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舒适化医疗历程(二次修改)
舒适化医疗 ppt课件

去枕平卧的问题要从科学,而 不是按 “习惯” 和 “经验” 上,探 讨去枕平卧的不合理和危害性 。这个麻醉学术中的陈腐尾巴 ,到了可以完全割掉的地步了 。
去枕平卧,有哪些不合理 和有害的地方?
一、肺换气功能 二、舌后坠 三、循环和灌注 四、消化系统 五、术后头痛
肺换气功能:
站立位置,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符 合生理的最佳位置。水平卧位,使得 肺功能残气量(FRC)降低、肺泡通 气减少,这是术后患者平卧后缺氧的 主要原因之一,且解释了改为半卧位 后可以获得改善的原因。
• 术后病人神志尚未完全恢复,要病人完全 直立不太实际,但把病人背部和头部抬高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手术室推床背部可以 抬高就是这个目的!
• 通过Pubmed检索,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结果 都是肯定了头高位对于FRC的提高是有效 的。
• 除非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漏,否 则没有必要平卧。
• 半卧位最有助于患者的氧和。
手术后如果不采取去枕平卧 位,那何种体位更利于患者?
国内很多文献早已报道,并且越来越多的医 院已经实践:
带枕低半卧位(上半身抬高15~20°)
带枕半卧位(上半身抬高30~45°)
相对于 “去枕平卧6小时”这样的几近残酷的传 统体位,改良体位使患者切实受益并获得满 意的体验!
总结去枕平卧位的不利之处:
2、膈肌下移,增加肺部功能残气量 ,增加肺部通气氧和。
3、利于咳嗽排痰,利于口腔分泌物 排出,减少误吸风险。
4、利于手术部位引流,避免膈下、 腹腔积液。
5、减少固定体位不适感,避免颈肩酸 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6、减少腹壁张力,减轻疼痛,利于早 期身体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 复。
7、患者视野增大,便于与家属交流。
半卧位病人,首先胃内容物不 会被动进入喉部,到了喉部后 ,因为膈肌位置较低,通气量 相对大,咳出胃内容物的力量 更大,且不需要病人头的位置 一定要偏向一侧 。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
舒适化医疗理念是一种关注患者生命质量和总体体验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细致、关怀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患
者满意度和医疗效果。
以下是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具体提出和实践方式:
1. 关心患者的情感需求。
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要注重和患者建立良
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患者的情感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
生活习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疼痛。
2. 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定
制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习惯的患者需要
不同的医疗服务。
3. 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
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安全、温馨、整洁、舒适
的医疗环境及设施,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4. 采用痛苦管理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采用最先进的痛
苦管理技术,减少患者在医疗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例如通过镇痛、物
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
5. 强调医疗沟通和医疗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医疗沟通与患者
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紧密的协作,保证患者得到及时、专业、协调的医疗服务。
6. 关注末期护理。
对于末期患者,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注重细致、关怀的护理和疼痛管理,使患者在生命末期能够安详、舒适地度过。
舒适化医疗理念是一种基于患者需求和关爱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注重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实践和推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

2020/11/18
4
二、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疼痛机理
疼痛与其他感觉一样,由一种适宜的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换能后转变为神经冲动, 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2020/11/18
5
二、 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2020/11/18
12
五·常见疼痛治疗
➢ 无痛人流 ➢ 无痛内窥镜检查 ➢ 无痛分娩 ➢ 围术期镇痛 ➢ 无痛护理技术 ➢ 慢性疼痛治疗 ➢ 癌症镇
2020/11/18
13
无痛医院的核心
在于建立疼痛综合治疗中心管理
实施舒适医疗,创建无痛医院,疼痛科和麻醉科是主导,不仅要积 极处理急性疼痛,还要重视慢性疼痛的诊疗。
疼痛的影响
➢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对心理的影响
2020/11/18
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 精神、躯体的双重创 伤,引起循环、呼吸 功能紊乱及代谢、内 分泌功能失调,而且 严重时影响病人的康 复。
无痛医院是让病人在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及治疗。病人 到医院看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使就医成为一个愉快和舒适的过程,是医 院提供给病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
2020/11/18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建设
无痛医院建设的目标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无痛诊疗,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诊疗,患者及家属 主动要求无痛医疗,从而消除病人的各种疼痛(急性、慢性疼痛),让病 人在诊疗过程中远离疼痛与恐惧,使整个就医过程无痛苦、舒适化。
舒适化医疗

视可尼
麻醉专科护士
临临床床麻麻醉醉 护护理理
麻麻醉醉恢恢复复 室室护护理理
麻醉专 科护士
手手术术室室外外 麻麻醉醉及及咨咨 询询门门诊诊
麻麻醉醉药药品品、、 耗耗材材设设备备 信信息息化化管管
理理
舒适化医疗
手术似一场噩梦
“疾病是死亡先锋,它引导你严肃思考并反省一生所为。人之 一生充满悲伤苦痛,大多时候苦痛是短暂的,但也可能一直持续下 去。”
很难想像,这段哲思妙语是说给要开刀的病人。十九世纪上半 叶,英国圣托马斯医院手术室外,牧师要对每位即将走向手术台的 病人进行如此一番布道式的疼痛宣教
2010年两会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超声引导下血管通路建立
床旁超声赋予急诊医师透视能力 准确定位,实现穿刺可视化 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速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床旁超声在血管通路建立中作用 术前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有无静脉血栓等 术中引导:静态引导、动态引导 术后确认
