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骨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2)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的温度、血运情况,如发现异常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肢体手术者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4)疼痛是根据病情予适量镇痛剂,以缓解疼痛;(5)术后病人可枕软枕(腰麻除外),6—8小时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6)观察伤口引流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伤口引流管;(7)病人如装有PCA,应将其放置在可及的地方以便使用,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一次,其镇痛效果更好;(8)如装有自体血回输器装置,应在10小时之内将血回输完毕;(9)颈部手术7日拆线,其他12—14日内拆线;(10)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②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康复;③修养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④注意预防外伤;⑤定期门诊复查。

2.骨牵引病人的常规护理?(1)严密观察患肢血循及其活动情况,观察内容包括: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动脉的搏动和指端的活动;(2)保持有效的牵引,根据病人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3)牵引时要保持病人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4)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5)骨牵引病人要保持针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牵引处不需盖任何敷料,每日滴75%酒精两次;(6)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7)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3.简述石膏病人的护理措施?(1)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流及淋巴液的回流;(2)严密观察固定肢体末端雪循,发现肿胀、麻木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3)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握,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4)随时听取病人主诉,如石膏内某一点疼痛,应及时检查处理,切不可忽视,以免发生局部坏死;(5)用嗅觉进行观察,如有腐臭味,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6)石膏内有伤口者,应及时观察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继续渗血,应在石膏上沿血迹做一标记,并不断观察;(7)解除局部压力,可在局部开窗;(8)鼓励病人做石膏内的肌肉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9)禁止使用硬物抓挠石膏内皮肤,以防皮肤损伤;(10)保持石膏的整洁,避免污染,严重污染者应及时更换石膏;(11)石膏拆除时可做肌肉按摩,并加强功能锻炼。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进行多项护理措施。

首先,我们要指导病人摄入高营养饮食,以增强其体质和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其次,我们要指导病人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以便手术时能够做好特殊体位。

我们还需要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效果、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和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

此外,我们还要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在术前日,我们还需要进行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等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后,我们需要进行多项护理措施。

首先,我们要注意搬运时扶持患肢,保持规定体位,以避免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

其次,我们要立即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

如果需要,我们还要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

我们还需要向麻醉师了解病人的麻醉情况和手术方式,并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和输液是否通畅等。

我们还需要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和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作好护理记录。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肢体的抬高和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和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我们要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我们还要注意疼痛的发生和使用止痛剂,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情况。

最后,我们还要根据麻醉方式和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并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按照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诊断。

焦虑是常见的护理诊断,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2、睡眠障碍通常与环境和疾病有关,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疼痛常常与疾病和手术有关,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4、躯体移动障碍通常与疾病有关,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护理规范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护理规范

骨科手术一般护理
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用碘酊涂擦后再用75%乙醇脱碘,或用苯扎溴胺配于手术前日夜或手术日晨涂擦 1次。

3.对全麻患者,术前晚行清水灌肠。

4.术日晨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1次。

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1)四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
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14d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三期:
(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

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的护理措施

骨科的护理措施

骨科的护理措施1. 概述骨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医治与骨骼有关的疾病、损伤和畸形。

骨科护理是指对骨科患者提供的全面护理服务,旨在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痛苦,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介绍骨科护理的一些重要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护理骨科患者。

2.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骨科护理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伤口护理措施:•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保持伤口干燥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定期更换,并定期检查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定期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注意伤口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任何伤口愈合异常的情况。

•避免伤口受到二次损伤:避免用力撕拉伤口附近的敷料或绷带,以免造成伤口重新打开或出血。

•定期更换伤口引流管:如有需要,定期更换伤口引流管,以避免结石或感染的发生。

3. 疼痛管理疼痛是骨科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疼痛管理措施:•定期使用疼痛评估工具:使用疼痛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疼痛管理计划。

•药物管理: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非处方类药物如酮洛芬和布洛芬等,以及处方类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理疗等也可以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的疼痛。

•心理支持:骨科手术可能导致患者焦虑和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陪伴患者度过手术和康复过程。

4. 功能康复训练骨科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和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康复训练措施:•物理治疗:骨科患者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疗法。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练习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加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可以减轻关节的负担,促进康复。

骨科病人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
根据麻醉方法、手术部位和各疾病特点决定术后病人卧位。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每30-60分钟监测1次。

