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象走向现代

合集下载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一种绘画流派,它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对20世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后印象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阐述。

后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对印象主义的纯粹主义进行批判,并试图通过更加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手法来表现主观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后印象主义主要包括点光主义和采色派两大流派。

点光主义强调在画面中运用许多小的点、线和斑驳来表现光影效果,以表现物体的真实光与色。

而采色派则强调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通过对纯色的大面积运用来形成画面的整体协调和和谐。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色彩和笔触来表现情感和内心世界,他们对光影、色彩、线条等元素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主张在画面中追求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情感的抒发。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当时的艺术传统进行了颠覆和挑战,他们开始探索画面中的形式结构和色彩关系,从而为后来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后印象主义为现代艺术探索了新的表现方式。

点光主义和采色派的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他们对色彩、线条和形式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等后来的艺术流派提供了借鉴。

著名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他的色彩运用和笔触在现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后印象主义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为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客观写实,他们开始追求对主观情感和内在世界的表达,这种契合了19世纪末期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这样的观念变革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对20世纪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强调色彩和构图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现代绘画和艺术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和继承。

现代文学流派从新感觉派到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流派从新感觉派到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流派从新感觉派到后现代主义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从20世纪初的新感觉派到后现代主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作品。

本文将对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代表作品。

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特点是追求感觉的直观、直观性和感官体验的表达。

在这一时期中,文学家热衷于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情感和意识流来传达人物内心的世界。

代表性的作家如契诃夫、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等,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新感觉派的风格,深入探讨了个体的感受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盛行起来,后来发展成为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对传统形式和结构的颠覆和否定,追求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非常规的叙事结构。

代表作家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意识流、拼贴、非线性叙事等特征,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塑。

20世纪后半期,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兴起。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扩展,注重思想、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碎片化。

代表作家包括托马斯·品钦斯基、伊凡·奥斯特罗夫斯基等。

他们的作品强调对历史、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怀疑,以及对语言和符号的游戏和解构。

除了以上几个流派,现代文学还涌现出许多其他重要的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特定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的流派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流派从新感觉派到后现代主义,历经多个时期和流派的变化与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代表作品,体现了文学与社会变迁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现代文学流派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主义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是一种通过艺术、文学和哲学反映现实、表现个人主义、拒绝传统的文化运动。

它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强调抽象和形式上的实验,以及对文化和社会的批判。

现代主义不仅对艺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建筑、设计和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所贡献。

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其中对现代主义的定义和特征的讨论非常广泛。

早期的现代主义核心是对工业化的赞美,对科技和机器的热爱,以及对传统规范和价值观的反叛。

例如,著名的艺术家莫奈通过描绘印象派的作品来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展示了对现代生活和工业化的独特视角。

同时,珍妮·瓦尔多夫在她的著作《女墙壁纸》中反映了女性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反叛,表达了现代主义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文化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开始失去吸引力,人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增加,这导致了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达达主义者的行为艺术和爆破艺术,反映了人们对战争和暴力的恐惧和反感。

而诗人T.S.艾略特的《荒原》则以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批判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的困惑和失望。

在建筑领域,现代主义的发展也非常显著。

例如,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通过使用玻璃、钢铁和混凝土等新材料,设计了许多标志性的现代建筑,如柏林的国会大厦和贝拉格尔德新大学图书馆。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强调功能和效率,体现了现代主义的核心原则。

在20世纪的后半叶,现代主义经历了进一步的转变和变革。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得现代主义的定义变得更加模糊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拒绝了现代主义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简洁性,强调多样性、复杂性和相对主义。

例如,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通过他的波普艺术作品,批评了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崛起。

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现代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

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

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蒋育林由湖南出版集团组织编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

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研员,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和交流湘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件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解中国音乐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等要求每个高中生达到的内容标准,这些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

第四单元主要针对上面两项内容标准来编写的。

(课件二)一共六个部分,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后三部分是按照外国音乐发展的线索设计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三)1.能认真聆听中外乐曲,理解和感受其不同的情感和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简述中外音乐发展的轨迹。

3.能够闸述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能够说出西方各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

4.能随乐哼唱部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第一部分“华夏音乐之光”。

(课件四)这部分的内容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蛰龙飞起舞东方”。

(课件五)在这个部分向高中学生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到解放前的这段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这段非常的历史时期,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这期间,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教材精选了这段时间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热情。