超声引导下血管通路建立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可视化气道技术
可视喉镜
199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St. LUC医院率先开展了营造无痛医院环境: 一项改善医院患者疼痛控制的计划,即“Towards a Pain Free Hospital” 计划
“Towards a Pain Free Hospital”在WHO泛太平洋分支机构的官方 支持和国际镇痛协比利会时的协调下向全球其他国家不断拓展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
疼痛:第5大生命体征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首先提出了“疼痛:第5大生命体征”的概念, 希望借此提高医护工作者对疼痛治疗的认知度
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博士指出: ...如果将疼痛与其它的生命体征提高到同等的位置,它将会有更多的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医疗领域,除了治疗疾病外,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医疗体验和医疗服务的舒适性。
因此,舒适化医疗理念应运而生。
什么是舒适化医疗?舒适化医疗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医生和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提供更加人性化、温馨、舒适的医疗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医疗技术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服务的质量和人性化的体验。
为什么需要舒适化医疗?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医生和医院往往关注的是治疗效果和技术水平,而对于患者的痛苦和需求往往没有足够的关注。
这种医疗服务的不人性化,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满。
而舒适化医疗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让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舒适化医疗的实现方式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舒适化医疗的核心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医疗服务中,医生和医院应该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更加人性化、温馨、舒适的医疗服务。
比如,在医院中设置更加舒适的病房,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因此,在医疗服务中,医生和医院应该更加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
3. 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舒适化医疗不仅包括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还包括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提升。
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水平,还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舒适感。
4.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是舒适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可以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也可以让患者更加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舒适化医疗的意义舒适化医疗的提出,标志着医疗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却感受到了不舒适,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影响了医疗机构的信誉。
因此,提出舒适化医疗理念,成为了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定义舒适化医疗理念是指在医疗服务中,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通过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的理念。
二、舒适化医疗理念的重要性1、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往往会感受到疼痛、不适、恐惧等负面情绪。
如果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患者的满意度自然会得到提高。
2、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心情愉悦、身体舒适,会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因此,提供舒适化的医疗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医疗机构提供舒适化的医疗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提高医疗机构的知名度和信誉。
三、实现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方法1、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医护人员是医疗服务的关键因素。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温暖、关爱的服务,是实现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关键。
2、改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是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善医疗环境,如增加绿化、改善通风、提供舒适的床铺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和感受,医疗机构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4、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及时做出调整。
四、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实践案例1、医疗机构提供舒适的床铺和被褥,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
2、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残疾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为老年患者提供专门的就诊通道等。
3、医疗机构加强医患沟通,为患者提供温暖、关爱的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

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舒适化医疗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舒适化医疗的概念、背景、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舒适化医疗的概念舒适化医疗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以减轻患者痛苦为目的,通过优化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改善医疗体验,使患者得到更舒适、更温馨的医疗服务。
