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附工艺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及实践应用

合集下载

《2024年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范文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处理需求。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概述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体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使水体中的离子发生电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消毒杀菌等目的。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三、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电解氧化技术:电解氧化技术是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电解过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达到去除有机物、降低污染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解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电解效率和处理效果。

2. 电解还原技术:电解还原技术是利用阴极的还原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等污染物。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极材料、调整电流密度等手段,提高了电解还原技术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3. 电吸附技术: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水体中的离子吸附到电极表面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吸附技术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电吸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进展1. 工业废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电解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利用电解还原技术去除重金属离子等。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废水的污染程度,提高废水的可回收利用率。

2. 饮用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利用电吸附技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利用电解过程产生次氯酸等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电吸附技术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

电吸附技术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
1 实验 概 况
时 间, 图 2 1重复进行吸附实验 . 按 — 观察 出水氯离子浓度变化 , 制作 出 水氯离子浓度随吸附时间的变化 曲线 本 实验研究 的是 电吸附技术去除水 中氯离子 的可行性 . 实验用水 从 图 2 2中可 以看出 . - 出水氯离子浓度在吸附过程随 时间的变化 主要采 用河北省某处理厂再生回用生物处理后 的出水 . 主要水质指 其 规律 。当接通电源 . 电极两端加上电压后 . 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 . 液 溶 标见表 1 1 -。 中氯 离子 浓 度逐 渐 降低 .出水 浓度 开 始 下降 .5 i 1rn后浓 度 降 到 a 表 1 1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 — 2 5 g 。1m n 0 m / 5 i 后趋于平缓 .且与 2m n时剩余 氯离子浓度相差 不 L 0i 项 目 单 位 数 值 大 . 1m n时氯离子浓度与 2 mi 而 5i 5 n时的基本相 同. 这说 明 当吸 附时 p H 6 9 ~ 间为 1r n , 5 i 时 吸附基本 已达到饱和 . a 即便再延 长处理 时间 . 中的 溶液 剩余 氯离子浓度基本不发生变化 . 吸附时间定 为 1 mn 故将 5i 这 一现 碱 度 m oL m I / 32 . 4 象表明 . 通电后水 中的离子在 电极处发生 了显著的电吸 附. 中氯离 水 TS D m L d 11 25 子由于静 电引力的作用被电极吸附 . 储存于该电极表面形成的双电层 硬 度 m oL m Y 5l 3 中. 而不是 因为 电解或其它化学作用得到去除的 证明了 电吸附法去 氯离 子 m 几 g 42 1 除水中氯离子的可行性
【 要】 摘 本文通过 实验室静 态吸 附研究 了电吸附技 术对 氯离子的去除效率, 以及影响去除率的各种因素 , 结合进水水质和 处理要 求, 定 确 了 电压 5 极板间距 1 c 吸 附时间为 1 n 在 V, , m, 0 5 为最佳的吸 附工 况; mi 考察流量对氯 离子去 除率的影响 ; 最后将 实验结果 应用到工程研 究中, 提 出了水回用工程体现 出较好 的经济 、 环境和社会效益 , 有一定的推 广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电吸 附; 离子; 氯 去除率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作为一种新型处理技术,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

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工作的调查分析可知,电吸附除盐技术已经在工业污水、饮用水净化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本文从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原理入手,对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吸附;除盐技术;应用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市政领域等产生的污水数量越来越多。

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中,人们对污水处理工作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发生了显著提高。

为了抑制污水排放对自然环境及清洁水源产生的污染作用,应该加强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一、电吸附除盐技术(一)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原理电吸附除盐技术的作用原理为:通过带电电极的吸附功能将水中的带电粒子和离子吸附到电极表面,实现电极表面溶解盐类的富集,进而实现除盐目的和水淡化目的的一种优质处理技术。

与传统处理技术相比,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环保特征较为明显。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污水净化、淡化工作的调查分析可知,电吸附除盐技术在该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电吸附除盐技术的材料目前已经在电吸附除盐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模板炭材料作为一种纳米级网状炭材料,模板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孔径可变功能及有序排列特征方面。

