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导行规范标准
交通导行方案

交通导行方案
6.1现况道路交通状况
本工程为保障社会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施工中采用不断路
施工,实行交通导行方案。
6.2交通导流原则
交通导行的原则是尽量利用现况道路,少修便道,采取多种措施,在满足施工和车辆安全行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满足交通
创造条件。
6.3导行方案
6.3.1总体导行方案
(具体详见后附交通导行布置图)。
首先对三石路与美安路路口丁字道路进行保留,不予掘除,让
社会车辆及行人正常通行,导行分三次进行,首先,在施工雨污水
管线时,将车辆及行人从北侧导行;其次,在雨污水管线施工完成后,将行人及车辆导行至道路中线南侧,进行道路北侧施工;再次,在道路北侧施工完成后,将车辆导行至道路中线北侧,进行道路南
侧施工。
6.3.2华园路口导行方案
美安路与华园路相接的路口为十字路口,交通任务比较繁重,
因此在三石路口及道路施工完毕后,最后进行该路口施工。
具体见
导行图。
6.4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1)交通导改方案报业主.交通管理局批准后实施,并请相关
部门进行标线.标志.指示灯安装。
(2)社会交通便线与施工区域间以围挡封闭。
(3)安排交通协管员协助指挥交通,必要时请交警协助现场交通指挥。
(4)大型机械.运料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与社会车辆及行人抢道行驶,同时应避免在高峰期上路。
(5)如需上路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穿反光交通服带安全帽。
(6)施工区域.社会交通相汇处设置指路标志.限速标志.导行标志及夜间指示标志,以确保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7)导行路上的围挡每10米挂一盏红灯,路口四周50米范围之内采用透明围挡。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1.减少交通拥堵:交通导行方案应该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这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线路、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提供交通拥堵信息等方式来实现。
2.提供多种出行方式选择:交通导行方案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包括公共交通、自驾车、步行、骑行等。
设计时应考虑到各类出行方式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便捷的换乘和停车设施。
3.考虑城市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应该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的特点,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线路。
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应该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提供更多的交通服务设施。
4.结合智能化技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应该结合智能化技术,例如使用导航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场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导航指引、智能停车服务等,提升出行体验和交通效率。
5.提供安全保障措施: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应该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限速标志、人行道、欠压警示设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醒和引导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6.考虑环保因素: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应该考虑环保因素,推动低碳出行和可持续交通发展。
例如,可以规划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市民骑行和步行,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7.考虑人性化因素: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应该考虑到人性化因素,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方便市民出行的人行天桥、电梯、无障碍通道等设施,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综合考虑交通效率、多种出行方式、人口分布和需求、智能化技术、安全保障、环保因素和人性化因素等方面的因素,以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
介绍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是指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出行安全,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包含以下内容:
道路建设标准
指导城市道路的设计、建设和改造,包括道路的宽度、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标准、交通信号灯的规范、安全设施的设置等方面。
交通安全管理标准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的规范、安全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规定。
交通运输服务管理标准
主要规定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包括车
辆的安全技术状况、驾驶员的业务素质、客车车站设施管理等。
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的实施可以保障行人、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等各类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
合理规划道路建设标准和完善交
通信号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
城市形象,助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结论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标准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
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落实各项标准,不断提升城市的道
