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海域管理的最佳干预边界探析

合集下载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4.08•【字号】甬政发[2001]44号•【施行日期】2001.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甬政发〔2001〕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98号)已于1998年发布施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就我市海域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海域权属。

海域所有权属于国家(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凡使用本市管辖海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开发规划的要求。

海域使用管理实行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二、海域使用监督管理部门。

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沿海各县(市)、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区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未成立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县(市)、区,可由各地政府暂授权当地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三、海域使用管理范围。

凡使用我市行政所辖某一固定海域(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从事3个月以上排他性的下列开发利用活动,应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域使用登记。

(一)进行工业、交通、港口、通讯、石油化工等工程建设项目。

(二)从事滨海旅游(含海上游乐设施、海上运动场、海滨浴场等)项目。

(三)设置海上人工构造物及安全区项目。

(四)填海造陆项目。

(五)抽挖海砂等海洋矿产勘探开发项目。

(六)开展海水增养殖项目。

(七)港口、码头、锚地、减载过驳作业区和修船项目。

(八)海洋倾废区、陆源污染物排放区。

浙江省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浙江省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2016年 S2海洋开发与管理63  浙江省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与对策沈锋,罗成书(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杭州 310012)作者简介:沈锋,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区划与规划、区域规划,电子信箱:zjplan@126.com摘要: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辽阔,海岛众多,共有近3 000个海岛,也是海岛大省。

随着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海洋相关的国家战略相继出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等海洋新战略协同推进,海洋开发新型战略格局呈现新常态,对浙江省海岛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文章从分析浙江省海岛开发的现状和问题着手,研究判断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新形势,提出新形势下浙江省海岛科学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岛;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X171;P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6)S2-0063-05View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Islands in Zhejiang ProvinceSHEN Feng,LUO Chengshu(Zhejiang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nstitute,Hangzhou 310012,China)Abstract:Zhejiang Province has large area of sea and numerous islands,a total of nearly 3,000islands.With the implement of Maritime Developing Strategy,the construction of 21st CenturyMaritime Silk Road,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he synergy of stra-tegic corporation pattern between Jianghai Transport Service Center of Zhoushan,and New CleanPetrochemical is becoming the new normal,which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of islands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star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island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researched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new situ-ation,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cientific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island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Key words:Island,Protection,Utilization1 浙江省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1.1 海岛资源总量全国领先浙江省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共有2 878个,其中无居民海岛2 639个,有居民海岛23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以舟山群岛最为密集。

浙江省大陆自然岸线综合管控对策研究

浙江省大陆自然岸线综合管控对策研究

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然而,近年 来 随 着 浙 江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海岸线和近岸海 域 开 发 强 度 不 断 加 大,近 岸 空 间 资 源过度开发、海岸线 无 序 利 用 现 象 日 益 加 剧,海 岸 线 资 源 保 护 与 开 发 利 用 的 矛 盾 日 渐 突 出 . [1~10] 以 往 海 岸 线 保护工作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 差 别化管理模式.如何将海岸线特别是大陆自然海岸线 实行分类保护,整治修复受损岸线,加强节约利用,实 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已成为急需解 决 的历史性问题.
摘要:指出了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浙江省点 多 线 长 且 类 型 丰 富 的 海 岸 线 资 源 对 浙 江 显 得 尤
为重要,海岸线不仅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 推 进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示 范 区 和 舟 山 群 岛 新 区 建 设
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素.近年来随着 浙 江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海 岸 线 和 近 岸 海 域 开 发 强 度 不 断
治修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等方面 开 展 了 研 究,提 出 了 综 合 管 控 的 对 策 与 建 议,以
期为浙江省大陆自然海岸线综合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自 然 海 岸 线 ;保 护 与 利 用 ;管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P7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浙江省点多 线 长 且 类 型 丰 富 的 海 岸 线 资 源 对 浙 江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海 岸 线 不 仅 是 沿 海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的 重 要 基 础 ,也 是 推 进 海 洋 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 障要素.为进一步优化海岸线等空间资源的开发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能 力,保 护 海 洋 生 态 环 境,国 家 对 大 陆自然岸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2012年 在 批 复 浙 江 省 海 洋 功 能 区 划 时 要 求 :严 格 控 制 占 用 海 岸 线 的 开发利用活动,至2020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 低 于 35%,完成整治 和 修 复 海 岸 线 长 度 不 少 于 300km;«国 家海洋局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 (国海发〔2016〕4号)规定:浙 江 省 大 陆 自 然 岸 线 保 有 率 控制指标为 ≥35%;2016 年 11 月,中 央 深 改 组 审 议 通 过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建 立 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至2020年,全国大陆自 然 岸 线 保 有 率 不 低 于 35% .

