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
09年《肉与肉制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试题A含答案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肉与肉制品工艺学》(A 卷标准答案)任课教师:罗欣课程代码:BB032014 教学班号:考试方式:闭卷一、判断题(对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1、×2、√3、×4、×5、×6、×7、×8、√9、×10、√二、名词解释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冷却肉:对热鲜肉进行冷加工,使其中心温度保持在冻结点以上而不冻结,并在此温度范围内流通和销售的肉(0~4℃)。
2、WOF 异味:熟肉在低温贮藏(4℃)的48 小时内,由于脂肪的快速氧化所导致的不新鲜的陈腐气味。
3、肉的保水性:是指在对肉进行各种处理时(绞碎、腌制、斩拌、烟熏等),肉能保持自身水分和外加水分的能力。
4、死后僵直:家畜屠宰以后,随着糖原酵解的进行,原来柔软松弛的肌肉逐渐失去弹性,关节不活动而变的僵硬,这种过程被称之为死后僵直。
5、肌节: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20 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1、硝酸钠、亚硝酸钠、30mg/kg。
2、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组织。
3、肉松、肉脯。
4、结构性蛋白质、肉基质蛋白质。
肌浆蛋白质。
5、混合腌制法、注射腌制法。
6、12。
7、盐溶性、保水性差。
8、出油。
9、防止肠衣破裂。
10、调味、油炸、预煮。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40 分)1、影响肉的嫩度的因素。
(7 分)答:肉的嫩度是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指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宰前和宰后两个方面。
宰前因素对肉嫩度的影响: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和部位的差异。
如猪肉较嫩,牛肉较老。
幼龄家畜的肉比老龄家畜的肉要嫩。
不同解剖部位,肌肉的嫩度也表现较大的差异。
在牛肉中,腰大肌最嫩,半腱肌最韧。
宰前因素对肉嫩度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主要的还是肌肉本身的质构和结缔组织的含量和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肉的保水性是指肉能保持外界水分的能力。
()2、肉的颜色不但取决于肌红蛋白的量,还取决于血红蛋白的量。
()3、我国规定,在肉的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最大添加量为150 mg/kg。
()4、两相邻Z线间的肌原纤维为肌节,它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两个1/2I带。
()5、常见的鸡、牛、羊畜禽中以鸡胴体的屠宰比例最高。
()6、对肉进行热处理时,温度越高,蛋白变性越大,因此保水性越差。
()7、肉的保水性是指对肉进行各种处理时,肉能保持自身水分的能力。
()8、DFD肉是指颜色发暗、质硬、汁液渗出的肉。
()9、中式香肠中不可以添加淀粉作为辅料。
()10、肉的化学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为脂肪。
()11、肉在煮制中,结缔组织中主要是弹性蛋白的变化。
()12、肉中的脂肪氧化机理在于脂肪的自动氧化。
()13、我国规定,肉制品中不得添加苯甲酸及其盐类作为防腐剂。
()14、我国规定,在肉的腌制过程中硝酸盐的最大添加量为500 mg/kg。
()15、肉的色泽只取决于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量,与其化学状态无关。
()16、肠衣中的胶原肠衣、纤维肠衣都可以食用。
()17、品质改良剂淀粉不但可以允许添加在香肠制品中,也可以添加在压缩火腿中。
()18、PSE肉既不可以添加在发酵香肠中,也不可以添加在熏煮火腿中。
()19、火腿加工中尽量避免采用PSE肉作为原料肉,主要因为其保水性差。
()20、DFD肉是指色暗、质软、汁液渗出的肉。
()二、名词解释1.滚揉:2.PSE肉:3.DFD肉:4.肉的僵直:5. 腌腊制品:6.胴体:7.冷却肉:8.酱卤制品:9.肌节:10.火腿制品:三、填空题1、肉品加工中常见的发色剂有或。
2、滚揉工序的的重要作用是对肉中蛋白质的提取,使其具有良好的切片性。
3、著名的中式火腿有、和三种。
4、肉品加工常用的品质改良剂有、和。
5、肉制品加工中硝酸钠的最大添加量为。
6、常见的烟熏方法有、、、。
肉制品加工工艺 期末试题

肉制品加工工艺一、水——占肉的70%左右1、水的存在状态(1)结合水(Bound Water)(2)不易流动水(Immobilized Water)(3)自由水(Free Water)2、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处理过程中,对于(1)肉中原有水分和油脂(2)添加到肉中的水分和油脂,的保持能力(不致于在加热或烘制时汁液流失);3、肉中水分含量与肉中脂肪含量的关系:含脂率高的肉,则含水量低;4、肉中水分活度Aw与微生物繁殖:一般经验,相对湿度70%(Aw=0.7)时,微生物几乎不繁殖;二、蛋白质——占肉的20%左右肌肉蛋白质的组成,依其构成的位置和在盐溶液中溶解性,分三种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占50%,约30%,基质蛋白质约20%。