路交通管理水平,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交通导行方案

交通导行方案交通导行方案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规划人们在不同交通行驶路线上的方向,从而使出行更加顺利和高效。
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一个好的交通导行方案可以使交通流量更加合理地分布,避免交通拥堵,并且能够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减少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下面是一个交通导行方案的示例。
首先,交通导行方案需根据不同的交通拥堵情况制定出行路线。
一般来说,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城市的主干道和交叉路口。
因此,在制定交通导行方案时,应优先考虑穿越或绕过这些拥堵路段的方法。
可以通过交通实时预测和监控系统获取最新的交通拥堵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规划出行路线。
例如,在高峰时段,可以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拥堵路段,选择其他次要道路或绕行路线。
此外,还可以利用道路自动监测设备,根据交通状况来进行动态调整。
其次,交通导行方案还需综合考虑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
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路段上有不同的优势。
因此,在制定交通导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缺点。
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上,公共汽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往往更快捷和便捷,而在次要道路上,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可能更为适宜。
因此,在交通导行方案中应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出行需求。
另外,交通导行方案还应考虑到不同出行目的地的位置和特点。
在城市中,人们的出行目的地往往有多样性,有商务和办公区、住宅区、学校和医院等等。
每个目的地的交通需求和特点都可能不同。
因此,在交通导行方案中应考虑到这些不同出行目的地的位置和特点,并提供合理的出行路线。
例如,在商务和办公区可以建议使用地铁或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而在住宅区可以鼓励使用非机动车进行短途出行。
此外,为了提高交通导行方案的实用性,还可以结合信息科技手段进行导行。
通过交通App或导航设备等,可以在实时导航的基础上提供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信息,以及出行路线的建议。
这样,人们可以在出行前根据实时信息选择最佳的出行路线,避开交通拥堵和事故地点,减少出行时间。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

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要求一、导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导行方案对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导行方案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因此,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导行方案至关重要。
二、标题一:导行方案的基本原则1. 考虑交通流量:导行方案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包括车辆和行人的流动情况。
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量,需要设计不同的导行措施,例如交通信号灯的调整、道路标志的设置等。
2. 考虑道路状况:导行方案应该根据道路的具体状况来设计。
包括道路宽度、坡度、弯道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根据道路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导行措施,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3. 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导行方案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
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等。
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导行措施,并提供必要的交通信息,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4. 考虑出行模式:导行方案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出行模式。
例如,公交车道的设计、自行车道的设置等。
根据不同的出行模式,设计合适的导行措施,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5. 考虑先进技术:导行方案应该考虑到先进的交通技术。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车辆自动导航系统等。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出更加科学、智能化的导行方案,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6. 考虑环保因素:导行方案应该考虑到环保因素。
例如,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排放等。
设计合适的导行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交通的可持续性。
三、标题二:导行方案的设计步骤1. 研究道路情况:首先,需要对道路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包括道路的宽度、车流量、行人流量等。
根据道路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导行方案。
2. 制定交通规则:根据道路的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适合的交通规则。
例如,限速规定、禁止左转等。
为导行方案的设计提供基础。
3. 设计导行措施:根据交通规则和道路情况,设计合适的导行措施。
交通导行规范

路恒安交通导流规范一、一般性标准1、施工作业导流区域分为施工作业区和交通导流区。
1.1施工作业区是指施工作业及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停放必须占用的区域;1.2交通导流区是指按照道路迎车方向,在施工作业区前后必须设置的安全防护区域,分为前作业缓冲区和后作业缓冲区。
1.2.1前作业缓冲区分为渐变导流区和直线缓冲区。