二、舒适化医疗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患者往往需要承受严重的痛苦和不适,比如手术中的疼痛、化疗中的恶心和呕吐等。
这些痛苦和不适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三、舒适化医疗的意义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对于医疗服务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舒适化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舒适化医疗的环境下,患者可以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更加信任和满意于医疗服务。
其次,舒适化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通过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改善医疗体验,可以降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程度,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最后,舒适化医疗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
在舒适化医疗的环境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舒适化医疗的实践要实现舒适化医疗,需要从医疗环境、医疗服务和医疗体验等方面进行改善。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医疗环境。
医疗环境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医疗环境中增加绿化、音乐等元素,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关键。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建设

一·痛诊疗,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 诊疗,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无痛医疗,从而消除病人的 各种疼痛(急性、慢性疼痛),让病人在诊疗过程中远 离疼痛与恐惧,使整个就医过程无痛苦、舒适化。
三·疼痛治疗现状
理论上 几乎95%以上的急性疼痛 80%-85%的癌痛 50%-60%以上的慢性疼痛 通过现有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疼痛治疗现状
目前50% ~70%的病人术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
对150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还发现, 85%的患者疼痛知识缺乏, 88%的患者遭受着 疼痛的折磨
四·疼痛治疗技术
全身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物理疗法 电疗法 光疗法 声疗法 磁疗法 等 神经阻滞或注射疗法 臂丛 颈丛 硬膜外等
四·疼痛治疗技术
病人自控镇痛(PCA)
优点:
1. 镇痛泵的使用能及时、迅速、有效地解除病人疼痛, 镇痛效果基本满意。
2. 利于抑制机体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加快病人免疫功 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利于病人咳嗽、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 稳定。
4. 利于病人充分配合治疗,早期进食,增加营养,促进 早日康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五·常见疼痛治疗
无痛人流 无痛内窥镜检查 无痛分娩 围术期镇痛 无痛护理技术 慢性疼痛治疗 癌症镇
无痛医院的核心
在于建立疼痛综合治疗中心管理
二·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疼痛机理
疼痛与其他感觉一样,由一种适宜的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换 能后转变为神经冲动,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进入中枢神经 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 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空调系统 • 冬暖夏凉如何做到?
• 3.门紧装置 • 相互相成,保持一个非常舒适的住院环境 ,也不浪费能源
科室层面需要做得更多
• 1.围手术期良好的应激和疼痛控制 • 术后APS • 2.麻醉后导尿管胃管放置,有创操作在良好 的镇痛下进行。 • 3.大手术充分保温 • 4.严格麻醉期间的无菌操作
置管后导管感染发生率高,可达40.00%~50.00%[1],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如
何有效预防深静脉置管后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年13期
8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 张诗海 曾邦雄
•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与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以及预后。方法 利用 Blot技术对 5 0 0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后的 85例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 染 (CVCI)的患者进行诊断 ;冲洗导管的肉汤和外周血中培 养出相同的菌株为确诊 CVCI的诊断标准 ;同时进行病原学 检查和药敏试验 ,并分析预后。结果 85例患者均确诊为 CVCI,并分离出 97株病原菌 ,菌种绝大多数为表皮葡萄球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为阴沟杆菌和弗劳地枸椽酸菌 ; 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81人治愈 ,4人死于心力衰 竭。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主要的 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这种细菌因产生抵抗吞噬细胞和 抗生素的粘质而不易治疗 ,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 素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年02期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the anaesthetist’s rol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 Pain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July 22, 2011
;股静脉置管和颈静脉 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1%、14.0%;颈静脉置管患者
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周皮肤、体外段导管细菌感染是诱发导管感染 的重要原因,穿刺口感染可作为评价导管感染情况的关键指标;颈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风险小。 • • • • • • 【作者单位】: 湖北省新华医院民航分院综合内科;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细菌污染导管相关感染 【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JX5B37) 【分类号】:R472 【正文快照】: 危重病急救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目前常用方式包括股静脉置管及颈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效果确切,但是属于有创治疗,
环境温度?
