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
5.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宝鸡市店子街中学活页课时教案(首页)
宝鸡市店子街中学活页课时教案
宝鸡市店子街中学活页课时教案
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反比例函数 y =
x
k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x
k 是由两支曲
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三、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1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的活动中,就已经渗透了反比例函数的性 质,因此在作图象的过程中,大家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另外,反比例函数的 图象是非线性的,它的图象是双曲线。
五、课堂作业 习题5.2 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考点05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析版)

考点五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点整合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ky x=(k 是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2.反比例函数ky x=(k 是常数,k ≠0)中x ,y 的取值范围反比例函数ky x=(k 是常数,k ≠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也是非零实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2)性质: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表达式ky x=(k 是常数,k ≠0)kk >0k <0大致图象所在象限第一、三象限第二、四象限增减性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y=x和y=-x,对称中心为原点.3.注意(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应多取一些点,描点越多,图象越准确,连线时,要注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2)随着|x|的增大,双曲线逐渐向坐标轴靠近,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反比例函数kyx=中x≠0且y≠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连续的,因此在谈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都是在各自象限内的增减情况.当k>0时,在每一象限(第一、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但不能笼统地说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同样,当k<0时,也不能笼统地说y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三、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ky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象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2.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kyx=(k≠0);(2)把已知一对x,y的值代入解析式,得到一个关于待定系数k的方程;(3)解这个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4)将所求得的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函数解析式.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1.反比例函数图象中有关图形的面积2.涉及三角形的面积型当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结合时,可通过面积作和或作差的形式来求解.(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如图①,S △ABC =2S △ACO =|k |;(2)如图②,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ky x=交于A 、B 两点,且一次函数与x 轴交于点C ,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3)如图③,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的两点,其坐标分别为()A A x y ,,()B B x y ,,C 为AB 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则S △AOB =S △AOC –S △BOC =1||2A OC y ⋅–1||2B OC y ⋅=1(||||)2A B OC y y ⋅-.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1.涉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型当一次函数1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22k y x=相交时,联立两个解析式,构造方程组,然后求出交点坐标.针对12y 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只需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高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部分所对应的x 的范围.例如,如下图,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A x x >或0B x x <<;同理,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0A x x <<或B x x <.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坐标(1)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由k 值的符号来决定.①k 值同号,两个函数必有两个交点;②k 值异号,两个函数可能无交点,可能有一个交点,也可能有两个交点;(2)从计算上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主要取决于两函数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考向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中,等号左边是函数值y ,等号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 的一次单项式.2.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的结构特征:①k ≠0;②以分式形式呈现;③在分母中x 的指数为-1典例引领变式拓展故答案为:2.考向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一般不说两个分支经过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而说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典例引领根据图象可知,114x x>+的解集是-正确的有②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点(1,2)A 和点(,)B a b 是反比例函数右侧,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B .矩形OCBD 的面积为C .该反比例函数的另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且【详解】解:根据题意,10k ->,解得1k <,∴0k =满足题意,故选:D .