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_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美中央银行政策的调整——基于中美中央银行资

基 于 中关 中央银行 资产 负债表 分析
倪 晓宇,朱意明
( 安徽财经大 学 , 安徽
【 摘
蚌埠
2 3 3 0 0 0 )
要】 在2 0 0 8年爆 发 全球 性 的金 融危 机后 , 各 国 中央银 行 纷 纷采 取 积极 的货 币政 策 , 以应对 危机 的影 响。相 比之 下 , 中美 两
由年度 统计 数据可 以看 出 , 从总体 上看 , 无 论是 中方还是 美方 ,
其 资产 负债表 都在绝 对规 模上 有较大 的扩 张。 中国人 民银行 的总 资 产 由2 0 0 8年初 的 1 6 9 1 3 9 . 8 亿元增长至 2 0 1 3 年末的 3 1 7 2 7 8 . 5 5 亿 高达 3 1 . 2 6 %。 于此 同时美 联储 的 总资产 由 2 0 0 8 年初 的 8 9 3 8 . 1 8 亿
2 0 1 5 年 1 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i n a Ma n a g e me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i z a t i o n
J a n . , 2 0 1 5
Vo 1 . 1 8 . No . 2
第 1 8 卷第 2 期
的1 6 2 5 4 3 . 5 2 亿元上升至 2 0 1 3 年的 2 7 2 2 3 3 . 5 3 亿元 , 所占比例也由
7 8 . 4 9 % 上 升至 8 5 . 8 %。
一
般 而言 , 大 多数 国家 只把 外 汇储 备作 为 周转 性 手段 , 外 汇储
备 的 数量 , 在 发展 中国 家一 般 相 当于 2 3 个 月 的进 口额 , 而我 国的 外 汇储 备远 高 于一般 国家 , 成 为我 国最重要 的 国际储 备 。这也 是 由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中美央行缩表操作: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对比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几个特点
第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增速逐渐下行。
第二,央行资产规模占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规模逐渐下降。 第三,基础货币占总负债的比例以及货币乘数都在上行。
基础货币占总负债的比例以及货币乘数都在上行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5-12 06-07 07-02 07-09 08-04 08-11 09-06 10-01 10-08 11-03 11-10 12-05 12-12 13-07 14-02 14-09 15-04 15-11 16-06 17-01 0% 央行/银行资产 储备货币/央行负债 货币乘数(右轴) 5.5 5.3 5.1 4.9 4.7 4.5 4.3 4.1 3.9 3.7 3.5
货币当局:总资产
增速(右轴)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人民银行资产表解析
资产项目 国外资产 外汇 货币黄金 • • • 央行外汇占款的减少对于央行资产负债表有两种影响方式。 第一种方式,央行外汇资产减少的同时,负债端基础货币同时减少,资产表和 负债表同时减结果就是央行缩表。 第二种方式,是央行外汇资产减少,央行增加再贷款操作来对冲。 国外资产:2000年以来,外汇占款是央行最为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2014年央 行外汇占款出现了34个月外汇占款下降的情况,再贷款开始作为基础货币投放。
储备货币:央行的主要负债来源,占到整个负债规模的88%左右。 • • • 货币发行是央行发行的货币,是实物形态的纸币和硬币,从流通状态来分又 分为流通中的货币M0和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两部分。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上缴准备金账户存款,又分为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 非金融机构存款是指为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
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研究

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研究作者:高冲来源:《新经济》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最大程度的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避免受到波及。
各国中央银行是负责各国社会金融体系稳定,进行货币政策抉择的当局,因此在危机来临的过程中,理应首当其冲。
回顾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我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并且彰显了与其他国家在管理理念以及价值理念等多方面的不同。
本文主要以金融危机爆发为基本契机,对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对于中国人民银行今后资产负债表的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人民银行正确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比较资产负债表,不只用于企业内部控制、还用于经营方向的指导以及防止弊端的出现,同时还能让报表的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次贷危机的到来,对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发起了一次挑战,在这一风暴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降低金融风暴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要力挽狂澜。
中美两国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在最后的决策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两国资产负债表的不同之处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下文论述中,主要是围绕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存在的主要不同展开了具体论述,希望能为我国人民银行今后货币政策的高效施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比较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以及管理理念的不同,中美两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措施大相径庭,而作为决策重要依据之一的资产负债表,两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一)透明度差异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统一口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的格式来进行制作的。
