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技术

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技术导语: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大的地理空间,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对于深入了解地球自然形态、发现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地质勘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一、测绘技术海底地形的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声学测深、遥感测量和卫星测绘。
1. 声学测深声音在水中具有很好的传播性,在测量海底地形时,我们常用声学测深仪来测量水深。
声学测深仪通过发射声波,利用声波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水深。
这种测深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测量大面积海域的水深,是海底地形测绘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测量遥感测量利用雷达、卫星和飞机等远距离的传感器技术来获取海底地形数据。
通过对波浪、潮汐、水质等信息的分析,可以推测出海底地形的形状和特征。
遥感测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提供了海底地形测绘的重要参考。
3. 卫星测绘卫星测绘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海底地形的数据。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使得卫星测绘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全球范围的测量和地图绘制。
二、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通过对海底地形的综合勘探,探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资源分布情况。
1. 电磁测探电磁测探是利用电磁波与岩石、矿物等地下物质的相互作用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电磁测探方法有电阻率法和电磁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判断地质层性质和矿产资源情况;电磁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波的响应来推断地下结构和资源。
2. 磁力测量磁力测量是利用地球磁场和地下岩石的磁性差异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地下岩石的分布和地质构造。
磁力测量技术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探测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3.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规律来勘探地质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方法。
通过放置地震仪记录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揭示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海底地貌研究报告

海底地貌研究报告海底地貌研究报告一、引言海底地貌研究是地质学和海洋科学的交叉领域,通过对海底地貌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地质活动、海洋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旨在对海底地貌的研究做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二、海底地貌的特征1. 海底山脉:海底山脉是在洋壳上形成的等高线长条形起伏地表,表面由火山岩和侵入岩构成。
2. 海沟和海沟盆地:海沟是海底形成的深而狭长的沟壑,通常位于两个板块碰撞的边缘区域,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海沟盆地则指海底地势较平坦的区域,由沉积物填充。
3. 海底扇:海底扇是由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三角形地形,常见于河流进入海洋的河口处。
4.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在海底喷发的火山口和火山岩构成的地形,其中的岛山一般位于海平面以下。
三、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化1. 盘古大陆碎裂:盘古大陆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大陆之一,在4000万年前碎裂为数个板块,形成了全球性的洋脊。
2. 海底板块运动:地球上的洋脊和地堑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是地球板块分裂和重组的结果,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化都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3. 海底沉积作用:海底地质作用包括沉降、沉积、变形等过程,沉积物的沉积和堆积会对海底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4. 海底火山活动:海底火山活动也是海底地貌形成演化的重要因素,海底喷发的火山岩可以形成山脊、火山岛等地貌。
四、海底地貌研究的方法1. 地质钻探:地质钻探是通过从海底取得岩样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海底地壳的结构、组成和年龄等信息。
2. 声纳测深:声纳测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测量海底深度,通常结合声学反射波形状获取海底地貌的信息。
3. 海底摄影:通过潜水器、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设备在海底进行摄影和录像,可以获取海底地貌的直观图像。
4.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对海洋进行遥感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海底地貌信息,对海底地貌的高程、形态等进行建模和识别。