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开题报告

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开题报告

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洋领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相对较新、又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领域。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拥有海洋国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都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海洋经济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和新兴产业。

然而,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非法渔业等海洋问题也随之而来。

同时,海洋行政管理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浙江省作为沿海省份,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岸线,其海洋经济发展也相当活跃。

但是,在海洋行政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海洋保护区建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对其海洋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思考,旨在为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并为促进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2)浙江省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对浙江省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职责、权力等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国内外海洋管理制度比较。

对国内外的海洋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尤其是探讨与浙江省情况相似的省份或国家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

(4)完善浙江省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措施。

根据国内外经验,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浙江省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措施,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政策文件和相关报道,了解和掌握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相关政策和理论。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对浙江省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的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其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3)统计分析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6.03•【字号】浙政办发〔2020〕26号•【施行日期】2020.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6月3日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的决策部署,推进我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到2022年,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并保持稳定向好。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3年均值比近3年(2017—2019 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十四五”期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值比“十三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超过35% ,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超过78% 。

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

近岸海域水质有效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二、入海河流氮磷减排行动(一)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浓度控制。

采用断面控制方法实施总氮、总磷浓度控制。

继续完善总氮递进式削减控制方法,以2020年监测值为基准,确保浓度只降不升。

总磷排放浓度满足各河流(溪闸)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

分级制定并组织实施入海河流(溪闸)控制计划。

对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7条主要入海河流及四灶浦闸、长山河、海盐塘、上塘河、盐官下河、金清河网、临城河等7 个主要入海溪闸,持续实施总氮、总磷浓度控制。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勘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勘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勘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5.23•【字号】浙政函[2002]94号•【施行日期】2002.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勘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政函[2002]94号)各沿海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12号)要求,省政府决定,自今年起在全省开展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

海域行政区域勘界对于实施有效行政管理,依法解决用海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海域勘界的范围和原则(一)范围。

海域勘界的范围为毗邻本省的内海和领海,界线的起点从陆域勘界向海域一侧的终点开始,界线的终点止于领海的外部界限。

(二)原则。

海域勘界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平等协商、协调与裁决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有利于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海域行政管理的原则,海域勘界不是重新调整海域行政区域,而是依照国家颁布的海域勘界办法和有关规定明确行政区域界线的位置,即核定法定线,法定习惯线,解决争议线,并以界桩和海图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标明界线的位置。

凡是已经涉界双方人民政府或者涉界双方的上级人民政府明确划定的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不再变更;凡是已经形成习惯线的海域,以习惯线为基础法定行政区域界线,不再重新勘定;凡是没有习惯线或者存在边界争议的海域,依照国务院处理边界争议和国家、省有关海域勘界法规政策规定,加以勘定。

二、海域勘界的任务和方法经测算,全省沿海共有省际线2条,市际线5条,县际线48条,待勘海域界线总长约2400多公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5〕1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5〕19号沿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为加强海岸线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海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规范海岸线资源开发秩序,调控海岸线开发规模和强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实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00公里,形成生态环境良好、海陆空间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建立健全海岸线统筹协调运行机制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海岸线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海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各项工作。

省级成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海岸线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设在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海岸线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海岸线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牵头编制并实施全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制订全省保护海岸线与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落实;承担对使用海岸线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并出具初步评价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政办发[2011]141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12.13【实施日期】2011.12.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防范和减轻海洋灾害影响,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影响,风暴潮、巨浪、赤潮等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大;重大海上溢油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核泄漏(核辐射)等安全事故及海啸灾害的潜在风险在加大;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人口和投资密度不断增加,涉海产业加速集聚,海洋灾害风险更加凸现,海洋防灾减灾任务非常繁重。

尽管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实施“强塘”工程、标准渔港和沿海防护林等建设,推进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防御海洋灾害基础设施标准不高、海洋灾害观测和预警能力不强、灾害应急处置手段不足等薄弱环节和问题。

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平安、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海洋灾害,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抓好海洋灾害预防工作(一)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全面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排查,用2至3年时间,摸清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区域分布以及重大工程、重点岸段海洋灾害承载能力等情况。

