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第六章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

坡长
坡长是指一段坡路的长度,合理的坡长设置 可以减少车辆能耗和排放。
排水设计
纵断面设计应考虑排水问题,合理设置排水 沟和排水管道,确保雨天行车安全。
纵断面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主干道纵断面设计,通过合理 的坡度和坡长设置,实现了安全、顺 畅的交通环境。
案例二
某山区公路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了 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了适当的坡度 和排水设计,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和 山体滑坡的风险。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流畅度和安全性具 有重要影响。
纵断面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坡度、坡长和竖曲线半 径等参数,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议
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应注 重智能化和绿色化,推广智能 交通系统和绿色出行方式,提 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环保性。
雨水收集与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 道路清洗等用途,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
节能环保材料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进行城市道路建设,降低能耗 和环境污染。
05
结论
总结
平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 、安全性和环境等因素,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
率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的平面与纵断面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 ,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协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符合规范标准
遵循国家和地方的道路设计规范,确保设计 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考虑地形地貌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的特点,合理规划道路的 平面和纵断面,充分利用地形优势。
优化交叉口设计
合理设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提高交叉口 的通行能力。
注重人性化设计
市政工程道路方案目录

市政工程道路方案目录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城市交通发展分析一、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二、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三、城市交通规划与发展第三章市政道路规划原则一、城市发展规划与市政道路规划二、市政道路规划原则三、不同区域市政道路规划要求第四章市政道路设计标准一、道路设计基本原则二、城市道路设计标准三、环城快速道路设计标准四、主干道设计标准五、次干道设计标准六、支路和背街巷道设计标准第五章市政道路建设方案一、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思路二、城市道路建设技术方案三、城市路网建设规划四、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五、城市立体交叉口建设第六章市政道路改造方案一、城市老旧道路改造二、城市道路二次改建三、城市路网升级改造第七章市政道路保养维护方案一、城市道路的保养维护原则二、城市道路的日常养护三、城市道路的大修维护四、城市道路的技术保养第八章市政道路环境保护方案一、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原则二、城市道路噪音污染防治三、城市道路空气污染防治四、城市道路绿化与美化第九章市政道路交通安全方案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原则二、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第十章市政道路管理方案一、城市道路管理制度二、城市道路管理技术三、城市道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四、城市道路管理人才培养第十一章市政道路经济投资方案一、城市道路建设投资原则二、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来源三、城市道路建设投资运作模式四、城市道路建设投资风险防控第十二章结语一、主要研究成果二、存在问题和建议三、进一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附录以上是一份市政工程道路方案目录,希最可以帮助您完成对市政工程道路方案的研究工作。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体交叉

04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高效利用空间
详细描述
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是一种常见的立体交叉形式,通过在不同高度上设置交 叉口,使得四个方向的车辆能够同时进行交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性。
实例二: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缓解交通压力
详细描述
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通常用于高速公路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通过建 设高架桥将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分流,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和 道路通行能力。
立体交叉设计需注重人性化,提供方 便的步行、自行车道等设施,促进绿 色出行。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 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等。
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 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设计要素
01
交叉口布局
合理规划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 车道数、交通信号灯等。
道路线形
确保道路线形与交通需求相匹配, 减少行驶难度和安全隐患。
03
02
车流组织
优化车流方向和流量分配,提高交 通流畅度。
选型依据
1 2
交通流量与流向
根据不同方向和车流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立体 交叉形式,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道路等级与功能