五、海底地貌研究的意义和应用1. 理解地质活动:通过研究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可以了解地球板块运动、地壳沉降和变形等地质活动的过程与机制。
探索海洋之谜深海生物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系统

探索海洋之谜深海生物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系统探索海洋之谜:深海生物、海底地形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世界,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在海洋中,深海被誉为“百慕大三角”的最后一片未知领域,蕴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谜团,其中包括深海生物、海底地形以及海洋生态系统。
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这些海洋之谜。
一、深海生物深海是指海洋中水深达到200米以上的区域,光线无法渗透到这个深度,因此环境极端黑暗和高压。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深海生物以其独特的特征生存着。
深海生物的外形各异,形态奇特。
其中最著名的是深海鱼类,它们通常具有巨大的嘴巴和独特的发光器官。
有些深海鱼类甚至可以发出猩红色的光芒,用于吸引猎物或迷惑捕食者。
此外,深海生物还包括巨型浮游生物、海底蠕虫、异形甲壳类动物等,它们在形态上具有极高的适应性。
深海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寒冷、黑暗和高压的。
深海的温度通常低于5摄氏度,而深海生物通过特殊的生理机制来适应寒冷环境。
光线无法进入深海,深海生物由于缺乏光能,通常依靠异养或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取能量。
此外,深海还存在着高压环境,深海生物通过具有弹性的组织和壳来抵抗高压。
二、海底地形海洋地壳的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海底地形,其中一些是由地质运动和火山活动引起的。
海底山脉、海沟、扇形沉积物、海底火山等是海底地形中的代表。
海底山脉是地球上最长、最大的山脉系统,它们通常由冷水的热液喷口组成,喷出的矿物质在海水中形成黑烟团。
这些热液喷口周围聚集了大量特殊的生物群落,这些生物以硫化氢为能源,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
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它们是由两块地壳板块碰撞形成的。
海沟是极端环境,巨大的压力、极低的温度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使得海沟成为深海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曾经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许多新的生物物种,这些生物具有极高的耐压性和适应性。
三、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生物群落组成的复杂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精密的生态平衡。
探索神秘的海底洞穴

探索神秘的海底洞穴海洋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其中充满了各种未解之谜。
而海底洞穴更是其中的一种,拥有着无限的神秘和魅力。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神秘的海底洞穴。
一、什么是海底洞穴海底洞穴是指在海床下方形成的裂隙或洞穴。
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并且常常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而闻名。
从海洋的角度来看,洞穴往往是由海水和溶蚀作用形成的。
当海水溶解了地下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时,就会形成洞穴。
二、海底洞穴的形成原理海底洞穴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地质构造和海水侵蚀。
首先,地质构造是洞穴形成的基础。
当地壳发生构造变动时,会导致海底地壳的裂隙产生,从而形成洞穴。
其次,海水侵蚀是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
海水中溶解的盐和酸性溶液能够腐蚀地下岩石,进而形成洞穴。
三、海底洞穴的奇妙景观海底洞穴内部的景观十分奇妙多样。
由于长期的海水侵蚀,洞穴内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
当海底洞穴被阳光透过洞口照射时,会形成令人惊叹的光影效果。
此外,洞穴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给洞穴增添了生命力。
四、勇敢探险的挑战然而,探索海底洞穴并非易事。
首先,由于洞穴内部黑暗潮湿,存在崎岖不平的地形,对探险者的身体素质和装备要求较高。
其次,海水的涨潮和退潮对洞穴的进出造成了困难,需要探险者对潮汐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洞穴中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危险因素,如氧气不足、地震等。
因此,在探险过程中,务必要保持警惕并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保护海底洞穴的重要性海底洞穴作为自然界的珍宝,需要得到保护和尊重。
首先,对于任何探险活动,我们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和道德准则,不破坏洞穴内部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科学研究,以了解洞穴的特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最后,教育公众要尊重海洋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海底洞穴的生态系统。
六、结语海底洞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世界,它们的存在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深处的秘密。
通过探索海底洞穴,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这片脆弱的环境。