变式拓展二、填空题三、解答题把上表中的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所示的(1)请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2)观察函数图象,并结合表中的数据:①猜测1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②求2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①观察表格可知,1y 是x 设1k y x=,把()30,10代入得:1030k =,∴300k =,∴612x ≤≤.考向三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k y x=(k ≠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确定了k 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要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需给出一对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代入k y x=中即可.2.确定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方法:(1)把点的横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y 的值,若所求值等于点的纵坐标,则点在图象上;若所求值不等于点的纵坐标,则点不在图象上.(2)把点的横、纵坐标相乘,若乘积等于k ,则点在图象上,若乘积不等于k ,则点不在图象上.典例引领【答案】30【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题关键.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得出k 的值.【详解】∵将该函数图像向上平移x 【答案】5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矩形的边与y 轴平行,()1,B m ,D【答案】8 yx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确定点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坐标与图形得到A【答案】5 yx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键.变式拓展【答案】28【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坐标特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D 是矩形,∴90DAB ABC ∠∠==【答案】24a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及解不等式.先求出双曲线解析式,由题意可用长.再由线段BC 与双曲线有交点且与点考向四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与k的关系(1)因为反比例函数kyx=中的k有正负之分,所以在利用解析式求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时,都应加上绝对值符号.(2)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k|,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原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及过此点向坐标轴所作垂线的垂足.典例引领A .4-B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题的关键.利用APC 与PBD 相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PC x ⊥ 轴,PD ⊥PDB PCA ∴∠=∠,PD x 轴,BPD PAC ∴∠=∠,APC PBD ∴ ∽,∴AC PC PD BD=.二、填空题【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的面积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作AD OB ⊥OA =12OB ,然后通过证得AOD BOA ∽何意义即可求得k 的值.∵Rt OAB 中,30ABO ∠=︒,∴OA =12OB ,∵90ADO OAB ∠∠==︒,AOD BOA ∠∠=∴AOD BOA ∽,∴214AOD S OA S OB ⎛⎫== ⎪⎝⎭ ,【答案】5-【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连接AB y ∥轴,得ABC 和AB y ∥轴,ABC ∴ 和AOB ∆关于AB 边上的高相等,52ABC AOB S S ∆∆∴==,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得:变式拓展(1)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若3OMN S =△,则【答案】24m k =90OAB ∠=︒,∴N 点的横坐标为m ,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过点N ,∴N 点的纵坐标为4m , OME OAN S S =△△,OMN OME OAN MEAN MEAN S S S S S=+-=△△△梯形梯形,3OMN S =△,三、解答题【答案】(2,4)C 或(8,1)C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得四边形设点8,C m m ⎛⎫ ⎪⎝⎭,分别过点∵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1842AOE COF S S ∆∆==⨯=,当04m <<时,则AOE S ∆∴6ACFE AOC S S ∆==梯形,k=【答案】6【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轴,垂足为点E,连接等.作AE x到三角形AOB的面积,两个面积之和为⊥轴,垂足为点【详解】解:作AE x,AE x⊥轴,AB AC=∴=,BE CE,=5OC OB(1)求k和m的値;(2)当8x≥时,求函数值【答案】(1)10k=,m(2)5 04y<≤.考向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的主要题型:(1)利用k值与图象的位置的关系,综合确定系数符号或图象位置;(2)已知直线与双曲线表达式求交点坐标;(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4)应用函数图象性质比较一次函数值与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等.解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并结合图象分析、解答问题.典例引领(1)若2k =,4b =-,则(2)若CE DE =,则b 与【答案】12k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系是解此题的关键.【答案】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过点⊥轴于点E,过点CB作BE x()DE=---=,证明AD∥132联立43y x y x =+⎧⎪⎨=-⎪⎩,解得:1131x y =-⎧⎨=⎩,2113x y =-⎧⎨=⎩,∴()3,1A -,()1,3B -,二、解答题(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2)连接OA OB ,,求OAB 的面积;(3)请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m kx b x+<【答案】(1)6y x =,y =x +1(2)52AOB S =对于1y x =+,当0y =时,=1x -;当0x =∴()1,0C -,()0,1D ∴1,OC =1,OD =∴111112*********AOB S =⨯⨯+⨯⨯+⨯⨯=+ (3)解:由图象可知:不等式m kx b x+<的解集为:(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D 为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图象于点E ,当CDE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答案】(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点E 坐标为()2,3-.