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

肺炎链球菌鉴定流程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属)是导致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准确鉴定肺炎链球菌对于指导适当的抗菌治疗和监测抗菌剂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
该鉴定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鉴定肺炎链球菌的第一步,因为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成链状排列。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革兰氏阳性标本,可以观察到肺炎链球菌的典型的链球菌形态。
链条的长度和排列模式可能因菌株而异。
荚膜染色:肺炎链球菌具有多糖荚膜,可通过荚膜染色技术(例如,奎肯斯泰特染色)显现出来。
荚膜的存在是肺炎链球菌鉴定的关键特征。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如奎肯斯泰特试验,可用于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的荚膜由不同的血清型组成,每种血清型与不同的抗原性决定簇(PSA)相关。
生物化学测试:多种生物化学测试可用于确认肺炎链球菌的鉴别,包括:溶血反应:肺炎链球菌通常在绵羊红细胞琼脂平板上显示β溶血反应。
胆盐耐受性:肺炎链球菌可耐受高浓度的胆汁盐,这是区分其与其他链球菌的重要特征。
尿素酶活性:肺炎链球菌通常产生尿素酶,可水解尿素。
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尤其是在培养困难的情况下。
PCR检测靶向肺炎链球菌基因,如lytA或cpsA。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进行抗菌剂敏感性测试对于指导针对肺炎链球菌的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琼脂稀释法或扩散法来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鉴定肺炎链球菌的流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 革兰氏染色:确定标本中是否存在革兰氏阳性球菌。
2. 形态学检查: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链球菌形态。
3. 荚膜染色:显示肺炎链球菌荚膜的存在。
4. 血清学检测:确定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血清型。
5. 生物化学测试:进行溶血反应、胆盐耐受性和尿素酶活性测试以确认鉴别。
6. 分子诊断:如有必要,进行PCR检测以快速鉴定肺炎链球菌。
7. 抗菌剂敏感性测试:确定肺炎链球菌对各种抗菌剂的敏感性。
USCDC-肺炎链球菌

CHAPTER 8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寄生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单个或短链的形式存在。
该菌的生长条件较为严格,最适宜生长条件为35-37℃、5%CO2。
通常可以在血平板(BAP)或巧克力平板(CAP)上生长。
在血平板上菌落形态较小、灰色、湿润有时候有粘液,有α溶血现象(图1)。
这种溶血特性可以将该菌与很多细菌区分开,但是无法与草绿色链球菌区别。
但是该菌在培养24-28小时后,菌落形态表现为平坦、中心凹陷,而草绿色链球球菌不会出现以上变化(图2)。
利用显微镜对菌落形态的观察有利于鉴别两种菌。
在鉴定之前一定要分纯培养。
在下列的鉴定程序中,应着重鉴别有肺炎链球菌的α溶血特性,35-37℃、5%CO2条件下培养时间<24小时经典肺炎链球菌菌落均会出现这种溶血特性。
下面的试验用于在BAP平板上鉴定肺炎双球菌相及相似菌落(图3)。
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触酶试验,奥普托欣敏感性试验进行鉴定,用胆盐溶解试验进行确证试验。
如果这些试验鉴定是肺炎链球菌时,则进行血清分型。
辅助用于鉴定肺炎链球菌分子分型方法将在第10章:PCR技术和第12章:分子技术中分别进行介绍。
其他的方法见网址/ncidod/biotech/strep/strep-doc/index.htm.由于此种细菌对于相关操作人员及环境存在潜在的危险,生物安全2级试验室是进行肺炎链球菌相关操作的必要条件。
根据第4章的具体要求要求进行防护和操作。
图1.在血琼脂平板上,肺炎链球菌周围出现草绿色的α溶血环(黑色箭头所指)图2.在血琼脂平板上,肺炎链球菌生长24-28小时后,菌落扁平、中央凹陷;而草绿色链球菌菌落中央仍然保持凸起翻译人:limachao@Figure 3.肺炎链球菌鉴别流程图I.触酶试验触酶能够将H2O2分解为H2O和O2。
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