海底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类型一、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断裂和拗拉而形成的。
大洋盆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大洋中,是地球表面上最广阔的地貌类型之一。
大洋盆地的特点是深水区域较为平坦,海底地形相对较为简单。
大洋盆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理论密切相关,是地球构造和地质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二、海山海山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海底山脉的一部分。
海山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山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有关,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海山的特点是海底地形陡峭,海山体高度较大,通常超过海平面上方数百到数千米。
海山上常生长着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沟海沟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而形成的。
海沟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海沟、秘鲁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等。
海沟的特点是海底地形陡峭,海沟的深度通常超过海平面下方数千到数万米。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也是地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海沟中生活着许多特殊的海洋生物,如深海鱼类和巨型软体动物等。
四、海岛海岛是海洋中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陆地。
海岛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岛的特点是海岛周围被海水包围,地势较为起伏,有山脉、丘陵和平原等地形。
海岛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岛上常生活着特殊的动植物,如海鸟、海龟和椰子树等。
五、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海底火山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底火山的特点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会在海底喷涌而出,形成新的海底地形。
海底火山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也是地球地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火山喷发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地质学了解海底地质构造与海啸形成原因

海洋地质学了解海底地质构造与海啸形成原因海洋地质学:了解海底地质构造与海啸形成原因当我们谈及海洋,往往会想到那波澜壮阔的蓝色世界,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其深处。
而海洋地质学,则是一把解开这些奥秘的关键钥匙,尤其是在探索海底地质构造以及海啸形成原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一下,我们脚下的陆地有着高山、峡谷、平原等各种地形,而海底也同样如此。
海底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起伏的山脉、深邃的海沟、广阔的平原和复杂的火山活动区域。
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由地球内部的力量以及漫长的地质历史共同塑造的。
海岭,又称为大洋中脊,就像是海底的“脊梁”。
它是由于地幔物质的上涌,导致海底不断扩张而形成的。
沿着海岭,新的海底地壳不断生成,然后逐渐向两侧移动。
与之相反,海沟则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比如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
海沟的形成通常与板块的俯冲有关,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了深邃的沟槽。
而海底火山也是海底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喷发不仅会改变局部的地形,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活动。
当岩浆从海底喷发出来,冷却后会形成新的岩石,有时还会形成火山岛。
那么,这些海底地质构造与海啸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呢?海啸,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海洋灾害,往往在瞬间就能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海啸的形成,通常有多种原因。
其中,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地壳会发生剧烈的错动和位移。
如果这种错动和位移发生在海洋底部,就会导致海水瞬间被抬起或下沉,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海浪。
以板块俯冲带为例,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一个板块俯冲下去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能量积累。
一旦这种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极限,就会引发强烈的地震。
而这种地震往往发生在深海,其释放的能量能够迅速传播到海面,形成巨大的海啸波。
海底火山的爆发也可能引发海啸。
火山爆发时,巨大的能量会将大量的岩石、岩浆和海水抛向空中,同时引起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导致海水的剧烈波动,从而产生海啸。
深海勘探技术与资源利用

深海勘探技术与资源利用深海作为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潜力。
