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小学课文种子原文

小学课文种子原文小学课文种子原文《种子》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下面是小学课文种子原文。
欢迎阅读。
讲桌上堆放着洋槐(huái)树籽(zǐ),有浅黄色的,有豆绿色的,还有紫红色的……籽粒里掺(chān)杂着荚皮和角柄。
虽然这些树籽不太起眼,但毕竟是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捡来的,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采的树种还挺多呢!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准备说点儿什么……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儿。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羞涩(sè)。
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mǐn)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dōu)里。
“怎么,没采到?”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
”她的脸刷地红了,撩(liāo)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
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qián)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望着她那俊(jùn)秀的脸颊(jiá)、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
”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
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
我笑着点点头。
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了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
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种子》课文内容详解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是粒粒饱满,很明显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幼儿园诗歌朗诵教案:《种子》

幼儿园诗歌朗诵教案:《种子》教学主题:幼儿园诗歌朗诵教学——《种子》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幼儿们学会《种子》这首诗歌,并能够流利朗诵。
2.让幼儿们通过朗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寓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3.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种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和环节。
教学重点:1.学会《种子》这首诗歌。
2.理解《种子》寓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3.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幼儿对种子的知识和认识。
教学准备:1.《种子》这首诗歌。
2.播放软件以及掌握相关课件知识。
3.种子的实物以及发芽、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们亲身感受。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播放发芽成长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通过我们所见所闻了解种子的诞生,引导幼儿们对种子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二:朗诵《种子》诗歌1.领读:老师将《种子》这首诗歌领读两遍,要求幼儿反复听,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节奏。
2.随读:老师将《种子》这首诗歌分行读出,幼儿们要跟读老师,熟悉文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节奏。
3.熟读:老师将《种子》这首诗歌让孩子熟悉,并让幼儿独自或小组念出《种子》这首诗歌,表达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活动三:文本理解及表达1.通过课程扩展或其他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种子》诗歌中蕴含的寓意。
2.通过教学帮助幼儿运用所学生词和生活经验,对种子进行描述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活动四:种子认识及实物感知1.通过介绍种子种类、形状、颜色,让幼儿对种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观察种子实物、发芽、生长以及相关的图片,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感受种子的奥秘与生命活力。
活动五: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和体验。
2.让幼儿们反思课程的收获,善于总结。
教学扩展:1.通过亲手动手种植一株小植物,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
2.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进行绘画及表述,彰显孩子们的创意及空间想象力。
教学评估:1.通过日常观察、抽查朗诵以及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的评估。
《种子》阅读感想

《种子》阅读感想周五的傍晚,疲惫与兴奋交织。
结束了一周的忙碌,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周末。
对于在职场中奋斗的人来说,这种“放松”不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精神的自由。
在等待红绿灯的片刻,耳畔传来张国荣的老歌,那熟悉的声音,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此时,手中正拿着刚读完的《种子》,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如果张国荣也能拥有这样一颗“种子”,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走向死亡。
既然人生的重点注定是死亡,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既然不论得到什么,终将一日要失去包括自己,那么,我们每日忙忙碌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在书中寻找答案。
《种子》是西点军校和美国航空公司教练乔恩·戈登在“积极改变”半小时成长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作品。
正如爱问网络科技 CEO 高利刚先生所言:“它可以帮你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它可以帮你走出人生的迷茫、找到人生的主动权,它可以帮你找到战胜挑战的原动力,成就你丰盈的人生。
”戈登先生是《华尔街日报》、亚马孙畅销书榜作家,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和演讲大师,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读者。
《种子》是根据戈登先生自己的故事编写而成。
戈登先生也曾有过一段迷茫期,对工作失去热情,找不到人生目标。
后来,老板给了他两周带薪休假,让他去思考未来。
旅途中,他遇到一位神秘的农夫,农夫赠予他一颗小种子。
在寻找土壤播种这颗种子的过程中,他豁然开朗,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优秀的种子也要找到适合他的土壤当乔希接过那颗神秘的种子时,他感到困惑。
虽然农夫告诉他,只要找到种植这颗种子的地方,就能找到目标,但目标是什么?它又在哪里呢?这也是当今很多人的疑惑。
我们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却不知道为了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那份工资。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很快就会感到疲惫,觉得自己可悲,被生活驱使,失去了人生自由。
其实,目标就是适合这颗种子生长的土壤。
一个人有了目标,生活才有方向,而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中的梦想。
《种子》教学设计15篇