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特点,选择适合道路功 能的立体交叉形式,以满足交通需求。
3
工程造价与施工难度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立体交叉的工程 造价和施工难度,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 体交叉
• 立体交叉概述 • 立体交叉设计原则与要素 •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规划 •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 立体交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07.08.2019
6
07.08.2019
7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的影响; 2. 确定了城市的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3. 交通枢纽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道路的功能: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 (2)为城市基础设施管道提供地下空间 (3)沿街建筑采光、通风,逃生通道 (4)城市开发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 (6)户外活动场所
07.08.2019
10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组 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07.08.2019
22
机动车道的宽度 = 所需车道数 × 一条车道的宽度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07.08.2019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
性质、流量、形式
23
07.08.2019
24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 非机动车坡度
2%
07.08.2019
25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1.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通常是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物分布 最为集中的地段,是城市居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公共生活的中心,是城市居民活动十分频繁的 地方。此中心包括社会政治公共活动中心、科技教育 公共活动中心、商业服务公共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公 共活动中心、体育公共活动中心等。 各类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般都由一组建筑群和开放 空间的组成,要使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的建筑物、绿化、 雕塑及广场的布置与自然人文环境的特色协调,融为 一体,既要满足实用、经济的要求,又要体现建筑空 间艺术审美的要求,还要能表现出城市空间艺术上的 协调与展现出城市功能、技术和艺术的三位一体的完 善效果,以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需要。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要求城市各主要用 城市总体布局
地功能明确,各用地间相互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总体布局必须具备长远观点和科学预 同时有安全便捷的联系。城市总 与改善,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景 见,力求方向明确、留有余地。对于 一、基本原则要求: 体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江 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要认真选择 城市总体布局应在充分发挥城 远期规划,要坚持从现实出发,充分 河水系、城市道路、绿地林带等 城市水源地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场地的 市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力争节约 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发展新区,对城市 1、立足全局,讲求效益,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则; 空间来划分功能明确、面积适当 位置,防止天然水体和地下水源遭受污 用地,缩短各类工程和道路的 近期建设,必须以远期规划为指导, 的各功能用地。同时应在明确道 染;要慎重地安排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 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长度,节约城市建设投资,达 坚持紧凑、现实、由内向外,由近及 路系统分工的基础上促进城市交 的位置,防止由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所 到各类用地布局的集中紧凑, 远,成片开发。并在各规划期内保持 通的高效率,并使城市道路与对 3、城乡结合,注意区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统筹安排; 生的废气与噪声干扰;要注意按照卫生 方便城市管理、城市生产和居 城市总体布局的相对完整性。 外交通设施与城市各组成要素之 防护的要求,在居住区与工业区、对外 民生活。 4、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间均保持便捷的联系。 交通设施之间设置卫生防护林带;要注 意加强建设绿化建设,尽可能将原有水 5、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由于城市总体布局的 面、森林、绿地有机地组织到城市中来, 综合性很强,要立足城 在进行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6、远近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发展的需要;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因地制宜地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市全局,符合国家、区 时,要从综合分析中,分 7、保护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域和城市自身的根本 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尽量满足能够反映城市性 利益和长远利益发要 质的主要建设用地和重大 求。取得社会、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进而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促成各组成要素的有序布 局。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结构与形态

2、社会空间的组 织以人为尺度, 是人(活动)的 空间的组织
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
化中:
亲昵距离 亲近状态 疏远状态 个人距离 亲近状态 疏远状态 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 6-18英寸 18-30英寸 30英寸-4英尺 身体控制极限