以县域为单位,以风暴潮、海啸、海域污染等灾害为重点,组织实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编制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图,为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 第2期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柴小平,王智慧,孙毅,潘静芬,王益鸣,张捷,李武萍,张立(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舟山 316021)收稿日期:2023-06-02;修订日期:2024-02-05基金项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专项项目(Z Y -2022-00203);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C 61004).作者简介:柴小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通信作者:王益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摘要: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㊂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㊂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㊁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㊁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㊁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㊁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㊁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㊂关键词: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中图分类号:X 321;P 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080-09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P r o b l e m s a n dS u g ge s t i o n s o f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Z o n e sM a n a g e m e n t i n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C H A IX i a o p i n g ,WA N GZ h i h u i ,S U N Y i ,P A NJ i n g f e n ,WA N G Y i m i n g,Z H A N GJ i e ,L IW u p i n g,Z H A N GL i (Z h e j i a n g M a r i n eE c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Ce n t e r ,Z h o u s h a n31602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g i nZh e ji a n g P r o v i n c e p l a y sa n i m p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o f t h e c o a s t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x pl o i t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h a s b e c o m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b a s i s f o r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i o n .H o w e v e r ,u n d e r 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a n d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i t h a s s h o w e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a g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i t sm a i n p r o b l e m s t h r o u g h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i n c o m p i l i n g ,a d j u s t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e v a l u a t i n g .O n t h i sb a s i s ,p o l i c y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p r i n c i pl eo f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i o r i t y a n db o t t o m -l i n ec o n s t r a i n t ,t h eo r d e r l y c o n n e c t i o nt ot h e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s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z o n e s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v a r i o u sm a r i n e p l a n -n i n g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o b j e c t i v e s ,a n d t h e s o u n dm a n a ge m e n t b o u n d a r i e s b a s e do n l a n d -s e a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第2期柴小平,等: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研究81 K e y w o r d s: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L a n d-s e a c o o r d i n a t i o n0引言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均居全国首位[1-2]㊂浙江省沿海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同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对于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水污染㊁生态退化㊁灾害频发等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瓶颈 [3]㊂海洋空间规划被认为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有效工具,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是细化海洋空间规划的重要途径之一[4-5]㊂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已实施近30年,在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6]㊂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转型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㊂浙江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攻坚战 ,在确保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中取得明显成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迫在眉睫㊂本研究梳理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㊁调整和监测评价的经验,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修编提供思路,为更有效地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㊂1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1.1区划方案调整历程1989年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全国8个试点市县之一最早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之后沿海地区先后发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7]㊂浙江省于1996年首次发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是全国首批完成区划方案的6个省级行政区之一㊂1998年为适配新发布的‘海水水质标准“,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进行技术性调整[8]㊂2001年为适应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按照‘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再次进行调整㊂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的通知“, 