在实际的电吸附除盐过程中,可结合实际吸附除盐要求适当调整模板炭材料的孔径参数,并运用有序排列状的孔促进电极将溶液中更多的溶解盐类吸附到电极表面。

2.碳气凝胶材料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逐渐被研发出来。

作为一种纳米级的非晶碳材料,碳气凝胶在机械性能、比表面积以及导电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因此,这种材料逐渐在电吸附除盐技术中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基于碳气凝胶的四级电吸附除盐装置可在1.2V条件下,去除1升(质量浓度参数为每升1000毫克氯化钠溶液中99.2%的盐)。

这一数据表明,碳气凝胶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

电吸附法去除地下水中离子的试验研究

电吸附法去除地下水中离子的试验研究

技术总结电吸附法去除地下水中离子的试验研究刘海静1, 张鸿涛1, 孙晓慰2(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2.常州爱思特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2) 摘 要: 基于双电层理论的电吸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去除水中离子的方法。

采用新型电吸附设备处理清华大学地下水的试验结果表明,电吸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离子,去除效果取决于电压、流量、电极对数等参数。

当电压为1.55V 、流量为40L/h 、采用100对电极时,出水电导率为30~50μS/cm ,硬度可由278.3mg/L (以CaCO 3计)降低到20.3mg/L ,再生时间与运行时间之比为1∶3.6。

关键词: 电吸附; 电导率; 硬度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4602(2003)11-0036-03 电吸附法因其简单、新颖和环保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国内近年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2]。

1 基本原理电吸附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对含盐水溶液施加静电场,强制其中的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处移动,并被束缚在电极表面形成的双电层中,起到去除离子的效果。

在实际的工艺应用中一般采用碳电极材料,不仅导电性能良好,而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置于静电场中时碳电极会在其与溶液界面处产生很强的双电层(厚度一般为1~10nm ),能吸引大量的离子并储存一定的能量。

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则除去外加电场并将电极短接,此时吸附的离子被释放到溶液中,解吸后的电极可重新投入使用[1]。

图1 电吸附原理示意图2 试验装置与方法211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由水箱、水泵、流量计、电吸附模块、电导率仪及压力计等组成。

电吸附模块的具体构造如图2所示。

图2 模块构造示意图工作模块采用EM K110型电吸附模块,电极尺寸为400mm ×200mm ×2mm (长×宽×厚),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环氧树脂将电极分别粘在配电底板的两侧,每对配电底板之间构成一对电极,将50对电极组装在一起(板间距约6mm )并用螺栓固定即得到一个电吸附模块,模块尺寸为350mm ×220mm ×460mm (长×宽×高)。

电吸附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电吸附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3.3耗电量及产水率
本工程处理水量200m3/h,运行费用0.3元/ m3,其中电费0.17元/ m3(电耗为0.55kW·h/m3,电费按0.3元/ kW·h计,电厂内部电价相对较低),人工费0.1元/ m3,设备维护费0.03元/ m3;系统产水率≥75%。
4.
采用的电吸附除盐设备,在宁波某热电有限公司建成日处理量为10000t的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5000 m3/d,二期5000 m3/d,其中一期已经投产,二期也已经开始调试),对其经过混凝沉淀并过滤之后的出水进行深度除盐处理,从运行结果看,原水和产水的电导率均比较稳定,原水平均电导率为389μS/cm,产水平均电导为118μS/cm,平均去除率为69.4%;原水的硬度平均值为1.19mmol/L,产水的硬度平均值为0.4 mmol/L,去除率为66%;电吸附原水和产水的氯化物浓度比较稳定,原水氯化物平均浓度为64.7mg/L,产水平均值13.6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79%;运行费用0.3元/ m3;产水率≥75%。
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的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电吸附技术对电导率的去除效果如图2所示。
从运行和检测结果看,原水和产水的电导率均比较稳定,原水平均电导率为389μS/cm,产水平均电导率为118μS/cm,平均去除率为69.4%。
2.
工艺流程分为二个步骤:工作流程,反洗流程。
流程图1所示:
工作流程:原水池中的水通过提升泵被打入保安过滤器,固体悬浮物或沉淀物在此道工序被截流,水再被送入电吸附(EST)模块。水中溶解性的盐类被吸附,水质被净化。
反洗流程:就是模块的反冲洗过程,冲洗经过短接静置的模块,使电极再生,反洗流程可根据进水条件以及产水率要求选择一级反洗、二级反洗、三级反洗或四级反洗。

