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应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护理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

蛔实用医王!』垫!尘当E上旦筮!!鲞筮!璺甥g塾l翌璺蝗{殳9哩生蜓P墅c垡望!憋ed塾画曼』!垃:!Q!Q:Y塑:翌:堕!:!璺。
91护理学实践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崔快t摘要】目的总结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的289例骨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
结果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较传统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外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有效、实用、简单的止痛方法。
对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术后;护理手术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是人体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u。
,影响手术的预后。
骨科手术后的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需要镇痛洽疗。
患者自控镇痛(PC A)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的新方法。
2。
我科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对289例四肢创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镇痛泵镇痛,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9例。
男174例,女115例,年龄18—78岁;其中股骨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87例。
脊椎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33例,1.2镇痛方法:使用的镇痛泵为C B I+PC A,规格为200m l,将吗啡10~15m g、芬太尼0.1~0.2m 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m l 溶液,置C B I+PC A可动气囊输液器内,药效维持48h。
1.3观察项目:患者术后痛感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患者排尿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
1.4治疗结果: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评定,采用0—10分疼痛程度评分法,评分≤3分为镇痛效果优良258例(92.8%),4—5分为镇痛效果一般i6例(5.54%),≥5分者为差4例(1.38%)。
其问绝大部分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稳定正常。
骨科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后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常见问题及需求,努力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质量。
方法:对60例骨科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常见问题与需求。
结果:90%的患者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
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在骨科手术后使用PCIA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自身必须加强培训PCA的相关知识,熟悉镇痛泵的工作原理,才能提高镇痛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自控镇痛;骨科手术;疼痛;护理疼痛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而且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功能,干扰术后康复,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是在患者静脉输液管上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镇痛泵,由于其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稳定,易于个体化等优点,而获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自控镇痛泵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
我院对2008年1至9月对60例骨科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常见问题与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08年1至9月在本院接受骨科手术后应用PCIA的患者60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4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1.5岁。
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15例,骨折手术20例,断肢再植手术15例,截肢病人10例。
1.2 镇痛方法在患者自愿申请前提下,将一次性镇痛装置,与患者静脉输液管连接,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患者有需要时可自行按自控镇痛泵上的给药键,追加给药,2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差是10分钟。
1.3 观察指标自控镇痛期间:每隔1小时观察记录1次患者的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
术后24h评价镇痛效果:采用WHO的IV级疼痛分级标准,I级完全无痛,II级为轻度疼痛,静卧时无痛或稍有疼痛,但不需要加用镇痛剂,III级用药后疼痛减轻或能忍受,行动时加重,IV级切口重度疼痛迫切要求加用镇痛剂,镇痛效果在I—III级者呼吸频率<8次\min ,SPO2<90%诊断为呼吸抑制。
自控镇痛泵在骨科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骨科术后镇痛泵应用

骨科术后镇痛泵应用疼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骨科手术后较常见的一个问题。
它既严重干扰术后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还能够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1,降低术后恢复的信心。
近年来因为自控镇痛泵(PCA)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使其成为患者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
但其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自2005年以来156例患者应用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156例,其中男95例,女61例,年龄16~80岁。
1.2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
镇痛配方:生理盐水100ml,氟哌利多1mg+吗啡60mg+甲氧氯普胺10mg,给药速度2ml/h,持续48h。
2观察和护理2.1生命体征的观察2.1.1呼吸抑制PCA止痛药为吗啡,该药物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患者情况,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并适当降低止痛药的浓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升警惕。
2.1.2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输液500~1000ml后,再视医嘱处理。
2.1.3体温降低因为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所以,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时,应每30min测1次,增强保暖措施。