变式拓展(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答案】(1)y x =--(2)6(3)<4x -或02x <<【分析】(1)先把点A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2)先求出直线y =-(3)观察函数图象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1)解:∵(A(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若点E 是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求【答案】(1)一次函数解析式1y x 4=-(2)32ABE S =△【分析】(1)利用点A 的坐标,代入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则PB∵2sin ==2PH B PB ,即PH =∴(1132822y DB PH =⋅=⨯⋅()304;x x ⎧≤≤由图像可得,函数图像有最大值为(3)解:根据函数图像可得: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像与性质、求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像、三角形面积、运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等知识点,求得函数解析式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面积;(2)求ABO(1)求a ,k 的值.(2)利用图像信息,直接写出不等式1102k x x+-≥的解集(3)如图2,直线CD 过点A ,与反比例函数图像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OA OC ,求OAC 的面积.【答案】(1)4a =,12k =;(2)4x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y轴上取一点N,当(3)将直线1y向下平移2围.根据函数图象可得:当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函数2myx=(m为常数,且(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C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坐标.【答案】(1)8 yx =(2)()4,2 C90∠=∠=∠=ABO BOE AEO∴四边形ABOE是矩形,∴==,OB AE2OE AB==45,∠=︒AD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DE AE4。
九年级数学上册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具备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技能,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线性的,并且是无间断连续的,学生在本节课将遇到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而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断开的两支曲线组成,需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旨在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逐步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具体展现了反比例函数的整体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直观工具,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全面观察和比较,发现函数自身的规律,在相互交流中锻炼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由他们自己发现的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二)能力训练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及性质的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疑激思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发现问题;第三环节:巩固新知夯实基础;第四环节:观察思考再探新知;第五环节活学活用巩固提高;第六环节挑战自我能力提升;第七环节分层达标课后延伸;第八环节归纳总结纳入系统.第一环节:设疑激思复习引入教师幻灯片展示下列问题:1.当初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一次函数?2.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3.借助图象我们研究了一次函数的哪些性质?目的: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回顾研究一次函数的过程,类比研究一次函数的思路,来研究反比例函数.效果: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激起学生对函数研究的兴趣.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着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来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4yx的图象.教学策略:小组内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完成时,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互查、互批,让小组长汇总各小组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谈一下各小组内在画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对各组情况和问题进行汇总。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汇总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汇总1.定义与图像特征: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为y=k/x,在此函数中,x不等于0,k为常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是:经过第一、二象限两点,以y轴和x轴为渐进线,图像在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都不会出现,图像呈现出一种双曲线的形状。
2.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a)定义域:x≠0,即x不能为0。
(b)值域:排除0,即y不能为0。
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当x趋近于无穷大时,y趋近于0。
(c)对称中心:该函数关于原点(0,0)对称。
(d)渐进线:图像与x轴和y轴都有渐进线,即当x趋近于无穷大时,y趋近于0;当y趋近于无穷大时,x趋近于0。
(e)单调性:反比例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的。
(f)异号性:当x与y异号时,k为负数;当x与y同号时,k为正数。
(g)零点:当x与y相等时,即x=y≠0。
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常数k:y1=k/x1和y2=k/x2通过消去k,可以得到:y1*y2=k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点的y值的乘积来确定k的值。
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a)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混合问题:当一个问题与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有关时,可以通过组合两种函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例关系,而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例关系时,可以通过设置两个函数来解决问题。
(b)流速与管道宽度:根据波的传播速度,流速与管道宽度成反比例关系。
当管道宽度较小时,流速较大;当管道宽度较大时,流速较小。
