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三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2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观赏一、知识•能力聚焦1、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①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很重要。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俊美,惟远观可得;③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收其形、色、声、动之美;④远望取其姿,近看取其质。

(2)角度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②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3)动态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①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区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②特定时间出现:青海湖的候鸟以五月份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以农历8月18左右(中秋节前后)观赏最佳。

③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不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等)。

④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⑤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1)作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①查看相关资料;②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2)游览建筑、园林景区要把握节奏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机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等景区。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和谐生美④⑤⑥①旅游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机关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高中地理选修三课件旅游景观欣赏

高中地理选修三课件旅游景观欣赏

02
旅游景观类型与特点
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包括山地、峡谷、平原、盆地、丘陵等, 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
水域景观
包括江河、湖泊、海洋、瀑布、温泉等, 具有广阔的水面和多变的水态。
气象气候景观
包括云雾、雨雪、霞光、极光等,具有瞬 息万变和绚丽多彩的特点。
生物景观
包括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具有生 机勃勃和多样化的生态特征。
03 掌握观察时机
了解景观随时间、季节、气候 变化的规律,选择最佳观赏时 机。
0 调动多种感官 4用眼、耳、鼻、手等多种感官
去感知景观,获得更全面的体 验。
想象法
景观形象再造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再现景 观的形象,加深对景观的理解。
情境联想
将景观与相关的历史、文化、人物等联系 起来,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旅 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推动绿色旅游发展
倡导绿色旅游理念,推广低碳、环保的旅游 方式。
加强旅游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旅游素质,引导游客 文明旅游、绿色消费。
06
旅游景观欣赏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著名自然景观的欣赏实践
欣赏要点
分析该景观的美学价值, 包括形态美、色彩美、动 态美等。
创造性想象
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 出新的景观形象。
情感法
投入情感
在观赏景观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 感受景观的美。
情感交流
与同伴分享观赏体验,进行情感交流,增 强观赏的愉悦感。
情感升华
将观赏体验上升到对自然、历史、文化的 热爱和敬畏之情,提升精神境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7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教会学生作为旅游主体怎样从地理的角度欣赏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手法。

2.教会学生知道旅游客体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知道旅游主体达到观景咏情,以情观景为最高境界。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分析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时应选择的不同位置、季节,掌握景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欣赏手法。

2.使学生自身能够联系实际领悟旅游景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能够回味以情观景的境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人类造物的智慧的情感。

2.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景观欣赏的具体技巧、手法。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景观欣赏的技巧、手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我国有丰富且游览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山水美学理论和旅游文化。

因此,制作课件时,要立足于国内。

以中国政区图为底图,各旅游景点用闪烁的点表示在正确的位置上。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鼠标点击某个景点时,该景点的景观图或录象资料(或VCD片段)便展现在整个屏幕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提问]你到过哪些旅游区?那里有哪些旅游资源?你有哪些愉悦和遗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几乎能涉及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教师应随时小结学生的感受,提出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求,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自然而然地进入这节新课)导入新课刚才很多同学谈了自己在欣赏旅游景观时的愉悦和遗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旅游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旅游景观的欣赏。

讲授新课[板书]4.3~4.4旅游景观的欣赏对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包括对旅游者形象思维的要求和对抽象思维的要求。

[板书]一、对旅游者形象思维的要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可见,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地理选修三课件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整合提升

地理选修三课件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整合提升
感等
静心感受:放松 心情,用心感受 景观的美妙之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景观欣赏的方法
观察自然:关注 自然景观的细节,
如山峰、河流、 树木等
体验文化:了解 当地的历史文化 背景,感受人文
景观的魅力
互动体验:参与 当地的民俗活动,
与当地居民交流 互动
综合比较:将不 同地区的景观进 行比较,发现其
0 4
04
旅游景观的整合提升
景观的整合方式
文化整合:挖掘景观的文化 内涵,实现景观的文化延续 和传承
空间整合:通过合理规划布 局,实现景观的连续性和整 体性
生态整合:保护和恢复生态 环境,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

功能整合:结合景观的特点 和需求,实现景观的多重功
能和价值
景观的提升策略
保护和修缮原有景观 增加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 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 推广景观品牌和知名度
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 :城市建筑、公共空 间、文化艺术等元素 所构成的景观,具有 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给人以繁华和活力的 感受。
0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景观欣赏的基本原则
保持距离:不要 过于接近或触摸 景观,保持适当
的观赏距离
尊重自然:遵循 自然规律,不破 坏景观的自然状