按照迎车方向,由需要实施施工作业的道路边侧(隔离带或行人步道)起始,至所占用行者道另一侧标志线之间设置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为渐变导流区;渐变导流区后的沿该车道标志线设置的锥形交通标直线段区域为直线缓冲区。
1.2.2后作业缓冲区是指施工作业区后侧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不少于10米的区域,其中包括5米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
如果施工作业区域临近路口,后作业缓冲区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视实际情况而定。
2、每次施工作业配置的交通维护人员应达到主干路不少于3人,次干路不少于2人。
3、所有路恒安抢险队机械设备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的锥形标喷涂路恒安抢险队名称及标识;交通维护人员穿路恒安抢险队工作服,臂戴安全袖标。
4、施工作业区域占路宽度超过一条行车道的,按两条车道实施导行。
5、导行中使用的消能桶应用沙袋填满。
6、道路中线无隔离设施的用锥形交通标分隔,后作业缓冲区设置方式和标准与前作业缓冲区相同。
7、施工作业机械车辆停放于施工作业区迎车方向一侧,并开启交通警示灯。
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和回收作业标准1、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采用两车相伴顺行码放,不得徒步逆行作业。
两车作业相距不超过5米,均需开启安全警示灯,前车用于装载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和乘坐码放人员,后车用于车辆防护及指挥。
2、交通导流安全设施的回收采用车辆在安全防护封闭区域内倒行,由后作业缓冲区域开始回收,收齐后顺行撤离。
3、交通导流防护设施设置、回收作业人员如需下车应从前车正后方上下,并且不得离开后车保护区域。
4、施工作业人员、车辆、机械必须在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全部设置完毕后进入施工现场。
专项交通导行方案

一、编制依据为确保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的顺畅,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公路交通标注和示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专项交通导行方案。
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天雨路,现状道路为混凝土路面,因两侧小区密集建设,社会行人和车流量较大。
为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畅通及交通安全,需对天雨路进行封闭施工,并采取交通导行措施。
三、交通导行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区域及交通参与者安全。
2. 科学合理:根据施工进度和交通流量,科学合理地组织交通。
3. 便民利民: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
4. 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四、交通导行方案1. 施工区域封闭:天雨路施工区域封闭,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2. 临时道路设置: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临时道路,供非施工车辆和行人通行。
3. 交通分流:根据交通流量,对施工区域周边道路进行交通分流,确保交通畅通。
4. 交通标志设置:在施工区域及周边道路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5. 现场管理:设置专职交通管理人员,负责交通疏导和现场管理。
五、施工导行部署1. 交通导行原则:遵循“占一还一”的原则,占用一条车道则设置一条施工便道。
2. 交通导行实施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和交通流量,制定详细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进行实时调整。
3. 交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交通保障体系,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畅通。
4. 交通导行措施:- 设置围挡,严格控制临时占路范围和时间。
- 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 组建现场人员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疏导交通。
5. 疏导管理措施:制定详细的疏导管理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秩序井然。
6. 交通设施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交通需求,计划设置必要的交通设施。
7. 安全保证措施: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施工区域及交通参与者安全。
8. 文明施工措施: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期间环境卫生。
交通导行规范标准

路恒安交通导流规一、一般性标准1、施工作业导流区域分为施工作业区和交通导流区。
1.1施工作业区是指施工作业及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停放必须占用的区域;1.2交通导流区是指按照道路迎车方向,在施工作业区前后必须设置的安全防护区域,分为前作业缓冲区和后作业缓冲区。
1.2.1前作业缓冲区分为渐变导流区和直线缓冲区。
按照迎车方向,由需要实施施工作业的道路边侧(隔离带或行人步道)起始,至所占用行者道另一侧标志线之间设置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为渐变导流区;渐变导流区后的沿该车道标志线设置的锥形交通标直线段区域为直线缓冲区。
1.2.2后作业缓冲区是指施工作业区后侧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不少于10米的区域,其中包括5米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
如果施工作业区域临近路口,后作业缓冲区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视实际情况而定。
2、每次施工作业配置的交通维护人员应达到主干路不少于3人,次干路不少于2人。
3、所有路恒安抢险队机械设备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的锥形标喷涂路恒安抢险队名称及标识;交通维护人员穿路恒安抢险队工作服,臂戴安全袖标。
4、施工作业区域占路宽度超过一条行车道的,按两条车道实施导行。
5、导行中使用的消能桶应用沙袋填满。
6、道路中线无隔离设施的用锥形交通标分隔,后作业缓冲区设置方式和标准与前作业缓冲区相同。
7、施工作业机械车辆停放于施工作业区迎车方向一侧,并开启交通警示灯。
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和回收作业标准1、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采用两车相伴顺行码放,不得徒步逆行作业。