然而,由于深海环境的复杂性和高昂的开发成本,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探索深海的奥秘并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科学家们不断研发先进的深海勘探技术和资源利用方案。
本文将介绍深海勘探的技术手段以及深海资源的利用方式。
一、深海勘探技术1. 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是深海勘探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具有自主潜航、观测、采样等功能,可以深入水下几千米的深海区域进行勘探。
无人潜水器配备了摄像机、声纳等设备,可以收集深海的地质、地形、生物等信息。
无人潜水器的运行靠电池供能,能够在深海中进行长时间的工作。
2. 声纳技术声纳技术是深海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发射、接收声波来获取深海地形、地质构造等信息。
声纳技术广泛应用于海底地形测绘、地震勘探等领域,为深海资源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 深海钻探技术深海钻探是探索深海沉积物、矿床等资源的重要手段。
它利用钻孔设备将钻头送入海底,获取钻孔样品,并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化石、矿物等信息来研究深海的地质特征。
二、深海资源的利用1. 石油天然气资源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利用先进的钻探技术,在深海区域进行石油勘探,通过建设海底油井来开采石油。
深海石油开发有助于增加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2. 矿产资源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锌、镍等金属矿石。
利用深海钻探技术和采样设备,可以开采这些矿产资源。
深海矿产开发为满足人类对金属矿产的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3. 生物资源深海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独特而珍稀的生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通过深海潜水器等工具获取深海生物样品,可以研究深海生物的适应机制以及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
总结:深海勘探技术与资源利用是人类探索深海奥秘的关键。
无人潜水器、声纳技术和深海钻探技术等手段为深海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则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进行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勘探

如何进行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勘探海底地形是地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勘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探索地球的奥秘,甚至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发展、勘探方法的选择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勘探。
测绘技术是海底地形研究的基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海底地形的测绘手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常用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之一是声呐测深法。
声呐测深法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来确定水深,从而描绘海底地形。
这种技术简单、实用,广泛应用于海洋调查和水文测量等领域。
另外,卫星遥感技术也为海底地形测绘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卫星激光高程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海底地形的三维信息,对于海底地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勘探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地质条件来进行选择。
测绘方法常常与深度、精度和分辨率等因素有关。
对于浅水区海底地形的测绘,可以采用近地表地形调查法和多波束测深法。
近地表地形调查法主要通过潜水员或遥控无人机等手段,对浅水海域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获取海底地形的详细信息。
多波束测深法则是利用多波束声呐系统,通过记录多个声波束的反射时间和强度,从而实现对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测绘。
对于深水区海底地形的测绘,常常采用多波束测深法和多普勒测流仪。
多波束测深法在深水区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获取更准确的三维海底地形数据。
而多普勒测流仪则主要用于测量海底洋流的速度和方向,为海洋气候与环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海底地形的测绘与勘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还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底地形的测绘可以揭示海底地貌的起伏变化,为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此外,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需要海底地形测绘提供支持。
比如,岩浆岩型短缺资源属于一类新兴战略原材料,它在未来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而岩浆岩型矿床主要富集在洋中脊上,需要借助海底地形的准确测绘来发现和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礎地球科學科數位教材發展教材單元內容暨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含詳細旁白稿)】
