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的碰撞_从宫崎骏电影的两大主题看东西文化内涵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引言《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并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这部电影以少女千寻进入神秘的神灵世界展开故事,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自我成长等主题的探讨,深受观众的喜爱。
然而,本片所传递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否存在隐喻和批判的成分,本文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隐喻的存在在《千与千寻》中,隐喻经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观念和意思。
首先,千寻本身可以被视为日本年轻一代在现代社会中的隐喻。
千寻一开始的形象对应着一个典型的失去自我、困惑的青少年,她在迷失中寻找自己的故事展现出现代年轻人的难题。
通过她与各个神灵的互动,电影探索了如何在迷茫与挑战中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其次,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隐喻。
比如,梅诺丸可以被解读为商业化对自然破坏的象征,它不断吞噬人类,使他们失去人性;千千寻的父母被妖怪变成猪,可以看作是对工作狂忽略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批判。
这些隐喻通过神灵和妖怪的形象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在剧情发展中,温泉可以被视为一种涵盖着权力与金钱的隐喻。
千与千寻在电影中的旅途就是通过温泉行业的批判来呈现的。
温泉在电影中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带有欺骗、肮脏和贪婪的意味。
这可以被视为对当时日本温泉产业的批判,揭示了商业化和人性堕落背后的问题。
二、批判的呈现《千与千寻》中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质疑上。
首先,电影表达了对物质主义的批判。
在电影中,千寻的父母成为猪后,代表了工作狂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家人和社会联系的主题。
此外,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都受到了无尽的欲望的困扰,这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对金钱与权力的过度崇拜的批判。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展示,提出了人性堕落的问题。
在电影中,一些神灵被描绘成丑陋、肮脏甚至恶心的形象,暗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
千与千寻通过拯救他们,展示了关爱和善良的力量,这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中无视他人利益、冷漠和自私的批判。
《千与千寻》赏析

《千与千寻》的内涵宫崎骏的绝大多数作品虽然是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但内容涉及冒险、乡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战争等。
在共性之外,其题材有着极大地丰富性.在主题上,宫崎骏一直关注成长与环保的问题,借助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内在隐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
千寻及其父母、白龙、汤婆婆、钱婆婆和无面人等等丰富的角色共同编制出一段奇幻的历险故事。
虽然导演使用的是单线顺序叙事,但依然使情节紧张精彩,叙事的直白令主题更为突出。
相比《龙猫》的童真,《千与千寻》的主题更为深刻和复杂,但又不那么沉重。
宫崎骏通过一个孩子的异域冒险故事,完成了多层次主题的表达,并依旧使观众保持愉悦的心情。
归结起来,《千与千寻》主要有一下几点主题内涵:第一: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对于《千与千寻》这部作品,首先看到千寻的父母。
通过千寻与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现,看不出这对夫妇有何独特之处。
宫崎骏并没有对二人进行过多的描述,但在神隐餐馆的那场戏,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角色代表的是人性中的贪婪。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形成一对对比。
作为双胞胎,两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钱婆婆居住在沼底类似农庄的简朴小屋中,勤恳劳动,安享平淡质朴的生活.汤婆婆经营汤屋,对于金钱的欲望永不满足。
但她同样肯定劳动,千寻出色的接待了“腐烂神”,汤婆婆也没有吝惜赞扬。
这些虽然体现了她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一面,但宫崎骏没有把她塑造成压榨劳动人民的形象。
因此我不认为汤婆婆是绝对的反面角色,而且汤婆婆对宝宝的关爱表现出令人捧腹的可爱一面。
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
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宫崎骏是否定人类贪婪欲望的。
他的很多电影表现纯真的小孩子,排斥一个现实的利欲社会,而《天空之城》中受权力诱惑的穆斯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大的反派,无疑表现导演对贪婪人性的鄙视。
宫崎骏 久石让 作品简介