烘箱
医用升温毯
病人加温系统(英国)
Antibiotic prophylaxis
The UK issued guidelines in 2008 Recommending a single dose of prophylacticantibiotics i.v. on starting anaesthesia (i.e. before skin incision), or earlier if a tourniquet is to be used.
“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 In the United States, 15 million central vascular catheter (CVC) days occur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each year [1]. • While 80,000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occur in ICUs each year [1], a total of 250,000 cases of BSIs have been estimated to occur annually, if entire hospitals are assessed[6].
外科医师的作用
• 深刻理解 • 充分合作 • 积极配合
其他医师的作用---提出合理建议和 帮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 镇痛历程
• ----从肌注哌替啶到多模式镇痛 从一次性机械泵到电子泵 从麻醉科到APS
成功APS依靠
• • • • 对疼痛的认识和重视 院领导对科室的信任 对相关人员详细培训和合理授权 更多的内部和外界交流
• 2.麻醉后导尿管胃管放置,有创操作在良好 的镇痛下进行。
• 良好的体温保护
监测
手术间温度?
• 手术室温度的目的:医师操作舒适?病人 舒适?抑制环 境微生物繁殖? 手术室标准温度:24±2摄氏度,将近50 年没 有变化。 • 手术室环境温度新概念:有研究证实了环 境温度20摄氏 度以下,细菌繁殖处于较低水平,当环境温度≥20摄氏度 以后,细菌繁殖 速度突然增快。 • 脑外、骨外科、心脏外科、移植外科等需 在手术室温度 20摄氏度以下进行。
减 少 感 染 普通三通采血专用高密度材质采血点 弃血处理暂存在压力延长管内,完成 采样后推回患者体内
109
麻醉冷冻药品管理
• 株洲部分家长拒绝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湖南1名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疑似异常反应死亡 2013.12.30 · 兰州一幼儿接种乙肝疫苗死亡 通报称属偶合症 2013.12.30 · 福建本周末起全面恢复一类乙肝疫苗接种 2013.12.29 · 专家组确定宁夏新生儿死亡与接种乙肝疫苗无关 2013.12.28 · 宁夏甘肃各报一例幼儿接种乙肝疫苗死亡病例 2013.12.28
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 导管相关感染的分析
•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 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行股静脉置管患者37例及颈静脉置管患者43例,于置管后1、3、7、14d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穿刺 口位置进行细菌培养;进行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污染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深静脉置 管患者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3、7天相关性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与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在置管术后第14天无明显相关性
•
the cost of these infections is substantial, both in terms of morbidity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expended. •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 and to reduce healthcare costs,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by healthcare providers, insurers, regulators, and patient advocate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these infections. • This effort should be multidisciplinary, • involvi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ho order the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CVCs, those personnel who insert and maintain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nel,healthcare managers includi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and those who allocate resources, and patients who are capable of assisting in the care of their catheters.
压力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整个监测系统中的
每一个环节
ECG
AP
液体路径 + 波道 = 完整的系统
Argon’s Safedraw™ 动脉采血系统
IV装置 小口径管
血液采样端口
压力管 一次性压 力传感器
限容 注射器
108
Safedraw封闭式采血系统:减少感染风险
疼痛护士(Pain Nurse)的训练
• 工作时间已9年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 与护理部主任关系非常好-有利于病房护士 的沟通 • 麻醉科总时间半年学习麻醉基本知识 • 神志(意识) • 气道 • 重要生命体征 • 副反应的观察
疼痛护士(Pain Nurse)的工作
• • • • • • 与麻醉医师一起查访 疼痛评估 一些常见副反应的处理 病房护士的疼痛知识教学 病人和家属的疼痛知识宣教 镇痛泵的管理
Aseptic technique during invasive anaesthetic procedures
• Anaesthetists regularly inser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nd epidural catheters which may be portals of entry for bacteria. • The incidence of CVC-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s reported as high as 5–10 per 1000 catheter days.
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