电吸附工艺在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电吸附工艺在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与原水相 当时进 行下 一 次处 理。电 吸附原 理示 意 图如 图 1
2 工业试 验
工 业 试 验 所 采 用 的 电吸 附 装 置 包 括 A B两 组 模 块 ,每 、
组2 8个 ,两组模 块 交 替运 行 。试 验期 间 ,系统 累计 进 水
2d 0 。平 均 处 理 量 为 4 3 m 9 2 ・ d ~。
李凤 山,杨 磊 ,马甜甜
2 26 ) 7 19 ( 州煤 业股份有限公司 济宁三号煤矿 ,山东 济 宁 兖

要 :采 用 电吸 附工 艺处 理 经 “ 凝 一澄 清 ” 后 的矿 井 水 ,并 进行 了工业 试验 研 究。在 混
试验 条 件 下 ,电吸 附工 艺能 够有效 去除矿 井水 中的无 机 盐 、氯 离子 、碱 度 、硬 度 及部 分 有机 物 ,
1671一0959201204枷67旬3矿井建设开发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矿井水涌出大多需经提升处理后排放至地表水系而坑口电厂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若将矿井水利用于电厂生产不但具有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1 0 2年 第 4期




电 吸 附 工 艺 在 矿 井 水 处 理 中 的应 用 研 究
电吸附装置 的核 心是 电吸 附模块 。电吸 附除盐 的基本 原理是对流 经电吸 附模块 内 的水 通过 电极 施加 电压 ,水 中 离子在 电场作用 下 向带有 相反 电荷 的电极 处移 动 ,吸 附在 多孔极板 上 ,从而 实现 水的 除盐 处理 。处理 过程 中,模 块 产水 电导率 逐渐升高 。当产水 电导率无 法满足处理 要求 时 , 对 电极进行 短接 放 电,通人 原水 进行 冲洗 ,至产水 电导 率

电吸附技术——除盐和再生水技术新秀

电吸附技术——除盐和再生水技术新秀

电吸附技术——除盐和再生水技术新秀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缺水最严重的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苦咸水地区和内陆大中型城市。

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时,淡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因此,研究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海水、苦咸水、中水)实用技术,适度开发苦咸水已是当务之急。

苦咸水,是指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包含高浓度盐碱成分,随着地区不同,苦咸水还具有高氟、高砷、高铁锰、低碘、低硒等特征。

这种水口感极差,如果需饮用,就必须对不同含盐量的苦咸水进行脱盐淡化处理。

此外,一些工业废水和海水中,也具有高盐度的性质,开发产水率高、能耗较低、操作简单的环保型除盐技术势在必行。

电吸附技术具备以上优点且有良好的除盐性能,并且可以应用在饮用水净化、海水、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电吸附:阴阳离子盐水内,拆散一对是一对电吸附技术(Electrosorb Technology,EST),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它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离子的分离,进而去除的目的。

水处理中,水中的盐大多是以阴阳离子(或称正负离子)的形式存在。

所谓“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就相当于在水中安装一个平板电容,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两个电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强制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板上移动,阴离子向正极板移动并聚集,阳离子向负极板移动并聚集,这样使水体本身盐度降低,实现了除盐的效果。

电吸附的电极板,拆散水中离子对,目的是让人类获得更纯净的水。

小编给电极板点个赞:电场除盐水更净,你的良心不会痛。

电吸附工作原理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相隔而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

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电场的作用,水中离子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

随着电极吸附离子的增多,离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最终实现盐分与水的分离,获得淡化的水。

电吸附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电吸附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电吸附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吸附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电吸附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或带电粒子,从而达到净化水或使水脱盐的目的。