侧耳倾听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猫的报恩千与千寻风之谷红猪借东西的小人·执导电影简介1:鲁邦三世(1979)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在一次的银行抢劫行动里,鲁邦发现这些钱全是假钞……原来卡里奥斯特罗工公爵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利用卡里奥斯特罗城作掩护,暗地里正从事着印制假钞的工作。
为了调查真相,鲁邦潜进卡里奥斯特罗城,但却意外发现另一桩更骇人的秘密。
原来卡里奥斯特罗城里隐藏了一个巨大的藏宝秘密,公爵为了解开这个秘密,强迫克拉丽丝公主必须和他结婚,于是鲁帮三世展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偷东西的冒险之旅……PS:本剧的中文字幕由于盗版商未曾知道北美版的擅自剧情和台词改动而用北美的改动剧情和台词翻译,造成与日文音轨剧情严重不符。
所以希望广大观众去观看正确的字幕。
2、风之谷(1984年)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1984年宣传语:热爱一草一木与虫类交谈驾驭风的飞鸟。
电影版《风之谷》是宫崎骏先生的成名作,1984年全日本公映时引起轰动,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片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选票通常超过第二名四五倍之多——第二名分别曾为《蓝宝石之迷》的女主角娜迪娅以及《城市猎人》中的寒羽良等。
宫崎骏也因此片而奠定了他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迪士尼将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相对于一般动画片而言,本片堪称是一部动画片中架构宏大、主题严肃、想象瑰丽的英雄史诗。
尽管影片的主人公还是个孩子,但其他人物出场众多,绝不是一般动画片孩子们的世界所堪比拟,形成一个完备的神话/科幻世界。
而影片的主题也同样严肃甚至是沉重,包括人类的战争、主角横跨世界对于生命的追寻,以及人与自然斗争等等宏大的主题。
影片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却又独具神秘的魔幻色彩,如同后来的“指环王”系列,想象奇异而又丰富多彩。
而在魔幻的同时,影片还具有影射现实的科幻色彩,尤其是人与自然既斗争又共存的状态,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一般无二,而且更有启迪意义,这也是这部影片被称为“环保”影片的原因。
从宫崎骏动画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宫崎骏动画看日本社会文化【摘要】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极大影响力,不仅在娱乐界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对日本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宫崎骏动画中的家庭观念、自然与环保主题、人物性格与社会特征的关联、历史与文化传统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讨论,可以深刻理解宫崎骏所代表的日本文化与价值观念。
结论部分将探讨宫崎骏动画如何深刻反映和影响日本社会文化,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认为宫崎骏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更多人深入探讨和探索。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作品、日本社会文化、家庭观念、自然与环保主题、人物性格、日本社会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战争与和平、影响、启示、研究、探讨1. 引言1.1 宫崎骏动画作品的影响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观众喜爱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本土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赢得了无数奖项和认可。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包括《千与千寻》、《龙猫》、《风之谷》等,这些作品无疑对日本动画以及全球动画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崎骏的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深刻地触及了人们的内心。
他对家庭观念、环保主题、人物性格和日本社会特征、历史与文化传统、战争与和平等议题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这些议题的深度思考。
他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感悟,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价值观。
宫崎骏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的反思和探索。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无疑是日本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的珍贵财富。
1.2 研究宫崎骏动画与日本社会文化关系的重要性研究宫崎骏动画与日本社会文化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深入探讨宫崎骏作品中所反映的日本特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浅析宫崎骏动画艺术

