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儿科学教学大纲.doc

《儿科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内容: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新生儿、小儿营养性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婴儿腹泻与液体疗法、小儿心血管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瘢、小儿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遗传性疾病、小儿免疫缺陷性疾病、小儿类风湿病等。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小儿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熟悉各系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制等。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临床示教见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用书:宁寿葆主编《儿科学》第2版参考教材: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 16th.ed.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学时数:1)目的要求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主要内容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
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第二章小儿生长发育(学时数:1)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意义。
2.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主要内容1.…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意义。
2.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与外因)。
3.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1)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和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索。
C2)身长:出生身长,2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影响身长增长的因素,测量方法,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学教学大纲

反映儿童生长的快慢,包括身高、体重等 指标的年增长速度。
儿童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长速度加快的时 期,如婴儿期和青春期。
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体格测量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
发育筛查
诊断性评估
针对疑似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 全面的医学检查和评估,包括病史采 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运用标准化的发育筛查工具,对儿童 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 面进行初步评估。
异常生长发育识别与处理
生长迟缓
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 同性别儿童正常范围的现象,需 进一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
肥胖
儿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正 常范围的现象,需通过饮食调整
、增加运动等方式进行干预。
混合喂养
探讨混合喂养的适用情况 、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膳食指南及营养搭配
均衡膳食
阐述幼儿期均衡膳食的重 要性,提供各类食物的建 议摄入量和搭配原则。
营养需求
分析幼儿期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及 来源。
膳食计划
指导家长如何为幼儿制定 一周的膳食计划,确保食 物多样化和营养全面。
肾病综合征
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感 染、利尿消肿、降压等对症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05
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阶段性
01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
学龄期和青春期等,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遗传因素
家校合作建议
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形 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重点]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介绍儿童保健组织机构(城乡保健网的组织)知识点,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知识点。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一、儿科学简介1.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儿科学教学目标1.培养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培养儿科学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三、儿科学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评估a.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b.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b.儿童常见非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3.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a.儿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4.儿科急诊与危重病管理a.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救治策略b.儿科危重病的监测与治疗5.儿童精神发育和行为问题a.儿童精神发育的阶段和特点b.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四、儿科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基本儿科学知识与理论b.运用病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2.实践教学a.儿科学临床实习b.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践3.科研教学a.儿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b.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五、儿科学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与工具a.考试评估b.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2.教学质量评估a.学生满意度调查b.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本文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儿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完善的儿科学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备儿科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水平。
《儿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儿科学一、课程简介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是研究这个阶段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学科。
医学上,儿童与成人的相异之处很多,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大。
研究对象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每个阶段都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
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
儿科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疾病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发生开展规律和诊治及预防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及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儿科学绪论掌握内容:儿童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了解内容:儿科学的特点:基础医学方面(解剖、功能、病理、免疫和心理等)和临床方面(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2.儿童生长发育掌握内容: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及牙齿的发育:颅骨,、脊柱,腕骨骨化中心、乳牙、恒牙;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的发育、运动的发育和语言的发育;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了解内容: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常见心理行为异常。
3.儿童保健掌握内容:儿童的计划免疫。
各年龄期保健原那么。
了解内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4.儿科疾病诊治原那么掌握内容:儿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儿童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儿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儿科疾病诊治原那么。
了解内容: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
5.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和喂养掌握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局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23;C0411026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区外) 四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四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平行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后续课程: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等课程简介: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
推荐教材:儿科学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序号.主编.沈晓明王卫平教材名称.儿科学版次.第七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二、课程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培养强化类、外向型儿科学人才,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三、大纲内容一、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地点】儿科病房和门诊、示教室【时数】1.5学时(与婴儿喂养合计2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杆、手电筒、小儿玩具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服,仅穿内衣裤。
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前半年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X0.7kg 后半年体重(kg)=6(kg)+月龄X0.25(kg)1〜2岁体重(kg)=9+(月龄T2)X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X2+7(或8)(kg)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运动康复及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九年一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
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 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儿科学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纵向衔接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横向与康复评定学、运动训练学、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技能强化训练等课程相互为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母乳喂养优点,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使学生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为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合格医学生。
四、学时分配(理论)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总分100分。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
(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三)见习成绩考核随堂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四)终结性开卷
理论考核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二)参考书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
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难点: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3、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4、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5、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6、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4、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5、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节小儿腹泻病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2、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3、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5、一般介绍预防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3、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4、了解本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2、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难点:小儿腹泻的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节支气管肺炎
【教学内容】
1、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2、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3、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2、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2、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3、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难点: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多动症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2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重点讲解多动症的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难点: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二节孤独症
【教学内容】
2重点讲解独孤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重点讲解孤独症的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难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行为评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四节化脓性脑膜炎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2、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3、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4、重点讲授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脑脊液的鉴别诊断。
5、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2、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3、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4、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5、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及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难点:化脑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六节脑性瘫痪
【教学内容】
2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难点: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光疗暖箱的使用和光疗的指征。
2、了解颅内出血的B超、CT、MRI表现。
3、了解呼吸机、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的原理和应用。
4、掌握新生儿分类。
5、掌握窒息复苏步骤和程序。
6、掌握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7、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
【内容提要】
1、足月儿早产儿外观体查特点。
2、结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
3、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4、结合黄疸患儿介绍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和光疗暖箱的使用
见习二、循环、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一)循环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体征查辅助检查特点
2、了解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3、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体格检查。
【内容提要】
1、心脏望触叩听检查和先心病心脏杂音特点
2、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二)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肾炎肾病血尿泌尿系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掌握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水肿特点
3、掌握治疗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的疗法
【内容提要】
1、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方法和分析
2、结合肾炎肾病患儿鉴别水肿
3、通过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学习糖激素的疗法
(三)成绩考核
儿科学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参考书
[1]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执笔人:董悦教研室:儿科学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