《种子》教学设计15篇《种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它是怎么样实现梦想的。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感受诗歌语言美。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成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梦是什么?如何实现它的梦的。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构思。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诗歌,齐读课题《种子的梦》,我们再次走近这颗小小的种子,感受它的梦想,请听(老师范读)2、听了种子的诉说,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种子的梦想是什么吗?3、这首诗歌的语言非常优美,我们一起来感受。
(1)指名读1、2小节,思考:诗人用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把什么比喻成冰冷冰冷的世纪,把什么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指导读出诗歌的语言美。
(2)课件出示一粒小小的种子的生长过程,请学生谈感受。
齐读种子的生长历程3-8小节。
(3)有了梦想就要一步一步实现它,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指导学生谈出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4)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词,有哪些努力?哪些帮助?4、全班交流(1)努力:a、对困难的克服(学生找出哪些困难,师板书)b、自己的付出(重点指导第3小节读出情感)结合努力,谈自己的感受(2)帮助: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
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情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5、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受许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
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6作者写种子的梦想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体会(可教师直接提出)7、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8、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动笔写下自己的梦想吧!板书设计:《种子》教学设计2朗读:让儿童用真情去触摸课文;感悟:让儿童用心灵去体认世界;对话:让儿童用情感去描摹诗意;共享:让儿童用智慧去享受语文。
《种子》PPT课件

想 一 想
小朋友,这颗小麦种开始因为落在石缝里感到很孤单,很伤心,后来在风伯伯、雨妈妈、太阳公公的关心、鼓励下,他克服困难,不断地生长,终于长成了一株饱满的麦穗,真了不起!小朋友,你看到了,会怎么说呢?
- .
种子的力量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 .
种 子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 .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学会9生字,认读9个字,认识三个新偏旁“禾木旁”“双耳刀”“反文旁”。认识新偏旁“横撇弯钩”。 2.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 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能填出合适的量词。 情感: 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找 朋 友
出示偏旁:扌、艹、孑、氵、饣。 给这几个偏旁找一个朋友,组成本课的 生字。
- .
- .
小麦种越哭越伤心,正在这时, 它的哭声被谁听到了呢?
- .
- . - . 来自填 一 填风伯伯对麦种说,是种子,就 ! 雨妈妈对麦种说,是种子,就 ! 太阳公公对麦种说,是种子,就 !
《种子》教学总结

《种子》教学总结教材分析《种子》一课是北京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语文》其次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课文内容围围着校内外生活、春天来了,从几个方面支配了四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以拟人手法写的带有常识性的课文。
课文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了春天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生长的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通过幻灯片给同学制造一个情境。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为了避开枯燥性,老师尽可能的给同学制造这个环境和氛围。
在这种环境下,同学就像一粒粒小种子自然的生长,接受起来也比较简单。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关心同学读好妈妈说的话,通过做动作的方法关心同学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适时指导同学朗读,初步培育同学的语感。
通过对一片的扩词练习,加深同学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借助多媒体帮助教学,关心同学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使同学获得感性的熟悉,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后反思1.课堂设计得太满,各环节没能充分绽开,时效性有待加强。
例如,读课文时应增加初读的遍数,更有利于同学对字音的把握。
在指导写身字时,应给同学更充裕的观看字形的时间,关心同学写好这个字。
2.多使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这堂课中,我使用的评价性语言太单一了。
在同学回答种子钻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后,我应准时夸奖同学想象真丰富,这样准时的赐予评价,既可以确定同学的答案,又能激发他们的乐观性,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同学在读书时总是齐读,尽管我要求的是自由读。
我深深地感到培育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重要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留意同学读书习惯的培育。
小学语文《种子》的教案15篇

小学语文《种子》的教案15篇小学语文《种子》的教案15篇小学语文《种子》的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
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
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
这种既有欣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展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老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比照记忆:栽——裁4、稳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构造。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考虑。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局部?每一局部各讲了什么?2、老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局部〔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局部〔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种子》教案(精选5篇

《种子》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生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的发育过程以及种子的重要性和传播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理解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显微镜、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种子样本、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种子模型和实物种子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种子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 例题讲解(1)种子的结构:讲解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组成部分。
(2)种子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3)种子的发育过程: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从受精卵到成熟种子的发育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种子结构,并绘制结构图。
(2)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子叶2. 种子的功能与发育过程传播植物基因保持植物种群稳定性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成熟种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举例说明种子的传播方式。
(3)分析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2. 答案:(1)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和子叶,它们分别具有保护、储存营养物质、支持作用等。
(2)种子传播方式有: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等。
(3)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保持种群稳定性,传播植物基因,实现植物的繁殖和扩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种子的结构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何关系?2. 人类如何利用种子进行农业生产?3. 探索更多关于种子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
标
检
测
1.听写课文中所学过的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她从兜里()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一张纸,
在桌子上(),然后()着小葫芦的嘴儿,()地
往外()。
拓
展
延
伸
1.《种子》中作者对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很好,请你根据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过年了,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2.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种子”为题?
教
学
后
记
备课时间: 审核:
(注:所有填充内容为5号宋体字,)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法、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换偏旁,形近字比较进行生字教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共性教案(师生活动)
个性处理
课
堂
导
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自
主
学
习
基
础
过
关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种子
课题
种子(第一课时)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准字音,准确理解词句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能从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中,体会到小女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
合
作
探
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成
果
展
示
1、练习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3、同桌互读
总
结
回
顾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