“印象派”和现代中国绘画

“印象派”和现代中国绘画

“印象派”和现代中国绘画作者:刘博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18期甘肃通渭●刘博“印象派”一词虽然是由于在巴黎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上因画家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批评而得名,但产生“印象派”艺术的各种因素却早已出现。

早在荷兰人室内小景画就可以看到画家对自身环境和人物关系的描绘,而较直接的艺术观念应该从19世纪前期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和特纳的风景画中领略到绘画从崇尚理念、崇尚永恒法则到开始面对自然、面对客观世界并真实表达的趋向算起。

尽管一些法国美术史家不承认这种联系,实际上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却发扬了这种传统,并对印象派的产生发生直接作用。

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人物柯罗在1856年的一本速写本里曾经劝告他的学生首先要掌握第一印象。

他说:“永远不要放弃它,并且,当你在寻求真理与正确性的时候,也永远不要忘了赋予它我们所设计的‘外衣’。

”这种理论对于以客观自然的印象为科学和正确的艺术基础的印象派艺术家来说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当1874年印象派画展受到敌意的批评家攻击时,柯罗也同时遭到诋毁,一位观看了画展的批评家套用罗兰夫人的名言叹息:“柯罗啊!柯罗!多少罪名因你而起啊!”艺术的变革往往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化,就像文艺复兴运动标志了欧洲社会状态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型。

而“印象派”的出现,则预示了乡村文化向都市文化的一系列变化。

那个时期的艺术家敏感地凭借自己的感觉,描绘出这种变化的真实状态。

从他们喜爱的题材看,由于感觉的变化而导致新表现技法的产生。

如莫奈画烟雾缭绕的火车站,画在不同时间和光线变化中的干草堆;他画大教堂,画开满鲜花的草坡、茂密的浓荫下有睡莲的池塘……曾经有人评说毕沙罗热衷于画那些普通的蔬菜,而对名贵植物不屑一顾,相对而言,毕沙罗确实更多的是描绘乡村的环境。

但当时的毕沙罗并不像隐士般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时不时地要离开城市到郊区去,醉心于乡野的气息……但是后来他也开始关注城市生活,画城市的花圃园林,“园中不再种有白菜、生菜和南瓜,而是一片人工种植的错落有致的花卉、树木和灌木”。

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观念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观念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观念,是一个极为丰富和多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世纪末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追求更加深刻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观念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

一、印象派的影响在20世纪初,印象派对于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印象派的画家们通过对光线、色彩和形式的独特表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则,追求捕捉瞬息的光影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对于感觉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当时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推动了艺术观念的转变。

二、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在20世纪初至中期,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成为了现代艺术观念的重要代表。

立体主义强调几何形态和构成的重要性,试图通过抽象和简化的形式来表达物体的本质和结构。

表现主义则更加强调对情感、内心世界和个人体验的表达,更加关注人性的深刻理解。

这两种艺术流派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艺术观念的内涵,为后来的抽象艺术和表现主义艺术奠定了基础。

三、达达主义的挑战20世纪上半叶,达达主义的兴起对现代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达主义者试图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以反叛和反抗的态度来拒绝传统的美学标准。

他们以嘲讽和荒诞的方式来表达对当下社会和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四、超现实主义的探索在20世纪上半叶,超现实主义的兴起开拓了艺术观念的新领域。

超现实主义者试图通过超越现实的想象和表现方式,来探索潜意识和超验现象。

他们运用梦境、幻觉和自由联想的方式来创作,试图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潜能。

这种对梦境和超验现象的探索,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和艺术创作理念。

总结回顾: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观念变化丰富多彩,从印象派到超现实主义,每一个艺术流派都在其时代背景下,试图寻求一种更加深刻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那为什么这两个画派被称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风格。

1、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绘画多以神话、宗教、历史或贵族生活为题材。

2、虽然画家在创作前可能会到戶外写生取景,但他们都喜欢回到画室才進行绘画创作。

3、当时的画家除了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各自有不同的固有色外,绘画时还会在物体受光较少的部分加上黑色或褐色,以营造黑暗的调子变化。

在红色上加上黑色或褐色营造红袍下的暗面效果在手部加上黑色或褐色來营造阴影的效果这就是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

印象派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现状,走向了革新。

作品大多是在室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

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1874年4月,莫奈等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了借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这幅画就是其中的一幅。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完全要靠印象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画派随之诞生。

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933《鲁昂大教堂》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都是差不多在教堂正面角度的地方画的,但是莫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描绘不同光线下的鲁昂教堂,充分表现了印象派注重瞬间的感受,注重对光线的描绘,不同天气情况下,教堂呈现出这几种不同的色彩。