但是就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子科目来说,就存在较大差异了。
美联储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的金融风险,特设了许多属于资产方的新子科目,政策的透明度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而就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来看,科目设立与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设置较为一致,透明度不高。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资产负债 既是 中央 银行执 行货 币政策 、维 护金 融稳定 的物质 基 础 ,也可以从侧面反 映宏观 金融调控的实施效果 。2 0 年次贷危机 以 08 来,各国中央银行纷 纷推 出量化宽松政策 ,在 干预规模不 断扩大 的同
变 ,反映了公开市场业务规模 明显扩大 。
二 负债业务分析
款 ”从20年02 万亿 元增长N2o 年21万亿元 ,它们 的增长率都 01 .9 o9 .2
远远 超过了 “ 币发行 ”和 “ 货 金融机构 存款 ”的增长率 。因此 ,一方
面成 为人 民银行负债 资金的重要来源 ,从而成为实施货 币政策 的重要 基础 ;另一方面 ,降低 了 “ 储备货 币”在 总负债中的 比重 。市场机制 在债 券发行 中发挥重要 作用,再加上 中央银 行难 以掌控政府存款 的数
2 0 年在 总负债 中 占比达N 8 2 % 0g . 2 ,说 明在 金融机构存款 和发行债券
之外 ,人 民银行对其他 负债的资金来源 依赖 程度提高 了,它将影 响货 币政 策的选 择。
外 汇/ 总资 产
4 . % 4 . % 4 .% 5 .% 5 % 6 % 6 % 7 .% 7 .% 4 2 3 1 8 4 8 2 9 6 5 1 8 0 2 5 6 8
财政 金 融
中央 银 行 资 产 负债 管 理 面 临 的挑 战 及 建议
中国人 民银行广州分行
【 摘
万剑韬
要1次贷危机披 各国中央银行在干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不断增大资产负债规 模,这给各国中央银行 的资产负债 管理违 成了极 大的压 力,也给各 国中 资产 债管理 建议
央银行执行货 币政蓑、维护金 融稳 定带来 了 大的挑 战.本文将对 中国人 民银行 资产 负债表进行分析 ,并针对次贷危机 下的资产 负债管理提 出相应 的政策建议. 极 【 关键词】中央银行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演进及比较分析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政策工具调整的意图。
2007~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更多源于主动的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而中国则更多源于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
2015年以后,美联储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资产负债表开始逐步缩减。
而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开始取代外汇占款渠道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标志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趋势有相似之处,但调整的动因和操作方式差异较大。
未来,美联储仍将按照既定计划主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央行将侧重于结构调整以及降低外汇占款等境外资产的占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投放流动性的作用将上升。
关键词:央行资产负债表;演进特征;比较分析IMF在2002年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 BSA), 通过编制一国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其系统性风险状况。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用于记录特定时点上,一国或地区中央银行资金收支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存量关系的工具。
央行资产负债表决定了一国基础货币的规模,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表的调节来加强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央行积极主动管理其资产负债表,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既可以反映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行为的各项政策安排,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Rule(2016)指出,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理解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手段。
李扬等(2015)提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变化。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扩张,2007~2014年增加了两倍。
2014年年底,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
其中,2014年年底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分别为4.5万亿美元和5.5万亿美元,两国央行资产规模合计占全球央行资产规模的45%左右。
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作者:张晓斐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9期摘要:金融危机后,央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予以调控。
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数据的分析,了解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变化趋势,以期发现金融危机后央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金融机构。
其特殊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处理的业务、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起作用的特殊。