2001年浙江省共划定60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㊂近年来,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的需求明显,尤其是2022年全省共批复10个调整申请,至2023年4月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已增至103个㊂为确保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相对稳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于2022年启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㊂1.2区划现状至2023年4月,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总面积约为4.4万k m2㊂其中,一类㊁二类㊁三类㊁四类功能区分别有6个㊁14个㊁22个㊁61个,面积占比分别为83.7%㊁8.9%㊁1.5%㊁5.9%㊂面积大于5000k m2的功能区有3个,分别为浙江北部一类区㊁浙江中部一类区㊁浙江南部一类区;面积不足2k m2的功能区有15个,大部分为近岸四类区㊂不同功能区的面积差异显著,最大约为1.19万k m2,最小仅为0.24k m2㊂此外,浙江省在三门核电㊁三澳核电的用海区域设置温升超4ħ的混合区,根据2022年最新的调整批复,三门核电一期㊁二期㊁三期工程叠加后的混合区面积约为9.3k m2,三澳核电一期㊁二期㊁三期工程叠加后的混合区面积约为12.0k m2㊂1.3功能区监测浙江省自2001年起实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监测时间为春季和秋季,监测内容为表层海水水质,包括水温㊁盐度㊁p H值㊁化学需氧量㊁亚硝酸盐氮㊁硝酸盐氮㊁氨氮㊁无机氮㊁活性磷酸盐与石油类10项监测指标㊂其中,2001 2018年由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筹组织,2019年至今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统筹组织㊂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1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共设置114个环境功能区监测站位,包括杭州市1个㊁嘉兴市7个㊁舟山市34个㊁宁波市27个㊁台州市24个㊁温州市21个,其中53个国控站位由国家海8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洋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监测,61个加测站位由各沿海地级市组织监测㊂2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1水质达标率较低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水质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01 2022年该中心持续对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监测,并通过发布年度‘浙江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对水质达标情况进行评价㊂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指标包括p H 值㊁活性磷酸盐㊁化学需氧量㊁无机氮和石油类,评价数据被‘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采用㊂根据评价结果,2001 2022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仅为9.5%,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 2004年前低于3.0%,2005 2009年有所提升, 2011 2019年总体保持在10.0%左右,2020年升至31.9%,但2021 2022年又明显回落(图1)㊂图12001 2022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F i g.1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o f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z o n e s 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f r o m2001t o2022以2022年为例,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5.0%,其中8个功能区达标率为100%,6个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27.3%㊁8.3%㊁12.5%㊁50.0%㊁25.0%㊁25.0%,其他功能区均不达标㊂影响功能区达标率的主要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功能区的化学需氧量和p H值也存在超标现象㊂王益鸣等[6]对2001 2009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水质达标率2001 2004年较低,2005 2009年有所提升,主要影响因素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2.2水质目标的协调性不足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水质目标是制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原则,但现行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对相邻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协调性考虑不足,缺乏合理衔接㊂例如:舟山市近岸海域执行一类水质目标的A01Ⅰ与执行四类水质目标的D04Ⅳ相连(图2(a));台州市近岸海域执行一类水质目标的A04Ⅰ与执行四类水质目标的C05Ⅲ相连(图2(b));温州市近岸海域执行一类水质目标的A05Ⅰ与执行三类水质目标的D30Ⅳ和D32Ⅳ相连(图2(c))㊂由于一类与三类或四类水质目标的差异较大,相邻设置明显偏离污染物的自然分布规律,使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陷入目标虚设以及环境保护措施难以执行的困境㊂同时,现行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与水质现状的偏差较大㊂根据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调查结果,2001 2022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㊁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优良水质占比为3.8%~62.9%(图1),但划定的一类㊁二类功能区的面积占比高达91.1%,导致功能区水质平均达标率仅为9.5%㊂功能区水质目标与水质现状的差距较大,易导致海域主导功能与整体管理效益产生冲突㊂2.3与涉海专项规划的横向衔接不足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㊁海洋功能区划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以及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是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项规划,其定位各有侧重㊂其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侧重于有效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海洋功能区划强调对相关海洋开发活动的指导和规范,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划定重要海洋生态区以实施严格保护,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增划一般生态空间并编制相应的环境准入清单[9-13]㊂浙江省上述涉海专项规划的分区结果差异较大: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有4个大类共103个,包括一类区6个㊁二类区14个㊁三类区22个㊁四类区61个,涉及海域面积约4.4万k m2;海第2期柴小平,等: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研究83洋功能区有8个大类共224个,包括农渔业区46个㊁港口航运区43个㊁工业与城镇用海区42个㊁矿产与能源区2个㊁旅游休闲娱乐区27个㊁海洋保护区18个㊁特殊利用区23个㊁保留区23个,涉及海域面积约4.4万k m 2;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有3个大类共206个,包括优先管控单元104个㊁重点管控单元80个㊁一般管控单元22个,涉及海域面积约4.3万k m 2;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有2个大类共105个,包括禁止类20个㊁限制类85个,涉及海域面积约1.4万k m 2㊂图2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局部海域F i g .2 T h e p a r t i a l s e a a r e a s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 o f Z h e j i a n g Pr o v i n c e 虽然不同涉海专项规划的定位㊁划分依据㊁适用范围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各不相同,但均强调人类对海域的使用功能且针对同一海域,因此能否有效协调和统筹不同规划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成效㊂通过比较发现,浙江省不同涉海专项规划在部分海域的生态空间管理上缺乏有效衔接和匹配,导致管控手段不明确以及管控措施难落实㊂例如:①乐清湾大部分海域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中被划为二类区(B 15Ⅱ)(图3(a)),要求水质不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在海洋功能区划中则被主要定位为农渔业区(A 1-21)㊁海洋保护区(A 6-3)㊁工业与城镇用海区(A 3-28)以及港口航运区(A 2-17㊁A 2-18)(图3(b )),其中工业与城镇用海区㊁港口航运区均要求水质不低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㊂②飞云江口海域在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中被划为四类区(D 38Ⅱ)(图4(a )),主要使用功能为港口和航道;而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划中则被划为限制类中的河口类重要生态系统(33-X