留意细节:关注 景观的细节,如 色彩、形态、质
黄龙等。
气候景观:以气候现象、气象 变化为主体,以云雾、雨雪、 日出、日落等为特点,如云南
石林等。
人文景观的分类与特点
历史遗迹景观:具有历史 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迹、
遗址等
建筑景观:具有民族特色、 地方特色的建筑群体或单

文化活动景观:民俗、民 间艺术、传统节庆等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9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地理的方法确定哈尼梯田位置,利用图片、视频等欣赏梯田的色彩、形象、动态等“景美”。

2.获取图文信息,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哈尼梯田自然和人为成因,感受哈尼族人的勤劳智慧。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修建哈尼梯田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三类效益,并为梯田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旅游景观特点描述。

教学难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每一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多媒体呈现风景图片),这组图片在地理视角下会是什么样呢?【活动】1:观察图片,欣赏美景期待了解地理视角下的图片会有什么不同,进入知识情景。

【活动】2“定位置”怎样确定该景区的大致位置呢?小结:出示区域位置,验证推测。

板书 :“景美”;“方法:找出地理要素特征”。

学生活动:按照自己的能力,尝试利用适当的信息,判断梯田位置;教师活动:播放图片“梯田之美”,设问:“哈尼梯田美在哪里?”观看图片调用已学知识,说出哈尼梯田的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形象美。

挑选资料库图片,配以文字介绍该景观的名称、位置、特色等等。

【活动】3“析成因”一位科学家看到哈尼梯田时感概,“这才是真正的大地雕塑”,为什么在云南元阳出现这样的梯田呢?1.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分组讨论。

2.补充“梯田开垦”、“水稻种植”等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哈尼人开垦梯田的艰辛,景美源于人美。

3.小结景观成因的分析思路,板书:“人美”;“思路是考虑自然、人文双原因”; 学生交流探讨:1.各自阅读活动2中的文字资料,思考哈尼梯田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首先组内交流,代表回答,组间协助补充。

2.结合梯田开建和水稻种植等资料,感受梯田开建和梯田种植水稻的艰辛,看到哈尼族人数十代人的勤劳与坚持,感悟哈尼梯田所体现出的“人美”。

思考:①哈尼族的“林-寨-田”生产模式带来了哪些效益?适合该地区么?②未来的梯田旅游发展会带来什么?又该关注什么?小结板书“和谐美”;“观念: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课件
旅游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的珍贵遗产,保护旅游景观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传承历史 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旅游景观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推 广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理念,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加强景观维护和管理,保持景 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中应用
01
02
水域景观
欣赏水域的辽阔、深邃、柔美和多变 性,关注水面的倒影、涟漪、波涛和 色彩等。
03
森林景观
欣赏森林的茂密、葱郁、幽深和野趣 之美,感受树木的形态、色彩、气味 和声音等。
05
04
草原景观
欣赏草原的辽阔、平坦、舒展和生机 之美,体验草原的季节变化、动植物 资源和民族风情等。
05
旅游景观开发与保护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民俗文化景观欣赏
民俗文化类型
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等,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民俗文化景观价值
体现在历史传承、社会认同、文化交流等方面,是人文景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景观欣赏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髓。
世界著名旅游景观实例分析
01
02
03
04
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象征 着法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
就。
自由女神像
位于美国纽约,是法国送给美 国的礼物,象征着自由和民主

金字塔
埃及的古老文明遗产,以胡夫 金字塔最为著名,是世界七大
奇迹之一。
大堡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8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景观图,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2.了解以情观景的步骤。

能力目标1.联系实际,领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2.学会以情观景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2.通过观赏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

●教学难点以情观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满足了不同游客的观赏需求,而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现在结合图片我们来回忆有关内容。

展示图片“黄果树瀑布”“黄山云海”“苏州园林”,请学生思考三幅图片所示的景观欣赏时应注意什么?图片1、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国最大的瀑布,因为河床跌落,形成多级大小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米,欣赏此种景观,应在适当距离仰观,以领略瀑布万练倒垂、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景象,这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观赏位置。