中央银行业务的特殊性是指中央银行立足于宏观金融视角,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市场予以调控。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所以在金融机构中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其地位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货币政策,服务并监管整个金融系统。
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其在金融活动中也享有各种特权,不存在与金融机构的竞争;同时,央行的直接经营目标是调节宏观经济、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央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导致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不同于其他企业或金融机构。
二、中央银行资产项目分析根据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1.7万亿元。
并且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由图1可知,从2009-2013年,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资产总额从2009年的22.75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7万亿元,增长了39%。
平均每年增幅接近8%。
(二)中央银行总资产规模与GDP增长趋势一致。
由图2可以看出,中央银行总资产的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保持协同一致。
表明我国金融危机后期相应的货币政策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走势相协调。
根据王强(2012)指出:央行国内外资产规模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GDP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先导作用,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及原因分析

作者简介 :贾怡培 ( 1 9 9 3一) , 女, 河南南阳人 , 新疆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 国际金融。
2 2—
一
续 表
( 注: 以 上 由 美 联储 官 网 数 据 整 理 得 来 )
储多次降低再贴 现利率和联邦资金 目标利率。美 在2 0 0 7年 以前 , 美 联 储 的资 产 负 债 表 的结 构 联储 在贴 现窗 口投 放 的资金 迅速 增加 , 但传 统 的贴
因此 , 美联 储 的 资产 负债 表也 相 应 地 发 生 了结 构 上 和数量 上 的变 动 。美联 储 每 周 四都 会 编制 并 发 布一 份资 产 负债 表 , 以下 表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联 储 2 0 0 3年 至
美联储 是 美 国 的 中央 银 行 , 肩 负 着 调 控 美 国
国 民经济 的重任 。它 对经 济 的调 控 作 用 主要 体 现
引言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9 4 8 7 ( 2 0 1 5 ) 0 2 . 0 0 2 2 . 0 4
一
、
需求 , 美 联 储 为 了刺 激 经 济 不 断 使 用 货 币 政 策 。 而且 金融 危 机后 使 用 了一 系列 非 常 规货 币政 策 。
( 一) 2 0 0 7年 关联 储 在 资产 方 新 设 了“ 定期 拍 动性 的重 要 渠道 。而 此项 目只在 资 产 方存 在 了 三 卖信 贷 ”
年, 2 0 1 0年资产方 的定期拍卖信贷余额为零 , 至今
2 0 0 7年 下半 年 次 贷 危 机 愈 演 愈 烈 , 美 联 储 创 在资 产 负债 表上 未 出现 。当危 机 逐 渐 解 除 时这 种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对比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对比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规模的救市活动。
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美联储首当其冲没在常规货币政策—降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及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期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防止了市场崩溃和经济急速衰退。
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中国受危机影响相对有限,中国政府亦高度警惕,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
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影响,彰显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各自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同。
资产负债表项目构成不同,从资产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资产大体可以分为:国内信贷、国外资产和其他资产,但具体构成却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其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再来看美联储的情况。
对其总资产作类似的分类,国外资产来自于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和黄金账户;国内信贷包含的项目较多,包括证券、回购协议、对各种机构的贷款以及几家公司的债权;其他资产包括硬币、银行房产等余项。
从负债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负债大致包括:国内债券、国外债券、其他负债和自有资金。