c 05)(图4(b )),严格限制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一致的开发活动㊂图3 乐清湾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与海洋功能区F i g .3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 a n dm a r i n e f u n c t i o na r e a s o fY u e q i n g B a y8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图4 飞云江口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与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F i g .4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 a n dm a r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pr o t e c t i o n r e d l i n e a r e a s o f t h eE s t u a r y o fF e i yu nR i v e r 2.4 管理边界认定不规范我国对于海岸线的界定已做出统一规定和技术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复杂多样,不同部门和规范对海岸线的定义和监测不完全一致[14-15]㊂同时,不同涉海专项规划使用海岸线数据的编制年份㊁获取途径也有差异,导致不同涉海专项规划的海岸线数据存在不一致现象㊂此外,地理意义上的海岸线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浙江省数十年来围填海活动频繁,海岸线变化幅度较大[16-18]㊂目前浙江省海岸带管理普遍存在空缺或重叠现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亦是如此㊂因围垦开发或自然淤积等原因,原先设置于海岸线上的部分功能区节点已进入陆地(图5(a )和图5(b )),部分已经完全确权为陆地的海域仍被划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图5(b )和图5(c))㊂图5 海岸线数据更新滞后导致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问题F i g .5 T h e i s s u e s o f 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 c a u s e db y d e l a y e du pd a te s of c o a s t l i n e d a t a 依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椒江口㊁瓯江口㊁飞云江口和鳌江口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都有重叠现象,即同一海域在被划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同时又被划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㊂此外,钱塘江入海口处的江东大桥至钱江隧道区域处于规划空白状态,既未被划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也未被划入地表水环境功能区㊂功能区边界范围不统一导第2期柴小平,等: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研究85致管理界限难以认定,给管理部门和用海单位造成极大的困扰㊂3对策措施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已实施近30年,在全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㊂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浙江省面临打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防治 攻坚战 ㊁建设美丽海湾等新任务,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空间表达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㊂本研究针对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㊂3.1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应坚持生态优先,牢牢守住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确保一类区㊁二类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发布‘关于启用 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的通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应依据其中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进一步优化一类区的空间格局,确保生态优先的原则得到有效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以及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3年7月8日联合发布‘浙江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2 203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可依据其中的养殖区划定成果,进一步优化二类区的空间格局㊂针对日常管理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频繁调整的现象,应进一步规范调整程序,强化区划的权威性[19]㊂确因国家㊁省重大项目建设须对部分功能区进行调整的,应提出合理可行的调整方案,充分考虑水质目标的可达性以及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应在合理用海的基础上,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站位,更加突出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修复㊂3.2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是细化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二者的有序衔接有助于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20]㊂2022年发布实施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提出 根据国家和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编制水环境㊁近岸海域等功能区划 ㊂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明确提出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根据海域的不同用途和基本功能,确定不同海域的环境功能区和水质保护目标 ㊂浙江省自2019年起开展‘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㊂根据海洋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的要求,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等涉海专项规划均已融入该成果[21]㊂在此背景下,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修编应有序衔接省国土空间规划的最新成果,依据其总体框架结构,合理控制不同功能区的总体比例;同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子规划 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不同功能区的空间格局㊂3.3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随着新时期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 规划“‘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实施意见“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 2025年“等重要规划和政策文件的陆续发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修编过程中应重新核查与最新规划及政策文件之间保护目标的符合性,制订统一协调㊁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区管控措施㊂浙江省近岸海域受长江㊁钱塘江㊁椒江等冲淡水以及沿岸流㊁上升流㊁台湾暖流等的交汇影响,生态系统复杂多变[22-24],尤其是杭州湾㊁象山港㊁三门湾及乐清湾等重点港湾的生态系统特殊㊂因此,应持续开展深入的探索研究,逐步加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知,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现状㊁生态系统敏感性和脆弱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在现有水质目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㊂沿海地方政府是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的责任主体,应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合理安排和布局涉海开发项目,逐步落实占补平衡要求㊂各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的宣传,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氛围㊂3.4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浙江省是海洋资源大省,涉海专项规划众多8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如交通港口规划㊁渔港建设规划㊁电力发展规划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还涉及不同部门分别划定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㊁产卵保护区㊁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㊁海洋自然保护区㊁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㊂只有充分厘清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与各涉海专项规划空间布局和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统筹解决空间冲突问题,实现管理上的 