图片2、黄山云海云海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素称“云雾之乡”,观赏云海奇观需在夏日雨过天晴,山中水汽丰富,云海富有变化,是动态的、鲜活的,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观赏者的感官需要,这样看来,旅游景观的欣赏还要把握观赏时机。

图片3、苏州园林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是不同的,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了解构景手法,看看景观的建设是采用了“主配”“隔景”还是“障景”,只有这样才能体会造林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为此,园林景观的欣赏要求我们抓住景观特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是旅游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旅游者还有哪些更高层次的需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旅游景观的欣赏(二)[讲授新课]图片展示“中国长卷,世界惊艳”这张图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0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内容:通过黄山、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资料的阅读、概括、初步学会对景观特点的描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概括、初步学会对景观特点的描述。

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与影像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深挚情感。

重点与难点:景观特点的描述和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展示法地图学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你去过哪些著名景区?你能描述出这些景区的特点吗?能从地理角度说明这些景观特点的成因吗?一、黄山1.黄山有哪些特点旅游资源丰富。

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72峰:或崔巍雄伟、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1982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黄山四绝:黄山最独特的特点:奇松: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云海: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温泉: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

“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沙一道泉”。

2. 黄山景区特点的成因(其实是最主要的特点的成因):黄山景观按其分类属于自然景观中,自然景观的核心是地貌景观。

山地景观更是如此。

每一种地貌都有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所以分析自然景观一般从其地质地貌状况入手:(1)地质基础:A、花岗岩(岩石基础)——易于被风化,形成比较破碎的地貌形态。

B、断层发育:(构造基础:断块山)——溪谷、悬崖、陡坡、温泉等。

C、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和层理)地质作用形成黄山地貌形态的基本骨架,然后由外力作用进行精雕细琢。

( 2)外力作用明显:风化——风化壳是形成地貌的基础(为侵蚀打基础——峡谷和奇石)搬运沉积(3)气候和生物条件:A、亚季——多降水——云海B、生物——黄山松(4)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形象美:自然景观的和的美
色彩美:有人归纳为、、、
动态美:如、流水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二、人工美
古园林:大自然的
古建筑:空间组合的
人造景观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在画中游”的佳境。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⑮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⑯________,以及景观的⑰________________或者⑱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⑲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⑳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
一定的节奏。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五、以情观景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1.[2013·天津文综,12(4)~(5),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中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6分)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分)
2.(2015·课标卷Ⅰ,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3.[2012·山东文综,32(1),6分]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4.(2015·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年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6分)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4分)
5.(2015·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4月联考,4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岳”是我国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五大名山的总称(如图)。

其中泰山因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而居“五岳”之首。

(1)游客到“五岳”旅游多选择夏季,请说明理由。

(4分)
(2)分析泰山在“五岳”中旅游收入最高的原因。

(6分)
1.【解析】第(1)题,云海等时效性很强的旅游景观在欣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此外还要有适当的位置才可观赏。

第(2)题,观景最合适的地点,既要视野取景最美,还要能保证安全。

观景台位置及观景台上的安全设施结合需兼顾这两点要求。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

(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2)保障游客安全。

2.【解析】参考经纬网的信息,可以定位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参考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结合雅鲁藏布江谷地气候、地形、地质、生物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聚落密度等人文环境,即可作答。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2分)
3.【解析】旅游资源的优势应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三方面分析。

图示为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图示既有沙漠旅游景区、泪泉等独特自然景观,也有遗址、民俗村等人文景观,并且集群分布、优化组合。

【答案】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4.【解析】第(1)题,图示7、8月游客数量远远大于其他月份。

自然原因从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差异,以及海拔4 800多米的避暑效应方面分析;人文因素主要从游客数量的时间变化考虑。

第(2)题,游客数量季节性差异会使景区旅游设施及旅游资源供求关系季节性反转。

【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解析】第(1)题,自然旅游景观具有季节性特点,游客多选择其最美的季节游览。

夏季旅游,游客往往还有避暑需求。

第(2)题,旅游收入高,说明旅游开发程度高。

同是五岳,游览价值相近,因此引起收入差异的是其他因素。

泰山地处我国东部,作为五岳之首,在市场距离、知名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答案】
(1)夏季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并且多变化);同时兼顾避暑之利。

(2)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近,接待游客数量多;(3分)“五岳”之首,历史文化价值高,知名度高。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