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儿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自学内容】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用)第一章绪论掌握内容: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内容:儿科学概念,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掌握内容:体格生长,包括: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公式、测量方法及异常临床意义;身长:出生身长、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上下部量的概念及各年龄特点,身长常的临床意义;坐高、头围、胸围、腹围的发育,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各系统生长:(1) 骨骼发育:头颅骨发育,脊柱的发育,长骨的发育。

(2) 牙齿的发育:乳牙、恒牙。

(3) 生殖系统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发育。

熟悉内容: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神经心理发育中感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了解内容: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素。

思考题:(1) 何谓新生儿期?婴儿期?各期有何特点?前囟异常的临床意义?(2) 体格生长的具体指标有哪些?体重如何计算?(3) 骨化中心有多少个?何时出现?何时出齐?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儿童保健掌握内容:小儿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内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了解内容:儿童各年龄时期的保健重点。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1、儿科病史及体格检查掌握内容:儿科病史的询问内容。

熟悉内容: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

了解内容:儿科体格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儿科疾病治疗原则掌握内容: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熟悉内容:儿科饮食治疗、心理治疗原则。

了解内容:儿科护理原则第五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1、小儿营养基础掌握内容:小儿各年龄对能量和水需要量。

熟悉内容:小儿各年龄对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正常需要量、作用。

2、婴儿喂养方法掌握内容:母乳喂养的概念、成分、优点、方法、禁忌、断奶的原则及时间。

人工喂养的适应症;人乳与牛乳的比较,主要缺点、克服方法、每日总量;添加辅食的原则、时间,婴儿辅食添加顺序。

熟悉内容:混合喂养。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基本要求(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第二章小儿生长发育1、教学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

(4)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

2、基本要求(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2)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1、教学内容(1)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特点。

(2)儿童保健组织结构:城乡保健网的组织。

(3)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护理、教育、营养、体格锻炼。

(4)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实施。

(5)讲解心理卫生含义和重要性。

(6)从卫生、学习、劳动和社教方面讲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7)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8)胎儿、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小儿的心理卫生。

(9)小儿某些心理行为障碍。

(10)小儿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

2、基本要求(1)掌握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了解小儿保健组织结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3)熟悉小儿的预防接种。

(4)了解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5)熟悉儿童心理、小儿健康的标志及其影响因素。

(6)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卫生。

(7)了解小儿某些心理行为障碍。

(8)了解小儿心理治疗原则。

第四章小儿液体疗法1、教学内容(1)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2)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酸中毒的病理生理。

(3)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的原则和具体计算方法。

(4)几种常见溶液的组成及其适应症。

(5)小儿腹泻合并肺炎、心力衰竭、重度营养不良及新生儿腹泻时的特点及补液方法。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城乡保健网的组织)知识点,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知识点。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英文名称:Pediatrics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32学时)学分:6.0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第8版,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心理、智力不断成熟的过程,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特点。

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因此,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对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诊治、疾病预防与疾病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儿科学》内容共分18章,其教学内容涵盖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和康复儿科学;其中,第1、4章为总论,介绍儿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2、3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防儿科学的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第5~18章研究各系统或年龄段疾病。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程、保持特色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的总体掌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适当介绍儿科学新进展,拓宽眼界,使医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疾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能够说明 ①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② 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能够概述 ①新生儿窒息的概念。 ②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
能够理解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
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2.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及监护。
能力培养目标:旨在通过教师教授和学生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注意与其他临床 专业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介绍本学科新进展,使学生提高儿科学 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混合式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专业外语 的学习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能力基础。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20 楼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20 楼
tengx@ yuzl@ yaol@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21 楼 盛京医院滑翔 2 号楼 2 楼 盛京医院滑翔 2 号楼 5 楼
盛京医院滑翔 2 号楼 6 楼
zhangjm@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19 楼xingyl@sj-hos源自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19 楼
唐莹 张波 佟雅洁 单丽沈 相云 滕旭 俞志凌 姚丽 张丹 许玲芬 王欢 赵继顺 王忻 陈丹 由凯 赵成广 李淼 杨凤华 陈睿 杜悦 于雪馨 侯阿娜 黄万杰 石永言 刘璐 杨男 迟昨非 李爽 吴琼 赵亚茹 郗春艳 赵云静 华天懿
chend1@ youk@
盛京医院滑翔 2 号楼 6 楼 盛京医院滑翔 2 号楼 5 楼
zcgwe@
盛京医院 1 号楼 A 座 21 楼

XX5儿科学教学大纲

XX5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2、掌握体格生长、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3、掌握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儿童保健1、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

2、熟悉小儿预防接种。

3、熟悉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营养基础与婴儿喂养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与营养需要。

2、掌握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3.掌握添加辅食的原则。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1、熟悉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2、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

3、掌握小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标准。

4、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6、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防治方法。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护理3、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外观与各系统生理特点。

4、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护理原则新生儿窒息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法和并发症。

2.掌握新生儿复苏处理原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3、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新生儿颅内出血(2)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熟悉本病各临床类型特点。

呼吸窘迫综合征1、熟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

2、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原则。

新生儿黄疸2、掌握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3、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及其特点。

新生儿溶血病1、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2、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包括ABO和Rh的溶血病的特点)、诊断,熟悉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儿科学》教学大纲儿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基本要求】
1.了解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3.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4.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课程内容】
1.简单介绍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2.一般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3.详细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4.重点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一般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
【基本要求】
1.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3.掌握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掌握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5.掌握肾病的激素治疗。

【课程内容】
1.简单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2.一般讲解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生理。

3. 详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

4. 重点介绍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分型诊断。

5. 详细讲解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教学时数】泌尿系统共3学时
【教学方法】应用图表及多媒体,并可以病例讲解重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