2020/1/21
26
巧克力平板,蓝灰色,半透明,光滑 湿润的菌落。
卵黄双抗(EPV)平板:为无色,光 滑湿润的菌落。
血清肉汤:呈微混浊。
2020/1/21
27
3.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不分解尿素 氧化酶试验阳性
2020/1/21
28
2020/1/21
24
1.形态结构
G-,肾形成双排列 在患者脑脊液标本中位于中性粒细胞
内 无芽胞、无鞭毛,具有荚膜、菌毛。
2020/1/21
25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必须在含有血清或多种氨 基酸、无机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血平板:半透明,灰褐色,圆形,湿润 光滑露滴样菌落。
2020/1/21
47
(三) 微生物学检验
2020/1/21
48
1.标本采集
泌尿、生殖道的各种分泌 物、尿液
立即送检
2020/1/21
49
2.直接涂片镜检
急性淋病:嗜中性粒细胞内大量 G-,肾形双球菌——具有诊断意 义
慢性淋病:镜检较困难
2020/1/21
50
3.分离培养鉴定
即采集即培养,常用含有两种以上 抗生素(万古霉素、粘菌素、磺胺 类等)的营养培养基上培养。
2020/1/21
39
1.形态结构
G-,球形或肾形,成对排列 有荚膜,无芽胞和鞭毛
2020/1/21
40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30-37 ℃生长,须在含有血 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培养,常用血液、巧 克力等培养基
初次分离,须5-10%CO2才能生长发育 菌落:凸起,光滑、圆形,灰白色,半透
肺炎链球菌病症健康讲解

肺炎链球菌病症健康讲解肺炎链球菌病症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以及咳痰等。
本文将对肺炎链球菌病症进行健康讲解,以便提高大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病因和传播途径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他人。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细菌会进入空气中,并通过他人的呼吸道进入体内,从而引发感染。
此外,肺炎链球菌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通过共用餐具、口水或唾液的接触,或者通过与感染者亲密接触(如接吻)等途径。
症状和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 发热- 咳嗽- 喉咙痛- 咳痰(可能带有血迹)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在与有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人接触后,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一些实验室检查来诊断肺炎链球菌病症。
预防和控制肺炎链球菌病症可以通过以下预防措施来控制传播:1. 接种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接种适当类型的疫苗可以提高预防效果。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与感染者亲密接触以及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避免烟草和二手烟:吸烟和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会削弱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增加感染肺炎链球菌的风险。
治疗和护理如果被诊断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和个人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治疗包括:- 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
但是,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完成。
- 注意休息和饮食:休息和饮食对康复和免疫力的恢复很重要。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
-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 遵循医嘱: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定期复诊。
结论肺炎链球菌病症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我们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肺炎链球菌肺炎诊疗规范

肺炎链球菌肺炎诊疗规范肺炎链球菌肺炎是肺炎链球菌(亦称肺炎球菌或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病变常呈叶、段性分布,通常称大叶性肺炎。
当前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呈大叶分布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已不多见。
但这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在当前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仍居首位。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常有受寒、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发病急骤,高热(38~40℃)、寒战并可有肌肉疼痛及乏力等。
呼吸道症状为咳嗽,咳粘液或脓性痰,血性痰或“铁锈色痰”,可有胸痛。
病变范围广泛者可有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病例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及中毒性心肌炎。
2.体检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部分患者可有口周疱疹,严重病例及既往有基础肺病者可有发绀,有些患者可有黄疸。
早期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典型者病变肺部叩诊呈浊音,语颤、语音增强,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严重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痰涂片及痰培养可查见肺炎链球菌。
特异性多糖体测定有助于快速诊断。
部分患者血培养阳性。
3.血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酶学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胆红素增高。
动脉血气分析可正常,严重病例可有PaO2及PaC02降低,pH增高,呈低氧及呼吸性碱中毒,休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则pH降低。
4.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部有均匀淡影,典型表现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呈叶、段分布。
【治疗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青霉素,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在我国虽然已达20%,但是高耐株﹤2%,因此对于普通耐药株通过提高青霉素剂量,依然有效。
青霉素剂量可用至800~1200万u/d。
对于高耐青霉素者及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三嗪或左旋氧氟沙星。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已达70%,故对于已明确的肺炎链球菌肺炎不推荐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等。
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1.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
青霉素G耐药肺炎链球菌(PRP)的耐药机制 是肺炎链球菌有6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发 生改变,因为PBP1a/1b和PBP2a/2x/2b是β-内酰 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改变后使PBP与青霉 素G的结合力下降;
青霉素G耐药肺炎链球菌(PRP)始发现于 1967年;
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卫生部北京医院
陈东科
精品PPT
概述
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俗称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经常寄居于 正常人的鼻咽腔中,一般不致病,只形成 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 尤其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婴幼儿、老年 体弱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性肺部感染。
*d.不同菌株
精品PPT
三、肺炎链球菌的药敏试验
K-B法: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5%羊血 培养基。直接菌落悬液法(0.5麦氏单位菌液, 在15分钟内接种完)作为接种液。
稀释法:包括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和 Etest法。
培养条件:为35℃ 、5%CO2培养20~24小 时。质控菌株ATCC 49619。
精品PPT
2)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培养基中添加5μg/ml庆大霉素有利于肺炎链球 菌的分离。
精品PPT
3) 培养环境 5~10%CO2、35℃培养24~48h。
精品PPT
(3)肺炎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肺炎链球菌形
成扁平、中间有凹陷的典型菌落,少数 菌可呈粘液型菌落。
精品PPT
精品PPT
4.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
青霉素G敏感均可直接用青霉素G进行治疗; 青霉素G中度耐药株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进
行治疗; 如重度耐药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加万古霉
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血琼脂培养基
将样本接种在含有血液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肺炎链球菌 的生长。
分离步骤
增菌
将采集的样本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进行增菌培 养,使细菌增殖。
纯化
对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确保分离得到的菌株 为纯培养物。
ABCD
分离
将增菌后的样本划线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使 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实 验室之间的合作,提高肺炎链 球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鉴定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 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确认为肺炎链球菌。
04
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
总结词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及排列方式,初步判断是否为肺炎链球菌。
详细描述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肺炎链球菌通常呈双排列或四排列,呈革兰氏阳性染色。
生化鉴定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细菌的生化反应来进一步确定是否为肺炎链球菌。
鉴定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的 结果一致,表明实验鉴定方法的 准确性较高。
临床意义
了解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抗生素 敏感性,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控制感染和预防疾病传播具有重 要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 带来挑战。
02
分离和鉴定肺炎链球菌的方法不断改进,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免疫学 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详细描述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需氧或兼性厌氧的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在血琼脂平板上,肺 炎链球菌形成中等大小、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凸起的菌落,表面光滑,周围有明显
肺炎链球菌分离与鉴定