肌原纤维蛋白特点:是肌肉的结构蛋白。
是肌肉的不溶性蛋白。
与肉的嫩度有关。
肌浆中蛋白质特点:溶解度高是肉中最易提取的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
呈色三、糖类和脂类——占肉的16%左右动物脂肪富含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
糖: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主要贮存形式。
四、浸出物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 核苷酸类﹑嘌呤碱﹑氨基酸﹑肽﹑胍类﹑肌酐无氮浸出物: 糖原﹑有机酸琥珀酸、谷氨酸、肌苷酸——肉鲜;肌醇——甜味;乳酸——酸味五、无机物——占总肉1%左右1、对于活体:保持细胞渗透压,参与酶作用;对于胴体:影响保水性(离子强度[Na+]将肌球蛋白从“粗丝聚集态”变为“盐溶态”,有利于增大持水性),影响脂质腐败(金属加速脂氧化);2、灰分中:碱性成分——K,Na,Mg,Ca,Zn,Fe,Cu,……;酸性成分——P,S,Cl,……(总含量>K,Na);肉是酸性食品(加上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酸);六、维生素1、脂溶性:A(A1、A2)——视黄醇(抗干眼病醇);D(D2、D3)——骨化醇(抗佝偻病)(调节Ca、P代谢);E——生育酚;K(K1、K2、K3)—止血维生素;七.颜色(肉中主要色素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1、影响肉颜色的因素:(论述宰后影响肉嫩度的因素有哪些?)(1)动物的种类,年龄及部位;(2)环境(包装环境)中的氧含量;(3)湿度(干肉中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易氧化);(4)温度(高温促进肌红蛋白氧化);(5)pH;(6)微生物(细菌污染,分解蛋白质,色浊;霉菌污染,白色红色,黑色等色斑,并发生荧光);(7)色素物质的变化;肉颜色变化的根本所在是肌红蛋白中铁离子的价态(Fe2+的还原态或Fe3+的氧化态)和与O2的结合位置,由O2的分压变化所决定。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考试试卷(AB卷)及答案

.肉(胴体)主要由、、和四大部分组成。
3.肉的化学组成物质包括有、、、、及少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4.肉中的水分并非像纯水那样以游离的状态存在,其存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5.肉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和。
6.根据畜禽宰前检验结果,可对畜禽作、、和的处理意见。
7.切断三管放血法是切断畜禽的、和。
8.我国猪胴体的分割通常分为、、、和槽头肉五块。
9.调味料是指加入肉制品中,能起调节,改善制品风味的物质,主要有、、、等。
10.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明文规定可用于肉制品的磷酸盐有三种,即、和。
三、是非判断题(是的打“√”,非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肉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肌红蛋白(Mb)产生,肌红蛋白为肉自身的色素蛋白。
()2.肉的保水性与加工过程中的滚揉按摩、斩拌、添加乳化剂、冷冻等有关。
()3.在猪的整个屠宰加工过程中,要进行宰后兽医检验,分设头部分、内脏、旋毛虫、胴体初检及复检等不同检验点,经检验合格确认健康的,盖以“兽医验讫”的合格印章。
()4.肉腐败的实质,是肉在自溶酶作用下发生的自家溶解。
()5.-5~-1℃被称为肉在冻结过程中的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6.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肉制品加工中最常用的发色剂和发色助剂。
()7.各种微生物的繁殖对Aω都有一定的要求,凡Aω低于最低值时,微生物不能繁殖,这是干肉制品得以贮藏的基本原理。
()8.煮制是酱卤制品加工中的主要工艺环节,肉品在煮制过程中其结构、成分都要发生显著变化。
()9.肌肉蛋白质的胶凝性、保水性、保脂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是决定重组肉制品和肉糜类产品生产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0.发酵类肉制品的酸味主要来自于生产时添加的酸化剂。
()四、问答题(每题15分,计30分)1.试述烧鸡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其技术要领。
2.试述肉松生产中的技术关键。
五、分析思考题(18分)某肉制品加工厂,因市场急需一批“红肠”产品;采用从山东临沂某屠宰场调进的原料肉和本厂腌渍库存的猪小肠衣加工的一批红肠,发现在煮制后,出现大量“爆肠”现象。