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2.1.4嗜睡PCA中的氟哌利多为镇静安定类药,有强镇静作用,吗啡为麻醉强镇痛药,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现象,应增强巡视。
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10次/min,SpO2<90%,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术后镇痛药,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对应的处理。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8-23T16:00:51.21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作者:王睿萱[导读] 日常的骨科手术当中,术后的疼痛是个极为常见的现象王睿萱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402460摘要:日常的骨科手术当中,术后的疼痛是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为了让病患更好的止痛,镇痛泵的应用在骨科的病患阵痛中的效果极为明显,应用的价值十分高,但其使用后也存在一些风险问题,笔者根据镇痛泵使用的风险进行分析,浅谈了使用镇痛泵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风险的联系。
关键词:骨科;术后阵痛;镇痛泵;应用风险;护理对策;在日常骨科患者手术治疗结束时,术后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手术的过程之中会对病患的周围组织造成不同大小的伤害,与此同时,这与组织细胞所释放出的致痛物质有关系。
若是不及时采取止痛的方法,则会对患者的术后对其康复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出现对就诊行医恐惧的心理问题。
常规的阵痛方法中,比如口服镇痛药物,注射止痛药物等方法,往往因为病患个体的差别、医学护理人员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环节病患疼痛的效果,并且药剂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镇痛泵是目前术后应用的比较常用的阵痛手段,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用量也不大,可是在临床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并发症状,笔者根据镇痛泵的应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对其是否有着降低使用镇痛泵并发症的出现有作用进行探讨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一、镇痛泵的应用利用镇痛泵来减轻术后患者因组织被不同程度破坏而产生的疼痛在医学临床中经常使用。
可以有效减缓病患的心理负担与身体负担,不会因为因疼痛而翻身导致的线口开裂等二次创伤的行为,减少了伤口的感染风险。
1.1 镇痛泵的原理采用各种驱动的方式,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对病患进行局部的麻醉从而起到了抵消疼痛的效果。
1.2镇痛泵的发展趋势镇痛泵如今已经得到了很久的发展,并且在临床上的应用上十分广泛。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静脉、硬膜外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已成为目前术后镇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深受患者的欢迎。
以下是针对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1.镇痛方法采用两种镇痛方法:静脉镇痛泵和硬膜外镇痛泵。
静脉镇痛泵药物:吗啡40m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60ml;硬膜外镇痛泵药物:吗啡6mg,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20ml。
手术毕,麻醉师随患者返回病房,调整好镇痛泵后即可实施镇痛。
2.护理目前留置镇痛泵止痛效果最佳,而且安全,副反应少,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用药时间为48~72h。
①术前做好镇痛泵的宣教指导护士在术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镇痛泵的好处,帮助患者消除术后疼痛的顾虑。
②镇痛泵的护理术后将镇痛泵常规固定。
注意观察麻醉管与镇痛泵的接头是否接紧,有无外渗或脱落,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泵的管道,防止管道脱落。
③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由于阿片类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定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必要时做记录[2]。
④副作用的预防及护理Ⅰ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主要是药物作用引起的。
轻者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疑虑,反应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以缓解症状。
出现呕吐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同时做好口腔清洁。
为预防呕吐,还可以在患者鼻翼两侧放置薄的新鲜柠檬片,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制止呕吐的发生。
Ⅱ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对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一般与停用镇痛药同步或较迟拔出。
在拔管前应给予膀胱充盈功能训练,同时做好会阴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对未留置尿管者,若出现尿潴留,可给予听流水声、腹部温水擦洗、会阴冲洗疗法,必要时行导尿。
Ⅲ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由于麻醉、手术及镇痛药物的作用,可使患者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腹胀及便秘。
饮食上注意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护理

1 临 床 资 料
止 痛 类 药 物 最 危 险 的不 良反 应 是 抑 制 脑 干 的 呼 吸 中 枢 , 导 致
呼吸 衰 竭 主要 表 现 为 频 率 减 慢 , 随 着 剂 量 加 大 而 呼 吸 停
病 房应立即测量体温 , 若 温 度 过 低 应 取 保 暖 措 施 。 护 理 人 员 应每3 0 mi n测 量 1次患 者体 温 , 并 做 好 记 录 。② 呼 吸 : 麻 醉 及
血 压 等 。现 将 我 院 骨 科 2 0 1 0年 5月 一2 O 1 2年 5月 2 7 5例 术
理, 以 避 免 或 减 少并 发 症 的发 生 。
[ 关键 词】 骨科 ; 镇痛 泵; 不 良反 应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8— 8 8 4 9 ( 2 0 1 3 ) 2 8— 3 1 9 1 — 0 2 消 除患者的紧张 心理 。同时应 向患 者介 绍 P C A 的使 用 方 法
投 药 量 。 P C A 的主要 优 点 为 血 药 浓度 衡 定 , 镇 痛 效 果 确
翻身需防止挤压到导 管 , 保 持其通 畅 , 使镇痛 药物正 常输入 。 镇 痛 泵 应 以恒 速 注 射 药 物 , 速度保持在 1 . 5— 2 m L / h 。 1 . 2 . 3 生命 体 征 的 观 察 及 护 理 ①体 温 : 使 用 麻 醉 类 药 物 或
为给药方法的机械性 、 医生和护理人员 的因素 , 都 无 法 达 到 满 意 的 镇 痛 效 果 。另 外 , 镇痛类药物存 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 稍
自控镇痛泵在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现代护理 ・
29 3 第 卷 8 0年 月 6第 期 0
自控 镇 痛 泵在 骨科 术后 患 者应 用 中的护 理体 会
宋 梅, 姜 泳 , 全 红 宋
( 连市 骨科 医 院脊柱 外一 科 , 宁大 连 1 6 1 ) 大 辽 0 1 1
[ 要】 摘 目的 : 总结 骨科 患 者术 后 使用 自控镇 痛泵 进 行镇 痛 的护 理体 会 。 方法 : 2 6 骨科 患者 术 后使 用 自控 镇痛 对 5例
2 . 作 用 的观察 3副
本组 2 6例病例镇痛效果满意 , 中 , 5 其 发生恶心 呕吐 4 例 , 3
尿潴 留 2 6例 , 腹胀 1 4例 , 便秘 1 O例 , 下肢 静脉 血栓 2例 , 经 过合 理有 效 的护理 . 均得 到很 好 的恢复 。
在使用 过 程 中需要 注意 的 护理 问题 总结 如下 : 1临 床 资 料
11一 般 资 料 .
