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中世纪初期,欧洲大陆被许多不同的王国,部落和城市国家所统治。
这些王国,部落和城市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和文化联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洲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
1. 欧洲民族国家的起源欧洲民族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政治力量集中在各个地方的王国和城市国家中。
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并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竞争。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国家逐渐壮大并逐步实现了最终的国家统一。
在13世纪和14世纪,一些欧洲国家的国家统一已经实现。
法国的统一始于14世纪初期,英国的统一则发生在16世纪。
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16世纪初期达到了国家统一。
2. 民族国家的形成在欧洲大陆,各国王国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对本国各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同化。
在英国,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等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进行了调和和同化。
在法国的根本上,同样发生了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调和。
在德国区域各国王国也开始着手推进统一,同化各方语言和文化差异。
3. 民族国家的发展当19世纪末的欧洲全面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提速。
随着欧洲各地民主意识的抬头,国家统一也意味着国家和国民的身份意识相应强化。
这样,民族国家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20世纪中叶,民族国家的发展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一些国家甚至建起了共同的欧洲联合体。
在这个联合体中,原本独立的民族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欧洲利益统一起来。
4. 民族国家的未来目前,欧洲的民族国家继续在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新的民族感真实。
随着知名国家间的紧密合作,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欧洲民族国家制度必须再次进行自我审视与进一步发展。
在一些欧洲地区的强势民族之中,有一部分地区“地方独立”或“地方自治”不断提出要求。
中国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历经几千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与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的历史远古时代,中国的祖先在大地上劳作繁衍,形成了原始社会,这是中华民族最初的形态。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历史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部族,如鲜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等。
这些部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的迁徙、战争、民族融合与冲突,逐渐走向了中华民族的形态。
商周时期,尤其是西周时期,部落联盟的形成开始逐渐提高了中国部族间的认同度。
周朝的“诸侯割据”与“宗法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和社会上的大一统气氛。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强国逐渐形成,如秦国、赵国、齐国等等。
这些强国的形成不仅刺激了普通百姓搜求国家统一的意愿,也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催生。
中国民族的一些基本文化元素如“礼乐制度”、“先贤崇拜”、“春秋越国之疑”等,也同样随着这个时期慢慢形成。
到了秦朝,中国首开皇帝制度之先例。
秦朝不仅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法律制度,而且开始建立了统一的文字和货币标准。
这些制度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对国家统一的认同度和民族认同感,为民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汉唐到明清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是较为繁荣和高峰的时期。
在这些朝代中,中国民族在文化、生活、科技等多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汉唐时期,随着汉族占据中心地位,汉族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
在唐朝尤其得到推广和发扬,唐朝诗歌、神话、科技都走向他国并成为了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
这种发展结果对中国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的强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相对开明和发达的时期。
此时期的社会运行比较稳定,有非常多的文艺和科技成果,从板画到碰金纸都有精良的制作,其中不乏出现了李时中、顾炎武等知名历史学家和思想家。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民族国家的产生,必须有先前社会组织形式的解体。
而现代民族国家对人类历史演化的独特性与发展方向,是每一个国家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未来走向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以期加深人们对民族国家的了解和思考。
一、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化1.1 古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古代民族国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职业分化的加剧,特定领域形成的专业管辖和专权性组织的起源。
这也导致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形成了许多不同种族、语言和文化的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定地区的族群需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波斯等。
1.2 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19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这导致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
同时,也加速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从此,欧洲国家开始在其殖民地建立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大规模创立了新的民族国家。
随着20世纪的发展,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殖民地体系逐渐崩溃。
这使得亚、非、拉美等地的国家纷纷开始走上民族国家建设的道路,实现了从殖民地沦为独立国家的转变。
到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民族国家。
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2.1 语言民族国家的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特征的一部分。
民族语言的发展、使用、保护和传承,是每个国家自身文化的核心方面。
母语的语言教育、文献的传承、跨境民族语言的关注等,都是这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超过6千万人口的最新普查数据显示,现今世界上的语言主要由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组成。
语言的多元化、保护和传承,是推动民族国家所在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演变的重要因素。
2.2 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是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
比如:中华文明早在4千年前就建立起来了,其中的儒家、墨家等思想体系都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在探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背景。
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指一个国家内部有不同民族,但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种国家形态在世界上并不少见,比如我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表。
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十分丰富和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在我国的例子中,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各个民族逐渐形成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经历了统一战争、政治联盟、国家法制等多个阶段。
而其中的知识点涉及到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战争策略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探讨。
2.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