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集合(带答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成熟对肉质的作用(简答或论述)肉的成熟:指尸僵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系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成熟对肉质的作用有:1、嫩度的改善:随着肉成熟的发展,肉的嫩度产生显著地变化,刚屠宰后的肉嫩度最好,在极限PH是嫩度最差。
2、肉的保水性提高:成熟时PH偏离了等电点,肌原纤维蛋白极性增强、空间扩大,使肉的吸水能力增加,肉汁流失减少;3、蛋白质的变化:随着肉的成熟,蛋白质在酶带的作用下,肽链解离,使游离的氨基增多,肉水结合力增强,变得柔嫩多汁;4、风味的变化:随着肉的成熟,肉中浸出物和游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谷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具有增加肉的滋味或有改善肉质香气的作用。
影响肉成熟的因素1 温度它们之间成正相关2电刺激在肌肉僵直发生后进行电刺激可以加速僵直发展,嫩化也随着提前。
3其他,如机械作用冷却的目的1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肉温度迅速下降;2 抑制微生物生长,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酶的活性减弱到最低程度;3 形成皮膜,在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膜,可阻止微生物的进一步污染,并能减缓内部水分的蒸发;4 冷却也是冻结的准备过程(预冷);5 在冷却阶段,肉也进行着成熟过程。
冷却肉冷藏期间的变化1、干耗,水分蒸发而导致的干耗最为突出2、发黏:降温较慢,通风不好,使某些细菌繁殖产生黏液样物质,引起肉表面发黏。
3、发霉:好氧性的霉菌,一般长在肉的表面。
4、颜色变化:肉在冷藏中色泽会不断变化,有的是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引起的,有的是自身氧化。
(如鱼肉产生绿变,脂肪黄变等)5、成熟:冷却过程可使肌肉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缓慢进行而达到成熟。
6、冷收缩:主要是羊肉和牛肉,在屠杀后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产生强雷收缩。
7、串味:肉与哟强烈气味的食品存放在一起会串味。
气调包装中各气体的作用1、氧气:主要功能是保持鲜肉的红色,肌肉中肌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但若包装中氧气含量过高,微生物生长快,易腐败产品保质期短。
肉制品工艺学A 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肉制品工艺学(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熟肉制品中的主要辅料包括( )( )( )和( )。
2.肉的组成包括( )、( )、( )和( )。
3.腌肉温度一般因控制在( )℃以下。
4.中式香肠所用肠衣为()。
5.高温灌肠和低温灌肠杀菌温度分别为( ) 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味精的化学名称是()A谷氨酸钠 B、抗坏血酸钠 C、氯化钠 D、硝酸钠2.烟熏的目的是()A、增重B、保水C、增味D、乳化3.高压灭菌保温温度是()。
A、120℃B、100℃C、115℃D、110℃4.香肠中发色剂主要是()的作用。
A、淀粉B、脂肪C、纤维D、肌肉5.肉制品中磷酸盐的作用是()。
A、防腐B、保水嫩化C、抗氧化D、发色6.发烟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是()。
A、苯并芘B、酚C、酸D、醇7. 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暗相间条纹的肌肉组织是属于()A. 骨骼肌和心肌B.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C. 骨骼肌D. 骨骼肌和平滑肌8. 构成猪胴体的瘦肉的主要组织是()A. 骨骼肌肉组织B. 平滑肌组织C. 心肌组织D. 神经组织9. 构成猪胃肌肉的主要组织是()A. 骨骼肌肉组织B. 平滑肌组织C. 心肌组织D. 神经组织10. 构成猪心脏肌肉的主要组织是()A. 骨骼肌肉组织B. 平滑肌组织C. 心肌组织D. 神经组织11.用于猪肠衣生产的主要组织是()A. 骨骼肌肉组织B. 平滑肌组织C. 心肌组织D. 神经组织12. 用于猪香肠生产的主要组织是()A. 肌肉组织B. 脂肪组织C. 结缔组织D. 骨组织13. 用于猪脂肪生产的主要组织是()A. 肌肉组织B. 脂肪组织C. 结缔组织D. 骨组织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4. 用于猪骨粉生产的主要组织是()A. 肌肉组织B. 脂肪组织C. 结缔组织D. 骨组织15. 水分是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在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是()A. 10%B. 15%C. 60%D. 70%三、判断题: (每题1分,共18分)1.肉制品中加糖食为了防腐。
《肉制品工艺学》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1、胴体2、冷却肉3、屠宰工艺6、系水力(肉的保水性)7、肉的成熟二、填空题(每格0.5分,计49分)1、畜禽宰前检验多采用和办法。