浅析宫崎骏动画艺术宫崎骏作为日本知名的动画作家,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对日本的动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画风细腻、场面宏大、意境优美,同时,故事情节设计紧凑且总是发人深省。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东方人眼中对美的定义,也充满着东方人的思考模式,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宫崎骏本人也被赋予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可见,人们对于宫崎骏作品的喜爱和肯定。
宫崎骏作为日本三代动画作家中承前启后的支柱,打破了手冢治虫的巨人阴影,同时,他对动画作品的严谨态度和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都为后代的动画作家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通过对宫崎骏动画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来试着阐述他作品中人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宫崎骏动画的特点(一)绘画题材不限,大胆有张力宫崎骏的作品中画风细腻,环境优美,景色引人入胜,非常有代入感。
例如在《千与千寻》中白龙带着千寻穿过一片颜色亮丽的花丛时,对花丛的动静掌握,以及千寻乘坐通往沼底的列车时,车窗外水天的颜色变化都体现了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了得的画功。
他的作品不局限在对普通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充满了想象,如《红猪》中那个逃避战争的猪的形象,硕大的猪头,不仅不让人讨厌,甚至还有点可爱;再如《千与千寻》汤婆婆硕大的头和汤婆婆家中三个头组成的座椅,都充满了大胆的想象。
题材方面,除了富有日本民族色彩的情节和人物设计,还有外国故事改编的故事,如《悬崖上的金鱼姬》《魔女宅急便》等。
在宫崎骏的动画中总能找到很多现实中的场景,同时又超越了现实的表现。
如在环境和人物的设置上,既有日本本土的特色又有欧洲风格。
如《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住所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以及汤婆婆招待千寻的餐桌也可以看出西方化的样子。
在对油屋的描绘中又具有浓厚的日式风格。
在人物设计上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如《龙猫》中两姐妹和爸爸的形象都是典型的东方面孔,但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苏菲的穿着和人物形象就具有欧洲人的特点。
(二)对自然环境的完美描绘看过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观众应该都会被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宫崎骏用不同的绿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生机盎然、神奇瑰丽的自然世界。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他以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巧妙的角色设计、丰富的自然意象、夸张的想象与魔幻元素的融合、多元的文化意蕴,创作出带有浓烈的东方人文色彩的动画影片,形成了鲜明艺术特色。
一、丰富朴实的角色塑造人物往往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成功的人物塑造不仅可以推进电影情节,而且更为深化思想主题提供契机。
宫崎骏电影中的主人公可谓是千篇一律,不是几岁的儿童,就是稍长一些的少女,而且外形上无大差别:稍齐的刘海,单纯清澈的眼眸,淡淡的腮红。
但这些普通平实的形象,却在每部电影作品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性格特色。
如幼稚可人的小梅(《龙猫》)、波妞(《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身上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娜乌西卡(《风之谷》)、桑(《幽灵公主》)、希达(《天空之城》);平凡却勇敢的千寻(《千与千寻》)等,这些女性几乎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导者,而男性角色反成为一种陪衬。
这种与传统观念上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大相径庭的反常规的独特视角与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宫崎电影中亦正亦邪的矛盾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电影中有不少反面角色,但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凶残、厌恶。
如在多部影片中出现的强盗、海盗,大多平和,小善小恶。
起初,他们会为了某种利益相互追逐、争斗,但在主人公的感染下,逐渐弃恶从善。
《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和《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皆爱财如命,唠唠叨叨,外表看起来邪恶,但最终却流露出善良的本性。
对此,高田勋在《爱的火花》中曾这样评价:“正因为是他,才能针对故事的需要为所设定的人物依序添加特别的构思,赋予她们独特的魅力,即使是坏人角色,在不知不觉间也会渐渐去除邪恶的部分。
”此外,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我们总会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小配角,这些小配角成为电影人物中的一大亮点。