社会距离 亲近状态 公共距离 亲近状态 才
第六章
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
一、城市结构
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 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等。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 地使用上的反映。
重组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居住和商业相分离; 老建筑拆为停车场;
快速路分割城市;
环境质量下降。
Atlanta城外的Lenox Square Shopping Center ,这是美 国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总用地74英亩。
纽约一公交终点站和相 关的进出的高速公路
波士顿大都市地 区的128公路
2、城市交通战略与空间布局 一个城市的结构,除受到地理上的约束外, 大部分是由相对可达性决定的,除非故意 加以控制。
11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22社会空间的组社会空间的组织以人为尺度织以人为尺度是人活动的是人活动的空间的组织空间的组织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亲昵距离亲昵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6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疏远状态疏远状态661818英寸英寸个人距离个人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18183030英寸英寸疏远状态疏远状态3030英寸英寸44英尺英尺身体控制极限身体控制极限社会距离社会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4477英尺英尺处理非个人事务处理非个人事务疏远状态疏远状态771212英尺英尺公开的信息公开的信息公共距离公共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12121515英尺英尺典型的典型的正式正式场合场合有的距离有的距离疏远状态疏远状态2525英尺或更远英尺或更远超出个人的包围超出个人的包围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拼贴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次干路和支路的布置应能有效地起到集 散,连接的作用。
• 各类道路的规划指标 见下表。
8
国家
日本
日本平均 美国
美国平均 德国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奥地利 欧洲平均
国外城市道路网指标
• 次干道:与主干道并称 干道,兼有常速通过与 到达性功能,少量封闭 式,主要服务于小区域。
• 支 路:又称街道,具 有出发到达性功能,一 般取开敞式,主要服务 于沿线。
(二)道路网总体布局规划
• 道路网规划首先应规划以通行机动车为 主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的干路系 统,构成城市道路网的骨架,在此基础 上规划次干路、支路等其它道路。
一、快速路系统规划
• 1、规划原则
– 联络城市各个功能分区或者组团, 满足长距离的交通需求
– 进行城市内外交通转换,屏蔽过境 交通
– 调整城市道路网交通量 – 形成城市建设的风景带,带动沿线
的土地开发
9
一、快速路系统规划
• 2、快速路的组成要素
– 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 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 快速路 主干路 • 次干路 支路
• 2、城市道路分级
•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又分为I、Ⅱ、Ⅲ 级。一般情况下,道路分级与大、中、 小城市对应。
• 各类各级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 快速路:又称通道,具 有快速通过性功能,一 般采取全封闭式,主要 服务于全域及对外衔接。
• 主干道:又称道路,具 有准快速通过性功能, 部分封闭式,主要服务 城市各主要分区。
• 3、快速干道规划特点
– 城市快速路的布局形式一般多为“环形放射” 式,不同快速路系统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环 的大小、形状、层数等方面。
– 快速道路网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能够快 速疏导城市交通。
– 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用应慎重,应全 面权衡其利弊。认真研究上下匝道的设计 问题,使车辆上下通畅,尽量减少其对地 面交通流的不利影响。
4
3、自由式道路系统
• 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变化 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 置而形成的。
• 优点:是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 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 价。
• 缺点:是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 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 适用条件: • 自由式路网一般适于一些依山傍水的城
当区域只有几个强核心时,网络 以射线为主
<当区域的一些点发展到一定规 模,就需要环线联系
集中单核心城市
分散多核心城市
3
放射环式路网优点
• 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 郊区的联系,环行干道又有利于中心城 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互相联系,在功能 上有一定的优点。
• 路线曲直结合,灵活机动,易于结合地 区自然地形和形状,非直线系数较小 (为1.1~1.2),行程短,行程时间少。
• 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全市各个区域与 交通枢纽,并同对外公路衔接。按两侧用 地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综合性干道和交通 性干道两大类 综合性干道:非高峰允许停车,可设置公 交停靠站;
交通性干道:不能停车,设置少量公交停 靠站 • 主干路上机动车与非动机车应实行分流 • 交叉口之间分隔带要尽量连续 •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 的公共建筑出人口。
这种布局具有通达性好、非直线系数小、有利于城市 环形放射式 的扩展和过境交通分流等优点,一般用于大城市;但不
规则交叉口多、交通组织不易,过多的将射线引向市中 心,易造成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自由式
该路网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造价,一 般适于受自然或人工建筑阻隔的城市;但是路网的非 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交通组织不易,建筑用地分 散。
15.9
8 13.3 11.2 6.28 9.7
我国部分城市的道路网密度
城市名称
南京 合肥 太原 马鞍山 镇江 芜湖 鞍山
路网密度 (km/km2)
1.38 1.76 2.28 2.65
1.56 2.21 3.08
调查年份
1997 1993 1994 1990 1993 1987 1994
第二节 各级城市道路规划
• 四种类型 :