需要我们关注的知识点包括民族文化交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教育平等等方面,这些知识点的全面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活力的过程。
在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多民族的存在,国家内部常常会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但不同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力量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统一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
总结回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和复杂。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也认为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结束文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探讨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其核心特点和发展趋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一)自我介绍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二)说课内容1.说教材(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本节课是一堂综合专题课,根据课标2-2-4的要求,选取了以民族关系发展为主线,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本专题是学习《我们传承的文明》中一条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它涉及八上、八下两册教材,时间跨度非常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各单元已经学习过,但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论从史出的意识和类比归纳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2-2-4 ”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已经学过民族关系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但由于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把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进行串联,构建知识系统,难点定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史料和图片分析,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为主,探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并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恰当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学生可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自评互判等方法,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确立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通过具体史实和图片的分析,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几个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让学生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类比归纳的能力。
帝国和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演进

帝国和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演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众多的帝国和民族国家。
这些国家形态和特征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它们都经历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
这种演进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帝国的历史和定义帝国是指一个由一位皇帝或一组皇帝统治下的大型国家,其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都较为广阔。
这种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系通常都比较中央集权,即由皇帝或中央政府来统一制定政策和行使权力。
典型的帝国包括古埃及帝国、古希腊罗马帝国、中国封建帝制、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等等。
帝国在历史上的出现多与某个统治者的雄才大略和谋略有关。
例如,古代的亚述、波斯和希腊等国家都曾发展成为强大的帝国,而这些帝国的兴起往往与它们的君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些帝国中,皇帝通常会采取集中控制、征服与扩张的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扩大国家的势力范围。
然而,帝国制度的缺陷也往往导致帝国的衰败和覆灭。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不够精细和严格,使得地方政权的权力逐渐膨胀,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同时,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文化和宗教差异等问题也容易导致内部的分裂和动荡,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
二、民族国家的历史和定义相比于帝国,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则与民族和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崛起有关。
民族国家是指由一个或几个民族构成的国家,其政治和文化的核心都是民族身份。
典型的民族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
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追溯到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国家利益的崛起,欧洲各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推进自己的文化和民族事业。
此外,在殖民主义和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下,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国家也相继独立,成为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国家。
与帝国相比,民族国家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民族和国家意识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悠久而复杂,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文将从秦汉统一、南北朝的分合、唐宋辽金元的统一以及明清时期的辽扼之统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汉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
此时的中国境内分布着不同的民族,如中原地区的汉族、北方的胡、羌族等。
秦朝的统一,通过中央集权和行政区划的改革,有效整合了各个民族的力量,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统一。
同时,秦王朝还通过修筑长城来阻止北方民族的入侵,保护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
二、南北朝的分合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北方为北魏、东魏等朝代,南方为南朝宋、南齐等朝代。
这一时期,民族的分化和迁移现象非常明显,南方以汉族为主,而北方则较多胡、鲜卑等少数民族。
然而,南北朝历史并非一片分离,多次的统一与融合也纷繁上演。
在南北分裂的300多年后,北方的隋朝统治者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统一中央政权。
这一统一加强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北方各民族的特色也逐渐融入中国的大一统中,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
三、唐宋辽金元的统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太宗时期统一了中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唐盛世。
唐朝的统一力量包括了汉族、少数民族如回纥族、突厥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的融入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文明进程注入了活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南宋时期,南部地区多数为汉族,北方则分布着多个民族如契丹族、党项族等。
面对金国的威胁,南宋政权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统一,稳定国家疆域。
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延续了下来。
四、明清时期的辽扼之统明朝统一了中国后,明朝政权对于中国各族民众采取了包容的政策。
明朝中晚期,辽东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政权,最终被明朝皇帝清朝统一。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教案: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一、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现代民族国家取代了封建制度,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并分析其重要动因和影响。