融合归一 ,才能有效提升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空间治理能力㊂随着信息化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海域综合信息处理及空间信息融合能力逐渐加强㊂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依托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 开发的 浙里蓝海 应用功能,显著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空间治理能力㊂此外,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开发的 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 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㊁详细规划㊁专项规划等空间数据的贯通机制和动态更新机制,为实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与各涉海专项规划的有机融合提供较好的信息支撑㊂3.5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陆海分界㊁河海分界是划分近岸海域与陆地㊁地表水之间管理区域的基准线,其位置界定的合理性㊁准确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㊂陆海分界通常采用海岸线数据,但由于海岸线本身的不稳定性以及原国土和海洋部门划定海岸线依据的标准不一致,我国海岸线认定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分歧㊂此外,浙江省海岛众多,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40%[1],海岛岸线的确定难度较大,给陆海分界带来实际困难㊂河海分界也较为复杂㊂目前浙江省自然资源厅㊁浙江省水利厅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各自的管理边界,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赋予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职责,为长期存在的河海管理边界分歧问题提供解决良机㊂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新发布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即采用 国土空间规划海域范围 ㊂同时,考虑到目前浙江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之间存在管理重叠和空白的问题,建议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修编过程中认定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河海分界及陆海分界,并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的入海边界进行修正,以形成统一衔接㊁功能互补㊁相互协调的区划管理体系,为进一步贯通陆海污染防治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联动打下良好基础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张海生.浙江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上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Z H A N G H a i s h e n g.T h e b a s i c s t a t u s o fm 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f o r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M].V o l u m eO n e.B e i j i n g:C h i n aO c e a nP r e s s,2013. [2]贾建军,夏小明.浙江省重要海洋资源及其承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J I AJ i a n j u n,X I AX i a o m i n g.K e y e l e m e n t s o fm 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f o r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M].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 P r e s s,2020.[3]王孝程,解鹏飞,李晴,等.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197-1205.WA N G X i a o c h e n g,X I EP e n g f e i,L IQ i n g,e t a l.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t h eY a n g t z eE s t u a r y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J].R e-s e a r c h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2020,33(5):1197-1205.[4]韩爱青,索安宁.试论新时代海洋空间规划的规划层级及规划重点[J].海洋环境科学,2022,41(5):761-766.H A N A i q i n g,S U O A n n i n g.D i s c u s s e s o n t h e p l a n n i n g l e v e l s a n dk e yp o i n t s o fm a r i n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i n t h e n e we r a[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2022,41(5):761-766.[5] D O U V E R EF.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 o fm a r i n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i na d v a n c i n g e c o s y s t e m-b a s e ds e au s em a n a g e m e n t[J].M a r i n eP o l i c y,2008,32(5):762-771.[6]王益鸣,张立,施建荣,等.浙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3):63-67.WA N G Y i m i n g,Z H A N GL i,S H I J i a n r o n g,e ta l.T h e t r e n d s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m a j o r p o l l u t a n t s i nZ h e j i a n g c o a s t a l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i nC h i n a,2012,28(3):63-67.[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T h eS t a t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t h eP e o p l e's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T h e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u n c t i o n z o n i n g i nC h i n a第2期柴小平,等: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㊁问题及对策研究87 [M].B e i j i n g:C h i n a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P r e s s,2002.[8]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G B309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T h eS t a t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t h e P e o p l e's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S e aw a t e r q u a l i t y s t a n d a r d:G B3097-1997[S].B e i-j i n g:S t a n d a r d sP r e s s o fC h i n a,1997.[9]陆州舜,卢静.试论海洋功能区划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9):14-18.L UZ h o u s h u n,L UJ i n g.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m a r i n e 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a n d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a n d t h e i r p r a c t i c e m e a n i n g s[J].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2008,25(9):14-18.[10]邓义祥,李子成,郑丙辉.