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字改之,好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三)(8分)12.C(2分)13.B(2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浦东新区三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 题。

(8分)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2.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14.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4分)12.A (1分)13.C(3分)14.(4分)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2分);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

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

(2分)静安区5月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4分)12. A (2分)13. D (2分)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

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银川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2019.眉山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13小题。

广东各地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附答案

广东各地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附答案

广东各地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练惠州三调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

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木笔:又名辛夷花。

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3分)*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判断失误。

】15.(6分)【答: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鹭鸟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谈,写出人事幽远。

每答对1处得2分。

】揭阳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

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

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

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含答案)(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含答案)(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古诗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①-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 美心。

③灌(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相会。

12.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A.4B.5C.6D.8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14.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12.C(1分)13.D (3分)14、“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停”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 分。

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修辞或写作手法1分:效果1分)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①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般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辉。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①肇:初始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精编+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重山[南宋] 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

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4.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

(4分)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

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

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

D.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展望远景。

15.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你同意哪种认识?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逢故人【唐】杜牧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

(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

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

瑶草:仙草。

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金徽:金饰的琴徽。

这里指琴。

长啸:长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5.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

词中"青钱"指荷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②,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③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②坂:山坡。

③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极写了诗人行迹无定、四处漂泊、仆仆道途之久且远的孤苦情状。

B.颔联承首联写诗人行路难,而写农家的贫困,则从侧面表现旅况凄苦。

C. 诗的第六句巧妙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诗人自己的迷惘惆怅之感。

D.本诗借景抒怀,描写浓墨重彩,层次清晰,流转自然,颇具晚唐风味。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不见沈俭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①丹凤城:指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B.“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C.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D.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1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试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本诗景和情的关系。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待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

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

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优。

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

15.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宇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C.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暂时流露出喜悦之色,而一个“横”字却又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请。

D.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已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宁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青冥:代指朝廷。

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不应,不顾。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词,本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调,以较多的笔墨叙事,为抒写别情作了充足的铺垫,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跃然纸上。

B.词的上片,“相见于”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而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

C.词的下片,“铁马”“红旗”“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悲苦的意境,描绘了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战旗飘飞,士气低沉的图景。

D.“横槊看诗成”语出元稹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亦有“横槊赋诗”的慨叹,后来人们常用“横槊赋诗”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18.诗词中“虚境”包括梦幻仙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对写之境等,这首词写出了哪几种“虚境”?请结合词中具体语句分析“虚境”中传递出的情感。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欻(x):忽然。

潨( còng):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