主要不同体现在国内负债项目上,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内负债包括储备货币、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存款、发行债券、政府存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内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金、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支票存款与现金、联邦政府负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观察视角。 因此, 本文将 围绕资产负债表对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行为进行 研究。 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 也是此次全 球金融危机的 “风暴眼”, 其中央银行也就是联 邦储备体系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自然是观 察对象。 另外, 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 受到冲击, 但是在机制和渠道上有别于一般工业 国, 宏观经济状况也有所不同。 因此, 对中国的 中 央 银 行 即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People’ s Bank of China) 的观察既有助于对比分析, 又有助于揭 示更多的信息。 因此, 本文将围绕中美两国中央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展开, 具体地分为以下几个部 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 2007 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第二部分对两 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 —— 既有一些共同特征, 又有各自的变化特征— ——进 行分析; 第三部分对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及相关 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第四部分为总结。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 在危机不断加深、 变广的过程中, 各国政府都在 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 影响。 中央银行, 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 政策当局, 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 展开了大 规模的救市活动。 例如, 美国在危机爆发初期的 2007 年 9 月就开始降息, 英国央行随后在当年 12 月跟进。 尽管反应相对较慢, 欧洲央行也从 2008 年 10 月以来开始大幅降息。 另外, 各大央 行还通过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 向实体企 业提供融资等方式为市场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 中国虽然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少, 中国央行也做出 了降息等政策反应。 毕竟, 央行是整个市场的最 后贷款人 (Lender of Last Resort)。 而 且 , 央 行 是在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力的反应的惟一官方 实体 (Cecchetti, 2008)。 因此, 观察危机中中央 银行的反应和对策是对整个危机过程认识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从 多个视角展开, 例如从不同政策的市场反应和效 果来评价中央银行; 运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央行政 策的传导机制, 等等。 当然, 还可以从中央银行 本身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对于一个 “管钱” 的部门, 能够反映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理论与政策
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
— — —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
任康钰
内容提要: 随着次贷危机及之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断发展, 对危机的研究也从不
同角度展开。 由于中央银行是负责一国货币政策的政府部门, 也是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
力反应的机构, 因此对中央银行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以中、 美两国的中央银行作为观察
首先来看年度数据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 2007 年初到 2008 年底这一段时期里, 中美两国央行 的资产负债表都在绝对规模上有较大的扩张。 中 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①从 2007 年 1 月初②的 12.86 万亿元③增加到 2008 年 12 月底的 20.71 万亿元, 增幅达到 61%, 年平均增长率为 26.9%。 同期④美 联储的总资产⑤从 8785.24 亿美元增加到 22659.04 亿美元, 增幅更是高达 157.9%, 年均增长率为 60.60%。 尽管都这两年里两家央行都表现出较高 的增长, 尤其是美联储, 但是, 如果对比之前的 规模变化, 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 中国人民银行 的总资产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而美 联储的总资产则仅在 2008 年有非常高的增长。 这一点可以通过图 1 直观地反映出来。
对象, 以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切入点, 研究中央银行在危机以来的行为。 本文首先对
2007 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然后对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 进而对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
讨;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进入 2009 年,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规 模继续小幅扩大, 到 2009 年 3 月 底 达 到 21.06 万亿元人民币; 相反, 美联储同期反而是小幅 下 降 , 到 2009 年 4 月 底 为 20681.49 亿 美 元 。 接下来, 就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对两个央行的资 产负债表进行观察。
一、两个中央银行的资产 负债表概览
到目前为止, 大多数关于当前危机的研究
作者简介: 任康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
30 国际金融研究 /2009.8
货币理论与政策
都将本次危机的起点定在 2007 年中期开始爆发 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因此, 本文将观察的起点 定在 2007 年初, 这样就包括一段正常时期, 以 便对比于后面的危机时期。 受可获得数据的时 间限制, 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观察到 2009 年 3 月 底, 对美联储的观察到 2009 年 4 月底。