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概念辨析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2):146-152.D E N G Y i x i a n g,L I Z i c h e n g,Z H E N GB i n g h u i.S t u d y o n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u n c t i o n z o n e s,i n c l u d i n g p r o b l e m s a n d c o u n-t e r m e a s u r e s[J].R e s e a r c h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2012,25(2):146-152.[11]高月鑫,曾江宁,黄伟,等.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关系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33-39.G A O Y u e x i n,Z E N GJ i a n g n i n g,HU A N G W e i,e t a l.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m a r i n e 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a n dm a r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d l i n e[J].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2018,35(1):33-39.[12]卢瑛莹,楼乔奇,刘柏辰.基于 三线一单 的排污许可精细化管理设想[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43(10):1325-1328.L U Y i n g y i n g,L O U Q i a o q i,L I U B a i c h e n.T h e c o n c e i v e so f r e f i n e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o l l u t a n td i s c h a r g e p e r m i tb a s e do n t h r e e l i n e s a n d o n e l i s t [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2021,43(10):1325-1328.[13]赵玉婷,李亚飞,董林艳,等.基于 美丽海湾 建设的 三线一单 编制实践:以儋州市环新英湾地区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1):142-148.Z HA O Y u t i n g,L IY a f e i,D O N GL i n y a n,e t a l.P r a c t i c e o f t h r e e l i n e s a n do n e l i s t b a s e d o n b e a u t i f u l b a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c a s e s t u d y o f X i n y i n g B a y r i mi nD a n z h o uC i t y[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2022,44(1):142-148.[14]王建忠,任志刚,王鹏,等.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海岸线界定方法探讨[J].海洋测绘,2020,40(3):50-54.WA N GJ i a n z h o n g,R E NZ h i g a n g,WA N GP e n g,e t a l.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m e t h o d o f c o a s t l i n e d e l i m i t a t i o n f o r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 [J].H y d r o g r a p h i cS u r v e y i n g a n dC h a r t i n g,2020,40(3):50-54.[15]林桂兰,郑勇玲.海岸线修测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7):61-67.L I N G u i l a n,Z H E N G Y o n g l i n g.D i s c u s s i o no ns o m e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 so fc o a s t l i n es u r v e y[J].O c e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2008,25(7):61-67.[16]李修颉,林坚,楚建群,等.国土空间规划的陆海统筹方法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5):60-68.L IX i u j i e,L I NJ i a n,C HUJ i a n q u n,e t a l.R e s e a r c ho f l a n d-o c e a n p l a n n i n g m e t h o d i n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J].C h i n aL a n dS c i e n c e, 2020,34(5):60-68.[17]张琳,雷惠,黄备,等.近30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遥感监测与变迁分析[J].科技通报,2017,33(12):54-59.Z HA N GL i n,L E IH u i,HU A N GB e i,e t a l.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a n a l y s i s o f Z h e j i a n g t e r r e s t r i a l c o a s t l i n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 p a s t 30y e a r s[J].B u l l e t i n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7,33(12):54-59.[18]康波,丁家玮,王志文,等.浙江省近50年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9):57-64.K A N GB o,D I N GJ i a w e i,WA N GZ h i w e n,e t a l.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n g e s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c o a s t l i n e i nZ h e j i a n g i n r e c e n t50y e a r s[J].O-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d M a n a ge m e n t,2022,39(9):57-64.[19]王艳,张震宇,孙明东,等.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发展现状及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3):671-677.WA N G Y a n,Z H A N GZ h e n y u,S U N M i n g d o n g,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z o n e s i nC h i n a[J].R e s e a r c h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2021,34(3):671-677.[20]吴健,王菲菲,胡蕾.空间治理:生态环境规划如何有序衔接国土空间规划[J].环境保护,2021,49(9):35-39.WUJ i a n,WA N GF e i f e i,HU L e i.S p a t i a l g o v e r n a n c e:h o w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l a n n i n g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n a t i o n a l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2021,49(9):35-39.[21]安太天,朱庆林,岳奇,等.我国海洋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 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3):28-35.A N T a i t i a n,Z HU Q i n g l i n,Y U E Q i,e t a l.E x p l o r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 s a n d a p p r o a c h e s a b o u tm u l t i p l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s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nm a r i n e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i nC h i n a[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O c e a n o l o g y a n dL i m n o l o g y,2019(3):28-35.[22]苏纪兰.中国近海的环流动力机制研究[J].海洋学报,2001(4):1-16.S UJ i l a n.Ar e v i e wo f c i r c u l a t i o nd y n a m i c s o f t h e c o a s t a l o c e a n s n e a rC h i n a[J].H a i y a n g X u e b a o,2001(4):1-16.。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批复(浙政函〔2024〕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批
复(浙政函〔2024〕28号)