观察下肢感觉、运动的恢复情况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并随时观察病人神志、表情、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观察出血情况查看敷料及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备齐抢救物品。

(3)禁食期间,准确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观察术后不适及并发症。

如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切口疼痛、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炎、肺不张,并做好相应处理。

(5)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

3、心理护理
对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护士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4、管道护理
保持胃管、引流管、尿管通畅有效,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5、伤口疼痛护理
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运用有效方法,减轻或解除病人疼痛。

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落实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和肢体运动方法,必要时拍背,雾化吸入。

7、营养支持
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注意休息,提高病人抵抗力。

8、活动卧床病人经常将双下肢抬起,踝、肘关节给作屈曲伸展和旋转动作,防止肿胀和栓塞,协助病人床上翻身,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9、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动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骨科术后注意事项

骨科术后注意事项

骨科术后注意事项
骨科术后注意事项包括:
1. 休息和恢复:术后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给予骨折或手术区域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2. 使用辅助工具: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拐杖、助行器或石膏等辅助工具来帮助行走和减轻受伤部位的负担。

3. 定期复诊:术后需按照医生安排的复诊日期定期复诊,确保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并及时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4. 恢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和物理疗法,帮助肌肉恢复功能,增强骨骼的稳定性。

5. 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术后要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风险。

遵循医生给出的伤口护理指导,进行适当的伤口清洁和更换敷料。

6.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止痛药物,以控制疼痛。

同时,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力,以防止伤口重新受伤。

7. 饮食和营养: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恢复。

8. 避免喝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对骨骼健康和伤口愈合有不良影响,术后应避免喝酒和吸烟。

9. 睡眠姿势和枕头高度:根据骨科手术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和枕头高度,以保持舒适并避免对伤口施加过多压力。

10. 注意安全措施:避免从高处跳跃、运动强度过大或进行危险活动,减少再次
受伤的风险。

骨科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骨科术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引言骨科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两方面对骨科术后护理进行探讨。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疼痛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2. 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康复知识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康复进程延缓。

3. 焦虑、恐惧患者因手术、预后等因素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4. 生活自理缺陷患者因手术部位限制、功能障碍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5. 躯体移动障碍患者因手术部位制动、疼痛等原因,活动受限。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因长期卧床、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易出现压疮、皮肤感染等问题。

7.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患者因长期制动、活动减少等原因,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8. 肺部并发症患者因手术创伤、卧床休息等原因,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不畅等问题。

9. 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术后卧床、尿潴留等原因,易出现泌尿系感染。

10. 深静脉血栓患者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等原因,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二、护理措施1. 疼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3)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 知识缺乏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康复知识,提高他们对术后康复的认识。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焦虑、恐惧护理(1)倾听患者心声,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4. 生活自理缺陷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等。

(2)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5. 躯体移动障碍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2)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

6.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7. 预防废用综合症(1)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PPT课件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PPT课件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
王晓燕
.
.
1
术后护理
• (1)继续观察患肢末梢的血运、温度、肤 色、动脉搏动情况 以及感觉、运动功能等。
• (2)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大量坏死组织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 血液循环,因此要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及尿 液情况,积极预防酸中毒、高钾血症、肾 功能衰竭等 并发症。
• 1. 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 通畅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关键
• 2. 应告知卧床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如刷牙、洗脸、做.深呼吸)勤翻身、拍 6
褥疮:
• 压疮(pressure sores)也叫褥疮,是指局部 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 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 烂和坏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 痛、皮温 降低、肤色变暗,浅静脉曲张 Homans征阳性等。
护理措施
1.患肢体位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 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 与水肿。
2.饮食指导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
. 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 临床分期:压疮按发展进程分为 1.淤血红润期 2.炎性浸润期 3.溃疡期
• 好发部位:好发于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 肌肉包裹 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 部、足跟等.
.• 护理要点:勤观察、.勤交班、勤翻身、勤 干燥。2.密切观
察伤口和肢端血液循环情况,观察伤口有 无渗血渗液,患肢肿胀情况,敷料包扎松 紧度,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查看。3.严 密执行无菌操作。 • 2).泌尿系感染 • 护理要点: 1. 预防和及时处理尿潴留, 积极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按摩或热敷 . 下腹部、 开塞露纳. 肛等,必要时给予导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身方法
• 向患侧翻身---伸直患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 立位,身后垫软枕 • 向健侧翻身---健腿在下略弯曲,伸直术侧髋 关节,两腿间垫软枕,防止关节脱位
侧卧时不穿矫正鞋
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健 侧
正确向健侧翻身法(1)
患 侧
正确向健侧翻身法(2)