如《龙猫》里的龙猫和灰尘小精灵、猫状的公交车,《千与千寻》中的煤炭小精灵、《幽灵公主》中的小树精,他们总是在故事中穿插进来,成群成堆的,很多没有人型的肢体,只有圆滚滚的小身躯;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一眨一眨的眼睛表露它们的喜怒哀乐,显得活泼又可爱。
宫崎骏动画电影风格评析

一、宫崎峻其人:宫崎骏,日本动画大师。
生于1941年。
我想,关于他这个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二、宫崎峻动画: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宫崎峻”这个名字,只是简单看看下面的清单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的中文译名,看看你比较喜欢哪种翻译方式。
如果你恰巧知道宫崎峻,又恰巧看过他的动画,欢迎回贴,讲讲自己的感想!宫崎峻动画作品一览:1968年:《太阳之子》(又译《太阳王子》)1973年:《熊猫之家》(又译《熊猫家族》)1978年:《未来少年科男》1984年:《风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8年:《再见萤火虫》(又译《萤火虫之墓》、《萤火挽歌》)1989年:《魔女宅急便》(又译《小魔女限时专送》)1991年:《岁月的童话》(又译《回忆点点滴滴》)1992年:《红猪》(又译《飞天红猪侠》)1993年:《听到涛声》1994年:《百变狸猫》(又译《平成狸合战》)1995年:《侧耳倾听》1995年:《On your mark》1997年:《幽灵公主》(又译《魔法公主》)2001年:《千与千寻》2002年:《猫的报恩》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loading...三、我眼中的宫崎峻:为便于表述,请允许我对宫崎先生使用一下归纳法。
宫崎峻先生是一位:1、老头2、日本人3、以动漫为终身事业者4、童心未泯者(所有的动画主人公皆为少年,甚至幼儿。
这要求他不能不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5、力量崇拜者(神奇的超现实力量往往贯穿于宫崎峻的大部分作品中)6、完美主义者(宫崎峻动画的场景总是宏大而又细腻。
当一个人能把一对反义词,如大与小,美与丑,宏大与细腻结合到一起时,我们只能说,这个结合本身就是完美的)7、飞翔的幻想者我想详细解释一下这最后一点。
在宫崎峻的所有动画作品里,仔细回想一下,相当多的作品都涉及到飞翔。
从《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白龙从空中飞落,到《天空之城》中少女希德的飞行石;从《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御风飞行术,到《魔女宅急便》中神奇的飞天扫帚,宫崎峻营造出来的大地与天空之间永远充斥着无限的宽广和自由的高度,让勇敢的人们尽情地乘风追云。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动画电影艺术发展至今,逐步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的立体动画,随着题材的不断多样化,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孩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美国的迪士尼和梦工厂等动画公司所推出的作品,都在电影票房上表现不俗,占据着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份额。
而日本动漫电影凭借着独特的视听语言表现形式,也异军突起,备受关注。
提到日本动漫电影,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他的动漫电影作品当中,具有浓郁的日本文化特色,正是因为这种民族特色在其电影视听语言中的运用,使得日本动漫电影具有一种不同于欧美动漫电影的独特风格。
日式风格的动漫电影之所以能够受到东西方社会的广泛认可,植根于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的创作理念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日本地处岛国,其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社会发展的早期,也就是日历史上的绳文时期,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仍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边缘地带,被日本学者成为“停滞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公元7世纪,我国大唐文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强盛吸引了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史来学习大唐的先进文明,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唐代文明的缩影。
日本仿照唐代设立国家行政体制,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效仿唐代建筑、服装,甚至被认为是日本典型特色的艺妓妆容都是效仿盛唐某一阶段流行的蛾眉粉黛妆。
所以,日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典型的东方文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植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随着西方国家的迅速强大,善于学习的日本,又把学习的目标转向了西方世界,接触到了与东方文明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
19世纪“明治维新”运动,标志着日本全盘西化的开始。
