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合集下载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骑马上天山的场景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天山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骑马上天山的场景和相关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

对天山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1. 课文文本《骑马上天山》。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用于了解更多关于天山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天山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骑马上天山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想象与创造: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骑马上天山的场景。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天山的相关知识。

3. 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骑马上天山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对天山的相关知识了解多少?5. 学生在想象与创造环节的表现如何?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习题 第一课时(新版)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习题  第一课时(新版)

《骑马上天山》习题1一、基础过关1.看拼音写字词。

xīn jiāng xiù huā yī lí( ) ( ) ( )fǔ shì mǎ tí yìn mǎ( ) ( ) ( )2.写写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进入天山,立刻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立刻()凉爽()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融化()飞泻()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洒满阳光的水底。

可以()洒满()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蜿蜒()翠绿()二、综合训练1.造句。

幽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类似的好句子,抄下来。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读一读,写一写。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

在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密密的塔松像无数参天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音轻灵,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版)

《骑马上天山》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2.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教学方法朗读、质疑、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情景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

入题。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亲历美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配乐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交流感受。

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

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

《骑马上天山》课件课时教案

《骑马上天山》课件课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骑马上天山》课件课时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文章背景,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文章描绘的美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天山美景,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小组内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描绘的美景。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 课堂练习(1)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你对天山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针对拓展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山地区的风土人情。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合作精神及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3.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美丽的天山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对天山的认识和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堂练习:设置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4.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拓展活动,如欣赏天山相关的诗歌、故事等。

5.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察力、合作精神等。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骑马上的天山的壮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骑马上的天山的壮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本文作者骑马上的天山经历。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山吗?天山的美景你们知道多少?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b.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骑马上的天山所见所闻。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感受天山的壮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4. 合作学习:a.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情感升华:a.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a. 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b.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骑马上的天山的美景图。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骑马上天山》课件课时教案

《骑马上天山》课件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天山景色及骑马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地图、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借助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学会欣赏自然美景,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天山美景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天山相关资料、朗读录音等。

3.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山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天山美景。

3. 欣赏天山美景(1)展示天山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天山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4.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欣赏天山美景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课件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天山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六上语文《骑马上天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骑马上天山》,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自然景物的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感受作品中自然景物的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 体会作者运用景物描绘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理解关键词语。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美景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标记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美景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讲解难点: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天山、写一篇以天山为题材的作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中的美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马上天山》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二、重点难点
1.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 天山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 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描写天山的古诗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从军行刘叉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