2020/11/14
54
肺炎链球菌药敏报告(续1)
当苯唑西林抑菌圈≤19mm时应确定青霉素、头 孢 噻 肟 或 头 孢 曲 松 MICs , 因 为 抑 菌 环 ≤ 19mm 可以发生在青霉素耐药、中介或敏感菌株中。
2020/11/14
55
肺炎链球菌药敏报告(续2)
当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应常 规报告MICs。测定药物应包括青霉素、头孢噻 肟或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
40
4.乳胶凝集试验
结果准确、快速、特异性高。
2020/11/14
41
2020/11/14
42
2020/11/14
43
5. 荚膜肿胀试验
取一滴抗血清及一滴菌悬液混匀,加少量
美蓝液混合后加盖片,室温10~20min后,用油
镜检查,如查到菌体呈兰色,周围绕有界限明
显未染色膨大空白圈为阳性。可用于肺炎链球
*d.不同菌株
2020/11/14
46
三、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
K-B法: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5%羊血 培养基。直接菌落悬液法(0.5麦氏单位菌液, 在15分钟内接种完)作为接种液。
稀释法:包括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和 Etest法。
培养条件:为35℃ 、5%CO2培养20~24小 时。质控菌株ATCC 49619。
3
一、生物学性状
2020/11/14
4
1. 形态及染色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呈阳性。球形或矛 头状,成双排列,少呈链状。在组织中 可形成荚膜(人工培养荚膜逐渐消失), 无鞭毛及芽孢。
2020/11/14
5
2020/11/14
6
2020/1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链球菌
细菌的种类比较多,细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很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对细菌也是要进行很好预防,这样避免细菌侵入自身,导致身体有其他问题,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也是要看是不是细菌引发的,如果是的话,需要及时的治疗,那肺炎链球菌是什么呢,对此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很多人对肺炎链球菌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对它治疗的时候,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有更多的认识。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于1881年首次由巴斯德(Louis Pasteur)及G. M. Sternberg分别在法国及美国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
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似矛头状,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的双球菌,有毒株菌体外有化学成分为多糖的荚膜。
5%~10%正常人上呼吸道中携带
此菌。
有毒株是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菌。
★致病性与免疫性
⒈致病物质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和神经
氨酸酶等.
⒉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成人中75%由
1,2,3,4,5,7,8,9,12型引起,半数以上为1,2,3型.3型产生大
量荚膜物质,毒力强,病死率高.儿童以第6,14,19及23型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和败
血症等.
肺炎链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经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带菌状态.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尤其在呼吸道病
毒感染后或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部感染.
感染后,可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其免疫机制主要是产生荚膜多糖型特异抗体,起调理作用,增强吞噬功能.
通过以上介绍,对肺炎链球菌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肺炎链球菌只有在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导致人体出现一些疾病,所以在对它治疗的时候,都是需要很好的方式,不过在对它治疗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方法治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