文章重点介绍了电吸附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电吸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对电吸附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水的除盐具有能耗低、使用简便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关键词:电吸附;电极;水处理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环境破坏与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并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对此,必须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

对污染水进行治理就是应对水资源枯竭有效地措施之一。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这几种方法虽然对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比如能源损耗大、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洁净的水处理技术,可以避免上述缺点,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在去除金属离子、胶体微粒、溶解盐类及其它有害离子时效果明显,并已经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电吸附理论电吸附是电子在带电电极表面发生的诱导电势吸附,是用于去除中等离子强度溶液中各种带电粒子的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业技术。

与常规的吸附方式不同,电吸附是将吸附剂极化以操纵界面电位,从而改变界面吸附量和选择性(电增强吸附)。

电吸附的驱动力来自吸附质与电吸附剂电极的各种相互作用。

电吸附过程中,吸附和脱附都可以通过电位的调控来完成。

循环电吸附时,吸附剂首先保持在吸附电位,使吸附质从一种溶液中移去(电吸附),然后电位反向控制在脱附电位使其脱附到另一种溶液中(电脱附)。

电吸附过程可构成电位控制的吸附、脱附循环,一方面允许提高吸附容量(电增强吸附),另一方面原位再生吸附剂。

电吸附是一种不涉及电子得失的非法拉第过程,所需电流仅用于给吸附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充电,因此电吸附本质上是一个低电耗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离子去除目标要求:浓度降到 300 mg/L 以下。
2.2 静态实验步骤与实验分析 2.2.1 工艺路线 总工艺路线暂定如下: 来水→ 保安过滤(根据水质情况定) →原水箱 → 电吸附模块 → 净水箱
图 2 工艺流程
图 4 电吸附技术对氯离子去除效果变化 情况
排放水以实际化验结果作为衡量标准, 从中可以看出,试验期间,原水平均 TDS
在 1156mg/L, 产 水 平 均 TDS 为 439mg/ L, 浓 水 平 均 TDS 在 2004mg/L,TDS 平 均 去 除 率 为 62.0%, 而 且 去除效果非常稳定。
2.2.4 氯 化 物 去 除 效果
氯离子是本次试验 研究的主要指标,是总 盐中含量最高的组分, 氯离子浓度高会对再生
1.1 电吸附水处理原理简述 如图 1,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形 成的空间中流过,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 到电场的作用,随着电极吸附带电粒子的增 多,从而使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 带电物质滞留在电极表面,最终实现溶解的 离子与水的分离,获得较为净化的出水。
⑤ 抗油类污染 由于电吸附除盐装置采用特殊的惰性 材料为电极,可抗油类污染。 ⑥ 操作及维护简便 由于电吸附系统不采用膜类元件,对 原水要求不高。自动化程度高,对运行管理 人员的要求低。 ⑦ 运行费用低 该技术属于常压操作,能耗比较低。 原因在于电吸附技术净化是将水中的不同类 型的离子分别提取分离出来,而不是把作为 溶剂的水分子从待处理的原水中分离出来。 2 电吸附技术在再生水处理中去除氯离 子的实验 在中小城市市政再生水的处理过程中, 很多情况是用户使用后的浓缩废水又排回城 市管网进入原污水处理厂,形成了盐类特别 是氯离子在整个城市排水处理系统内循环而 导致浓度不断升高,如果采用常规诸如石灰 软化法等处理工艺,无法去除氯离子,而难 以达到对氯离子要求较为严格用户的水质指 标,特别是对使用再生水作为冷却水的热电 厂等单位,采用除盐处理工艺对氯离子的去 除十分必要和有效。 由于电吸附技术具有上述优点,决定 采用电吸附技术对再生水中的氯离子进行去 除实验研究。 2.1 实验概况 本实验研究的是电吸附技术去除水中 氯离子的可行性及其去除率,实验用水采用 我公司再生水处理厂再生回用生物处理后的 出水,目的是研究电吸附工艺代替石灰软化 工艺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其主要水质指标 见表 1。
