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如何读懂古诗词 (上课)
如何读懂古诗词 ppt课件

参考译文
LOGO
(我)卧病在床,已不再与人来往,更可 叹的是,你也要奔赴万里之外了。河桥默 默,不能相送,唯有江边之树,寄托我的 深厚情谊。你沿着孙楚当年的道路前行, 你停舟凭吊屈平,可惜你这把龙泉剑,也 要流落到丰城了。
Page 31
Page 19
LOGO
《放言》其二 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Page 20
LOGO
第一句的“倚伏”二字,系引自《老子》的“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是这一警语名句的简化,意思同现在我们 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差不多。第二句 的“尘网”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的意思。陶潜 《归田园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四句中的 “手藏钩”,是古代一种将钩藏在手中叫别人猜的游戏。 第五句中的“龟灵”是占龟卜卦虽然灵验的意思;“刳肠” 即开膛剖肚之患。第六句中的“马失”是“塞翁失马,焉 知非福”这一典故的简称。读者如果不把这些词的原委和 含义弄明白,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祸福观,以及诗 人遭受打击之后的政治上不服输的精神。
Page 28
如何提高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LOGO
一、复习好文言文,打好文言基础。 二、大量接触古诗词,积累常见古语,典
故。 三、进行一定的翻译训练,熟悉古诗词的
句法特点。 四、了解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
喻、拟人、双关、互文。 五、注意参考题目、背景、注释。
Pag是云(元稹) ③“冻合玉楼起寒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苏轼
《雪》) ④“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七夕夜女
歌》)
Page 12
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如何读懂古典诗歌——古典诗歌阅读方法探究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怎样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古诗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这首诗出现在2005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情变化。
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就不会有偏差。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又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件(共30张PPT)

转:黄牛峡静滩声转(想象远方意识),白马江 寒树影稀(现实眼前意识)。(惜别之情)
合:此别应须各努力(希望意识),故乡犹恐未 同归(担忧意识)。(互相勉励、担忧未来)
小结2:读懂诗的章法,把握主旨领会多变的 情感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课堂研讨分析一
精炼 诗词是最
的语言,往往要在短短的几十字中,表
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字数的限制,诗人常常会省略
掉很多关键的信息,这是我们阅读古诗词时最大的障碍之
一。
诗人经常省略的信息有:主语、谓语以及关键转折。
古诗词为了适应诗词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诗人往往 需要对诗句的语序进行适当的变换。格律的要求促使诗人 找出更加精炼的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天文地理知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 《短歌行》
例4季节时令知识:
春季—草萌芽、桃花、杏花、春柳、杜鹃、黄鹂、 白鹭、燕飞等。
夏季—荷花、蝉鸣、蛙唱、稻黄、梅黄、芭蕉等。 秋季—菊花、枫叶、落叶、流萤、桂花、大雁等。 冬季—寒梅、松柏、竹子、雪花等。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方法点睛
1、读懂诗家语的省略,调整语序疏通诗 意。
2、读懂诗的谋篇章法,把握主旨领会多 变的情感。
3、读懂诗人的意象、典故言语,领会含 蓄表情。
4、读懂诗中的生活常识,体会诗歌的情 感。
研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③?
高考语文古诗词备考方法(1篇)

高考语文古诗词备考方法(1篇)高考语文古诗词备考方法 1一、要读懂诗家语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诗人是如何构造的,__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读诗的时候要先看题目,同学们就是往往忽略了在考场上这个题目的.重要性。
因为不管现代文还是古文,或者古诗歌,题目对于给我们的指引特别大,有的时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内容,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作者特别是诗人来写作的一个目的和意图,也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传达的信息诗歌的对象是写给谁的,会以什么身份和角度去写的,这样在紧张的考场上有助于学生很快地很好地理解诗歌。
二、注意意象了因为中国古人表达情感是比较含蓄的,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抒发情感,诗人会借助周遭的人物、动物、自然天象,能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这么一些意象去传达他的情感,很多同学就是不理解这个意象所表达一些情感,所以诗歌的整体情感就不会把握了。
我们要记得一些常见意象。
比如说柳树代表送别,桑梓代表家乡,杜鹃代表一种哀愁,红豆代表相思类似于这样的。
当然了我们所做的一些题和高考中出现的诗歌和词,未必会大量出现常见意象,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最基本的不知晓,那可能对于诗歌的其他方面解读就不是特别灵光。
三、注意诗的注释在试卷上出现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
对于同学们没有干扰的一些信息点是不会出现注释的,出现注释信息点就是出题人让学生去看借助它去理解诗和词。
四、把握诗歌的整体做到把每一个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来。
把一首诗翻译成一幅画面,用一段完整的散文或者记叙的文字把诗歌翻译,这也是我们能不能读诗歌的一个关键。
如果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都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可以着手对古诗词进行分类,如按照季节、按照情感基调、按照歌咏对象等,这是在横向理解的基础上,纵向上又有了新的理解。
以上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要集中力量做一做习题了,习题其实是出不完、做不尽的,做题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多见题型。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总结方法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
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 容。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谢冕
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9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 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n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2)从作者来看: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 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 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 破的伤感。
如何读懂高考题中的古诗词