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的观察三个环节和、、、四个要领。
2、畜禽宰前击晕的方法有:、、和等。
3、畜禽屠宰工艺过程大体都包括、、、、、和等工序。
4、刺杀放血的方法按刺杀部位不同可分为、、和等。
5、宰后检验时一般以、、三部分为基本环节,对猪还须增设和的检查。
6、宰后检验的方法以和为主,必要时辅之以化验。
7、检验后肉品分别做出、、和四种处理。
8、动物胴体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
9、我国商业上常将猪半片胴体分割为、、和四大类。
10、我国试行的牛胴体分割法,将标准的牛胴体二分体首先分成、、、、、、和八个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割成十三块不同的零售肉块。
11、导致肉类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和。
12、低温直接迫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和。
13、肉品的成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和。
14、肉品品质变化大致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15、肉品保鲜方法有、、、、和保鲜等。
16、国家规定在肉制品中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有三种:、和。
17、肉类腌制的方法有:、、和四种。
18、中式肉制品可分为、、、、、、、和九大类。
19、西式肉制品可分、和三大类。
20、肉中脂肪含有20多种脂肪酸,最主要有、、和四种21、在生产中把肉从0~4℃降至-15℃,需时间称为慢冻,需称为速冻。
22、采用空气冻结法冻结畜禽肉类一般用温度为,相对湿度为,风速的空气,冻结终温为。
三、选择题(每题0.5分,计15分)1、当屠宰畜禽由产地运输到屠宰厂以后,在未卸下车船之前,兽检员须索阅“三证”,核对畜禽种类和头数,了解产地有无疫情及途中病亡情况,经初步视检和调查了解,认为基本合格时,允许卸下赶入()。
A、待宰圈B、隔离圈C、预检圈D、屠宰间2、经检验确认,患有一般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且有治愈希望的畜禽,或未经确诊为传染病的畜禽,应于()。
肉制品复习题

冷却肉:指畜禽被屠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状态的肉。
冷冻肉:指畜禽被屠宰后而经低温冻结后(–23~–15℃)的肉。
肉: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统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等部分。
而从商品学观点出发研究其加工利用价值,可把肉理解为胴体,即家畜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内脏后的肉尸Z线:I(明带)带的中央有一条暗线肉的风味:又称肉的味质指的是生鲜肉的气味和加热后肉制品的香气和滋味。
肉的持水性::肉在冻结、冷藏、解冻、淹制、绞碎、加热等加工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热鲜肉:动物刚屠宰后,肉温还没有散失,柔软具有较小的弹性,这种处于生鲜状态的肉称作热鲜肉。
死后僵直:经过一定时间,肉的伸展性消失,肉体变为僵硬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直。
肉的成熟:僵直的肉经继续贮藏,其僵直情况会缓解,经过自身解僵,肉又变得柔软起来,同时持水性增加,风味提高,此过程称作肉的成熟。
肉的腐败:成熟肉在不良条件下贮存,经酶和微生物作用分解变质称作肉的腐败。
速冷法在–1~2℃的冷藏间,猪肉经12~14 h,牛肉18~36 h,使肉的中心温降至<4℃。
急冷法将鲜肉置于–8~–5℃冷藏间冷却2 h后移入0℃冷室,猪肉和牛肉再分别冷却8~12 h和12~18 h,使肉的中心温降至<4℃。
中国香肠:是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钠、糖、曲酒、酱油等辅料腌制后,灌入可食性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制成的香肠制品。
食用前需经熟制加工。
发酵香肠:是以牛肉或猪、牛肉为主要原料,经绞碎或粗斩,添加食盐、(亚)硝酸钠等辅助材料,充入可食性肠衣中,经发酵、烟熏、干燥、成熟等工艺制成的肠类制品。
基本调味: 在加工原料整理之后,经过加盐、酱油或其他配料腌制,奠定产品的咸味定性调味: 原料下锅后,随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酱油、料酒、香料等,加热煮制或红烧,以此决定产品的口味辅助调味: 加热煮制之后或即将出锅时加入糖、味精等以增进产品的色泽、鲜味2.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是如何分类的?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可分为三类,即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5.肉的嫩度含义有哪些?1)肉对舌或颊的柔软性(2)肉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3)咬断肌纤维的难易程度(4)嚼碎程度6.