(c)投资与收益率:投资的利润与投资金额成反比例关系。
当投资金额较小时,相对的利润率较大;当投资金额较大时,相对的利润率较小。
(d)电阻与电流:电阻与电流成反比例关系,即当电阻较大时,电流较小;当电阻较小时,电流较大。
总结起来,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其图像呈现出一种双曲线的形状。
反比例函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和渐进线等。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常数k可以通过已知点进行求解。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特别是与强度、速度和功率等相关的问题。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性质及图像

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0..2、性质: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2.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y=x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6.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7.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点;则n^2+4k·m≥不小于0..8.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9.反比例函数关于正比例函数y=x;y=-x轴对称;并且关于原点中心对称.10.反比例上一点m向x、y分别做垂线;交于q、w;则矩形mwqoo为原点的面积为|k|11.k值相等的反比例函数重合;k值不相等的反比例函数永不相交..12.|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离坐标轴的距离越远..1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一次函数(一)函数1、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0b =时;一次函数y kx =;又叫做正比例函数..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 kx b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0b =;0k ≠时;y kx =仍是一次函数.⑶当0b =;0k =时;它不是一次函数.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及性质一般地;形如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 x 指数为1 ③ b 取零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1) 解析式:y=kxk 是常数;k ≠0 (2) 必过点:0;0、1;k(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 3、一次函数及性一般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 +b 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 不为零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任意实数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kb;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 、b 是常数;k ≠0 2必过点:0;b 和-kb;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4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 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 轴.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一次函数()0k kx b k =+≠k ;b 符号 0k >0k < 0b > 0b < 0b = 0b >0b <0b = 图象Ox yyx OOx yyx OOx yyxO性质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b>0 b<0 b=0k>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经过第一、三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经过第二、四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5、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及性质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概 念 一般地;形如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是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自变量 范 围X 为全体实数图 象 一条直线必过点 0;0、1;k 0;b 和-k b ;0 走 向 k>0时;直线经过一、三象限; k<0时;直线经过二、四象限 k >0;b >0;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 >0;b <0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 <0;b >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 <0;b <0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从左向右上升 k<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从左向右下降 倾斜度 |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 图像的 平 移 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7、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8、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2将x 、y 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9、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 确定它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10、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 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bcx b a +-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1111b cx b a +-和y=2222b c x b a +-的图象交点.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① 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② 顶点式:()()()20f x a x m n a =++≠ ③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当240b ac∆=->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x轴有两个交点()11,0M x;()22,0M x;线段1212M M x xa a=-==.当240b ac∆=-=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x轴有两个重合的交点,02bMa⎛⎫-⎪⎝⎭.特别地;当且仅当0b=时;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为偶函数.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2. 2y ax c=+的性质:上加下减..3. ()2y a x h=-的性质:左加右减..4.