如何读懂高考题中的古诗词如何读懂高考题中的古诗词在最近几年的重庆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中一般给分为6~7分,题目类型为两个问答题,主要以分析综合为主。
然而,学生在做高考诗歌鉴赏题时,有三个难点――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而“读不懂”居于首位。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诗意都无法明了,那么也就谈不上对作品进行深入地鉴赏,围绕设问进行合理地答题,得分自然也就不高。
然而,学生在做高考诗歌鉴赏题时,有三个难点――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而“读不懂”居于首位。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诗意都无法明了,那么也就谈不上对作品进行深入地鉴赏,围绕设问进行合理地答题,得分自然也就不高。
且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笔者经过数十年高中语文教学,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以供学生参考,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作好高考古诗词阅读第一步。
一、看标题在考场上进行古诗鉴赏,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1.标题表达作者写作缘由、写作目的。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从标题便知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歌极力描写了一番暮雨时分的场景,为送别营造了气氛;再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外郎),从标题便可知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
2.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标题便告知读者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标题明白如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直接告诉我们写作对象是庐山瀑布,从而也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景诗。
3.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标题中一个“喜”透露出作者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此诗更成为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2019高考如何读懂诗歌上课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地点、行程】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 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 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 遥遥不可及。鸟儿因为船帆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 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 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4)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各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 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 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 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 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全词抒发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
2.(2018.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精卫词
唐代: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 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II卷】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46张)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 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 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 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 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 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 如何读懂古诗词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①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释因为诗 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 (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 渴望回家之情。(1分)
总结方法
•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 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 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 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 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而不得的苦闷。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 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 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 阅读的难度。
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 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 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 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 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
• (四)把握“情感关键字”。 •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 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 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 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请找找下列两首诗的“情感关键词”。
2.[2017•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
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
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本诗前八句叙写 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
点染: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柳耆卿 《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
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 刘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 明,使读者了然于胸; • 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 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 把握。
2019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
如何读懂古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重点、难点: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2018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 送王昌龄 • 李颀 •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 本诗的点染手法。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
是他闲居期间的作品。②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③生:语气
助词,无义。
(1)读懂诗歌。
①题目提供的信息:
③注释暗示的信息:
②翻译诗歌正文:
1.“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
2014
[南宋]徐照《三峡吟》
[唐]白居易《秦中 吟·歌舞》
2013
[唐]钱珝《未展芭蕉》
2012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
未开海棠(其一)》
【针对训练】 1.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写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1)《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 的结果(不遇)。 (2)《阮郎归•西湖春暮》
(3)注释暗示的信息: 注释介绍了作者是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 屡遭排挤,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正直、爱国、主张抗金的 词人,但却有志难伸。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 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 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 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 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 (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①点明了地点(西湖);②点明了时令(暮春)。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韩湘);②暗 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①交代了时间(中夜);②地点(西园);③人物动作(起、望)。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 菩萨蛮 李白 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诗题 [唐]李端《溪行逢雨与
重要信息 ①点明了事件:溪行。②点明了天气: 逢雨。③交代了人物:(我)与柳中庸 ①交代了诗歌题材:山水诗。②点明了 写作对象 ①“秦中吟”点明了本诗为白居易组 诗之一。②点明了写作内容:歌舞 ①“芭蕉”既点明了咏物诗题材,又交 代了写作对象。②点明了事物状态:未展 ①“赋”点明了咏物诗题材。②交代 了写作对象:未开海棠。③说明了写作目 的:勉励儿辈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 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 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 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针对训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州送祖三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注释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 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 等的深层原因有关
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 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
【针对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西江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1)题目提供的信息: 表明了作诗的地点。 (2)诗歌素描:
在湖边问候明媚的春色,与上次来这里游玩已经隔了三年了。 东风吹拂着我乘坐的小船,杨柳的枝条轻轻地抚摩着我的面颊。求 仕之路已经习惯,我的心已经静悠悠,别无牵挂。寒光亭下,水光接 天,我只见一片洁白的沙鸥在湖面上轻轻飞翔。
3.注释反映了词人正处于被诬陷罢官后闲居的状态,正文中又提
到了《离骚》,说明词人有志难酬,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题溧阳三塔寺 [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 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 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题目提供的信息: (2)诗歌素描: (3)注释暗示的信息: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课堂小结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浙江卷 年份 2017
诗题 [唐]白居易
《采地黄者》
重要信息 ①点明了诗歌题材为讽喻诗。
②点明了写作对象
2016
[宋]刘克庄
点明了写作对象及可能发生的
《北来人二首》 事 [元]张伯淳 ①“木兰花慢”交代词牌名。 ②点明了写作目的:赠弹琵琶者
2015 《木兰花慢·赠弹
琵琶者》
浙江卷年 份 柳中庸》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答案]1. 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 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 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 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 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 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