正 确 取 物 法
患侧
自助下床方法
感 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护理术后
• • • • • • 生命体征的观察 各种管路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 患肢伤口的护理 抬高患肢 观察患肢活动
护理术后
• 感染的护理—泌尿系肺部伤口感染 • 出血的护理 • DVT预防
功能训练
• 术后第1天—踝关节的背屈运动 • 术后第2天—CPM训练
腰椎术后护理
术后感染是 THR 术后最严重的 并发症,后果是灾难性的,一旦发 生,常导致THR术彻底失败。
感染的护理


感染灶的控制 提高机体抵抗力 引流量>200ml及时更换负压吸引器, <50ml拔管 预防常见泌尿系统感染 避免发生血肿、褥疮、肺部感染等
术后护理
• • • • •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肢位置—外展中立位,穿矫正鞋 患肢观察---肿胀,足背动脉 伤口观察---渗血,血肿 管路护理---通畅,颜色,性状,量
坠积性肺炎及尿路感染
• • • • 定期翻身,协助四肢活动 加强深呼吸及咳嗽、咳痰等锻炼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用1‰新洁而灭行 会阴擦洗或定时用无菌生理盐水行膀胱 冲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 • • • • • 手术中体位 长期卧床 活动少 下肢血液回流不畅 加上失水 血液浓缩,可并发下肢静脉栓塞及血栓 性静脉炎
神经损伤的护理
观察患肢感觉及运动
避免牵引过紧,腓骨小头受压
保持患肢功能位
对于镇痛病人应重视,以免延误诊断
保持患肢功能位
牵引常见并发症
• 皮肤水疱 • 血管和神经损伤 • 足下垂 • 肌肉萎缩
血 肿 (Hematoma)
血肿可造成骨质愈合障碍和增加感染
机会 , 多出现在老年病人和术后 48-72h
肢体抬高

• •
目的---利于静脉血回流,加速消肿, 促进切口愈合 原则---是将患部抬至心脏水平以上, 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 用具---支架、枕头、砂袋等
术后常见并发症
• 褥疮 • 坠积性肺炎及尿路感染 • 下肢深静脉血栓
褥疮
• 好发部位 • 好发人群---手术后;石膏固定术后、截 瘫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等, • 预防褥疮方法---勤翻身、气垫床、保持 床单位的平整干燥
(Deep Vein Thrombosis)
(Infection)
神 经 损 伤
(Nerve Injury)

坐骨神经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 最易损伤的外周神经,报道的损 伤率在0.5%-2.0%
坐骨神经
• 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 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 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 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 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 感觉和运动 。 • 坐骨神经由腓总神经和胫 神经组成
呼吸困难
颈深部血肿
• 护理措施
– 严密观察病情,呼吸紫绀情况 –观察颈部是否增粗以及局部渗血情况
颈深部血肿
–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床旁备气管切开包24小时 –疑有血肿时,及时通知医师救治
喉头痉挛
Laryngismus
• 观察要点 –声音嘶哑
–发音困难 –约3-5天后自行消失
喉头痉挛
• 护理措施 –术后避免强烈阵咳 –避免刺激性的气味
内,髋关节活动较多的病人
血肿的护理

术前向病人介绍应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观察引流管的情况 一旦血肿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


(Hemorrhage)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出 400ml800ml 左右,大部分依靠自体血 回输和输入异体血就能安全渡过 围手术期。
出血的护理
术后护理
• • • • • • 术后2-3天: 协助病人平直翻身,观察皮肤有无破溃 拔除引流管,尿管 继续前天的锻炼 可进流食,半流食 可摇床坐起
术后护理
• • • • 术后4-7天: 继续抗炎药物治疗 可练习下地 继续并指,对指练习

术前评估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观察引流量
疼 痛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病 人痛苦不安外,重者还影响各器官的生理 功能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必须 予以有效的解决。
疼痛的护理