影响肉化学成分的因素有哪些?1.动物的种类2.性别3年龄4营养状况5解剖部位1.生猪屠宰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淋浴----休息----击晕----刺杀放血----浸烫脱毛----清洗----剥皮----剖腹(取内脏)----肉尸整理----检验盖章(成品)2.宰杀家兔时,采用灌醋法的原理是什么?用稀释的醋酸或食醋,自口腔灌服数汤匙,使腹腔内皿管急剧扩张,全身大部分血液均积聚于内脏,造成心脏衰竭或麻痹,呼吸困难,于数分钟内口吐白沫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A一、填空题1、以亚硝酸钠计,国内规定肉制品中最大添加量为 ___________ ,最大残留量为________ 。
2、常见的肉制品中可食用的肠衣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
3、中式香肠加工中灌肠前一般对肠衣进行温水浸泡的目的4、肉制品中常用的六大类添加剂有发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 、5、肌钙蛋白中_____________ 亚单位可与CeT结合,贮存CaT的机构为_______________ 。
6、酱卤制品加工中常通过 ____ 和_______ 工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出品率。
7、动物体的脂肪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类。
8影响肉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原料肉的品质、原料中瘦肉与脂肪的比例及脂肪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9、肉在煮制过程中,弹性蛋白几乎不发生改变,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 蛋白的变化。
10 、水分存在于肉中的两个基本条件为和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1. 、肌肉中含糖原()%A.0.3 ~0.8B.0.1 ~0.6C.0.2 ~1.06. 、( )是肌原纤维的重复构造单位,也是肌肉收缩的基本机能单位A. 肌原纤维B. 粗丝C. 细丝D. 肌节7. 、固定肌肉两端,在使肌肉长度不缩短的状态下的收缩叫做()、名词解释1、胴体2、冷却肉D.1.3 ~1.52. 、肌肉中蛋白质约占( )%。
A. 50B.40C.30 3. 、肌钙蛋白又叫()。
A. 肌球蛋白B. 肌浆蛋白蛋白4. 、构成肌原纤维蛋白细丝的主要成分是A. 肌动球蛋白B. 肌动蛋白5. 、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是( )。
A. 交联蛋白B. 肌原纤维蛋白D.20C. 肌原蛋白D. 肌原纤维( )。
C.肌球蛋白D.原肌球蛋白C. 胶原蛋白D. 弹性蛋白A. 等张收缩B. 等长收缩8. 、( )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贮能形式。
A. 葡萄糖B. 乳糖C.9. 、肌肉中的水分( )的含量最高。
A.水化水B.不易流动水C. 等张舒张D. 等长舒张糖原 D. 脂肪C.结合水D.自由水10. 、黑切肉的特点是( )。
A. pH 低、质地硬、系水力强C. pH 低、质地硬、系水力弱 B. pH 高、质地硬、系水力强D. pH 高、质地软、系水力强3、肉的嫩度4、W O异味5、肉的保水性四、简答题1简述肉的腌制方法及各自优缺点。
2简述滚揉工序的优缺点及滚揉方式。
3、分别简述宰前因素和宰后因素对肉嫩度的影响。
4、列举根据加工工艺对肉制品的分类。
5、简述熏煮香肠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6、用于灌肠加工的肠衣的种类和特点。
五、论述题1论述家畜的死后僵直的三个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2、论述在国内肉类市场,为什么冷却排酸肉将成为肉类消费市场的主流。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B一、填空题1从形态学上讲,胴体分肌肉组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骨骼组织。
2、肉的保水性是指各种处理时,肉能保持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能力。
3、家畜的死后僵直大体上可以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过程。
4、按照肌肉中的蛋白质在肌纤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盐溶液中的溶解程度,可将肌肉蛋白质分为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类。
5、 肉的腌制方法分为干腌法、 _______法、__________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6、 如果采用鸡肉作为熏煮肠的原料,要求斩拌结束后温度不得高于 _______ C 。
7、 熏煮火腿中采用滚揉的作用之一是对 ______ 蛋白质(主要是肌球蛋白和a - 辅肌动蛋白)的萃取。