()2y a x h k =-+的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二: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1. 二次项系数a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0a ≠.⑴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大;⑵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大;开口越大.总结起来;a 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 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a 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2. 一次项系数b在二次项系数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⑴ 在0a >的前提下;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左侧;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⑵ 在0a <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bx 2-=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ab ;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3. 常数项c⑴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九、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1. 关于x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2. 关于y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3. 关于原点对称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4. 关于顶点对称即: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 2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b y ax bx c a =--+-; ()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5. 关于点()m n ,对称 ()2y a x h k =-+关于点()m n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y a x h m n k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 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十、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21AB x x =-=.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2'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观点来看;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上;位于x 轴上方的点的横坐标的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上;位于x 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的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上;位于x 轴上方的点和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上;位于x 轴下方的点和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集合.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解就是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上;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反比例函数公式口诀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反比例函数图象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两个分支无限接近x和y轴,但永远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
图象画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点(一般标5个点,称为5点作图法)。
2)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点。
当K>0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两个数相等时那么曲线呈弯月型。
k的意义及应用过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P(x,y),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为|k|。
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一点,作任一坐标轴的垂线,并连接原点,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k|/2。
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
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为M、N则矩形PMON的面积为|k|。
所以,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
这个常数是k的绝对值。
在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三、反比例函数性质单调性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每一个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每一个象限内,从左往右,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函数在x<0上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
相交性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只能无限接近x轴,y轴。
高中数学之反比例函数类的图像画法与性质总结

反比例函数类的图像形如ax bycx d+=+的函数,实际上是由最基本的反比例函数1yx=或者1yx=-经过平移变换得来的。
也是比较常考常用的。
下面就将该图像的画图方法以及图像的核心性质总结下来。
1、画图方法步骤:(1)先分离常数(2)确定渐近线的交点(即点(0,0)平移到了哪个点)注意这里的平移口诀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3)画出渐近线,并画出函数图像(注意分子的正负)下面以两道题为例,详细说明画图步骤。
例1 作321xyx+=+的图像解:()2113212111xxyx x x+++===++++分离常数完成后,可以明显看到,原本的反比例函数的中心点(0,0),先向左平移1再向上平移2,变成了点(-1,2)。
因此渐近线的交点就是(-1,2)。
画出渐近线并画图函数图像如下注意到该函数恒过点(0,3),中点为(-1,2)例2 作341xyx-=-的图像解析:()3113413111xxyx x x---===----显然是将(0,0)平移到了(1,3)画出渐近线并作函数图像如下。
这里需要注意,分子为-1,实际上该函数图像是由1y x=-平移得来的。
2、核心性质 通过以上作图,很容易观察到ax b y cx d +=+具备如下性质 (1)d x c ≠-(2)a y c≠ (3)恒过点(0,)bd(4)中心对称点为,d a c c ⎛⎫⎪⎝⎭3、习题小练 求值域:(1)32(0)1x y x x+=>+ (2)4[3,6]2y x x =∈- (3)1(1,2]3x y x x -+=∈-+ (4)34[3,5]1x y x x -=∈- (5)42(1,0]1x y x x -+=∈-- 解:画图各个函数的图像,从图像上看即可。
画图略。