《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说课稿

《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说课稿

《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学科是音乐,题目是《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课综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一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六课,是按照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设计,让学生了解到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印象派与现代派音乐形风格特点的一课。

本课内容选取《海妖》《蓝色狂想曲》等名作进行鉴赏,极具代表性。

现代派音乐在欧洲音乐发展中属于最末端,更能进一步证明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了解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是每个高中生应达到的标准之一,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发展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名家名作,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因此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体验到印象派音乐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体验到现代音乐的众多艺术主张、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了解其音乐的风格及特点。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中时期是学生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高雅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他们。

高中生对现代音乐的真正含义知之甚少,让他们接触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以增加对欧洲音乐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分析、理解、体验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现实接受音乐教育程度的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 表 人 物
迈克杰克逊 马克西姆
当代音乐家典型代表
迈克尔·杰克(Michael Jackson, 1958.8.29-2009.6.25)全名迈克 尔·约瑟夫·杰克逊,简称MJ。是一 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作 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 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 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魔幻般的舞 步更是被无数明星效仿。其代表音乐 有《Thriller》《Bad》《Dangerous》 等等。
欣赏与复习
回答问题
1.这个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C小调革命练习曲
2.作者是谁?
肖邦
3.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韦伯 肖邦
代 表 人 物
德 彪 西期音乐家典型代表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生于巴黎,7 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 院,1884年获罗马大奖,赴罗马学习三 年。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等人 的影响,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开创了音乐上一个划时代的流派— 印象派。代表作有:《牧神午后前奏 曲》、《大海》、《意象集》、《版画 集》、《贝加莫组曲》、歌剧《佩利亚 斯与梅丽桑德》等。
肖斯塔科维奇
欣赏视频
《节日序曲》
现代主义时期音乐家典型代表
这首管弦乐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在1954年专门为十月 革命胜利37周年而创作的一部庆典性杰作。 作品以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丰富的表 现手法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欢庆国家节日时的热烈气氛,热 情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全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其中既有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也有人民在伟大祖国怀抱中感到的自信、乐观、对美好未 来的憧憬,始终洋溢着活泼、欢腾的气氛。
格什温
欣赏视频
《蓝色狂想曲》
现代主义时期音乐家典型代表
现代主义时期音乐家典型代表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20世 纪苏联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9随随母 亲学钢琴,11岁开始创作。1919年如列 宁格勒音乐学院,1926年所作毕业作品 《第一交响曲》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级多,作品遍 及歌剧、舞剧、戏剧音乐、电影音乐、 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和歌 曲,著名的有作品有:《第七“列宁格 勒”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清 唱剧《森林之歌》。歌剧《卡捷琳 娜·伊兹迈罗娃》,舞剧《黄金时代》 等。其创作风格大胆而富有哲理性,旋 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
马克西姆
欣赏视频
《克罗地亚狂想曲》
欣赏视频
《出埃及记》
本章总结
时期 巴洛克时期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印象派 现代派 代表人物 巴赫 亨德尔 维尔瓦第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韦伯 肖邦 德彪西 格什温 肖斯塔科维奇
这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巴洛克音乐,古 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和现代 派音乐的音乐作品及伟大音乐家的代表作, 从而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伟大音乐家所作出音 乐精品和对世界音乐艺术文化的巨大贡献, 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继续探讨和复习。
德彪西
欣赏视频
《棕色头发的少女》
代 表 人 物
格什温 肖斯塔科维奇
现代主义时期音乐家典型代表
格什温(1898-1937),美国作曲家。 出身贫寒,同年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 12岁开始学钢琴,14岁开始学习和声、 对位与配器。16岁为电影写歌曲,并创 作了许多具有黑人音乐风格的喜剧。格 什温音乐创作的最大价值是把美国通俗 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 了特有的音乐风格,即交响爵士乐,成 为美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 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 有:《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 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迈克杰克逊
欣赏视频
《 They Don't Care About Us》
当代音乐家典型代表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克罗地亚钢琴 演奏家。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 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并受到广泛好 评。代表作有《野蜂飞舞》《克罗地亚 狂想曲》《出埃及记》等。时尚前卫是 他个性化前沿的表达,技巧纯熟是他实 力派的表现。无论做音乐还是做人,他 都要成为一种潮流的引领者,要有自己 个性化的东西。正是这种很鲜明化的个 性才使马克西姆在众多的艺术家中脱颖 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