[ 编 号】 1 7 — 2 0 2 0 )3 b 一 9 — 2 文章 6 3 7 1 (0 9 0 ( )0 8 0
尿管 的护理 , 防止 泌尿 系感 染 。 本组 病例 中有 2 6例尿 潴 留的 发 生 , 泌尿 系感 染发 生 。 无 233腹胀 、便 秘 的预 防及 处 理 由于麻 醉 手术 及 术后 镇 痛 -- 药 物 的作 用 , 患 者 胃肠蠕 动减 弱 , 使 胃排 空 延 迟 , 便 意 迟 使 钝, 因而 易产 生腹 胀 、 秘 。 理健 康宣 教应 指导 患者 进食 易 便 护 消化 的半 流质 饮食 , 多饮 水 . 多食 粗 纤维 食 物 : 时顺 逆时 针 定 按摩 脐周 , 进肠 蠕 动 . 促 必要 时 予开 塞露 外 用 , 口服番 泻叶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痛泵应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护理
【关键词】镇痛泵;骨科;观察;护理
术后疼痛已经成为骨科患者术前普遍担心的重要问题之一,疼痛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痛苦,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增强了术后恢复信心。
我科近年来也在术后使用了镇痛泵并取得很好疗效,现将我科90例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9月到2009年12月间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平均(46.6±28.4)岁。
腰椎手术26 例,全髋置换术8 例,上肢手术19 例,下肢手术47例。
2 术前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责任护士术前做好健康宣教,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讲解术前相关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使用镇痛泵对骨折愈合及伤口生长并无不良影响[1]。
打消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减轻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3.1 镇痛泵置管的护理患者术毕回科时,要与麻醉护士认真交接患者,了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有无特殊,搬运过城中要避免管道扭曲、打折,保持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
待麻醉清醒后要嘱患者翻身时勿挤压、拉扯管道防止脱出。
严密观察置管处有无渗血、渗液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 镇痛泵的使用与指导作为护士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镇痛泵内药物的成分、不良反应及掌握一次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在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之前不可打开镇痛泵,要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才能使用。
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疼痛在所难免,不能过分依赖于镇痛泵,更不能为了害怕疼痛擅自加大使用剂量,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达到作家效果。
3.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嗜睡、表情淡漠等。
尤其是全麻患者要正确评估患者麻醉是否清醒、呼之是否能应等。
在麻醉未完全清醒之前禁开镇痛泵,以免干扰病情观察。
患者回科后要注意保暖,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下降要及时添加被褥或及时调节空调温度,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认真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下降要及时调节输液速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2],因此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4L)和心电监护,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
适当处理恶心呕吐因麻药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3]。
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现象,如有,要及时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老年患者要更加警惕。
呕吐频繁者暂进食水,停止镇痛泵用药,安慰患者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尿潴留和便秘的预防本组患者均在术前留置尿管,术后除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管通畅,定时冲洗膀胱防止感染外,要注意尿管拔除前先遵医嘱拔除镇痛泵,并先行给予尿管夹管,训练膀胱功能,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此外,应认真观察患者排便、排气情况,指导患者床上运动,协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
在饮食上给予正确指导,术后第一天少食多餐,少吃牛奶、豆类、高唐等产气食物,多吃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
预防褥疮的发生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患者,骶尾部一下感觉明显减退,加之伤口疼痛原因,患者不愿翻身也感觉不到骶尾部的不适,因此极易出现褥疮。
护士要认真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督促和协助患者翻身,每次翻身时间不超过2 h,定期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皱褶,积极预防褥疮的发生。
功能锻炼留置镇痛泵者,患肢远端感觉容易被掩盖。
在术后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
自控镇痛泵通过合理、正确的使用无论从心里上还是身体上都大大缓解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干扰,只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药量,加强巡视和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能使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使镇痛泵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
[1] 姚静,赵金娥.骨科患者术后硬膜外置镇痛泵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1(7):6356-6367.
[2] 刘保霞.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6,9(27):116.
[3] 谢子宁.高龄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学杂志,2007,4(2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