评估疼痛的性质。 术后镇痛的应用。
对于术后1-2d 内疼痛 严重者可适当加大止痛 剂药物的剂量或使用强 效止痛剂
植骨块脱落
Bone graft fall • 观察要点 –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压迫气管--呼吸困难 –压迫脊髓--引起瘫痪
植骨块脱落
• 护理措施
–术后用颈托固定制动
–翻身时病人保持头肩部一致
–指导病人术后进食
–观察呼吸和吞咽的情况,以及四肢的感觉、
运动情况
术后护理
•术日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 体温的变化. 观察四肢感觉运动. 术后禁食水6小时. 保持各种引流管,尿管通畅.
轴线位翻身
平卧改为侧卧位 • 病人仰卧,两臂交叉放于胸前 • 两名护士站在病床的同一侧 • 一人托住病人肩部及胸部,一人托住腰部及双 膝,二人同时用力将病人抬起,移进护士 • 二人分别扶托病人的肩、胸、腰、髋等处, 将病人翻转成侧卧位 • 从肩到臀部要用枕头抵住
轴线位翻身
• • • • 从侧卧翻成平卧位 护士二人同样站在病床一侧 先将病人背后、腿下垫的枕头移去 扶着病人的肩、胸、腰部以固定受伤的 局部不动,使病人睡平 • 然后同样托住肩、下胸部、腰、小、双 膝,将病人移到床中央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 中较大的重建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常 见 并 发 症



神经损伤 血肿 出血 疼痛 脱位 深静脉血栓 感染
(Nerve Injury) (Hemotoma) (Hemorrhage) (Pain) (Dislocation)
Bone graft fall
上呼吸道阻塞
Upper airway Obstruct
• 观察要点
– 痰多,不易咳出
– 胸闷,憋气,呼吸费力,伤口 有压迫感 – 颈部增粗
上呼吸道阻塞
• 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通畅 雾化吸入
颈深部血肿
Deep neck Hematoma
观察要点:
颈部增粗 口唇发紫 鼻翼煽动等 发音改变
内容
• 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 常见疾病手术后的并发症 • 常见疾病手术后的护理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
一般情况的观察 • 面色 • 表情 • 尿量 • 生命体征等
手术后护理
患肢血液循环 • 上肢----触摸桡动脉和尺动脉 • 下肢----触摸足背动脉 感觉、运动、皮温、血运
引起患肢血运障碍的原因
脱 位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 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并发症 发生率为 0.5 % -3 %。北京地区 9 个 医院,在145个THR后,有 9个髋脱位, 占6.3%。
脱位的护理


避免过度的内收屈髋,保持患肢 外展中立位 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
指导病人正确翻身 指导病人正确取物 指导病人自助下床
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伤口出、渗血情况
• 观察血迹是否扩大----了解出血情况 • 对截肢病人,为预防动脉缝线脱落,需 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急用 • 感染存在----应及时拆除缝线打开伤口 排出脓液,或局部注入抗生素
周围神经损伤原因
• 术中牵拉 • 手术创伤 • 组织水肿压迫
神经损伤的表现
• 腓总神经损伤—足下垂 • 桡神经损伤—垂腕,垂指畸形
术后护理
术日
去枕平卧位6小时. 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颈部是否增粗有无紫绀. 髂骨取骨处压沙袋24小时. 观察说话声音有无嘶哑,喝水有无呛咳.
术后护理
• • • • • • 术后第1天: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压、脉搏、呼吸 戴颈托协助翻身,保持头颈部平直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教病人练习并指,对指的锻炼 嘱病人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腰椎间盘突出症
(PID)
• 是由于椎间盘退形性变,髓 核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或 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种临床 表现。
术 前 X 光 片
术 后 X 光 片
腰椎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 神经系统的观察—感觉运动皮温血运 引流液的观察
肌力分级
• 0 级-- 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 Ⅰ级-- 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 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 Ⅱ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 Ⅲ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 Ⅳ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 Ⅴ级-- 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术后并发症
• • • • • • • • 脑脊液漏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脊髓反应性水肿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便秘和腹胀 应激性溃疡 褥疮
脑脊液漏
临床表现 • 持续性头痛 • 头晕 • 恶心呕吐
脑脊液漏
预防措施 •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 • 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 引流液多且 清亮, 患者自诉头晕, 头疼 • 取头低脚高位, 切口加压包扎 •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防止增加腹压, 增加脑脊液流出
• 绷带或石膏等包扎过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