注: 两条虚线用的是左轴; 两条实线用的是右轴; 数据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的官方网站。
图 1 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近年来的总资产增长 图 1 两条虚线是两家央行总资产的对数值,
反映了它们的变化幅度。 显然, 位于上面的中 国人民银行的曲线相当平滑, 说明其总资产增
长较为均匀; 而美联储的曲线在 2007 年处有一 个较大的折弯, 显示了其在 2008 年所经历的跳 跃式增长。 如果看右轴的年增长率指标对应的 两条实线, 人行的增长基本上在 20%~30%的范 围内, 而美联储则在 2007 年前一直低于 10%, 仅在 2008 年获得了超过 140%的增长。
二、两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的特征分析
上面对两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尤其是资 产方的概览反映出了它们在所观察时段里的一 些特征, 其中既有相似点, 又有不同点。 那么, 这些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 人行总资产自 2007 以 来 的 增 长 相 比 之 前 数 年 并 没 有 出 现 跳 跃, 实际上是以前年份里增长的延续。 上述分 析还反映出国外资产在总资产中的重要性。 在 国外资产中, 货币性黄金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量; 外汇和其他外国资产是国外资产增长的原因, 而它们的增长则源于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的增 加, 两者②的相关系数高达 0.996。 不过, 国外 资产的每月增长幅度在 2008 年 7 月以后有所下 降。
相对而言, 国内信贷变化较小, 只是从 2007 年初的 3.13 万 亿 元 增 加 到 2009 年 3 月 底 的 3.65 万 亿 元 , 期 间 还 出 现 过 几 次③下 降 。 但 是, 国内信贷的几个组成部分则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项是对中央政府的债权, 即人行持有的国 库 券 , 基 本 表 现 为 “三 段 ”: 2007 年 1 月 到 7 月 该 指 标 大 约 维 持 在 2800 多 亿 元 , 2007 年 8 到 11 月 跳 升 到 8800 多 亿 元 , 2007 年 12 月 到 2009 年 3 月则进一步上升到并维持在 16000 多 亿元的水平上。 第一次变化是因为在 2007 年 8 月 29 日, 人行从境内金融机构买入了财政部发 行的第一期 6000 亿元特别国债, ④第二次变化 则是因为人行在 2007 年 12 月 11 日以数量招标 方式进行了 7500 亿元的现券买断。 ⑤其他的波 动则基本来自人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如回购操作 等。 第二项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⑥的债权, 包括 人行的注资和贷款, 其变化也可以基本上分为 “三段”: 2007 年 1 月到 11 月基本维持 在 6000 多 亿 元 的 水 平 上 , 变 动 很 小 ; 2007 年 12 月 到 2008 年 7 月先有一个大的增加、 之后又下降再 上升, 走出了一 个 “V” 字 形 ; 2008 年 7 月 以 后 该 指 标 又 基 本 稳 定 在 8400 亿 元 左 右 的 水 平 上。 该指标占国内信贷的比重一直稳定在 22% 左右。 第三项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⑦的债权, 其 变动正好跟前二项的升势相反, 反而在下降。 2007 年 1 月到 7 月该值一直在 2.1 万多亿 元 的 水 平 , 2007 年 8 月 一 下 减 少 了 近 6000 亿 元 到 1.6 万亿元左右, 到 2007 年 12 月又进一步下降 到 1.2 万 亿 元 左 右 ; 它 在 国 内 信 贷 中 的 占 比 也 从 70%下降到 33%。 这两次下降都与上面讲到 的国债变化相对应, 一个可能的解释⑧就是人行
②2007 年 1 月初用的数据是来源于 2006 年 12 月 31 日给出的数据。 ③货 币 单 位 为 人 民 币 。 ④这里用的统计数据分别是 2007 年 1 月 3 日和 2008 年 12 月 31 日的。 ⑤是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合并报表后的数据。 ⑥根据美联储提供的统计数据说明, “Other Assets” 指的是以外币形式存在的资产, 但以市场汇率转换成了美元值。 2009 年 1 月 29 日以后, 其 “Central Bank Liquidity Swap” 从 Other Assets 中单列了出来, 因此其后的国外资产中要加上这一项。
再来看美联储的情况。 对其总资产作类似 的分类, 国外资产来自于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 他 资 产 ( Other Assets) ⑥ 和 黄 金 账 户 ( Gold
①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等于总负债 (有 的 地 方 将 其 中 的 资 本 金 单 列 出 来 , 本 文 中 资 本 金 也 算 到 总 负 债 里 ), 所 以 既可以用总资产, 也可以用总负债来描述其规模。
对于中央银行来讲, 通过观察总资产的构成和 变化往往可以发现其资产规模扩张的原因。 因此, 这里的观察从总资产入手。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 产可以大体分为几个部分: 国内信贷 (Domestic Credit)、 国外资产 (Foreign Assets) 和其他资产 (Other Assets)。 当然, 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的差 异, 两个中央银行在每个部分中的具体构成并不完 全相同。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 其 国外资产包括外汇、 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 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 (基本上是中央政府)、 其他 存款性公司、 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国外资产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中最为重要的 来源, 不但占比最大而且还不断增大, 该占比 从 2007 年 初 的 68% 增 加 到 2009 年 3 月 底 的 79%; 而 国 内 信 贷 占 比 较 小 , 并 且 在 绝 对 数 量 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总资产增加占比还有所 下降, 从 2007 年初的 24%下降到 2009 年 3 月 底 的 17% 。 其 他 资 产 则 占 比 最 小 , 一 直 低 于 10%, 2007 年 12 月以后更低于 5%。 因此, 人 行总资产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外资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