答案如下(1)(2,3)y ∈(2)[2,4]y ∈(3)1[,1)5y ∈-(4)511[,]24 y∈(5)(3,2]y∈--。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函数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第12页
反百分比函数y k
x
答: 由k符号决定.
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什么确定?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第13页
w归纳: 反百分比函数图象和性质:
1.反百分比函数图象是双曲线;
2.图象性质见下表:
第9页
y
.8
7 6
5 .4
y=—
-4 x
.
.
..
3 2 1
-8 -7 -6 -5 -4 -3 -2 -1 0 -1
1 2 .3 4. 5 6 7 .8
x
-2
.
-3 -4
.
-5 -6
-7 -8 .
第10页
.
y
6
y
5 . y=—4x
6
4
5
3
.
2
..
1
y=— .
-4
.4
x
3
.. .
2 1
x
-6
-5
.-4
26.1.2 反百分比函数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y x
O
第1页
1.深入熟悉作函数图象步骤,会画反百 分比函数图象. 2.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相互转换,逐 步提升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能力,探索 并掌握反百分比函数主要性质.
第2页
1.什么是反百分比函数? k
普通地,形如 y = —x( k是常数, k ≠0 ) 函数叫做反百分比函数. 2.反百分比函数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 是非零常数. (2)xy = k.
第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4 y x
4 例1.画出函数 y 的图象。 x
1.列表: 解: x … -8 -4 y … -0.5 -1
4 3
-3
-2
-1
-0.5
0.5
1
2
3
-2 -4 -8
8
4 2
4 3
4
8
0.5
1
… …
第三象限
第一象限
4 y x
错例赏析
8 y
4
-8
-4
-1
1
-1 -4 0
1
则它的图象在第 一、三 象限。
4、如图:这是某个同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 列的表格,你通过表格能判断出此函数的图像 位于第 二、四 象限。
x
y k x
…… -2 …… 3
-0.5 12
2 -3
18
…… ……
1 3
A
B
C
D
思路: ①、列出函数关系式,判断出函数类型。 ②、根据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确定图象的位置。
中考连线 若
a 反比例函数 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 x A 可能是【 B D A 、D 】 k同号两个图象相交
y y x
a 0, 0 a b 0,则正比例函数 y bx ab 0 0
4
8
x
-8
错例赏析
8 y
折线 没有名称
1 4 8
4
-8
-4
-1
1
-1 0
x
没有延伸
没有趋向于数轴
-4
-8
练一练:画出函数
1.列表: 解:
4 y x
的图象。
x … -8 -4 y … 0.5 1
-3
4 3
-2
-1
-0.5
0.5
1
2
3
4 3
4
8
1 2
2
4
8
-8 -4 -2
-1
… …
感悟与收获
0.5 ②、 y x
2 1 ③、 y x 3
k 2 1 ④、 y (k为常数) x
2、如图:函数
2 y x
的图象大致是( C ) D
( x 0)
A
B
C
D
k 3、若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过点(4,-7), x
则此函数的图象位于第 二、四 象限。 4、如图:这是某个同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 列的表格,你通过表格能判断出此函数的图像 位于第 二、四 象限。
k x 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因此
k y 有下列性质: x
2、(1)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3、反比例函数图象既是 轴 对称图形 又是 中心 对称图形。
y
y
o
x
o
x
3、已知:函数
y (1 4k ) x
k
是反比例函数,
1
… …
练一练
4 的图象。 1.画出函数 y =-— x
解:
x
… -8 -4 -3 -2 -1 -0.5 … 0.5
1 2
1
2
3
4 3
4
8
1 2
4 y … x
1
4 3
2
4
8
…
-8 -4 -2
-1
8 y
4
-8
-4
-1
1
-1 -4 0
1
4
8
x
y
4 x
-8
8 y
4
-8
-4
-1
1
-1 -4 0
x
k y x
…… ……
-2 3
-0.5 12
2 -3
18
1 3
…… ……
巩固练习:(B组题) m 1 1、若反比例函数 y x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则m的取值范围
m 1
。
2、已知反比例函数 y ax 象限,则a=
a 3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
-2 。
3、已知矩形面积为10平方米,它的长y米与宽x米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D 】
300 y 所以y与x的关系式是: x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
《新课堂》113页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
4 例1.画出函数 y 的图象。 x
1.列表: 解:
x … -8 -4 y … -0.5 -1
-3
4 3
-2
-1
-0.5
0.5
1
2
3
4 3
4
8
1 2
-2 -4 -8
8
4 2
y y
k 0
4 y x
k 0
y 4 x
o
x
o
x
类比归纳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
k 0
k 0
正比例函数:
y y o
k 0
x
k 0
反比例函数:
o
x
巩固练习:(A组题)
1、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①③④ ; 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的有: ② ;
7 ①、 y x
1
4
8
x
y
4 x
-8
答:相同点: 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因此称反比例 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 不同点:
4 y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x 4 y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x y y 4 4 y y x x
o
x
o
x
小结
反比例函数
y
1、反比例函数 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
城阳第十中学
李宁
x y=x2
… …
-3 9
-2 4
-1 1
0 0
1 1
2 4
3 9
… …
y
10 8 6 4 2 -4 -3 -2 -1 0 -2 1
2 y=x
2
3
4
x
x y
… …
-8
1 2
-4
-3
-1
4 3
-2
-1
-2 -4 -8
8 y
1 2
… …
1 2
1
2
3
8
4
2
4 3
4
8
1 2
1
4
4 y x
与
O
x
O
A
B
C
D
k异号两个图象不相交
感悟与收获
y y
k 0
4 y x
k 0
y 4 x
oபைடு நூலகம்
x
o
x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拓展延伸
验证: 当x=15时,y=20;所以点(15,20)
300 在 y x 的图象上。
同理验证: 点(15,20)(20,15)(25,12)
60 300 (30,10)(35, )(40,7.5)在 y 7 x 的图象上。
1 0 4 8
-8
-4
-1
1
-1 -4
x
-8
1. 列表
2. 描点 3. 连线
x
y=4x
…
-2 -1 0 -4 0
6 5
1 4
2
…
… -8 y
8 …
• •
y=4x
4
3
2
-2
-1
0
• •
1
-1 -2 -3 1 2 3
x
•
温故知新
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
k 0
k 0
4 例1.画出函数 y 的图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