当中国还在拒绝西方文明的进入之时,日本快速地接受先进的西方文化,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转型,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宫崎骏及其电影 宫 崎 骏 Miyazaki Hayao, 一 位 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 动画大师。可以说他的一生经历了 日本现代社会重要的时期:战后的 日 本 的 衰 落、 经 济 的 恢 复 和 繁 荣、 泡沫经济的破裂。“对于艺术家而言, 个人经历往往能左右他的创作冲动, 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愉悦或创伤 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会不知不觉地 表现出来。” 基于他的成长,宫崎 骏将毕生的精力投身到他所热爱的 动画事业,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宫崎骏世界。在 他的动画王国中,他成功地阐释了 自己对于理想世界的看法。 从 宏 观 意 义 上 说,“ 宫 崎 骏 动 画 电 影 ” 应 该 包 含 以 下 两 部 分, 一 是宫崎骏本人导演的动画电影,二 是吉卜力工作室所有的动画电影, 如高田勋导演的动画电影《岁月的 童 话 》、《 萤 火 虫 之 墓 》、《 平 成 狸 合 战 》, 近 藤 喜 文 导 演 的 动 画 电 影《侧耳倾听》等。 而 由 其 一 人 担 当 原 作、 脚 本、 监督的电影,从 1983 年到现今,已 上映的有九部。这些电影才是宫崎 骏最真实个人理念和思想的表达, 它们分别是:1984 年的《风之谷》、 1986 年的《天空之城》、1988 年的《龙
同 一 时 期 的《 红 猪》 所 处 的 时 代背景正值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 内战的爆发,这部电影毫无悬念的 反映了宫崎骏对于战争的强烈反感。 宫崎骏一直自诩为这是一部关于自 己 自 传 的 电 影,“ 虽 然 红 猪 的 主 人 公造型是宫崎骏自我指认的结果, 但主人公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正义 的化身。他身上集约了种种不可化 解的矛盾,主人公融人和猪形于一 体的造型其实正是一个矛盾体的暗 喻”。[4] 故事主人公波哥是一个前 空军王牌飞行员,出于对战争的痛 恨,他成为一个不隶属于任何国家 的孤独者。他一直坚持着走自己的 道 路。 可 以 说, 这 部 电 影 是 在 讲 一 个成年人成长的故事。人到中年“虽 然很多事情已近无法改变,但是只 要喜欢自己,亦可以让自己生活的 不一样。” [5] 从故事主题上来看, 这两部电影虽然不再有诸如《风之 谷》 和《 天 空 之 城》 那 种 气 势 磅 礴 的 恢 弘 主 题, 也 没 有《 龙 猫》 中 那 种 强 调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反 之, 都 是从一个普通的人物着手,刻画了 一种个人心理和行为的转变。简而 言 之,《 魔 女 宅 急 便》 是 描 述 一 个 少 女 的 自 立, 而《 红 猪》 相 比 更 加 成熟,是中年人的成长历程。至此, 宫崎骏在电影主题上从环境的保护 转变为单独个人的历练。但也并非 代表着他不再去关注自然。
影视评论
三峡大学 何瑞涛 危鸣辉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从宫崎骏电影的两大主题看东西文化内涵
[ 摘要 ] 日本动画电影现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以宫崎骏 所执导的一系列电影更是脍炙人口。宫崎骏将其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他的作品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现如今已然成为了日 本动画电影的精神支柱。宫崎骏电影中所蕴含东西文化与人文因素,使其作 品具有丰富研究价值。我们通过对宫崎骏理想中的王国的感受与反思,能否 对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所启迪呢? [ 关键词 ] 宫崎骏 动画电影 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3.006
14
磨难之后,娜乌西卡不管从内心还 是外表,依旧是开片中出现的那个 少 女, 一 个 集 纯 真、 浪 漫、 温 柔、 善 良、 宽 容 于 一 身 的 完 美 形 象, 同 时也具有果断、勇敢、理智的判断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的思维模式。 在宫崎骏其它动画电影中,像是《天 空之城》中的主人公希达 ,《幽灵公 主》 中 的 狼 少 女 桑, 都 是 以 这 种 东 方式的模式,历经磨难并完成自我 成 长 的。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东 方 模 式 中 的“ 万 变 不 离 其 宗” 的 思 想 使 得 主人公在整个的成长之途中,性格 并没有发生巨大的转变。这一点从 中国的古典文学形象中也屡见不鲜,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可 以 算 是《 西 游 记》 中 的 孙 悟 空。 当 然, 宫 崎 骏 早 期 电 影的个人成长更多是在对环境问题 的探讨这个大主题下的一个思考。 从某一层面,也寄托了宫崎骏对理 想世界的憧憬。
记 》, 这 部 电 影 相 比《 风 之 谷 》, 东 西 方 文 化 的 冲 突 更 明 显。“ 这 是 一个仍旧以开发机械为乐的时代, 人们尚未认定科学必将带来不幸。 在一个带点西洋风的不知名的国度 里, 它 既 不 是 特 定 的 国 家, 也 非 某 一 个 民 族。 故 事 里, 人 类 还 是 这 个 世界的主宰,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 运,也相信自己能开拓光明的前程。” 这部以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影片,在 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人类文明走向了发达。悬浮于天际 的 天 空 之 城 ——“ 拉 普 达” 更 是 人 类科技的巅峰。但是这一切都以违 背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而存在着。 宫崎骏借助天空之城这一象征意义, 更深刻的阐明了他对他对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的向往。驾临与自然规律 的发展最终会走向灭亡,只有回归 自然,才会是人类的重生。