2.7 工程管理处防治区 (1)临时措施 本区回填土方为 0.50 万 m3,临时堆放 在施工现场,占地面积约 260m2,为防止水 土流失,对临时堆土采用装土编织袋临时防 护。经计算,需装土编织袋 825 个,围堰方 量 25m3。 (2)植物措施 为防止工程管理处区域水土流失,同 时给员工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对工程 管理区可绿化区域采取绿化措施。绿化区域 主要为各建筑物周边、道路两侧及围墙内 侧。在办公楼等建筑物周边空地以铺设草坪 为主,在草坪中点缀灌木和花卉,草坪初步 选择早熟禾,灌木选择丁香、黄刺玫、连翘; 道路两侧植以绿篱、乔木,乔木选择龙爪槐, 绿篱选择水蜡;围墙内侧栽植乔木,乔木选 择桧柏。工程管理区绿化面积 0.25hm2。经 估算,需栽植乔木 240 株,栽植灌木 90 株, 栽植绿篱 300m,铺设草坪 0.23hm2。
表 1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
2.2.2 电吸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分为二个步骤:工作流程, 再生流程。 如图 2 所示。 工作流程:原水池中的水通过提升泵 被进入过滤器,固体悬浮物在保安过滤器被 截流,之后水进入电吸附单元。水中溶解性 的盐类被吸附,达到除盐的目的。 再生流程:就是模块的反冲洗过程, 冲洗经过短接静置的模块,使电极再生,反 洗流程可根据进水条件以及产水率要求选择 一级再生、二级再生、三级再生或四级再生。 2.2.3 TDS 去除率 TDS 值 代 表 了 水 中 溶 解 性 总 固 体 的 含量,TDS 值越大,说明水中的含盐量越 大,在回用水处理中 TDS 是一项很重要的 水质指标。中试试验期间电吸附除盐系统对 TDS 的去除效果见图 3 所示:
2.5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1)临时措施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包括施工营地和 施工工区,占地面积为 22.00hm2。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区建筑材 料存放于仓库内,因此堆料不需采取临时防 护措施。输水隧洞施工工区共堆放回填土方 0.01 万 m3,堆放时间较长,为防止水土流失, 将回填土方装入编织袋集中堆放于工区内, 需装土编织袋 3300 个。 本工程输水隧洞施工时间较长(从第 1 年 5 月至第 3 年 4 月),考虑到输水隧洞施 工工区的雨水排放,在施工工区四周修筑排 水沟,排水沟断面尺寸为底宽 0.4m,沟深 0.3m,边坡 1:1。修筑排水沟长 1600m, 开挖土方 336m3。 (2)植物措施 施工生产生活区均为临时占地,施工 结束后原为耕地的要进行复垦,其它地类 (除工矿及居民点用地)进行植被恢复。施 工营地、施工工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仓 库、临时宿舍等建筑物占压及汽车、人员活 动频繁,造成土壤板结。因此,临时征地的 复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使之可达 到复垦状态,复垦面积 7.29 hm2,复垦措 施计列在主体工程中。采取植物措施面积 为 12.56hm2,原为滩地的采取撒播草籽措 施,原为林地、荒地的栽种适宜当地环境的 乔木进行绿化,在绿化之前对场地进行土 地整治,整地面积 12.56hm2。乔木株间距 为 2m×2m,草籽按 50kg/hm2 标准撒播。 乔木初步选择刺槐。经计算,栽植乔木 2.55 万株,撒播草籽 142.5kg。
1 电吸附技术概述 随着电化学理论和吸附分离技术的不
断发展,将二者交叉融合的电吸附理论和技 术日渐显示了它“年轻”的活力。电吸附水 处理技术是通过对水溶液施加静电场作用, 在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在两电极表面形成 双电层,吸附再生水中的离子但不发生化学 反应。由于双电层具有电容的特性,因而能 够进行充放电。在充电过程中,双电层能将 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并保存在其中,积蓄一定 的能量;在放电过程中,则能释放出能量和 离子,使得双电层又获得再生。
2m,垂直孔距为 1.92m,下排孔口距离地 面 1.0m。排水孔采用 PVC 管材,管材内径 10cm,内孔口用两层 400g 土工布反滤层包 裹,排水管向外呈 5% 坡度。
