割下一磅肉,两人为此闹上法庭。
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
鲍西亚假扮律师,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性命。
夏洛克无法做到。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优秀8篇)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优秀8篇)读威尼斯商人有感作文篇1书中讲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替朋友巴萨尼奥向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贷,并以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夏洛克想乘机割取安东尼奥的肉便答应了。
但安东尼奥的商船却出事了,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聪明的鲍西亚答应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任意一块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财产来抵换。
最后安东尼奥获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截然相反。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却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莎士比亚认为像安东尼奥那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人与人之间被金钱破坏的自然关系,实现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那样的高利贷资本商人,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则是社会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对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欺辱又怀有同情。
鲍西亚是书中一个充满智慧的女性,正是因为她,安东尼奥才能幸免于难,她的父亲曾留给她三个匣子,一个是金做的,一个是银做的,还有一个是铅做的,只有选中装有鲍西亚照片的才能和聪明美貌的鲍西亚结婚,而鲍西亚的照片正是放在铅匣子中。
这个世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却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会发亮不一定都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亮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许多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应该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威尼斯商人》的种族歧视与人性复杂

威尼斯商人的种族歧视与人性复杂1. 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通过描绘16世纪威尼斯的商人安东尼奥、犹太财主夏洛克以及年轻的维多利亚等角色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种族歧视和人性复杂这两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2. 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威尼斯当时是一个对外国人存在着偏见和歧视的社会。
在剧中,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财主,遭受了来自威尼斯社会的恶意对待。
其他角色常常用贬低犹太人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对夏洛克以及整个犹太族群的歧视。
而夏洛克面对这样的压迫和挑衅,却仍然展现出了想要挣脱偏见束缚、争取平等待遇的勇气和智慧。
3. 安东尼奥的友谊与恨意安东尼奥是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富有的威尼斯商人。
他和夏洛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安东尼奥对夏洛克展现了友好与信任,并主动向他借款。
然而,在剧情发展中,安东尼奥由于经济困境而陷入绝境,此时夏洛克利用机会向他施加压力,并表达出对其恨意的一面。
这种情感上的变化,突显了人性在某些情况下的复杂性和善恶两面性。
4. 维多利亚的爱情和权衡维多利亚是剧中女主角,也是安东尼奥的爱人。
她被描绘为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同时也具备独立思考和做出权衡抉择的能力。
在剧中,维多利亚面临着夏洛克提出婚姻条件并掌控安东尼奥生死存亡之际,她需要权衡自己对夏洛克及安东尼奥之间纠葛的爱情与责任。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让她面临着艰难抉择,同时也展示了爱与权衡之间的关系。
5.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描绘种族歧视和人性复杂,捕捉了16世纪威尼斯社会的现实,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
剧中角色对待不同种族或个体的态度展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与歧视;而角色们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和行为也反映了人性深处的迷茫、矛盾和挣扎。
这部戏剧作品给予我们对于种族歧视及人性欲望与道德约束之间关系的思考,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实以及自我的深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威尼斯商人》
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金钱;法律;宗教
《威尼斯商人》无疑是一部文学巨著,莎学界的评论也使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它主要探求了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
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
交织着友情、爱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
它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另一方面《威尼斯商人》也不失为一部法律杰作,看似嬉笑怒骂的喜剧折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西方法律问题和法文化,其法学研究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
肉”的契约纠纷。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
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在第四幕的前半部分,莎翁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的法治信念,尽管书中所提到的“威尼斯的法治精神”本身还带着人治的色彩,但西方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已表露无疑,同时莎翁也让我们看到人们心目中的正义与法律有时是会发生冲突的。
最后还想讨论的问题就是在这场审判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我个人觉得没有,这是当时的法治思想仍带着一定的人治思想所造成的。
夏洛克作为身在威尼斯的犹太人,属于异邦异教的弱势群体,在剧本中也讲述了安东尼奥因各自教义的不同经常对夏洛克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羞辱,因此夏洛克的怨恨是可以理解,正
如他所控诉的:“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虽然说为割下安东尼身上的一磅肉而驱使夏洛克走上法庭的是憎恶和复仇心,但在当时的法律来说,这是他的权利,他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即便在众人的唾骂之中,在法官和鲍西娅的不断劝说中他还是要求法律,不肯屈服,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而斗争。
这点上夏洛克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不算是一种勇气,同时也是对当时威尼斯的宗教偏见的一种反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鲍西娅虽然不断地劝导夏洛克要慈悲要怜悯,可是她却并无赋予夏洛克一丝慈悲怜悯,她剥夺了夏洛克认为比生命还重要的财产。
而安东尼奥表面上似乎给予了夏洛克慈悲怜悯,可是却强迫夏洛克放弃信仰了50多年的犹太教,成为他自己最仇恨的基督教徒,虽然安东尼奥可能出于一片好心,但这对于夏洛克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所谓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仔细思量,这样的判决定对于一个在异乡长期受人欺辱,唯一的女儿私奔并带走了他大部分的财产的老人来说会不会有失公正?既然鲍西娅用如此精彩绝伦的怜悯词去劝说夏洛克,为什么就
不能讲“慈悲像上天的甘霖”那样将在夏洛克身上呢?可见,这场诉讼之中,双方当事人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
这是由于当时的宗教的差异导致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体现了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差距。
结语:《威尼斯商人》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实际上蕴涵着辛辣的讽刺。
被压迫阶级在法律面前的无助发人深省。
莎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法律应当平等地保护和保障每个主体的权利,而法官作为法律和正义的化身,更应当公正司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
参考文献:
[1]施咸荣.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李维品,邹定武:电影艺术导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郭丽媛(1987.10-),女,河南郑州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电影学、电影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