單元編號 對應課綱 教學模式
8-2-2-11 8-2-2海洋地殼 1. 引起動機=>2.觀察與反思=>3.形成抽象概念=>4.評量
學習目標 學生將會了解各種海洋地形。
單元名稱 探索海底地形 預計教學時間 15分鐘(實體教學時間)
單元內容簡介 課程內容 以網頁介紹地球上幾個重要的海底地形:大西洋中洋脊、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台灣海峽(大陸棚與大陸坡)、橫跨大西洋、橫跨太平洋。
學習評量 以選擇題的方式,讓同學選擇出適當的說明,了解學生是否了解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引起動機】引導學生尋找地表極高 極深處,並對照陸上的山脈、盆地地 形是否在海裡也可以找得到? 【觀察與反思】 《探索海底地形》網頁:以網頁介紹 地球上幾個重要的海底地形:大西洋 中洋脊、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台灣 海峽(大陸棚與大陸坡)、橫跨大西洋、 橫跨太平洋。
比較各大洋海底地形的 異同。
時間
實體 教學 10分
【形成抽象概念】 歸納全球海底地形三大分區。
並判斷 台灣海峽海底地形屬於何種分區。
元件 設計 3分
教學元件
旁白稿
參考資料
編 號
8-2-2-1-a《探索海底地形》網頁
請找到歐亞大陸南緣的艾佛勒斯峰為地表 腳本(海底 最高處,在北太平洋西南側的馬里亞納海溝為地 地形探
表最深處,接下來詳細觀察幾個重要的海底地形 測).ppt
設 計 理 念
以網頁介紹地球上幾個重要的海 底地形:大西洋中洋脊、太平洋馬 里亞納海溝、台灣海峽(大陸棚與大 陸坡)、橫跨大西洋、橫跨太平洋。
及其包含的特徵: 1. 橫跨大西洋:由美洲陸地由西向東,依序為
坡度最緩的大陸棚、最陡的大陸坡、沉積物 堆積的隆起地形、深海平原夾雜海底丘陵、 海底山脈及斷裂谷,再以相反的順序連接另
8-2-2-1-a.doc
一邊的歐洲或非洲陸地,幾乎是完美地以大
西洋中央的山脈和斷裂谷為對稱中心分布;
大西洋週圍只有加勒比海和南極洲附近有凹
陷的海溝。
2. 橫跨太平洋:由南美洲陸地由東向西,依序
設
為大陸棚、大陸坡、海溝、深海平原夾雜有
計
海底丘陵、孤立海底山、海底山脈和斷裂谷,
要
再以相反順序連接另一邊的亞洲陸地,不像
求
大西洋那般完美對稱,太平洋海底山脈從印
度洋繞過澳洲南方再延伸向北後,已偏東側
而靠近美洲大陸,也因為比其他大洋中的海
底山脈平緩,又稱為東太平洋隆起。
太平洋
周圍只有南極洲附近沒有海溝。
【其他教學相關資源】 數位化教材單元使用說明。
評量活動
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實體 教學 0分
元件 設計 1分
時間
3. 大西洋中洋脊:大約在海洋中央有一千公里
寬,約以S字形南北綿延一萬多公里長。
4. 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這裡是地球表面最深
處,位於北太平洋西南側馬里亞納群島的東
側(北緯11度21分,東經142度12分),最深處
約在海面下11034公尺,明顯大於聖母峰的海
拔高度。
太平洋板塊在這裡隱沒至菲律賓海
板塊之下。
5. 台灣海峽(大陸棚與大陸坡):由觀測所得到的
台灣附近水深分佈圖可以清楚看出台灣海峽
的海底地形屬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的大陸棚
和大陸坡。
海峽由彰化、雲林海岸向西北延
伸約達海峽中線附近為隆起地形,水深約40
公尺。
隆起地形北側有兩個東北–西南向的
凹陷,最深處可達80公尺。
隆起地形的南側
是向南呈喇叭狀開口的水道,水道西側和海
峽西南部是一片淺灘地形,再往南即為大陸
坡和峽谷地形連接南海海盆。
從以上的探索觀察,我們可發現陸地上的山脈和
盆地在海中也有類似的崎嶇地形。
歸納全球海地
地形可分為大陸邊緣(大陸棚、大陸坡、大陸緣
積或海溝)、洋底盆地(深海平原、孤立的海底
山或丘陵)和中洋脊(含側翼和峰頂的斷裂谷)。
台灣海峽的海底地形主要是大陸邊緣,並無中洋
脊在海峽中。
編 8-2-2-11-f《數位化教材單元使用說 《探索海底地形》網頁:建議焦點著重於海底地
號
明》
形三大分區的特點,不需硬背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設
差異。
台灣海峽的海底地形特點則建議強調相對
計 理
本單元各元件的操作說明文件。
最高的隆起位置和相對最低的凹陷位置,為大陸 棚上的崎嶇地形。
念
設 計 說明各元件融入教學時,須特別注 要 意事項及使用要領。
求
教學元件
旁白稿
參考資料
【評量】 以選擇題的方式,讓同學選擇出適當 的說明,了解學生是否了解本單元的 內容。
實體 教學 3分
元件 設計 1分
編 號
8-2-2-11-g《活動評量》
設
計 理
課程結束後的小測驗。
念
選擇題 1.有關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底地形分區的敘述,下 列何者正確?(單選) (A)太平洋的大陸邊緣沒有海溝 (B)大西洋中洋脊明顯較靠近美洲 (C)太平洋的洋底盆地只有平原,不像大西洋的 洋底盆地都是丘陵起伏
(D)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中洋脊
(E)僅大西洋有中洋脊
答:D
2.下列敘述關於台灣海峽的海底地形,何者正
確?(單選)
(A)台灣海峽的主要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陸棚、大
陸坡和深海平原
設 設計題庫,建議任選3題選擇題,看 (B)台灣海峽的水面下相對最高地形為雲彰隆起
計 學生的答對率,給予適切的評價, (C)台灣海峽的水面下相對最低地形為南海盆地
要 並展現相關的超連結讓學生再次學 (D)台灣海峽的主要海底地形屬於洋底盆地地形
求 習有問題的部分。
(E)台灣海峽的水面下相對最高地形為澎湖群島
答:B
3.下列有關海底地形的敘述何者正確?
(A)大陸邊緣包含大陸棚和大陸斜坡
(B)洋底盆地包含大陸坡,不包含深海平原
(C)台灣島是太平洋中洋脊出露海面的一部分
(D)澎湖群島是台灣海峽中洋脊的一部分
答:A
【評量】學習單
實體 教學 2分
元件 設計 1分
編 號
8-2-2-11-h《學習單》
前言:藉由海洋觀測技術,我們對於全球海底地 形有整體的認識,也對於地球環境的變動有更深
設
入的了解。
請先閱讀思考下列討論問題,並從數
計 透過學習單的方式瞭解學生對本單 位化教材中找出適當的解答。
理 元的學習情況。
念
討論問題:
1.從《探索海底地形》網頁可知,全球海底地形
設
可分為哪三大分區?
計
參考解答:由陸地向海洋可分為大陸邊緣、洋底
要
盆地和中洋脊三大地形區。
求
2.從《探索海底地形》網頁可知,台灣海峽中主
學習資源
網站/書籍等
要為哪一種海底地形?除了澎湖群島以外,水面 下的相對最高地形和相對最低地形中,較重要的 有哪些? 參考解答:台灣海峽主要為大陸棚地形,雲林彰 化外海的雲彰隆起為相對最高地形,觀音凹陷、 烏坵凹陷和澎湖水道為較重要的相對最低地形。
簡介
網站:地球家園:地球環境海洋鑽探 .tw/chinese/environment/Ocean/index-Ocean.html
地球與環境(上冊):深邃的海洋(教科 書)
三民版、龍騰版、全華版、南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