【期刊名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4()7
【摘要】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你们《关于恳请批复〈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请示》(浙环〔2024〕4号)收悉。

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以下简称《功能区划》),由你们公布并组织实施。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D625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6-2020年)的批复鲁政字[2016]109号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州市南浔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20]130号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金华市婺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21]103号)
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漳州核电项目近岸海域)的批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 用管理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确立 了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制度, 明确规定了政府的管理权力,使得我国 海域有偿管理开始变得规范。
近年来浙江省一直都在按照国家的
要求以及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出台、公示 海域管理制度及条例,在 2016 到 2018 年上半年以来,浙江省出台及公示的海 域管理法律法规与条例多达 25 项,其 中在 2017、2018 年法律法规多为控制 环境污染方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海洋工程建 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 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等。但是 颇为全面的法律政策在 2018 年海洋督 导 组 的 检 查 下 发 现 了 不 少 问 题:2018 年 4 月 30 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72 起,其中已整改 46 起,立案 26 起,罚 款 6205.78 万元;严肃查处群众举报的 问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督察组转办的 114 起举报已办结 111 起,其中立案处 罚 10 件,责令整改 23 件,罚款 123.21 万元,约谈 166 人,问责 2 人。这说明 在海域使用方面,政府、海域使用人、 公众之间还存在着矛盾,政府作为管理 者还子彬(1995—),男,汉族,籍贯:河南濮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彭勃(1966—),男,汉族,籍贯:吉林吉林人,职务:教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
· 90 ·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
益减少。随着政府对违法用海罚款提高, 违法海域使用人遭受的损失越大,当违 法用海收益趋于罚款金额时那么海域使 用人将会减少违法用海次数,随着罚金 越来越高那么违法用海的几率随之减小。 2.2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博弈
综上所述,当海域使用人非法用海 时,政府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时的收益必 定会大于不严格监管时的收益,海域使 用人违法用海导致监管部门的损失必定 大于或者等于海域使用人违法用海所收 到的效益。政府监管部门投入检查成本 越高,海域使用人则认为政府监察部门 实质性检查的可能性越高,选择非法用 海的可能性就小,此时政府获得行政效 益但是政府监管成本的增加导致经济收
社会公众是海域开发行为最直接的 受益或受害者,有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力。 政府作为海域资源的管理者与公众的服 务者,在管理海域使用时应尊重与重视 公众意见。但是公众可能因为成本、技 术手段、举证取证困难、意识薄弱等原 因不愿意参与监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 矛盾以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海洋经 济发展来看,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帮 扶下,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 近海海域污染,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工 业用海、渔业用海越来越多、公共海岸 线遭到污染,使得公众在海洋的消费性 需求得不到满足。政府在实行海域管理 时,一方面需要行政效益一方面需要经济 效益,过于严格的监管制度会使得经济效 益下降,存在对企业容忍的可能性;另一 方面企业在排废排污等违法活动中较为隐 秘,等检查结束继续进行违法行为。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浙江省政府海域管理的最佳干预边界探析
于子彬,彭 勃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摘要:政府的管理在海域开发及使用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问题愈来愈凸显 出来:海域使用不规范、海洋污染严重等等。本文通过博弈论理论研究政府、海域使用人、公众的博弈关系 及分析三方博弈平衡,揭示在我国海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矛盾,为政府部门对海域资源管理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域管理 博弈关系 博弈平衡 政府政策 中图分类号:C94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 洋强国,将海洋经济发展提升到战略地 位。浙江省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海洋经 济高速发展下出现了种种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如污水入海、违法开发、侵占海 滩等活动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威 胁,从而使得政府、海域使用人、公众 的矛盾不断深化。基于此,分析海域资 源开发活动利益者的博弈平衡,使得政 府对海域管理达到最佳边界。
2 政府、海域使用人、公众的博弈分析
政府、海域使用人、公众都是海域开 发活动的主体并且取得目标利益的方向不一 致,在有限的海域资源之中获取到对自己有 益的最大的利益,正因如此政府、海域使用 人、社会公众三方之间产生了博弈关系。 2.1 政府与海域使用人之间的博弈
政府注重更多的是行政效益,在国 家重视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更加 注重生态环境,但是海域使用人作为资
本企业必定追逐经济效益,这是社会资 本的逐利性决定的,所以对生态的考虑 更多的是政府政策及公众舆论监督。
假 设 海 域 使 用 人 违 规 用 海, 那 么 其违法获得利润肯定高于或等于政府罚 款,在此基础下政府必定采取严格执行 环境友好型的监管方式,对违规海域使 用人进行处罚,保证海域开发活动合理、 合法进行。但是这必将消耗更多的人力 物力资源从而增加监管成本。若在严格 执行海域开发政策时海域使用人没有进 行违法用海的行为,那么政府主管部门 则相当于收益减少,减少值为增加的监 管成本;若发现海域使用人违法用海则 会对其进行处罚,那么这时政府的收益 为对企业的罚款减去增加的监管成本, 而海域使用人收益减少值为政府的罚 款。但是政府在采取不严格的环境友好 型海域监管政策时,海域使用人规范用 海,此时博弈双方的经济收益没有变化, 若是海域使用人违法用海,海域使用人 会收到违法用海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 政府的行政效益降低。
1 浙江省政府海域管理的实际基础 及基本情况
1.1 浙江省海域管理的实际基础 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 26 万平
方公里,海岸线总长 6486.24 公里,其中 大陆海岸线 2200 公里,居全国第 5 位, 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 290.4 公 里,10 万 吨 级 以 上 泊 位 的 深 水 岸 线 105.8 公里,广阔的海域面积为浙江省提供 了深水岸线、海洋牧场、海上观光旅游、 海洋新能源等丰富的海洋资源 [1]。2011 年 到 2016 年,浙江省用海项目数量为 1156 个, 用海面积为 3.1 万公顷,海洋生产总值约占 生产总值的 14%,累计达到 3.3 万亿元。 1.2 浙江省政府海域有偿使用管理的基 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