1997 年上映的《幽灵公主》则 是是宫崎骏对自然和人类关系苦苦 思索不得其解而呕心沥血的作品, 是自己也没有答案的宫崎骏,面对 着这个时代所能看到的唯一的希望。 [6]
影 片 设 置 在 日 本 的 室 町 时 代, 描写了山林中的物化族和人类之间 战争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之一阿席 达卡一直处于一种深深的矛盾中, 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他能够深
2、中( 苏 联 解 题, 东 欧 剧 变 ), 宫崎骏一度憧憬的社会主义理想也 随 之 破 灭。 而 当 时 在 日 本 国 内, 泡 沫经济正值鼎盛时期,日本社会各 个阶层中都流行着西方价值理论中 的拜金主义,而对自然的破坏也是 不可避免的。对于宫崎骏来说这是 对他理想世界的一次最大的打击, 他所崇尚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似 乎真的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向往。 对 于 理 想 主 义 者 宫 崎 骏 来 说,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是令人 痛苦的,这一时期的宫崎骏也暂停 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探讨, 而是渐渐转向了他作品中的另一大 主题:个人的磨练与成长。 1989 年的《魔女宅急便》是一 部关少女成长主题的动画电影,改 编自日本作家角野荣子的同名儿童 文 学 作 品《 魔 女 宅 急 便》。 和 以 往 不同的是,宫崎骏在电影中开始探 索将重点倾斜向人应该怎样真正实 现独立的问题。他对理想世界的看 法 也 有 了 改 变。 他 说,“ 在 这 个 时 代贫穷的含义并不仅是‘缺乏物质 财富’,同时还应该加上‘精神生活’ 贫乏这一概念……如果一个现代人 没有真正发现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话, 他 根 本 不 可 能 感 受 到 真 正‘ 独 立’ 的滋味。”[3]
这部影片完结了宫崎骏关于人 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哲学思考。之前 一直在宣扬理想主义的宫崎骏,在 这一部影片中的结局却没有告诉我 们 答 案。 在 自 然 和 人 类 的 平 衡 中, 连宫崎骏本人都找不到答案了,不 管 是 东 方 的“ 天 人 合 一”, 还 是 西 方的“人作为单独的个人分离于自 然”都无法最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 法, 都 不 是 完 美 无 缺 的。 在 影 片 的 最后,主人公阿西达卡的说一句“我 们一起活下去”给人的却不是希望, 而是一种无奈。这样,《幽灵公主》 完结了他对人与自然主题的深层哲 学思考。
随 后《 龙 猫》 的 出 现, 更 是 体 现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乌托邦式的向往,这一部电影没有 了前两部电影对于战争与硝烟的刻 画,而取而代之的是田园生活的宁 静。 影 片 强 调 了 人 与 自 然 的 交 流, 进 一 步 体 现 了“ 万 物 有 灵” 的 东 方 文 化 价 值 观。 片 中 的 龙 猫 —— 多 多 洛, 象 征 着 自 然 界 的 精 灵, 他 的 出 现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猫》、1989 年的《魔女宅急便》、 1992 年的《红猪》、1997 年的《幽 灵公主》、2000 年的《千与千寻》、 2004 年 的《 哈 尔 的 移 动 城 堡》 和 2008 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
二、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主题 宫 崎 骏 电 影 的 两 大 主 题, 简 单 概 括 来 说 就 是: 人 与 自 然 的 关 系、 个人的磨练与成长。如果以一条横 向时间轴的维度来来分析宫崎骏的 这些作品,这两大主题有着明显的 区间段。 1、早期对人与自然的探讨 20 世 纪 50 年 代 臭 名 昭 著 的 日 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对宫崎骏影响 颇大。[2] 这也奠基了他对人类与环 境关系的思考。1983 年的《风之谷》 的出现,便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 人与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震撼了整 个 动 画 界。 这 部 电 影 里, 凸 显 的 是 一种西方工业文明难以解决的人与 自然的矛盾。宫崎骏本人将此问题 转向于东方文化以寻求解决之道。 在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中,“万 物有灵”的思想贯穿了影片其中。 也是从这部电影起,人与自然的哲 学问题成为了宫崎骏电影中一个经 典的主题。 1986 年上映的《天空之城》则 是改编自西方经典文学《格列佛游
所以随着宫崎骏本人对理想和 现实的思考,这种东方式的成长模 式并没有贯穿始终。继《幽灵公主》 之后,宫崎骏于 2000 年推出了动画 电 影《 千 与 千 寻 》。 这 才 是 真 正 一 部关于个人成长的作品,同时也被 誉为成长电影中的经典文本。虽然 《千与千寻》的背景设立在一个充 满了浓郁东方气息,带着一丝神秘 色 彩 的 古 老 的 油 屋( 澡 堂)。 但 是 这仅仅只是一个外部的框架,要深 入其中,便发现宫崎骏为我们诠释 了一场以西方文化传统为核心的成 长 故 事。 所 以 说《 千 与 千 寻》 也 被 称 为“ 东 方 版 绿 野 仙 踪”: 一 个 迷 失的十岁女孩,在白龙和无面人的 陪伴下从一个孤独寂寞又任性的人, 在寻求着别人帮助也帮助别人的同 时, 完 成 了 自 我 的 改 变 和 升 华, 在 这段旅程中,他们完成了救赎他人, 拯 救 自 己, 最 终 回 归 家 园 的 故 事。 动 画 电 影《 哈 尔 的 移 动 城 堡》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