熏煮火腿加工中,原料不能采用PSE 肉的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酱卤制品加工中最重要的两个工艺为 ________ 和 _____ ,常通过 _______ 和 工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出品率。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蛋白质中属于基质蛋白质的是()。
A 、肌球蛋白B 、弹性蛋白C 、肌动球蛋白D 、肌红蛋白节pH 值,具有一定的防腐、保水嫩化和去腥等作用。
5、 下列辅料中( )不允许被添加到中式肉制品中。
A 、亚硝酸钠B 、苯甲酸钠C 、胡椒D 、复合磷酸盐 6、 下列对于肉的嫩度说法错误的是()。
A 、嫩度指肉在入口咀嚼时,对破碎的抵抗力B 、加热只会使肌肉蛋白质收 缩变硬C 在牛肉中,腰大肌最嫩,半腱肌最韧D 、幼龄家畜的肉比老龄家畜的2、 肉制品加工中添加(),可以给人爽快的刺激,增进食欲,通过调3、 4、 A 、咸味剂 B 、甜味剂C 、酸味剂D 、鲜味剂卜列()肠衣可以食用。
A 、胶原B、纤维素C、纤维状 D 、PVDC肉制品中的磷酸盐使用量一般以()为宜。
A 1%〜4%B 0.1%〜0.4%C 、 0.5%〜0.8%D 5%- 8%肉要嫩7、由肌肉的形态结构可知,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束D 、肌节8、常见的畜禽中,牛、鸡、猪的屠宰比例中胴体含量最多的为()A、牛B 、猪C 、鸡D 、都不对9、下列()不属于西式肉制品加工中的辅料或添加剂。
A、硝酸钠B 、复合磷酸盐 C 、胡椒D 、酱油10、熏烟中抗氧化作用最强的物质是()A、有机酸B、羰基化合物C 、醇类D酚类三、名词解释1、冷冻肉2、肉类乳浊物3、栅栏技术4、肉的极限pH值5、膳食结构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肉的嫩度的因素。
2、简述肉的微观结构。
3、列举肉制品的十大分类及其代表产品。
4、影响肉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
5、列举肉的烟熏方法。
6、列举肉制品中六大类添加剂及常见物质五、论述题1、论述腌肉的呈色机理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种肉制品的加工方案,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复习题C一、填空题1、含氮浸出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含氮物质,如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2肌肉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尤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含量最多。
3、动物胴体主要由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
4、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是_________ 。
5、把两个相邻的_________ 间的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6、肌红蛋白本身是________ 色,与氧结合可生成_______ ,为_______ 色,是肉的象征。
7、风味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加热导致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的变化所致。
8肌动球蛋白是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 的复合物。
二、单项选择题1. 、熏煮肠加工中,斩拌工序非常重要,若温度过高,会造成()的不利现象。
A.出水B.出油C.干燥D.异味2. 、肉在煮制过程中,弹性蛋白几乎不发生改变,主要是()蛋白的变化。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 胶原蛋白D. 肌浆蛋白3. 、下列()肠衣可以食用。
A、胶原 B 、纤维素 C 、纤维状 D 、PVDC4. 、肉的新鲜切面颜色为红色,原因是肌肉色素蛋白衍生物中的()占优势。
A.弹性蛋白B.肌红蛋白C.肌动蛋白D. 肌球蛋白5. 、肌肉中的水分()的含量最高。
A.水化水B.不易流动水C.结合水D.自由水6. 、肉的嫩度最好是在()。
A.刚屠宰之后B. 极限pH值时C. 成熟时D. 宰后2~4天7. 、冷熏法是在低温()摄氏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熏制。
8. 、发酵香肠亦称()。
A. 生香肠B. 去骨香肠9 肌纤维本身具有的膜叫做(A.肌膜B.肌束膜C.带骨香肠D.培根)。
C.肌内膜D.肌外膜10. 、骨的化学成分中无机质的成分主要是()。
A.钾和磷B.钾和钙C.钙和磷D.钙和钠、名词解释1、死后僵直2、肌节3、肉的成熟4、DFD肉5、PSE肉四、简答题1、简述肉制品干制的目的。
2、说明烟熏制品中采用烟熏的目的。
3、简述冷却肉、热鲜肉、冷冻肉的定义。
4、简述pH的降低速度与肉的保水性的关系5、简述西式灌肠和香肠之间有哪些区别。
6、从化学组成上分析,说明肉的主要组成成分A.10~15B.15~30C.30~40D.40~50五、论述题1、分别简述宰前因素和宰后因素对肉嫩度的影响2、简述熏煮香肠的工艺流程及其工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