二、民族国家概念及兴起背景1. 民族国家定义民族国家指的是以一个共同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为基础,在特定地理领域内形成并主张统一政权和自治权利的国家。
这种国家形式强调自身独立性及不可分割性。
2. 兴起背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源于近代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工业革命、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潮流裂变了原本封建社会,进而催生了对于不同民族自主权利的需求。
例如法国大革命,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为其他革命提供了借鉴经验。
三、重要动因影响1. 民族认同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
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是由各种不同族群和文化群体混居而成。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和交通革命的到来,如铁路和邮政系统等架构建立起来,促使了各个地理区域内民族意识和认同感的加强。
2. 国家统一许多现代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是由多个地域分散、语言差异和宗教信仰离散的部落或城邦形成统一政权。
通过强调一个共同文化、语言和价值观念,这些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及行政领域内的整合,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统治体系。
3. 民主思潮民主思潮也是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当权者对于广大民众参与决策产生了新的需求。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中提出的“无代表税”口号,以及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等,都表达了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追求。
四、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与影响1. 法治和秩序维护现代民族国家以法治为基础,通过建立公正的司法系统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这种制度能够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国家建设和经济繁荣现代民族国家注重发展自身实力,在教育、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繁荣。
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
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现代国际体系中,如何有效地推进国族建设以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我们将首先定义民族国家和国族建设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接着,我们将通过历史案例和现状分析,探讨成功的国族建设如何为民族国家带来稳定和发展,并指出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将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民族国家的国族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关系的理解,并为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和谐与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演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族国家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族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阶段是民族国家政治实体的构建和巩固。
在民族的形成阶段,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开始形成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认同。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内部和外部的冲突与斗争,例如民族之间的战争、文化交融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共同的特征逐渐固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性。
随着民族特性的形成,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
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群体,并寻求在政治上的独立和自主权。
这一时期的政治运动往往以民族主义为旗帜,旨在建立一个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国家。
在这一阶段,民族主义的力量逐渐壮大,成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动力。
当民族主义运动取得一定的政治成果后,民族国家政治实体的构建和巩固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这一阶段涉及到国家制度的建立、法律体系的完善、行政机构的设置等多个方面。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消除内部的社会矛盾和经济不平衡,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演变和斗争,需要民族主义的推动和国家政治实体的构建与巩固。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是近代西方的主要国家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是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演变有直接的关系。
民族主义既是社会政治思潮,又标志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1.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关于民族国家的讨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兴盛,宁骚于1991年发表的《论民族国家》中认为,民族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的最初几十年里,由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国家的阶级实质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理论界的极大重视,而国家的现代形式即民族国家问题,则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
作者探讨了民族国家的现实性与普遍性、民族国家的历时类型与共时类型等基本问题。
还有学者提出,民族国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范畴,它本质上意味着国内所有族体在国家范围内的统一(形成国族)和对国家的一致认同;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主权独立、中央集权制、民主化和统一的国内市场;构建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政治努力的重大目标;在现实中,“民族国家”又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概念,其中还包含了相当的政治情结。
学者们认为,民族国家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从宏观角度来看,城市文明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有着密切的历史关联。
建立在农业经济恢复、商业贸易复兴基础上的西欧城市市民社会,其社会结构与角色功能已经大体成型,对立面则是尚未形成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国家。
西欧城市市民社会同封建政治国家的分立,从社会结构与力量的意义上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组织基础。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約兩百年前全世界是否有現在所謂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 2. 民族意識的出現: a. 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並非由單一民族形成,所以他們有美國 國家主義,卻沒有民族主義。 b. 十九世紀以來,俄國藉著泛斯拉夫主義,企圖主導東南歐各國的 政治,這種觀念只能稱作民族主義,而不是國家主義。由此可見, nationalism 的意義必須落實在歷史的脈絡中來理解。 c. 古代的猶太人,由於宗教的關係,他們篤信自己是耶和華的選民。 當世界末日來臨時,神會特別眷顧他們,帶領他們進天堂。猶太人 在西元前十一世紀建國,分裂為二,於西元前七世紀和西元前五世 紀先後亡國,並且長期遭受異族統治,而四處流散。不過,猶太人 並沒有因此被他族同化,他們堅守傳統的文化習俗,並且意識到他 們是屬於同一各民族。這種觀念可以稱為宗教的民族意識。
解釋名詞:
1. 民族:由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相同而結合的人群。
2. 國家:一群人民在一定地域內所組織的政治團體,必須具備領土、人民、主權、 政府四個要素。
3. 民族國家:由一個民族或多數民族所組成的國家。
4. 民族主義:由一個民族組織一個國家的主義。凡一國有數種民族,則相互維繫, 以同化為一個群體。若一個民族散在數國,則相互聯絡而吸聚為一個群體。 5.國家主義:凡事專以國家利害為主要前提的主義。
2. 請大家想一想自己是否歧視過別人?歧視的原因為何?大家覺得歧視別人是否為很
嚴重的事情?我們會歧視別人,是否因為我們將人、事、物的「正常」和「不正常」 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應該如何平等的看待每一個人?