• 方格网式
放射环式
• 自由式
混合式
1.方格网式(棋盘式)
• 方格网式道路网:是一种最常见的
干道网结构形式,几何图形多为规则的 长方形,即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接近平 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布置次要道路, 将用地分为大小适合的街坊,又称棋盘 式道路网。 • 通常是沿南北和东西走向按一定的间距 平行地排列城市主干路,在主干路之间 再排列次干路。
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
• 1、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 路网规划的影响
• 2、地形条件的影响 • 3、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 • 4、铁路线的影响 • 5、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干道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是指道路网系统的 平面几何图形 。
• 它是由于城市发展为满足城市交通、土地 利用及其它要求而形成的,通常是与城市 总体规划一起综合考虑。
(二)道路网总体布局规划
• 山区道路网规划要充分考虑地形的特 点,在丘陵起伏的地区,道路网不宜追 求方格网的形式,应平行等高线设计。
• 河网地区的城市道路网应与水系密切配 合,道路应平行或垂直河道布置
• 市中心区道路应有足够的密度,其支路 网密度宜为12~16km/km2。
• 路网节点相交道路的条数以四条为宜, 最多不超过五条
三、次干路规划
次干路联系城市主干道的辅助性 干道,承担集散主干道交通流的 任务,两侧可设机动车和非机动 车的停车场、公交站点和出租汽 车服务站。
市,由于地理条件受限的城市。 • 代表城市:
国外: 茅美尔(Maumelle)
国内:重庆、青岛、南宁、九江
5
青岛
4.混合式
• 混合式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将上 述三种结构形式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 构形式,又称综合式路网。
• 该结构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较合理的形 式,如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则可以较 好地组织城市交通。
• 国内许多城市如上海、武汉、合肥等均 属此类。
•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采用方格网和环 形放射的混合式,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 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 京。
路网形式
特点和性能
方格网式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交通分布 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是非直线系数大,对角线 交通不便利,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 不利。
2
1.方格网式(棋盘式)
• 适用条件 :
– 方格网形式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 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 在大城市中最好与其它形式混合使用
• 代表城市 :
– 国外:纽约、巴塞罗那 – 国内:西安、洛阳、平遥、苏州
苏州
2、放射环式路网
• 放射环式路网:一般都是从旧城
中心区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旧城中 心向四周引出若干条放射干道,并 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干道组成。 •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 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 几何构图的产物。
城市名称 东京 横滨 大阪
名古屋
纽约 芝加哥 洛杉矶 华盛顿
柏林 伦敦 巴黎 巴塞罗那 维也纳
道路面积率% 15.3 10.1 17.2 17.6 15.1 35 23.4 50 43 32.8 26 23 25 15.8 15 21.0
路网密度(km/km2〕 18.8 19.2 18.1 18.4 18.6 13.1 18.6
1.方格网式(棋盘式)
• 优点:
• 城市街道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与 方向识别
• 没有明显的市中心,道路使用均衡 • 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 无复杂交叉口,交通组织简单
• 缺点:
• 道路非直线系数大,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 道路主次功能不明确,限制了主次干道按功
能划分发挥作用 • 干道网的密度一般较高,交叉口多,影响行
• 有利于解决过境交通问题,避免过境交 通穿越市区,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中心 区的影响。
放射环式路网缺点
• 放射形干道又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的引 入市中心地区,这就容易造成中心区的交 通紧张,中心区路网超负荷,而外围路网 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了路网时空资 源。
• 交通机动性较方格网差,道路错折,交通 不便;交叉口不够规则,交通组织不够灵 活。
第六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一节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
• 城市道网是所有城市道路组成的统称。 •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首先应满足客、货车
流、人流的安全畅通,同时应反映城市 风貌、历史和文化传统 。 •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应功能明确、系统清 晰,不同等级道路应相互配合 。 •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应能适应今后城市用 地的扩展、交通结构的变化和快速交通 的要求。
• 另一个方式是沿干道为一个或多个建设 区,中间为居住有行政商业服务业中 心,两侧各为一个工业企业,最外侧各 有居住区及商业服务业副中心和工业区 分开布局。
还有一种常见的链式道路网,是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 为纽带(链),好像脊骨一样联系着各类较小范围的道路网 而形成的。常见于组合型城市或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
• 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 这种道路网中心区为方格形,向四周呈环形 放射式发展,因历史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网规 划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 手指式(巴掌式)道路网
• 这种道路网以多条放射线呈手指式发展,市 区以外沿着手指状的道路两侧规划一些重点 建设区
•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是和子母城市的布局(即 城市由市区和卫星城所组成)相配套的,道 路网从城市中心起呈放射状联系多个卫星城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