两车作业相距不超过5米,均需开启安全警示灯,前车用于装载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和乘坐码放人员,后车用于车辆防护及指挥。
2、交通导流安全设施的回收采用车辆在安全防护封闭区域倒行,由后作业缓冲区域开始回收,收齐后顺行撤离。
3、交通导流防护设施设置、回收作业人员如需下车应从前车正后方上下,并且不得离开后车保护区域。
4、施工作业人员、车辆、机械必须在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全部设置完毕后进入施工现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恒安交通导流规
般性标准
1、施工作业导流区域分为施工作业区和交通导流区。
1.1 施工作业区是指施工作业及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停放必须占用的区域;
1.2 交通导流区是指按照道路迎车方向,在施工作业区前后必须设置的安全防护区域,分为前作业缓冲区和后作业缓冲区。
1.2.1 前作业缓冲区分为渐变导流区和直线缓冲区。
按照迎车方向,由需要实施施工作业的道路边侧(隔离带或行人步道)起始,至所占用行者道另一侧标志线之间设置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为渐变导流区;渐变导流区后的沿该车道标志线设置的锥形交通标直线段区域为直线缓冲区。
1.2.2 后作业缓冲区是指施工作业区后侧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不少于10 米的区域,其中包括5 米的锥形交通标渐变段区域。
如果施工作业区域临近路口,后作业缓冲区设置的安全防护距离视实际情况而定。
2、每次施工作业配置的交通维护人员应达到主干路不少于3 人,次干路不少于
2 人。
3、所有路恒安抢险队机械设备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的锥形标喷涂路恒安抢险队名称及标识;交通维护人员穿路恒安抢险队工作服,臂戴安全袖标。
4、施工作业区域占路宽度超过一条行车道的,按两条车道实施导行。
5、导行中使用的消能桶应用沙袋填满。
6、道路中线无隔离设施的用锥形交通标分隔,后作业缓冲区设置方式和标准与前作业缓冲区相同。
7、施工作业机械车辆停放于施工作业区迎车方向一侧,并开启交通警示灯。
二、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和回收作业标准
1、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采用两车相伴顺行码放,不得徒步逆行作业。
两车作业相距不超过5 米,均需开启安全警示灯,前车用于装载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和乘坐码放人员,后车用于车辆防护及指挥。
2、交通导流安全设施的回收采用车辆在安全防护封闭区域倒行,由后作业缓冲区域开始回收,收齐后顺行撤离。
3、交通导流防护设施设置、回收作业人员如需下车应从前车正后方上下,并且不得离开后车保护区域。
4、施工作业人员、车辆、机械必须在交通导流安全防护设施全部设置完毕后进入施工现场。
5、交通导流防护设施的回收必须在施工作业完毕、施工作业人员、车辆、机械全部撤出施工作业场地后,方可实施。
三、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规定
1、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路恒安市政工程抢险队入场安全教育,参加每年安全知识学习并经考试合格。
2、施工作业术员、施工员、安全员必须盯岗到位,在下达施工作业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着装路恒安市政工程抢险队工作服,穿行道路必须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不得随意走出安全保护区,严禁随意穿行有车辆通行的道路。
4、断路队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在完成交通导行后进行交通安全维护。
遇有机械设备需要进出施工场地时,疏导交通、指挥机械车辆安全进出施工现场。
5、机械车辆在进出施工场所时,须听从交通安全维护人员指挥。
6、施工作业人员严禁身体各部位超出安全保护区。
四、占用行车道路交通导流及安全防护标准(一)、前作业缓冲区安全防护距离标准
1、日间施工为100米,其中渐变导流区和直线缓冲区个为50 米。
2、夜间施工:
a、需要占用单个行车道路时:非城市快速路为150 米,其中渐变导流区为50 米,直线缓冲区为100 米。
城市快速路为1000 米,其中渐变导流区为50 米,直线缓冲区为950 米。
b、需要占用两条行车道路时:非城市快速路为150 米,其中第一个、第二个渐变导流区和第一个直线缓冲区的安全防护距离为30 米,第二个直线缓冲区为60 米。
城市快速路为1000 米,其中第一个、第二个渐变导流区的安全防护距离为为50 米,第一个直线缓冲区的安全防护距离为200米,第二个直线缓冲区为700 米。
(二)、交通导流指示标志、标牌、设施的设置
1、在施工现场区域必须使用能够主动发光的交通导流指示标志牌进行交通导流和安全防护。
2、交通导流标志牌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 米。
3、在渐变导流区域设置的交通导流标志牌应与迎车方向成30 度安放。
4、需要占用单个车道时:
在渐变导流区最前端的锥形防护标防护围外设置消能桶一个,在渐变导流区锥形交通防护标防护围的最前端设置回转强光灯、向左/右行驶标志牌、限速(60km)及车辆慢性标志牌各一个;在渐变导流区距最前端20 米处设置消能桶2 个,距消能桶10 米处设交通安全维护人员一名。
在渐变导流区与直线缓冲区交汇处设置限速牌(40km)、向左/右行驶标志牌及道路施工标志牌各1 个。
5、需要占用两条行车道时:在渐变导流区最前端的锥形防护标防护围外设置消能桶一个,在渐变导流区锥形交通防护标防护围的最前端设置回转强光灯、向左/右行驶标志牌、限
速(60km)及车辆慢性标志牌各一个;在渐变导流区距最前端20 米处设置消能桶2 个,距消能桶10 米处设交通安全维护人员一名。
在第一个直线缓冲区和第二个渐变导流区交汇处设置限速牌(40km)、向左/右行驶标志牌各1 个,在第二个渐变导流区与第二个直线缓冲区交汇处设置道路施工标志牌一个。
6、渐变导流区和后作业缓冲区渐变段的锥形交通标按照间距1 米设置,直线缓冲区和施工作业区的锥形交通标按照间距2 米设置,渐变导流区按照每间隔三个锥形交通标设置一个梅花灯。
7、在施工区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一辆自身具有LED 双向箭头等的伴随保护车。
8、每次占路施工交通维护人员配置标准不低于快速路、主干路 3 人,一般道路
2 人。
9、第一个交通维护人员必须站于消能桶之后,其他交通维护人员在封闭区域之根据施工需要站立,但必须保证交通维护人员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
五、占用人行步道及非机动车道交通导流安全防护标准
(一)占用人行步道施工1、在施工作业区域周围用锥形交通标对作业区域进行封闭性安全拦护,锥形安全标之间以安全绳进行连接,并在施工区域四周至少设置一块道路施工标志牌和回转强光灯。
2、在施工拦护区域与行人顺行方向平行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宽度不低于 1 米的人
行通道。
(二)占用非机动车道施工
1、在施工作业区域周围用锥形交通标对作业区域进行封闭性安全拦护,锥形安全标之间以安全绳进行连接,并在施工区域迎车方向最前端及最后端设道路施工标志牌。
2、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临时非机动车道,并用锥形交通标设置隔离带,间距为2
米。
3、临时非机动车道隔离带迎车方向最前端,一次设置发光导向牌、消能桶及回转强光灯各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