3. 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你覺得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在中華民國歷史中扮演著
什麼樣的角色?我們還有哪些應該努力的地方? 4. 人權和民族自決的思想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上仍為重要的課題。你認為人類的苦難是 否會有終結的一天?世界上所有想獨立建國的人是否都能完成自己的心願?當他們 獨立建國成功後,世界是否就有永遠的和平?
d. 自古以來,有許多政治組織的形式:城邦、帝國、或封建邦國等等。西元
十世紀中葉,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表面上是類似帝國的組織,實際上皇帝
的權威有限,尤其自從十四世紀以後,整個帝國變成有名無實。 e.法蘭西和英格蘭本來都屬於歐洲的封建邦國,西元1066-1453年英格蘭的國 王還是法蘭西的貴族。英王愛德華三世是法王菲力四世的外孫。西元1337年 ,愛德華三世有意繼承法國王位,而爆發了英法百年戰爭(西元1337-1453年)。 在這場戰爭中百姓逐漸意識到,這並非兩個國王之間的爭奪而已,人民和人 民之間也有分歧。戰爭期間,民間的貞德喚醒法蘭西人的戰鬥意志。戰爭結 束後,英格蘭完全喪失在法國的封建權利,而兩國的民族意識也逐漸浮現。
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歷史三 潘盈惠
請大家從美國人的角度看 「911 事件」 ,討論小布希 出兵的理由,美國有百分 之九十四的人贊成出兵, 另外百分之六的人反對出 兵,如果你是美國人是否 贊成出兵?理由為何?
為何要講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
民族這個概念誕生的年代,是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正在毀壞神諭的、階層制的
2.法國革命期間,歐洲各國為了防止受革命風潮的波及,相繼派軍圍堵法國,並
聲援路易十六。外國的干預反而激發了法國人民的國家主義。拿破崙憑藉這股民 氣掌權及發動對外戰爭。他東征西討是為了滿足個人當「歐洲的皇帝」的野心。
他的軍隊無意中散播國家主義的種子。拿破崙統治過的地பைடு நூலகம்,當地人民紛紛起反
抗法國,因此十九世紀初以來,歐洲各地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高漲。
一國的人民與外族接觸,因膚色、面貌、行為和文化的差異,而歧視對方,這是歷史
上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使得許多人反而獲 得學理上的根據,公然提倡種族主義或民族優越感。例如新帝國主義對亞洲、非洲、 拉丁美洲的侵略和壓榨,及希特勒屠殺猶太人。
1. 綜合以上所述,請大家討論民族主義的正、負面影響,及我們該如何避免造成負面 影響?
1.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路易十六為了徵稅召開三級會議,第三階級抗議投票
不平等。他們組成國民會議,並要求制定憲法,路易也同意了。巴黎市民插手 干涉,1789年7月14日,他們攻下巴士底監獄。各界領袖和市民組成新市政府 ,並成立國民軍,這支隊伍象徵新國家的力量。國民會議鏟除封建制度,制定 憲法,將全國重新劃分為八十三省,省以下設縣和市;將教會財產收歸國有, 統一發行紙幣,到了國民公會執政期間,統一度量衡,實施徵兵制。這些改革 使得法國各種制度和組織比較一致,地方分歧性相對減少,曾進了人民對國家 的認同,使法國形成民族國家。
皇朝的合法性。民族發展臻於成熟之時,人類史剛好步入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 裡,即使是普遍宗教最虔誠的追隨者,也不可避免必要面對生機蓬勃的宗教多元 主義,並且每一個信仰的主張與它所支配的領土範圍之間也有不一致的現實。民 族於是夢想成為自由的,並且如果是在上帝管轄下直接的自由。衡量這個自由的 尺度,與這個自由的象徵,就是民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