为防止两侧山坡坡面汇流对弃渣的冲 刷,提高挡渣墙的稳定性,在渣场靠近山坡 周边设置排水沟,其洪水频率采用 20 年一 遇洪水标准。根据弃渣场位置、地形、土壤、 植被及设计降雨强度等因素,确定排水沟形 式为开敞式梯形浆砌石结构,厚度为 0.3m, 底部碎石垫层。
下中国科技信息 2013 年第 15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ug.2013
化措施恢复植被。绿化区域需进行全面的土 地整治,整地面积 2.17hm2,乔、灌木株间 距 2m×2m,草籽按 50kg/hm2 标准撒播。 撒播草籽面积 1.09hm2,乔木初步选择刺槐, 灌木选用紫穗槐,草种选择紫花苜蓿。经计 算,栽植乔木 2900 株,灌木 2900 株,撒播 草籽 55kg。
图 3 TDS 的去除情况
图 1 工作过程示意图
1.2 工艺特点 ① 耐受性好 核心部件使用寿命长(>5 年),避免 了因更换核心部件而带来的运行成本的提 高。 ② 特殊离子去除效果显著 电吸附技术对氯、氟、钙、镁离子去 除率效果尤佳,且除盐率连续可调。 ③ 无二次污染 电吸附系统不添加任何药剂,排放浓 水所含成份均系来自于原水,系统本身不产 生新的排放物。浓水 COD 不浓缩,可直接 达标排放,无需进一步处理。 ④ 对颗粒污染物低 由于电吸附除盐装置采用通道式结构 (通道宽度为毫米级),所以不易堵塞。对 前处理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降低投资及运 行成本。同时,电吸附除盐设备具有很强的 耐冲击性。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3.15.001
电吸附工艺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研究及实践应用
魏鸿礼 河北省张家口市金川中水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075000
摘要 氯离子浓度过高是影响再生水水质达标和使 用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规的石灰软化法工艺 不易去除。从原理上,电吸附技术对于氯离 子等盐类离子可以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本 文简要介绍了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原理,并通 过实验室重点实验研究了电吸附技术对氯离 子指标的去除效率,以及影响氯离子去除率 的各种因素,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工程研 究中的处理效果。电吸附技术应用于污水回 用工程中体现出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吸附;氯离子;去除率
上接第 33 页
水用户特别是换热器产生不利影响。试验对 氯离子的去除效果见图 4。
由图 4 可以看出,原水氯离子平均含 量 为 307mg/L, 产 水 平 均 为 91mg/L, 浓 水 平 均 567mg/L, 氯 离 子 平 均 去 除 率 为 70.4%,去除率要高于其平均的除盐率 (62%)。 3 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
2.6 弃渣场防治区 本工程弃渣采用集中堆放的形式,共 设 3 个弃渣场,占地面积共 2.47hm2。为防 止弃渣场产生水土流失,对弃渣场采取表土 剥离、挡渣墙、排水沟、渣场表面绿化、临 时堆土防护等措施。 (1) 工程措施及临时措施 ①表土剥离、回覆及临时堆土防护 为满足弃渣场后期植被恢复需要,在 弃渣堆放前先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深度 平均为 0.3m,剥离表土面积为 2.47hm2, 剥离表土总量 7410m3。待弃渣结束后,将 剥离表土回覆至弃渣场表面,回覆表土总 量 7410 万 m3。剥离表土堆放期间,采用装 土编织袋临时防护,经计算,需装土编织袋 6600 个,围堰方量 200m3。 ②挡渣墙及排水沟 本工程弃渣场均为沟谷型。其容量按 设计弃渣量设计,适当留有余地;拦挡形式 根据地形、堆渣量的不同,选择浆砌石重力 式挡渣墙防护,并沿山体修筑排水沟,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水 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确 定挡渣墙均按 3 级建筑物设计,采用 20 年 一遇洪水标准。排水沟也采用 20 年一遇洪 水标准。 为排泄弃渣场本身积水,通过在浆砌 石挡渣墙上布设排水孔解决排水出路,排 水孔设置 2 排,呈梅花形布置,水平孔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